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法考中有關合同法的題目

法考中有關合同法的題目

發布時間: 2025-04-24 09:54:56

『壹』 2019法考模擬題《勞動法》-不定項選擇題【10.1】

一、不定項選擇題

1.某服裝廠招工,在簽訂勞動合同時要求每名工人繳納押金1000元,規定試用期為1年,同時規定對工人自身重大過失引起的財產損失概不負責。後由於經營困難,服裝廠提出變更勞動合同,工人表示反對,服裝廠遂宣布解除勞動合同,返還1000元押金。該公司行為中不合法的是:

A.要求工人繳納1000元押金

B.勞動合同規定試用期為1年

C.規定對工人自身重大過失引起的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

D.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

參考答案

1.【考點】勞動合同的簽訂及其解除

【答案】AB。解析:《勞動法》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協商一致的原則,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合同法》第九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本案中服裝廠強制性要求每位工人必須繳納1000元的押金是單方面的強制行為,沒有遵循合同簽訂的平等自願和協商一致的原則,在當今用人單位占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用人單位常常利用這種優勢強制工人繳納押金等費用,其實是地地道道的違法行為。A項錯誤,當選。

根據《勞動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又根據第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訂立勞動合同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所以用人單位私自延長試用期是不合法的。B項錯誤,當選。

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三條規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責條款無效:(一)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用人單位對於因故意或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免責條款無效。但本案中的情況不符合這兩種事由,對於工人自身重大過失引起的財產損失,用人單位可以免責。C項正確,不當選。

《勞動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台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本案中由於經營困難導致訂立合同時的客觀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經協商又不能就變更合同達成一致,用人單位可以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只是應該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D項正確,不當選。

故本題選AB。

『貳』 2020法考客觀模擬題《合同法》-單項選擇題【12.6】

一、單項選擇題

1.甲急需償還“套路貸”,如若不還性命難保。甲於是向乙借款100萬元,乙要求甲提供擔保。甲找到朋友丙,要丙為自己的借款提供擔保,被丙拒絕。甲威脅丙,若丙拒絕提供擔保,就殺了丙的妻子。丙連忙為甲的借款提供了擔保。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因脅迫而訂立的合同都屬可撤銷合同

B.乙、丙之間的保證合同為可撤銷合同

C.基於合同的相對性,保證合同當事人乙、丙之間不存在脅迫,故乙、丙之間的保證合同有效

D.如果乙、丙訂立保證合同時,乙知道甲的脅迫行為,那麼受害人丙享有撤銷權,否則,由於乙是善意的,丙不享有撤銷權

參考答案

1.【考點】可撤銷民事法律行為的類型(脅迫)

【答案】B。解析:脅迫的構成要件有四:(1)故意預告實施危害;(2)對方因此陷入恐懼(脅迫與恐懼具有因果關系);(3)對方因恐懼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恐懼與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具有因果關系);(4)脅迫具有不正當性(目的不正當、手段不正當、目的與手段結合的不正當)。因脅迫所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1)因脅迫訂立且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無效(《合同法》第五十二條);(2)因脅迫訂立但未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為可撤銷的合同(《合同法》第五十四條);(3)因脅迫訂立的遺囑無效(《繼承法》第二十二條)。因脅迫訂立且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無效,非可撤銷。A項錯誤,不當選。

合同以外的第三人實施脅迫,無論相對人於訂立合同時是否知悉第三人的脅迫行為,受害人均享有撤銷權。此點與第三人欺詐不同,原因是,脅迫的危害性較重。須注意:這里的第三人采狹義的理解,不包括當事人的代理人、傳達人。保證合同的當事人是丙和乙。當事人均未實施脅迫,但保證合同以外的甲對丙實施了脅迫。由於脅迫的危害性巨大,故無論乙訂立合同時是否知悉第三人甲的脅迫行為,受害人丙均享有撤銷權。B項正確,當選。C、D兩項錯誤,不當選。

故本題選B。

【思路點撥】注意因脅迫的民事法律行為的效力區分為不同的情形。

『叄』 2021法考試題解析匯編|【民法】贈與合同

一、多項選擇題

1.張某年齡七十歲與王某(女)25歲,約定結婚後將其名下一棟江景別墅贈與該女並約定將房屋贈與該女後不得對其變心,結婚後張某按約定將房屋贈與並辦理過戶登記,豈料該女受贈後性情大變對張某愈發冷淡。請問以下正確的是:

A.該贈與合同無效

B.該贈與合同可撤銷

C.該贈與合同違反善良風俗

D.王某取得該房屋所有權

參考答案

1、【考點】贈與合同;公序良俗

【難度】★★

【答案】BD

解析:本題中,贈與合同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的無效事由,因此,該贈與合同並非無效。A項錯誤,不當選。

房屋已辦理過戶登記,不存在任意撤銷權的適用。《合同法》一百九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受贈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贈與人可以撤銷贈與:(一)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者贈與人的近親屬;(二)對贈與人有扶養義務而不履行;(三)不履行贈與合同約定的義務”。題干中亦沒有符合前述三種條件的情形,故張某無法定撤銷權。但是,根據“豈料該女受贈後性情大變對張某愈發冷淡”可知,該女似為騙取房產之目的而與張某登記結婚,且張某已有七十歲,難謂有真情。題干中既已言明該女受贈後不得對張某變心,可以視為附義務的贈與,而該女受贈後愈發冷淡,可視為未履行約定義務,張某可基於義務未履行而撤銷贈與合同。B、D兩項正確,當選。

《民法總則》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二款規定,“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本題中,張某雖年事已高,為與王某結婚,約定將別墅贈與該女的行為並未違反公序良俗。若題干提到張某為達到與王某結婚的目的,以贈與別墅為條件,迫使王某與其結婚,則屬於違反公序良俗的情形。C項錯誤,不當選。

故本題選BD。

熱點內容
2021山東省法院系統招考公務員 發布:2025-05-01 21:50:08 瀏覽:63
淄通法院 發布:2025-05-01 21:46:49 瀏覽:880
上海法律律師 發布:2025-05-01 21:43:46 瀏覽:740
非訴法官 發布:2025-05-01 21:18:19 瀏覽:288
涉香港國安法誰立法 發布:2025-05-01 21:16:43 瀏覽:156
司法單位包括哪些 發布:2025-05-01 21:06:40 瀏覽:132
鹿城法院王 發布:2025-05-01 20:57:03 瀏覽:576
遼大經濟法研究生課表 發布:2025-05-01 20:53:54 瀏覽:738
勞動法實施案例 發布:2025-05-01 20:52:32 瀏覽:88
內蒙集寧律師 發布:2025-05-01 20:45:08 瀏覽: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