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社會法名詞解釋

社會法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 2020-12-31 13:21:30

⑴ 法社會學名詞解釋

法社會學是研究法律與社會的關系的學科,是法學與社會學相互結合的產物。西方許多國內家又把這門學容科稱為「法律與社會」(Law and Society),或「法學與社會科學」(Law and Social Science)。

⑵ 法學名詞解釋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內決定的統治階級容意志的規范體系。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國家的統治工具。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統稱,分別規定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進行的事務和不可進行的事務。


(2)社會法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法律首先是指一種行為規范,所以規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規范性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模式、標准、樣式和方向。法律同時還具有概括性,它是人們從大量實際、具體的行為中高度抽象出來的一種行為模式,它的對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復適用多次的。法律還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為標準是按照法律規定所有公民一概適用的,不允許有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觸犯法律,便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對其教育,改良。

⑶ 社會保障法的名詞解釋

、社會保障——它是政府和社會為了保持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對勞動者和社版會成員因年老、傷殘、權疾病而喪失就業機會,或因自然災害和意外事故等原因面臨生活困難時,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提供物質幫助和社會服務,以確保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⑷ 社會調查法的名詞解釋

社會調查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社會現實狀況或歷史回狀況材料答的方法。社會調查方法是研究性學習專題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研究法、觀察研究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或實驗等科學方式,對有關社會現象進行有計劃的、周密的、系統的了解,並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藉以發現存在的社會問題,探索有關規律的研究方法。
http://ke..com/view/3235334.htm

⑸ 名詞解釋「法」

法的本意並不指法律。比如方法,辦法詞彙中的法。國家法律只是社內會語言發展到一定容階段後產生的引申意義。
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以權利義務為主要內容,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社會行為規范及其相應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法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規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但人們對於法的概念的理解,古今中外並不一致。

⑹ 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試題名詞解釋 什麼是社會保障法

社會保障法是指調整關於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包括安全生產法、消防回法等。也是保障社會成答員基本生活需要和經濟發展享受權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社會保障法是調整以國家和社會為主體,為了保證有困難的勞動者和其他社會成員,以及特殊社會群體成員的基本生活,並逐步提高其生活質量而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⑺ 名詞解釋 法學

法學又稱法律學、法律科學,是以法律、法律現象以及其規律性為研究內容的科學,它是研究回與法相答關問題的專門學問,是關於法律問題的知識和理論體系。法學,是關於法律的科學。法律作為社會的強制性規范,其直接目的在於維持社會秩序,並通過秩序的構建與維護,實現社會公正。作為以法律為研究對象的法學,其核心就在對於秩序與公正的研究,是秩序與公正之學。

⑻ 社會法指什麼

現代大來陸法系的國家首自先提出了「社會法」的概念。社會法是什麼呢?比如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環境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金融法、計劃和產業政策法、國有企業法,等。這些現代法律主要是解決經濟規劃、環境保護、就業、社會保障等社會性的問題。這些法律既不是公法也不是私法,因此歐洲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學家在公法和私法之外,就有了「社會法」的提法。

⑼ 社會學名詞解釋

社會學釋義:
從社會整體出發,通過社會關系和社會行為來研究社會的結構、功能、內發生、發展規律容的社會科學。社會學既要研究實際的問題,又要研究理論的問題。諸如人口、勞動、文化、道德、婦女、青年、兒童、老年、城市、農村、職業分工等等問題,都在社會學研究范圍之內。 梁啟超 《再駁某報之土地國有論》:「十八世紀之思想家盛稱自然法之存在。及近世社會學上歷史的研究大行,自然法之存在,久被否認。」 巴金 《滅亡》第十二章:「他雖然不能夠像一般學者或著作家會從科學上、哲學上、社會學上得出結論來證實自己底理想,但他卻堅決地相信那偉大的日子一定會來。」

⑽ 法律的名詞解釋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質生活條件所決定專的統治階級意志的規屬范體系。法律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體現,是國家的統治工具。

法律是由享有立法權的立法機關行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法律是法典和律法的統稱,分別規定公民在社會生活中可進行的事務和不可進行的事務。


(10)社會法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法律首先是指一種行為規范,所以規范性就是它的首要特性。規范性是指法律為人們的行為提供模式、標准、樣式和方向。法律同時還具有概括性,它是人們從大量實際、具體的行為中高度抽象出來的一種行為模式,它的對象是一般的人,是反復適用多次的。法律還具有普遍性,即法律所提供的行為標準是按照法律規定所有公民一概適用的,不允許有法律規定之外的特殊,即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旦觸犯法律,便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對其教育,改良。

熱點內容
打招呼嚇唬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4 02:26:58 瀏覽:178
經濟法基礎單選 發布:2025-07-14 02:25:19 瀏覽:816
勞動法是怎樣規定僱傭童工 發布:2025-07-14 02:20:49 瀏覽:282
貨車掛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4 02:20:35 瀏覽:618
劇說法治張斌 發布:2025-07-14 02:13:09 瀏覽:390
受歡迎的國際商法教材 發布:2025-07-14 01:48:21 瀏覽:946
問責條例北京 發布:2025-07-14 01:44:35 瀏覽:394
中國有沒有體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4 01:43:20 瀏覽:305
物業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最新修訂 發布:2025-07-14 01:28:25 瀏覽:556
沒有絕對道德 發布:2025-07-14 01:18:20 瀏覽: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