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寫著
⑴ 簽合同時寫「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沒有規避責任,即使不寫有關法律,也同樣承擔責任。
⑵ 全中國合同法誰寫的最好
合同法可以自己寫的嗎??說的是範本吧
⑶ 合同里金額大小寫不一致 違反了合同法哪條規定,要具體的哪一條規定,謝謝!
屬於合同約定不明,約定根據合同的內容重新約定,到底是按大寫算,內還是按小寫算。
雙方無容法協商解決,有爭議的,按照合同法的規定進行解釋。
《合同法》第六十一條合同生效後,當事人就質量、價款或者報酬、履行地點等內容沒有約
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可以協議補充;不能達成補充協議的,按照合同有關條款或者
交易習慣確定。
《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仍不
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定:
(一)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履行;沒有國家標准、行業
標準的,按照通常標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准履行。
(二)價款或者報酬不明確的,按照訂立合同時履行地的市場價格履行;依法應
當執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指導價的,按照規定履行。
(三)履行地點不明確,給付貨幣的,在接受貨幣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動產
的,在不動產所在地履行;其他標的,在履行義務一方所在地履行。
(四)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
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准備時間。
(五)履行方式不明確的,按照有利於實現合同目的的方式履行。
(六)履行費用的負擔不明確的,由履行義務一方負擔。
⑷ 協議里寫的是長期使用,在合同法里是否可以界定為不定
要看具體是什麼合同。
如租賃合同,合同法規定租賃超過六個月的必須簽訂書面協議,但租賃期回限最答長不得超過20年。但期滿的如果雙方同意還可繼續簽合同繼續承租。《合同法》第二百一十四條規定, 租賃期限不得超過二十年。超過二十年的,超過部分無效。租賃期間屆滿,當事人可以續訂租賃合同,但約定的租賃期限自續訂之日起不得超過二十年。
比如商標使用,商標注冊的有效期是十年到期後再進行續展。
⑸ 合同法如何規定起止日期
合同法如何規定起止日期詳見《合同法》第條、第45條、第46條:
第四十四條: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准、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
第四十五條: 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條件。附生效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生效。附解除條件的合同,自條件成就時失效。
第四十六條:當事人對合同的效力可以約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至時生效。附終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屆滿時失效。
(5)合同法寫著擴展閱讀:
要約
為當事人一方向他方提出訂立合同的要求或建議。提出要約的一方稱要約人。在要約里,要約人除表示欲簽訂合同的願望外,還必須明確提出足以決定合同內容的基本條款。要約可以向特定的人提出,亦可向不特定的人提出。要約人可以規定要約承諾期限,即要約的有效期限。
在要約的有效期限內,要約人受其要約的約束,即有與接受要約者訂立合同的義務;出賣特定物的要約人,不得再向第三人提出同樣的要約或訂立同樣的合同。要約沒有規定承諾期限的,可按通常合理的時間確定。對於超過承諾期限或已被撤銷的要約,要約人則不受其拘束。
承諾
為當事人一方對他方提出的要約表示完全同意。同意要約的一方稱要約受領人,或受要約人。受要約人對要約表示承諾,其合同即告成立,受要約人就要承擔履行合同的義務。對要約內容的擴張、限制或變更的承諾,一般可視為拒絕要約而為新的要約,對方承諾新要約,合同即成立。
⑹ 全中國合同法著作誰寫的最好
! 首先你要分析下目前我們國內的民商優勢學科在哪幾個學校 哪幾個人那裡!!! 這樣你就有目標了 王利明老師雖然備受譴責,但是不可否認 他寫的著作對於普及法律知識和打基礎的話很是不錯的 代表作:合同法研究一二卷 還有合同法新問題研究 李永軍:這個人在合同法研究方面也還是可以的 他的觀點論證都深含英美功底哈哈 江平老師的 合同法著作肯定是不能少的哪 哈哈 他畢竟是中國民法界的大師啊~代表作:合同法精解 清華大學的:崔健遠的合同法 法律出版社出版的 可以 說 是現在的經典之作,也是權威之作了~~寫這本書的作者裡麵包含了現在合同法方面的 新銳人物 比如王軼!!! 韓世遠 老師的合同法也不錯 也是他研究的重點項目,他的著述有,合同法總論 違約責任研究 都是很值得一看的!!! 陳小君:她在合同法領域也是研究很深的一個人,她些的著作也是比較不錯的 很值得看的!!! 既然是全中國嘛 我就不得不說下台灣的現狀 哈哈 台灣的民商法研究比大陸不知道要領先多少~~ 值得關注的有王澤鑒、林城二 鄭玉波、丘聰智 史尚寬 黃立等認了 另外推薦一本 英美法裡面 合同名著!!!! [英]阿狄亞:合同法導論@@!!! 科賓論合同也是經典啊!!!
⑺ 合同里一定要寫合同法么
根據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以下條款:
(版一)當事人的名稱或者姓名和住權所;
(二)標的;
(三)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⑻ 合同法優先續約是怎麼規定的
沒有這個規定,合同法的原則之一是意思自治,只要雙方談攏就行了。
如果你想實現自動續約,可以在協議里加上這么一句話:
「本合同有效期XX年,自XXXX年XX月XX日起至XXXX年XX月XX日止。合同期限界滿,若雙方無異議,本合同將自動續展,期限為XX年。」
⑼ 合同法有什麼作用
要寫論文阿?自己去好好研究一下不就行了?
合同法,是為了保障合同雙方、或幾方版的合法利益,明確通過合權同這種書面約定建立起來的民事關系方是平等的民事主體,各方應該是自願建立起合同關系的,這個關系應該是公平、互利、自願的,且不得損害第三方以及社會、國家利益。
⑽ 合同法論文要怎麼寫
摘要: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發展,格式合同有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空間。格式合同的廣泛運用,一方面節省了大量的訂約時間,加速了交易的進行,改變了傳統條件下一個合同的訂立必須經過反復要約和承諾方能成立的非經濟行為,消除了復雜的討價還價程序。另一方面極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使企業預先計算成本、利息、風險負擔、付款期限,對耗損、不可抗力所致損失亦能預先將其減少到最低限度。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合同自由原則。這就迫切需要對格式合同加以規制,以達到平衡交易雙方利益,體現平等公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關鍵詞: 格式合同;格式條款;法律規制
一、格式合同概述
(一)格式合同的概念
格式合同這一概念在現今的法律領域已被廣泛使用,但國內外對其有多種理解:
第一,在美國、日本和法國等國家將其稱為「附合合同、附意合同」,法國法中的附合合同是指:「一方當事人對於另一方當事人事先已確定的合同條款只能表示全部同意或不同意的合同,亦即一方當事人要麼從整體上接受合同條件,要麼不訂立合同,而所謂『不訂立合同』的選擇,客觀上又根本不存在。」 [1]另一種對格式合同的稱謂是「一般交易條款」,持此種概念的有德、義大利、奧地利等國。
第二,我國台灣地區的(消費者保護法)將格式合同稱為定型化契約,是指:「企業經營者為與不特定多數人訂立契約之用而單方預先擬定之契約條款。[2]其他還有一些有關格式合同的稱謂,如以色列稱之為「標准合同」,葡萄牙法稱之為「加入合同」。
第三,我國法學領域對格式合同概念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有的認為:「由一方當事人、有關團體或國家機關制訂的,或由國家法律直接規定的,包括全部交易條款的一種合同。」 [3]有的認為:「由一方當事人預先制訂的、並由不特定的第三人所接受的、具有完整的和定型化特點的格式條款。" [4]而我國1999年實施的《合同法》第39條規定:「格式條款是當事人為了重復使用而預先擬定,並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
以上各種定義,總體上看只是格式合同的調整和適用范圍有所不同,在概念所詮釋的本質特徵方面並無根本差異。因此,筆者認為,格式合同應當是,合同條款由當事人一方為重復使用(即為與不特定多數人定約)而預先擬定,相對方只能對該擬定好的合同概括地表示全部同意或者全部不予接受,而不能進行協商的一種合同,在日常生活中也可稱其為標准合同。
(二) 格式合同的產生發展及其原因
1、格式合同的產生與發展
在合同最初出現時,並沒有格式合同的存在,格式合同產生於19世紀末,它是伴隨著規模經濟和壟斷企業的出現而大量產生的。
首先,在十九世紀初期,西方各國在農業、手工業以及小規模工業等方面的交易就已經遵循「相因成習」的方式締結合同,對於同一種類的合同,以及合同中不斷重復的內容,當事人以書面形式將其定型化,以便為將來訂立合同時使用。對於這一現象,盡管當時並未產生格式條款和格式合同的理念及相應的法律規范手段,但經濟上的需要卻使得當事人之間自發地產生了利用格式條款合同來簡化其締約程序,從而提高交易效率的要求。
隨後,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行的工業化運動使得對煤炭、蒸汽、石油等能源的利用取得了革命性的進步,整個的生產和消費方式都相應的發生了劇烈的改變,這一變革對於契約法影響最大。大工業的發展為社會提供了大量的日用消費品,並造成了生產與消費的嚴重分化與對立,物質消費行為以及企業、服務業的交易行為(如銀行、保險、運輸)數量與日俱增,這就意味著如果仍然按照普通契約的訂約方式對合同的各項內容逐項商談,以確定雙方的權利義務,顯然已經不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實際上,從十九世紀以來,不動產的買賣合同,公司的設立合同,出版合同,特許權協議等合同類型都大多依照格式條款訂立,只是在特殊情況下,對這些格式條款的內容稍加更改而已。
進入二十世紀以來,格式條款合同的採用更為廣泛,除了少數內容特殊、復雜的合同關系仍然需要由當事人雙方相互協商、個別合意外,對於交易內容固定、交易頻繁進行、內容重復的合同,尤其是公營的公用事業,如水、電、交通、煤氣、通信等學理上稱為「大眾契約」的情形,當事人間已經完全沒有個別合意可言,格式合同已經成為現代人類生活的一種普遍的經濟現象。例如,德國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開始出現一種趨勢,即保險公司、銀行、大公司以及聯合企業等,一反過去根據個別客戶的需要分別簽訂合同的一貫作法,改而採用標准統一並事先規定好合同條款的格式合同。[5]
2、格式合同產生的原因
我國台灣學者黃越欽認為格式條款合同之所以在現代社會中被如此普遍地適用,主要來自於以下三個方面的社會動因:第一,法律行為或訂約行為的強制傾向,這是現代經濟生活社會環境的產物;第二,締約、履約大量發生且內容不斷重復,成為日常生活的例行事項,企業界利用契約自由的缺陷,以格式合同作為攫取更多利潤的有效工具;第三,以大量生產消費為內容之現代生活關系,使得企業界與顧客都期望能夠簡化訂約程序。[6]
實際上,格式條款合同的採用作為現代合同法的重要發展趨勢,一方面,這是與經濟的發展,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公用事業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愈來愈重要及契約自由理論本身的缺陷所分不開的,而另一方面,高昂的市場交易成本也迫使消費者不得不接受格式合同。
(三) 格式合同的法律特徵
格式合同的特徵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合同條款的不可協商性。
格式合同的使用人通常從自己的目的、利益角度出發,制定和使用格式合同,而作為合同的相對人,對格式合同的內容和具體條款並無協商和討價還價的餘地,即要麼接受要麼拒絕,從而排除了一般雙務合同的平等協商(要約與承諾)過程,筆者認為這是格式合同的最主要特徵。
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8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