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合同法公平
㈠ 《合同法》的公平原則
------合同的簽訂,一般都是基於雙方自願的基礎上,如果乙方放棄對甲方的違約責任約定版,屬自願行為,自權然不涉及顯失公平的問題。
------如果簽訂合同的時候,乙方遺漏了這個環節,而且甲方出現了違約行為,那麼這種遺漏對於乙方而言就不公平了,但談不上顯失公平。遺漏條款,不等於「不得主張違約責任」。也就是說,盡管沒有甲方的違約責任條款,但乙方依然可以主張甲方承擔違約賠償責任。
------合同法當中的顯失公平,說白了具有非常不公平的意思,一般意義上的不公平,不構成顯失公平。所以說,顯失公平的合同是可以申請撤銷或變更的。
------你所舉例子當中,甲方的違約行為是否會發生,是不確定的。如果沒有發生,乙方權益不會因為沒有約定而受損;即便發生違約行為了,乙方仍可以依法要求賠償,也同樣能夠找回利益。所以這種遺漏並不會實際造成乙方的絕對不利,故不屬顯失公平。
㈡ 合同法中的公平原則是什麼
合同法中的公平原則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合同訂立過程中,公平原則要求合同雙方在自願的基礎上達成協議,避免出現顯失公平的情況。若合同在訂立時明顯對一方不利,該方有權請求撤銷合同。
其次,在合同履行發生糾紛時,公平原則要求處理糾紛時既要保護守約方的合法權益,又要避免讓違約方承擔超出其過錯的過多責任。
最後,在極為特殊的情況下,如合同履行過程中遭遇無法預見的異常情勢變化,導致當事人間的利益嚴重失衡,公平原則要求調整雙方利益,以達到公平狀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相關規定,民事主體在從事民事活動時,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此外,若合同基礎條件發生了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一方明顯不公平,受影響的當事人有權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變更或解除合同,以實現公平。
㈢ 合同法的公平原則
一、平等原則:在合同法中,當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任何一方都不得將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另一方。
二、自願原則:根據合同法,當事人有權自願訂立合同,任何組織或個人都不得非法干涉。
三、公平原則:合同當事人應當在公平的基礎上確定各自的權利和義務。
四、誠實信用原則:合同當事人在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時,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五、禁止權利濫用和公序良俗原則:當事人在訂立和履行合同時,必須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也不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四條: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民法典》第五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按照自己的意思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
《民法典》第六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
《民法典》第七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
《民法典》第八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條: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依法成立的合同,僅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溫馨提示】以上回答基於當前信息和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如有疑問,建議您詳細咨詢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