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合同法
❶ 新的《勞動合同法》假期是怎麼安排的
《勞動合同法》並未直接規定假期,我國勞動法對此有具體規定。
專《勞動法》第三十屬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 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第三十九條 企業應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四十條 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❷ 合同里春節期間從什麼時間開始,什麼時間結束
1、春節的假期是從農歷12月29日到正月初二,這三天。再廣點就是農歷12月29日到正月初六版。不過權我認為你的春季期間,這個非專業術語,是一種俗語。在法律的角度是無法解釋清楚的。
2、國家的《勞動合同法》規定,我們勞動者提出辭職只要提早一個月就可以了。而你簽訂的合同卻要求兩個月(那怕是春節期間),是違反的,改條款是無效。所以你只要提早一個月提出辭職就可以了。
❸ 200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法定節假日的天數為幾天
2008年規定抄的法定工作日一年有襲11天: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
(四)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
(六)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
(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❹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春節休息幾天
國務院關來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自日放假辦法》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13號)
第二條 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
(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因此,春節應休息3天。
❺ 勞動合同法法定假日規定
勞動合同法法定假日有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節(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內二放假容3天)、勞動節(5月1日放假1天)、國慶節(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清明節(放假1天)、端午節(放假一天)和中秋節(放假一天)。
除了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外,還有第二類是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包括: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兒童節(6月1日13周歲以下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根據有關規定,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
另外,二七紀念日、五卅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植樹節等其他節日、紀念日,均不放假。我國傳統的農歷重陽節等其他節日,也不放假。
❻ 請教一下,我於2011年4月簽的合同,但是要到2014年正月才有效,那我的合同是有法律效
合同生效時間是 勞動者自用工當日就生效的。不是他寫什麼時候生效就什麼時候生效
❼ 員工離職時不滿正月如何計算工資
員工離職不滿正月按實際工作天數計算薪資。
例如:員工薪資3000元(扣除各種保險、內個人所得稅)實際工作天數是容10天,那麼實得工資為:3000/24(月實際工作天數)*10=1250元。
當然以上計算的只是工資部分,還需要加上離職的賠償金和失業金。
❽ 新勞動合同法關於節假日放假規定
國務院決定對《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作如下修改:
將第二條修改為:「全體公內民放假的節容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
(四)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
(六)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
(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此外,對個別條文的文字作了修改。
本決定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根據本決定作相應的修訂,重新公布。
❾ 怎樣認定《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條的合理期間
《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八條 第二款規定「當事人沒有約定檢驗期間的,買受人應當在發現或者應當發現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不符合約定的合理期間內通知出賣人。買受人在合理期間內未通知或者自標的物收到之日起兩年內未通知出賣人的,視為標的物的數量或者質量符合約定,但對標的物有質量保證期的,適用質量保證期,不適用該兩年的規定。」該條款中的「合理期間 」是極富彈性的規定,由於在實踐中各個買賣合同之間相差甚大,無法在法律中做出統一的規定,因此,如何確認合理期間是困擾審判實踐的一大難題。
由於標的物種類多樣且瑕疵類別各不相同,只能由法官在最長的合理期間內,根據交易的性質、目的、瑕疵性質、檢驗方法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並根據誠實信用原則予以確認。但是「知易行難」,由於前述標准仍然不夠具體、明確,審判實踐中存在不少和稀泥的現象,如不適用或最小化適用「合理期間」標准來確定檢驗期間,而統一適用兩年的最長時間規定,在認定合理期間時傾向於做出有利於買方的解釋,這樣對善意出賣人是不公平的,也違背了該制度加快經濟流轉、迅速定紛止爭的立法目的。
合理期間的認定屬於法官的自由裁量權行使的范圍,為了公正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提高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法官在裁量個案中當事人的異議通知是否在合理期間內作出,應當考慮的主要因素如下:
1、當事人之間的交易目的、交易方式和交易習慣
交易目的就是當事人訂立合同所要追求的目標,在訂立合同前一般是當事人訂立合同的動機,當事人的利益能否實現與合同的目的休戚相關。如針對同樣的產品,消費者為了生活消費而購買與經營者之間的買賣是不同的,與之相對應,消費者在使用該產品時發現瑕疵然後提出異議,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是合理的,而如果經營者在對生產資料進行使用後才發現並提出異議,通常會被認為超過了合理期間。其次,交易方式的不同也會對合理期間的認定產生影響,普通的買賣與拍賣、試用買賣之間,在合理期間的使用上也有不同。例如,試用買賣中試用人如果發現該產品有瑕疵,可以拒絕購買,因此試用期間不產生異議通知義務。最後,認定合理期間時還應該考慮交易習慣或慣例。如果某地方收到某種特定貨物的檢驗期間一般是七天,那麼就應該以七天作為該地區該特定貨物的質量檢驗期,否則,視為交付的貨物符合合同約定。再如,我國民間在春節期間有擱置爭議的習俗,如果標的物交付正值春節期間,當事人遲至正月十五才提出異議,也不宜認定超過了合理期間。
2、標的物的種類、數量、性質、安裝和使用情況
標的物因客觀的自然屬性不同,如物理屬性、化學屬性不同,其保存的期限也有長有短。因此,判斷合理期間要考慮標的物客觀情況,例如,計算新鮮瓜果和建築材料合理期間的時間標准就不同。此外,大批貨物買賣比小件零售的異議期間應該要長。標的物的使用情況也能夠為合理期間的認定提供直接依據,在審判實踐中經常發生當事人已經使用了標的物,但出賣人要求其支付剩餘貨款時,其便提出標的物存在質量或數量方面的瑕疵,以拖延支付貨款,在這種情況下,顯然應當認定其異議超過了合理期間。
3、買受人自身應盡的合理注意義務、檢驗方法和難易程度
雖然《合同法》對買受人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檢驗方法並未做出相應的規定,但這不能成為買受人怠於檢驗和怠於通知的免責理由。在審判實踐中,買受人通常只對標的物進行感官檢驗,在未發現表面瑕疵後,即進行生產使用,而適用後卻發現質量問題,賣方以買方發現問題並提出異議超過合同約定的檢驗期間,或應當發現問題的合理期間為由拒絕承擔責任,而買受人則認為「內在質量」一般檢驗方法無法發現,只有通過使用才能發現,故不受約定的檢驗期間的約束。
面對這種情形,在辦案過程中可以區分不同情況區別對待:(1)合同對檢驗方法有約定的,應按約定的方法進行檢驗。如果合同約定對標的物採取「檢測檢驗」、「安裝調試試運行檢驗」、「抽樣檢驗」等明確約定的,如果買受人未依約進行檢驗,則應視為超過合理期間。(2)不同行業不同性質的商品對檢驗方法有特殊要求的,應按相關要求進行。如煤炭、化工產品、機械設備等對質量檢驗方法均有不同的要求,有的商品的質量指標可能沒有一項是通過外觀表現的,若利用感官根本無法對其質量進行檢測,在這種情況下,買方如果只通過感官檢驗就投入使用,應該認定其未盡到適當檢驗義務。
❿ 勞動合同節假日的規定
統一的春節7天假單位不應該扣工資
如果單位安排休假超過這7天的,可以扣除工資專
另外春節法定節假日就3天,多屬的4天是周末調休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第二條 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
(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節,放假1天(清明當日)
(四)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
(六)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
(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