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中月工資
A. 《勞動合同法》中的月工資是指什麼 怎麼計算
一、《 勞動合同法 》中的月 工資 是指什麼 怎麼計算 《 勞動法 》中的「工資」是指用人單位依據國家有關規定或 勞動合同 的約定,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勞動者的勞動報酬,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工資」是勞動者勞動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勞動者的以下勞動收入不屬於工資范圍: (1)單位支付給勞動者個人的 社會保險 福利費用,如喪葬撫恤救濟費、生活困難補助費、計劃生育補貼等; (2)勞動保護方面的費用,如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工作服、解毒劑、清涼飲料費用等; (3)按規定未介入工資總額的各種勞動報酬及其他勞動收入,如國家根據規定發放的創造發明獎、國家星火獎、自然科學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中華技能大獎等,以及稿費、講課費、翻譯費等。 二、月工資按多少天計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 法定節假日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所以月工資是按21.75天來計算的。 通過以上的回答,相信大家已經知道勞動合同法中的月工資是指什麼了。《勞動合同法》中的月工資是按照21.75天來計算的,包括計件工資、計時工資、獎金等。而勞動合同法中的 經濟補償金 的月工資是指在勞動 合同解除 或終止前,勞動者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B. 新勞動法 辭職~第47條中月工資中·平均工資是指什麼
按實際情況,對於勞動合同法中的月平均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版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權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C. 勞動合同法中的月工資指的是什麼
勞動合同法中的月工資指的是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這包括勞動者的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月工資的計算通常基於勞動者在過去十二個月內的平均收入,通常按照每月21.75天的工作日來計算,以反映法定工作時間和節假日工資的支付。
工資通常由多個部分組成,包括:
1. 基礎工資:保障職工基本生活需要的工資,旨在滿足勞動力的簡單再生產。
2. 崗位(職務)工資或技能工資:根據崗位的技術、業務要求、勞動強度、工作條件和責任大小來確定。
3. 效益工資:根據企業的經濟效益和職工完成的勞動數量和質量支付。
4. 浮動工資:根據企業經營狀況和勞動者勞動貢獻大小浮動的工資形式。
5. 年功工資:根據職工參加工作年限支付,體現逐年積累的勞動貢獻。
在勞動合同中,月工資的具體數額應明確列出,以確保合同的法律效力,並避免勞動糾紛。
D. 員工離職 《勞動合同法》最後一個月工資怎麼算
勞動者辭職的,工資應當按照勞動者實際出勤的天數以及加班時間的多少來進行計算,其月實際工資=月工資÷21.75×實際出勤天數,工作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2.75÷8×加班小時數×1.5倍。雙休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2倍。一、《勞動合同法》最後一個月工資怎麼算:
勞動者辭職的,工資應當按照勞動者實際出勤的天數以及加班時間的多少來進行計算,其月實際工資=月工資÷21.75×實際出勤天數,
工作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1.5倍;
雙休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2倍;
法定節假日加班費的計算方式:月工資÷21.75÷8×加班小時數×3倍。
二、《勞動法》規定的工資加倍情況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二、日晌槐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 工 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單位應給予離職補償
如果是由於勞動者本人的原因自行辭職,用人單位可以不用支付經濟補償金;如果是由於用人單位違法或違約符合《勞動合同法》第38條情形而導致勞動者辭職的,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7條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而不僅僅是多發一個月的工資。
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鎮謹隱條件的;
(二)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三)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四)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或者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勞動者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御廳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所以,《勞動合同法》最後一個月工資怎麼算,這個得看具體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員工離職,如果是由於員工自身的原因離職的,工資應當按照勞動者實際出勤的天數以及加班時間的多少來進行計算,如果是因為用人單位的原因導致的員工離職,除了發放應有的勞動所得之外,還要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E. 勞動法里的「月工資是指合同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怎麼理解
理解為月工資不會低於最低標准工資,前十二個月即便每個月都是最低標准,平均值也是最低標准。但是勞動合同裡面是否有工資條款,公司是否按照勞動合同的工資條款執行發放。
法律分析
簽訂勞動合同的注意事項: 1、簽訂合同時,勞動者首先要弄清單位的基本情況,要判斷是否是合法企業,它的法人代表姓名、單位地址、電話。2、勞動者要弄清自己的具體工作,並在合同中表明工作的內容和具體地點。3、勞動報酬要定清楚,避免口頭約定。4、關於試用期的問題要特別注意。法律規定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僅約定試用期的合同是無效的,試用期結束就要求勞動者走人是耍賴;在試用期間,用人單位不得無理由解除勞動關系;除非勞動者不符合招聘條件,才能走人。5、勞動報酬的支付方式與支付時間要明確,是現金還是通過銀行支付到賬戶中。6、勞動者工作時間與工作條件要明確,有的勞動者為多掙錢,默認了企業要求嚴重超時的加班加點,這是違反勞動法的,現在工資爭議案就是因此而起。7、社會保險約定。8、不要簽空白合同。9、有些合同約定了不合法的內容。如女職工不得結婚生育、因工負傷的「工傷自理」,要求勞動者簽訂生死契約等,這些條款在法律上無效,勞動者可以拒簽。10、勞動合同蓋章後,勞動者本人和用人單位要各保管一份。勞動合同是發生勞動爭議時,勞資雙方可出具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法律憑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條 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