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婚姻法課程

婚姻法課程

發布時間: 2020-12-27 07:29:49

① 你對婚姻法這門課程有什麼建議

婚姻法應來該是來保護結婚人源感情的法律,同樣更是用來懲罰結婚人出軌的法律。如果因為出軌離婚的,以後需再婚要以前受害者同意,受害者如果死亡就不需要了。離婚也應該是自由的,因為要感情第一所以沒感情了也應該全力支持離婚。不應該是為了一些心懷不軌的人用來發財的法律,更不應該是用來搶劫男人的法律。更不能成為撬開財產法的法律。大多數人都是一家人一輩子省吃儉用的合法血汗錢,不能讓這維護感情的法律隨便來亂分配別人的私有財產。中國的婚姻法真的是主次不分,2人同意才能結婚,當然一人同意也能離婚,這就是尊重感情。如果全去提錢,結果就是大多是買賣婚姻,壞人也會利用該法搞錢。

② 《婚姻家庭法(第二版)》這門課程有多少章節

《婚姻家庭法(第二版)》這門課程有7章內容,包括:專題一婚姻法概述、專題二親屬關系、專題三結婚制度、專題四婚姻的效力、專題五離婚制度、專題六救助措施與法律責任、專題七家庭關系。

③ 新婚姻法 爭議存在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一、實用性與發展性相統一的原則
選擇某種知識進入課程,在課程理論發展的歷史上就存在爭議。形式教育說認為,選擇某種知識,是因為它可以訓練人的智力,使人變得聰明,即具有對學生個體的發展價值;而實質教育說認為,選擇該種知識,是因為它具有實用價值,可以去實現自己的各種生活目標。在我國當前的課程改革中,又出現該取捨誰的問題。我們認為堅持任何一種都會有失偏頗,課程內容的選擇應該兼顧實用性與發展性相統一的原則。這是因為:
課程內容是課程目標的具體化與現實化,而課程目標中必定體現出一定社會的價值要求,即某一種文化,某一個國家主流價值觀點、主流意識形態的要求。
塔巴(H. Taba)提出六項課程選擇的原則中,包括了內容的有效性和重要性,與社會現實的一致性,當選擇內容考慮社會現實、社會需求時就蘊涵了選擇者的意識形態,而這種意識形態總體上體現了社會主流的意識形態。從課程設置與管理者的角度,都希望課程內容和課程目標與社會價值要求相一致,而實踐者由於多樣的原因,致使真正課堂中實施的課程內容對主流的價值觀點有一定的偏離,但是,兩者相吻合,是課程內容選擇者所追求的。
科學就是以其實用價值進入課程的,科學對社會生產力的促進作用被認識後,科學在課程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從而課程具有的實用性的社會價值被廣泛接受。可見,選擇具有實用性課程內容體現社會的主流價值取向。
另一方面,課程論專家布勞迪(H.S .Broudy)認為,普通教育課程的作用,不是因為我們記住了學習過的任何東西,也不是我們能夠運用這些知識,而是這些知識有助於我們的思維、感覺和想像。可見,課程的核心功能就在於對學生的心智發展價值,要實現這一功能,就必須考慮選擇那些對學生智力訓練價值較大的內容作為課程內容。
在本次課程改革中一些有爭議的課程內容變化與此緊密相關。例如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中淡化了數學的證明,削弱了平面幾何,從而降低形式化要求,減輕學生負擔。但許多數學家認為數學證明是最科學、簡明的說理方式,數學證明的嚴格邏輯性是數學區別於其它學科的獨特的思想方法,雖然平面幾何在生活中缺乏實用性,但其訓練學生的嚴密邏輯思維的價值是其它材料不可替代的,因此平面幾何知識對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價值。
課程內容的心智訓練價值還在於教師對課程內容的處理,相同的內容,不同的處理方法具有不同的能力訓練價值。例如:小學數學中典型的四則運算難題「雞兔同籠」問題,有的教師為了降低思維的難度,教會學生用代數的方法求解,表面上便捷、高效,實質上把一個結構不良的問題(ill-structured problem)轉化成了一個結構良好的問題(well-structured problem),問題解決理論表明,結構不良的問題具有獨特的思維訓練價值。與此相類似,為了參加各類競賽,大量下放高一級知識,如運用普通物理的方法解決中學物理的問題,通常都是以犧牲思維訓練的價值為代價的。
由上述分析可知,實用性的課程內容便於課程實現其社會價值,發展性的課程內容便於課程實現其對學生的思維訓練價值,在課程內容的選擇過程中,必須堅持兩方面相統一的原則。課程應該通過提高人的全面素質去實現其社會價值,因而,課程內容應該選擇對人的發展價值較大的、有一定實用價值的知識。誠然,有的知識兼備這兩種功能,毫無疑問是課程內容應該首當其沖選擇的知識;但較多的知識只具備其中一種功能,如果某種知識在某一方面的功能特別突出、有效,也不應該簡單地將其削弱和淡化,忽略了其特有的作用與價值。
二、學科化與生活化相統一的原則
最古老、應用最廣泛的課程類型是學科課程,受學科課程的影響,課程內容的選擇總是自覺不自覺地以學科結構的需要為依據,我們暫時稱其為課程內容選擇的學科化。而本次課程改革中,從課程改革綱要到課程標准,均強調課程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如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准中提出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理念。我們認為,過於關注學科結構的課程,易遠離學生的生活,而過於生活化的課程,易淹沒學科的基本結構,課程內容的選擇,應堅持學科化與生活化相統一的原則。
依據學科結構選擇的課程內容,有利於人類文化的傳遞與發展,有利於保持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和結構性。因為某一學科的課程內容是從該門學科長期積淀的知識中選擇的,為該門科學的代際間的傳遞和該門科學的發展打下了基礎。某一學科之所以能成為一門學科是由於學科自身具有的邏輯體系,課程內容學科化的課程往往具有較強的邏輯體系和系統性,這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掌握學科的基本結構均具有好處。但是,課程內容學科化容易導致過分注重學科嚴格的邏輯體系而形成較為封閉的課程系統,這就使得各學科間隔膜較厚,學科間的聯系缺乏,長期學習這樣課程的學生,容易導致學術視域窄化,難以用整體的、聯系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同樣原因,也使封閉的學科難以聯系生活,聯系社會,同時難以開放性地吸收最新科技、文化成果,從而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課程內容的更新。可見,課程內容學科化有利有弊,避免學科課程弊病的一種方法,就是在課程中增加聯系現代社會生活的內容,即課程內容生活化。
課程內容生活化要求選擇現實生活中的知識進入課程。在課程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的個人認識、直接經驗和現實世界作為學科知識的出發點和源泉,通過歸納的思維方式,從現實生活特例和具體問題情景中發現學科知識;另一方面是把學生獲得的抽象的學科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具體化,通過演繹的思維方式,運用學科知識去分析生活現象,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科知識獲得直觀、感性的整體意義。第一方面的課程內容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學生與自然、社會時刻聯系著,從生活中積累了大量的感性知識的背景,自我產生的對生活現象的猜想與解釋需要在學校課程學習中加以印證,產生的疑問需要在課程的學習中加以解答,課程中展現的生活知識也就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第二方面的課程內容有利於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既提高了知識的理解與接受程度,同時展示了知識某一方面的價值,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與社會生活相聯系的知識學習,有利於拓展學生的視野,增強社會責任感。
課程內容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下列幾個方面的問題在課程內容選擇時應引起注意。
課程內容生活化必須適度:對新課標指導下已經編寫出的新教材存在爭議,有人認為:新教材引入大量資料,插入了許多圖片,讓人耳目一新,有的教師反映「象卡通書一樣,好看了,學生愛看了」,但是也有人認為聯系生活過了頭,零碎的學科知識淹沒在圖畫和生活實例中,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沒有多大作用,反而整體上降低了學科水平。這一爭議充分說明了學科課程聯系生活必須適度,超越一定的限度,就容易陷入經驗主義和實用主義的泥潭。比較一下中國與西方對學科問題研究的歷史(如「幾何」問題的研究),會發現中國的傳統是重經驗、重實用、輕理論,因而,中國的科學教育具有啟蒙學生理性文明的作用,過度地聯系生活實例容易削弱課程啟發人的理性思維的作用。
課程內容生活化必須適應學生的知識水平:目前,我國教材中的部分內容的呈現方式低估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而命題卻因強調區分度而高估了學生的理解力。同樣道理,教材中聯系生活的內容也有與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不一致的地方,過於復雜的生活實例,有些甚至成年人理解都有困難,這樣的實例進入學科課程。只會使學生對學科的理解更加模糊;過於簡單的實例,用一句話即可喚起學生的記憶,或者學習者據已有的學科知識完全可以感悟到實例中的內容,這樣的聯系生活發揮不了其功能。例如,曾在高一的物理教材編寫過程中,為了講述自由落體,而要苦苦地拍一張秋後樹葉飄落的照片,著實沒有必要。
課程內容生活化必須符合生活實際:目前,聯系實際的課程內容中,有一些實例是課程編制者自己設想的,並不符合實際情況。例如:小學數學中有這樣一道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四盒磁帶是兩兩並排包裝,還是四盒疊放包裝更為省紙」,學生用表面積比較來解題,而實際中必須有折疊,含折疊後,這樣的比較就沒有意義了(實際中用紙的差異很小)。對實際問題中進行抽象時,捨去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這樣的過程也只有符合實際才是合理的。
課程內容生活化還必須與學生的年齡特徵相符合。年齡較小的兒童缺乏理性思維,課程內容的生活化可以幫助其對課程內容的理解;但對理性思維已有相當發展的較大年齡的學生,過多採用生活化的內容既相當煩瑣,又降低了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
三、基礎性與時代性相統一的原則
課程內容中重視選擇基礎知識是我國的一貫做法。課程改革,試圖改變我國基礎教育中過分強調雙基訓練的現狀,從而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的課程理念。在新課程的實施中,在課程內容的基礎性上,出現了爭議,如有人認為目前存在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我們認為,課程內容的選擇應該考慮基礎性與時代性的統一。
過去我們把基礎知識看作學科主幹知識以及形成的學科基本結構,有的學者表述為「保證知識得以展開的主要構架」,強調基礎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科學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新的課程內容的基礎性要求是「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即要從終身學習的要求來選擇基礎知識。
為適應終身學習的要求選擇的基礎知識,應該具有基本性、全面性和遷移性的特點。所謂基本性,就是要為形成本學科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打基礎,同時要求這些知識具有強烈的生成性特徵;所謂全面性就是不僅能包含學科的主幹內容,而且能為全面達成課程目標服務;所謂遷移性,就是要求我們所選擇的基礎性知識易於在新的情境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綜上所述,課程內容中的基礎知識,應選擇適應性廣、包容性大、概括性強、派生能力強的知識[8]。
課程內容現代化最根本的要求是居於時代的發展,不同的時代,社會對課程就會有不同的要求,時代發展了,必然提出了對課程內容現代化的要求。例如,信息時代,社會對人的信息收集、處理能力的要求提高,課程內容的選擇就會有相應的變化;再如,計算機的普及,影響了數學課程內容的選擇,從過於強調算術、代數技能到開始關注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
課程內容現代化主要是指將現代的科學、技術、文化成果在課程中及時地得到反映。但是,現代科學、技術、文化的成果非常豐富,這就使課程內容現代化出現了困難,如現代性內容的增加與有限的學習時間的矛盾、經典內容的壓縮與學科課程完整性的矛盾、傳統的課程內容的取捨和組織與現代的教育思想觀念的矛盾。要解決這些矛盾,只有走基礎性和時代性相結合的道路。
在課程內容選擇中,遵循基礎性和時代性相統一的原則,具體包含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對基礎知識的選擇要精中求簡,把對學科、對學生、對社會需求而言都必須的、真正的基礎知識精選出來。從現代科學、技術、文化成果中,選擇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與基礎知識聯系密切的內容作為課程內容。用現代觀念形成基礎知識的組織結構和呈現方式,如物理課程中,大量的經典物理實驗都可以通過感測器在數字化平台上,實現可視化、即時性的處理;各學科課程中的作圖,均可通過計算機實現。
四、過程性與結果性相統一的原則
從知識形成與建構的角度,我們可以把課程內容的知識分為過程性知識與結果性知識[9],某一知識的探究過程和探究方法構成了過程性知識,而探究的結果構成了結果性知識(概念、原理)。新課程針對我們過去過於強調結果性知識的現實,大力提倡探究,在課程內容的選擇中,也就格外關注過程性知識。其理由為過程性知識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過程性知識有利於引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過程性知識的特點在於它的過程性、生成性、開放性,因而過程性知識的獲得更多地依賴於體驗學習方式,它要求學生尤其是學生的思維參與到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來,因此,課程內容中過程性知識的增加有利於學生從對結果性知識接受學習的單一方式轉變到包括探究、體驗、合作的多樣化學習方式。
過程性知識有利於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人類知識的形成過程與應用過程具有較大的相似性,過程性知識展示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展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而學生對過程性知識的學習,也就獲得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相對於結果性知識而言,方法、策略知識具有更高的概括性、更大的穩定性、更強的遷移性,這也就體現了過程性知識的教育價值。
過程性知識有利於情感目標的達成:新課程目標分為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中第三維的目標更多地處於隱性狀態,而過程性知識隱含了大量的情感教育因素,如從科學發展的歷程中學習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科學家的探究過程中學習嚴謹的科學態度、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高度的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因此,過程性知識有利於情感目標的達成。
過程性知識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時代追求,而過程性知識中包含探求態度、批判精神,也包含對開放性的、多維度知識的認識,這些都是可貴的創新思維的品質。另一方面,在過程性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積極的參與,在科學家發現知識、問題的形成過程中,在過程性知識所創設的環境和氛圍中,體驗和領悟創造精神。
盡管過程性知識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但作為課程內容,並非應包含所有的過程性知識。選擇過程性知識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尊重學科發展的歷史:任何學科知識都有其發生、發展、完善的過程,過程性知識的選擇首先要尊重學科知識發展的歷史。例如:《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准(實驗)》在運動的描述中要求學生「體會實驗在發現自然規律中的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的《物理1》教材中,運動學的最後一節為「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比較詳細地闡述了伽利略研究自由落體運動的過程,歸納了伽利略使用的邏輯推理與實驗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從物理學史中選擇的這一過程性知識,知識結構與思維過程均很嚴謹,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反之,如果不依賴於科學發展的歷史,由教材編者杜撰的過程性知識,一定會漏洞百出。
慮及學生的接受能力:人類知識體系的建立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進行的,也是許多不同時代的科學家艱苦的思維活動的結果,有時還經歷了許多的爭論、沖突、失敗與曲折的過程。而學生是發展中的個體,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因而,在選擇過程性知識時,應選擇那些學生易於理解,便於直觀呈現,思維的復雜性和跳躍性不太強,體現核心內容和研究方法的過程性知識。
用辯證的觀念看待課程問題,有利於認識課程實施中的各種爭議[10]。對過程性知識與結果性知識而言,辯證觀點認為,它們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探究的過程與方法決定著探究的結論或結果,即概念原理體系依賴於特定的探究過程與方法,人類已有的知識都是未競性的,有待於新的探究過程與方法來加以完善;另一方面,探究的過程與方法隱含於概念的原理體系之中,並隨著概念原理體系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杭州律師網頁鏈接

過程性知識與結果性知識的內在統一性決定了課程內容選擇必須同時兼顧過程與結論。過去,教材的編寫常常是從學科領域中裁剪出某些結論,然後據可接受原則進行加工改造,這種改造的目的是為了便於理解結論,而非展示結論的形成過程。這就導致了學生接觸的是確定無疑的結論,知識的探求總是風平浪靜、一帆風順的,不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知識觀。現在強調過程性知識,但過於強調知識的形成過程,又會降低教學的效率。可見,課程內容選擇中,應該注重過程與結論的統一。

④ 學習法律知識

如果是要系統學習的話,建議首先應該學習法律的基本理論、憲法。這樣可以專對學習部門法有指導作屬用,同時學習語文
邏輯
等有關知識,他們對你理解、學習法律有很大幫助。然後學習部門法,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不要機械的記憶法條,同時,要結合有關司法解釋一並學習、理解。還要在網上查看最新動態、最新理論,多看有關論文與案例,相信會對你有很多好處的。除此之外,還要學習法制史,國際法等,開闊視野。至於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望你成功。

⑤ 全國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婚姻家庭法原理與實務試題 課程代碼:00924

全國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婚姻家庭法原理與實務試題
課程代碼:00924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妯娌作為一種姻親,她們屬於( )
A.血親的配偶
B.配偶的血親
C.血親的配偶的血親
D.配偶的血親的配偶

2.張霞與其外祖母是( )
A.直系血親
B.直系姻親
C.旁系血親
D.旁系姻親

3.我國現行《婚姻法》對禁止結婚的疾病是這樣表述的( )
A.患麻風病未經治癒或患其他在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禁止結婚
B.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禁止結婚
C.患花柳病或精神病未經治癒的,禁止結婚
D.患精神病或性病未經治癒的,禁止結婚

4.作為禁止離婚的救濟手段的別居制度產生於( )
A.羅馬法
B.日耳曼習慣法
C.伊斯蘭法
D.基督教的教會法

5.依據有關司法解釋,符合《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無過錯方作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損害賠償請求的,必須( )
A.在離婚訴訟的同時提出
B.在離婚後一年內提出
C.在離婚後六個月內提出
D.在離婚後一個月內提出

6.下面說法正確的是( )
A.父母子女雙方聲明斷絕關系後,彼此不再負撫養、贍養義務
B.養子女對生父母贍養較多的,可以繼承生父母的遺產
C.養子女與養父母解除了收養關系,不得再繼承養父母的遺產
D.放棄對父母遺產的繼承權,就可以不贍養父母

7.下列不屬於我國《婚姻法》所指的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的是( )
A.小姨子
B.外甥女
C.堂兄
D.叔

8.人民法院審理宣告婚姻無效案件時,對婚姻效力的審理( )
A.可以調解
B.不適用調解
C.必須調解
D.應該調解

9.下列親權的內容中屬於當代親權制度中爭議最大的一項權利是( )
A.姓氏決定權
B.住所指定權
C.法定代理權
D.懲戒權

10.按照親屬的分類和羅馬法的親等計演算法,己身與姑父、嬸母是( )
A.二親等的直系姻親
B.二親等的旁系姻親
C.三親等的直系姻親
D.三親等的旁系姻親

11.當代法學把基於婚姻、血緣和法律擬制而形成的社會關系,稱為( )
A.家庭
B.親戚
C.親屬
D.家屬

12.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的離婚判決中未涉及探望權,當事人就探望權問題單獨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 )
A.可以受理
B.應予受理
C.不應受理
D.駁回起訴

13.1939年革命根據地頒布了( )
A.《晉西北婚姻暫行條例
B.《山東省婚姻暫行條例》
C.《晉察冀邊區婚姻條例》
D.《陝甘寧邊區婚姻條例》

14.甲乙夫妻雙方協商同意離婚,乙委託丙去婚姻登記機關代理辦理離婚登記手續,依我國法律,丙( )
A.可以代理
B.在甲乙雙方同意下可以代理
C.不能代理
D.在取得授權委託書的情況下可以代理

15.當事人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受理機關為( )
A.人民法院
B.婚姻登記機關
C.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
D.基層人民政府
二、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至少有兩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弧內。錯選、多選、少選或未選均無分。
16.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權請求的主體包括( )
A.未成年子女
B.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
C.對未成年人負有監護職責的人
D.人民檢察院

17.下列屬於非婚生子女的有( )
A.甲和乙未婚同居所生的子女
B.已婚婦女甲與第三者通姦所生子女
C.在甲與乙離婚三個月後出生的子女
D.已婚男子甲與第三者重婚所生的子女

18.以下屬於婚姻無效的情形是( )
A.因受脅迫而結婚
B.表兄妹之間的婚姻
C.只差5天就達到法定婚齡而登記形成的婚姻
D.一審法院判決離婚,在上訴期內與他人結婚形成的婚姻

19.將2001年修正後的《婚姻法》和修正前比較,增補和修正的內容主要包括( )
A.增設了親權制度
B.明確了夫妻約定財產制
C.增設了婚姻無效和撤銷的制度
D.把判決離婚的理由從「夫妻感情確已破裂」改為「婚姻關系破裂」

20.歸國華僑甲是女童乙的舅舅,甲很疼愛乙,打算收養乙。有人提醒他們不能收養。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乙必須相差40周歲
B.甲必須無子女
C.乙必須未滿14周歲
D.乙的生父母必須無力撫養乙

21.以重婚為無效原因請求宣告婚姻無效的,請求權人為( )
A.當事人
B.當事人所在單位
C.基層組織
D.當事人的合法配偶和其他近親屬

22.《婚姻法》第44條第1款規定,對遺棄家庭成員,受害人有權提出請求,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以及所在單位應當( )
A.予以勸阻
B.予以調解
C.向法院起訴
D.予以拘留

23.下列能引起中國法上親屬關系變化的法律行為有( )
A.離婚
B.收養
C.非婚生子女的准正
D.宣告死亡

24.根據現行法律的精神,下列財產中屬於夫妻個人特有財產的有( )
A.一方專用的衣物
B.一方參與文藝體育競賽取得的獎牌
C.遺囑中指明歸一方的財產
D.一方在作品出版後取得的報酬

25.屬於禁止結婚的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的親屬包括( )
A.舅與外甥女
B.叔與侄女
C.表姐與表弟
D.繼兄與繼妹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26.親權
27.結婚程序
28.勞動所得共同制
29.婚姻自由
30.擬制血親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
31.當代資產階級國家婚姻家庭立法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32.簡述我國婚姻法關於離婚法定理由的例示性規定。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1小題,14分)
33.如何理解和執行法律關於在一定期間限制男方離婚請求權的規定?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
34. 甲(男)和乙(女)自由戀愛,於1998年8月18日登記結婚,10月1日舉行結婚儀式。結婚時乙帶來結婚前自己購置的「光明」牌傢具一套、「長虹」牌家庭影院一套;甲在結婚前已經購置了一套兩居室的單元房,登記的產權人是甲。婚後,甲投資經營了一家電腦公司,並因公司發展向丙借錢10萬元,乙在醫院上班;甲利用業余時間開發了一軟體,乙在工作上也非常出色,多次獲得醫院的獎勵共計2萬元。2004年,甲在國外的舅舅贈與甲古董一件,特別指明該古董僅贈與甲,同年甲繼承其父親的遺產房屋一套。2005年,乙遇交通事故受傷致殘,肇事方賠償乙殘疾補償費8萬元。乙殘疾後,甲與乙的感情漸漸不合,兩人自2006年2月11日分居,甲於2008年8月22日訴於法院要求離婚。
試就本案情節,依據有關法律和司法解釋,回答下列問題並簡述理由:
(1)案中所涉及的財產哪些屬於甲、乙的個人財產?
(2)乙能否以雙方結婚已經10年為由主張兩居室的單元房為共同財產?
(3)甲、乙能否約定婚前財產也歸夫妻共有?
(4)乙能否以「離婚後沒有住房」為由請求甲給予幫助?如果能,甲可以給予何種形式的幫助?
(5)如果甲、乙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乙對甲因經營欠丙的債務是否有義務清償?
35. 劉鳴(男)與王萍(女)通過自由戀愛於1996年登記結婚,婚後雙方感情尚好,生有一女取名劉小莉,現年10周歲。自2004年夏天起,劉鳴與女同事姦情敗露,夫妻關系開始緊張,劉還為此受到本單位的批評教育。同年12月,劉鳴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與女方離婚,女方慮及女兒年幼,且雙方婚姻基礎較好,希望丈夫能回心轉意,故而堅決不同意離婚。據此,法院判決不準離婚。但此後雙方關系並未改善,經常爭吵。2006年4月起,男方住到其舅父處,不再回家,每月工資也不再交給妻子,女方靠自己收入維持母女兩人生活。
2008年5月,劉鳴再次向法院起訴,堅持要求離婚。而王萍提出,夫妻關系惡化是由於男方單位女同事的勾引所造成,只要排除外來干擾,雙方有和好的可能,因此仍不同意離婚。經法院多次調解,雙方仍各執己見。
法院在審理過程中查明,王萍目前所住房屋系男方在婚前由本單位所分之公房,並一直由他承租。劉鳴提出:離婚後女方應搬出該房遷至其父母家居住,由他本人回家繼續租賃居住;女兒劉小莉由他撫養。但王萍不同意劉鳴提出的兩項主張,堅決要求與女兒共同生活。對上述問題,雙方無法達成協議。
在夫妻分居期間,男方曾向他人借債3萬元,資助他的胞弟出國自費留學;女方向其親友借債1萬元,用於女兒生病住院費用,以上經查屬實。
試就本案情節,依據有關法律和司法解釋,回答下列問題並簡述理由:
(1)在被告堅持不離婚的情況下,法院可否判決雙方離婚?
(2)如判決雙方離婚,所生女兒由何方撫養為宜?
(3)對男方婚前承租的公房,離婚後女方是否有承租權?
(4)男女各方所借之債如何定性與清償?考試大收集整理

⑥ 為什麼說學習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提高當代大學生法律素質和道德素質的重要依據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對大學生成長的作用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國的未來,肩負著人民的重託、歷史的責任。我們在大學階段要良好的發展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且我們也要處理好理想與現實、權利與義務、個人與集體、競爭與合作、自由與紀律、友誼與愛情、學習與工作等關系。我們要學會怎樣做人、做什麼樣子的人,怎樣的生活會有意義,怎樣的人生追求才有價值。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能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觀念,打下扎實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礎。它是一門能夠提高我們自身修養的課程,對我們德智體美全方面發展有重大意義!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大學生的必修課程,它體現著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特徵,在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道德修養課既具有鮮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又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知識性,其內容十分豐富,包括政治修養、思想修養、道德修養、心理品質修養,美學修養,敬業修養等。其中政治修養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的核心內容,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的主要內容,而心理品質修養則是思想道德修養課的基礎內容。思想道德修養課就是按照這些內容的內在聯系和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發展規律而構成的。
我還記得我們剛上這門課程的時候,大部分同學對這門課程是不屑一顧的,因為這門課程對於我們來說只是一門考查課而已,我們都只想到這門課程很容易通過,絲毫沒有要想學好這門課的沖動。直到後來我們聽了一節我們楊老師講的課之後,對這門本來不是很看重的課有了濃厚的興趣。在緒論部分,楊老師首先講述了大學新生教育的內容。我們匆匆踏入大學校門,走在一個陌生的學習環境中,一切都充滿著迷茫,不知下一步該走向哪裡。正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思修課的內容為我們這些孩子指明了方向,廓清了眼前的迷霧。講課過程中,楊老師撿取了許多的事例來講述我們課程中遇到的問題,把這些個具體、生動的事例作為珍珠,串聯起來,授予我們每一位學生。這使我們對自己的未來、目標都有了一個良好的認識,以及定義。
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與法律發生直接或間接的關系,這就要求每個社會成員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最後一個部分便是法律專題了。從《社會治安處罰法》到《道路交通安全法》,再從《勞動法》到《婚姻法》,最後是我國的憲法以及各種法律制度,如民商、行政、經濟、刑事等。特別是我們老師在講述《婚姻法》時,讓我們一起上課的三個班的同學分成了若干組,各組准備一到兩個關於《婚姻法》的案例。到時在課堂上,由各組成員對所准備的案例進行闡述,以及各位成員對此案件的看法。充分的調集了每一個同學的積極性,更使每一個案例都深入了每一個同學的心中。老師在講述其他的法律的案例時,都讓我們站在當事人或者法官的角度,充分思考,分析並解決各個案件。此外,在我看來,老師在講述法律知識時,除了教材中涉及的一些內容外,還可以介紹一些我國最新的法律,讓我們去思考、設想。建設中國特色的法律體系應該怎樣進行,當前我國還應該著手制定那些法律法規。通過這樣的活動,使我們能更深刻的認識法律。
大學時期是我們道德意識形成、發展和成熟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個時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觀念對一個人的影響尤為重要。所以我們大學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必須的,是具有重大意義的。大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正是此門課程給我們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和法律基礎,讓我正確的去認識世界和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通過對《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學習能讓我們都自身有一個明確的定位,同時正確看待自己的人生,認清自己的奮斗目標和努力方向。我覺得此門課程給我們提供人生的指南,對於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覺悟和正確看待和分析事物都有著無可取代的意義。我們在初進大學的時候都會有一種迷茫,因為我們發現自己突然變了一種身份,於是我們開始打量這個偌大的圈子,尋找著自己的人生坐標和前進方向。而在這個時候《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讓我們引咎發問,引導著我們去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不斷提升自己的道德素養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隨著我們離開家庭並逐漸融入社會,我們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有關個體和社會發展的具體問題,並引發有關人生和社會問題的相應思索。《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針對大學生發展過程中的這一特點,從大學生在大學期間面臨的具體問題出發,進而透過具體現象探討人生和社會發展的哲理問題,有利於我們撥開市場經濟的迷霧,避免西方資本主義價值取向的干擾,確立正確的人生態度、人生目的和人生價值,從而為自己的成才撥正航向。《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能幫助我們從歷史和現實的大量素材和生動事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養料,獲得真、善、美的心理啟迪,正確掌握思想道德修養的理論和方法,提高綜合素質,從而為社會培養有用的棟梁之才。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是融教學與實踐於一爐的,通過學習使我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養進行了一次洗禮。作為一名大學生,在接受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學習以後,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人生定位。我深知自己的肩負的使命。我們生在和平的年代,我們應該感到慶幸,但我們也不能忘記歷史。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繼續繼承愛國主義傳統,弘揚民族精神,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⑦ 東財網院2011年3月課程考試《婚姻法》案例 案例分析一 2009年9月,陳某與朋友開辦了一合夥企業,陳某任經

就以上案例本人分析如下:
1、何某在離婚時,無權分割陳某在合夥企業中的股份。

我國《婚姻法》規定,夫妻雙方除有特別約定外,一方婚前的財產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歸夫或妻一方個人所有。本案中陳某在2010年1月結婚時已經在合夥企業投資入股了,也就是說陳某所投入的股份是在婚前發生的,所以該股份應屬於陳某的個人財產,何某無權分割。

2、該合夥企業中的股份在何陳二人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收益,應如何認定?

該股份在婚姻存續期間所得的收益仍然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在離婚時,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依法分割。因為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一條明確規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下列財產屬於夫妻共同所有的財產:(1)是一方以個人財產投資取得的收益;(2)是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住房補貼、住房公積金。(3)是男女雙方實際取得或者應當取得的養老保險金、破產安置補償費。在本案中,雖然陳某在合夥企業中的股份是其個人財產,但該股份在婚姻存續期間所得的收益依據最高法院的上述規定,仍然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在離婚時,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依法分割。因此,何某可以申請對陳某現存的收益進行審計,以確認離婚時張某尚有多少收益,對此收益進行依法分割。

3、那麼,何某在離婚時,是否有權分得陳某在貿易公司中的股份?

何某在離婚時,有權分得陳某在貿易公司中的一半股份。因為我國《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二)生產、經營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在本案中,陳某在貿易公司中的股份是婚後投入的,是夫妻共同財產,如果雙方沒有特別約定的話,應當平分。也就是說,何某在離婚時,有權分得陳某在貿易公司中的一半股份。

4、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共同購買、共同建造的房屋,或者婚前雙方共同出資購買、建造的房屋,是夫妻共有房屋,離婚時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20條規定:雙方對夫妻共同財產中房屋價值及歸屬無法達成協議時,人民法院按以下情形分別處理:(一)雙方均主張房屋所有權並且同意競價取得的,應當准許;(二)一方主張房屋所有權的,由評估機構按市場價格對房屋作出評估,取得房屋所有權的一方應當給予另一方補償;(三)雙方均不主張房屋所有權的,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拍賣房屋,就所得價款進行分割。司法實踐的通常做法是:共有房屋能實際分割使用的,可以分割使用。對不能分割使用的,可以作價分給一方,另一方取得補償。在確定房屋分給哪方時,應考慮雙方住房情況、照顧撫養子女的一方。在雙方條件等同的情況下,應照顧女方。
婚後雙方對婚前一方所有的房屋進行修繕、裝修、原拆原建,離婚時未變更產權的,房屋仍歸產權人所有,增值部分中屬於另一方應有的份額,由房屋所有權人折價補償另一方;進行過擴建的,擴建部分的房屋應按夫妻共同財產處理。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如離婚後沒有住處,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

⑧ 法律的主修課程有哪些

主要課程有:

1、法理學。是以整個法律現象的共同發展規律和共同性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的研究范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法律的起源、發展和消亡、法律的本質和作用、法律和其他社會現象的關系、法律的創制和實現。

2、《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是政治教育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是政治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知識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3、《憲法學》。憲法學是以憲法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屬於法學的分支學科。

4、《刑法學》。刑法學以世界各國刑法為研究對象,是研究犯罪和刑罰、刑事責任及其罪刑關系的科學。它屬於部門法學的范疇,是部門法學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

5、《邏輯學》。研究思維規律的學問。邏輯和邏輯學的發展,經過了具象邏輯—抽象邏輯—具象邏輯與抽象邏輯相統一的對稱邏輯三大階段。

(8)婚姻法課程擴展閱讀:

課程介紹

《法理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大學語文》、《基礎英語》、《計算機基礎》、《憲法學》、《民法學》、《刑法學》、《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經濟法概論》、《鄧小平理論》、《婚姻法》、《國際法》、《法學基礎》、《行政法》、《邏輯學》、《律師實務》

《會計學基礎》、《審計學基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外國語》、《勞動法》、《婚姻家庭法(一)》、《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概論》、《合同法》、《知識產權法》、《公司法》、《環境與資源保護法》

法律文書寫作、(《中國法律思想史、》《外國法制史》、《西方法律思想史、》《票據法》、《保險法》、《稅法》、《金融》、《公證與律師制度》、《房地產法》任選三門)、畢業論文。

熱點內容
法治進行時2016年全集 發布:2025-05-19 18:21:06 瀏覽:576
勞動法休息日算工資嗎 發布:2025-05-19 18:19:39 瀏覽:534
上海美女律師 發布:2025-05-19 18:01:51 瀏覽:274
黃薇法學 發布:2025-05-19 17:58:48 瀏覽:110
立法三審時間 發布:2025-05-19 17:51:04 瀏覽:555
澳門加班勞動法 發布:2025-05-19 17:43:00 瀏覽:835
安大的法律碩士 發布:2025-05-19 17:32:46 瀏覽:465
李旻律師 發布:2025-05-19 17:32:43 瀏覽:312
法治頻道新聞 發布:2025-05-19 17:25:43 瀏覽:422
法官成東日 發布:2025-05-19 17:10:27 瀏覽: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