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合同法第402條解讀

合同法第402條解讀

發布時間: 2025-07-21 08:21:20

⑴ 《合同法》第402條的理解

如果你是法學專業的話,建議你回去讀讀紅色本民法教材關於代回理一章的講述;你有這個疑答問說明你沒有問題,因為這是我們國家採用立法原則的問題;對於代理制度,我們國家採用的是狹義說而不是廣義說,也就是採用的是顯性代理、直接代理而沒有採用廣義的隱形代理與間接代理。但是,合同法第402與403條的規定又實際上運用了廣義的學說立法,因此造成這樣的理解矛盾!這是實際中理論界與實務界協商的結果!當然,這些制度上的小小瑕疵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我們國家關於民事法律行為的規定,它的概念是民事法律行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為目的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法民事行為。注意是「合法民事行為」,也就是說「非合法民事行為」不是民事法律行為!這是很怪的,這也就是中國特色的東西!如果你在准備司考,建議不要過於糾結一些東西,好好理解基礎的,那麼就一定沒有問題的!

⑵ 《合同法》規定的隱名代理與英美法隱名代理的異同是什麼

《合同法》規定的隱名代理與英美法隱名代理的異同是本篇文章探討的核心問題。《合同法》第402條對隱名代理制度進行了規定,指出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委託人的授權范圍內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託人和第三人,但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的除外。與此相對,英美法中隱名代理的特點在於代理人只公開代理身份或代理關系的存在,而不公開本人是誰,在合同上只簽署代理人的姓名,並表明是代理本人。然而,《合同法》第402條的規定與英美法存在一些差異。英美法從正面確認代理關系,而《合同法》則從反面,即從第三人知道或理應知道代理關系的角度,來認定成立代理關系。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代理關系的確認方式上,即《合同法》強調第三人是否知情,而英美法則強調代理人的公開行為。在隱名代理與顯名代理的區別上,關鍵在於第三人是否確知本人的具體身份,而不僅僅是表示代理意思的方式。而第三種情況已不屬隱名代理,而屬於顯名代理,是用默示的方式表達代理意思的顯名代理。我國《民法通則》第63條雖未明確規定明示或默示的顯名代理,但意思表示可以明示的方式,也可採取默示的方式。因此,《合同法》第402條規定的隱名代理,顯然寬於英美法的規定,只包括第一種情形與英美法隱名代理的外延是一致的,而第三種情形則不屬隱名代理。這在理論上確實混淆了隱名代理與默示的顯名代理這兩個概念。同時,文章還探討了《合同法》關於未披露委託人代理的規定,指出這種未披露委託人的代理與行紀合同可能存在沖突。在理論上及司法實踐中,對於怎樣識別未披露委託人的代理與行紀合同以及對委託合同與行紀合同的關系及法律適用做出規定,仍需要頒布有關的司法解釋,以解決可能存在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文章最後呼籲需要關注和解決這個問題,以確保法律的一致性和公正性。

⑶ 合同法402條釋義

委託人的介入權,指的是當委託人委託他人簽訂合同,受託人在授權范圍內以自身名義與第三方簽訂合同後,該合同對委託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然而,如果合同明確約定僅對受託人和第三方有約束力,則對委託人無效。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當受託人以自身名義與第三方訂立合同時,若第三方不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受託人因第三方原因未能履行對委託人的義務時,受託人應向委託人披露第三方。此時,委託人可依法行使受託人對第三方的權利。在簽訂合同時,委託人或受託人必須明確告知第三方代理關系的存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零二條,當受託人在委託人授權范圍內以自身名義與第三方訂立合同時,若第三方在訂立合同時知曉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該合同直接對委託人和第三方產生約束力。但如果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僅對受託人和第三方有約束力,則不在此限。

這些規定確保了合同關系中各方權益的明確和保護,避免了因代理關系不明導致的法律糾紛。同時,也提醒了委託人和受託人在簽訂合同時應充分披露代理關系,以確保合同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⑷ 合同法第402條規定了什麼內容

合同法第402條已失效,該條遷移至民法典第九百二十五條,規定了以下內容:在委託人的授權范圍內,受託人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效力及於委託人,該合同直接約束委託人和第三人,但是,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九百一十九條
委託合同是委託人和受託人約定,由受託人處理委託人事務的合同。
第九百二十條
委託人可以特別委託受託人處理一項或者數項事務,也可以概括委託受託人處理一切事務。
第九百二十五條
受託人以自己的名義,在委託人的授權范圍內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第三人在訂立合同時知道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代理關系的,該合同直接約束委託人和第三人;但是,有確切證據證明該合同只約束受託人和第三人的除外。

⑸ 《合同法》第402條

你好。

這個屬於代理。代理的定義中關於「名義」的問題是這么定義的:「代理人一般應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從事代理行為」。比如隱名代理(本案就是隱名代理)

本案中,代理是指受託人與委託人之間的關系,這個和名義沒有直接的關系,例如委託人可以要求受託人以受託人的名義行使行為,這個也屬於代理。而受託人只要向第三方披露委託人的存在,並且第三方有理由相信這個行為是由委託人委託的,則可以要求委託人受合同的約束。

附上代理的特徵:1.代理行為是能夠引起民事法律後果的民事法律行為。
2.代理人一般應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從事代理行為。
3.代理人在代理許可權范圍內獨立為意思表示。
4.代理行為的法律後果直接歸屬於被代理人。

附上代理的分類,注意最後的隱名代理:
分類依產生的根據不同,分為:

①委託代理,又稱意定代理,即代理人依照被代理人授權進行的代理。
②法定代理,是根據法律的規定而直接產生的代理關系,主要是為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合法權益而設定,如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代理。
③指定代理,即代理人依照有關機關的指定而進行的代理,如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一方為無行為能力人或限制行為能力人而沒有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之間相互推諉,或法定代理人與被代理人之間有利害沖突的,由法院另行指定代理人的代理。代理人享有的代理權是指定的,與被代理人的意志無關,無須委託授權。

①本代理
②再代理。再代理又稱復代理,指代理人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轉托他人實施代理的行為。與此相對,由代理人親自進行的代理則為本代理。

①顯名代理。所謂顯名代理是指代理人所進行的代理行為,必須以被代理人本人的名義進行。
②隱名代理。所謂隱名代理,是代理人雖未以本人名義為法律行為,但實際上有代理的意思,且相對人明知或應當知道,從而在法律上亦發生代理的效果。

有問題可以繼續聯系我。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的進步與反思 發布:2025-07-21 13:04:47 瀏覽:195
業務外包法律責任承擔 發布:2025-07-21 12:58:41 瀏覽:560
中央12社會與法大能科事 發布:2025-07-21 12:53:00 瀏覽:626
2017法碩法學難度 發布:2025-07-21 12:34:52 瀏覽:291
中級經濟法蘇蘇微博 發布:2025-07-21 12:29:57 瀏覽:890
立法法發條 發布:2025-07-21 12:17:48 瀏覽:970
勞動法關於法定節假日加班的規定 發布:2025-07-21 12:17:09 瀏覽:121
勞動法釋4 發布:2025-07-21 12:16:59 瀏覽:420
司法類國控專業 發布:2025-07-21 12:12:43 瀏覽:524
陳科軍律師 發布:2025-07-21 11:51:15 瀏覽: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