舊版婚姻法
A. 舊版婚姻法規定一方在房產證上另一方也屬於共同財產嗎
的確是現在新婚姻法改了以後婚姻夫妻房產證必須兩個人名字才可以,不然離婚一方得不到房子
B. 婚前已有一套房,婚後能加名字到配偶的房產證上嗎
只要你愛人同意則沒問題,且免收營業稅、契稅、所得稅。前提是對方房產證的全部產權人同意。
拓展:
「誰首付,離婚後房子歸誰」,《婚姻法解釋(三)》(以下簡稱「《解釋三》」)一出台,有輿論認為,會掀起一股房產添名高潮。走訪泉州市房地產管理部門獲悉,尚無因《解釋三》出台後,要求在房產證上添名的案例,但咨詢的人數不少。那加個名要不要交稅,稅務部門表示,「婚前房產契稅稅率3%,計稅價格為評估價格的一半」,也就是說一套評估價為100萬元的房產,要加個名,要繳契稅1.5萬元。
房產證上加名字及辦理費用,主要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有房無貸
辦理流程是:
1、帶好三證(結婚證、身份證、房產證)正本及復印件。
2、去房屋所在地區的房地產交易中心,先在預檢窗口告知是來辦理房產證增加配偶姓名事宜的,窗口工作人員會審核提交的材料,如果材料齊全就給你們一個號碼,然後憑號碼去相關窗口辦理。
3、辦理房產證上加名字所需費用:110元手續費,明細如下:80元工本費、25元地籍圖費、5元貼花費,如順利20天後可拿到新的房產證。
4、新房產證可以設定密碼,房地產交易中心會告知你一個初始密碼,之後可自行更改。
第二種情況:有房有貸
辦理流程是:
1、先去銀行辦理抵押變更手續(具體事宜請咨詢各銀行)。
2、辦理房產證上加名字所需費用:除支付上述110元手續費外,如貸款是純公積金的,還需另外支付100元;如貸款是組合形式的(公積金+商業貸款),還需另外支付200元。
3、其他步驟同「有房無貸」。
第三種情況:如果還沒有結婚或者沒有直系血源關系的,需要在房產證上加名字,情況會復雜很多,因為那將視為房屋買賣,需要交如下費用。
1、每平方米2.5元交易費。
2、不滿5年,5.5%的營業稅加1%個調稅(時間段從產證發證日期到交易日未止),滿5年則不需要。
3、萬分之5的印花稅。
4、4本合同,每本約5元(各區交易中心不一樣)。
5、男方轉讓50%,所有的稅按市場價格計算,如果100萬的房子記稅值就是50萬。
6、產證上有幾人轉讓的,產證權益按平均分。
C. 妻子總是接濟娘家人,我該怎麼辦
和老婆攤牌。
婚姻幾乎是每個人成年後,必須面對的事情。正如讀書一般,有的人總是名列前茅,有的人經常墊底,還有一大部分人無論多麼努力也是中等水平。進入婚姻的我們也是如此。生活的智者和愚者不分性別,真的是男女參半。不考慮自身家庭情況,沒有原則的接濟娘家,這件事情,是女方的錯!沒得商量和溝通,自作主張就把那麼大金額的一筆錢,借了出去,換作哪個男人,也會生氣的。
破壞了兩家家庭的平衡關系。不管是作為一個姐姐還是作為一個妻子,你都是失職的,你一味遷就、縱容害了自己的家人;一味地自私、偏心害了你老公,所以,我認為你需要認真檢討你自己。其實,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內心都會不自覺離自己家人近一些,這是血緣關系決定的,都無可厚非。但是人的關系會根據一些特定規則重新劃分,社會秩序正是因為遵守這些規則才能井然有序,誰破壞規則,誰就要承擔結果!
D. 日本學者發現吳三桂起兵文原版,揭開降清真相:我們都錯怪了他
妾,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從辛(刑具),從女,本義是指有罪的女人,即女奴。《內則》也有記載:「聘則為妻,奔則為妾。」就是說三書六禮正經娶回來的就是正妻,私奔而來的就是妾,因此古時候的妾的地位很卑微,不僅僅是法律上不承認她們的地位,就連自己的生命也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男人更是能輕易地將她們當做禮物送出去結交別人。
但其實我們現在依然可以看見香港很多富商的幾房夫人爭奪遺產利益的新聞出現在媒體報紙上,比如說去年鬧得轟轟烈烈的超模奚夢瑤給何鴻燊四太太的兒子何猷君生了個兒子,網友紛紛調侃說她的地位穩了。
是因為何鴻燊有四房太太,他的每房太太都在暗地裡爭奪財產,不只是何鴻燊,香港澳門還有很多富商都有姨太太,因為香港澳門被英國和葡萄牙分割出去建國之後沒有馬上收回來,兩地還保留了很多舊社會的習俗,妻妾制度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才正式廢除,所以我們現在還可以看見姨太太們爭奪房產的鬧劇。
E. 什麼是「扶貧式」婚姻
婚姻本來應該是愛情長期累積之後的結果,婚姻本身就是建築在愛情的基礎上,可真正到了婚姻里,卻彷彿又有了一層功利的色彩,這也就是「扶貧式」婚姻的由來吧!
婚姻可以互幫互助,但你只要一方不停的付出,你不停的索取,這樣的婚姻試問怎麼會有幸福。如果一方本就存著讓你去「扶貧」的方式和你結婚,那麼你所有的「扶貧」項目對於他來說都沒有什麼可感動的,因為貪婪是無窮的,你的能力未必是無窮的,有一天你終將給不起他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