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集錦 » 在合同糾紛中適用婚姻法

在合同糾紛中適用婚姻法

發布時間: 2021-01-17 14:26:16

A. 民事經濟糾紛案件一般需要涉及哪些法律,如《合同法》《民事通則》《擔保法》還有哪些可以參考

民事實體法:規定民事主體具體權利義務內容或者法律保護的具體情況的法律。

一、總則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3、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通知

二、物權法

1. 綜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2.物權登記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機動車登記規定(2008.5.27修訂)

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管理辦法(1996.1.25)

企業國有資產產權登記管理辦法實施細則(2000.4.6修訂)

3.所有權

(1)國家所有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國有資產法(2008.10.28)

國有資產產權界定和產權糾紛處理暫行辦法(1993.12.21)

(2)土地所有權

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1995.3.11)

土地權屬爭議調查處理辦法(2003.1.3)

(3)建築物區分所有權

物業管理條例(2007.8.26修訂)

高院關於審理建築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9.5.14)

高院關於審理物業服務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9.5.15)

4.用益物權

(1)土地承包經營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2009.8.27修正)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2005.1.1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05.7.29)

(2)建設用地使用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1990.5.19)

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規定(2007.9.28)

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2003.6.11)

劃撥土地使用權管理暫行辦法(1992.2.24)

高院關於審理涉及國有土地使用權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05.6.18)

5.擔保物權

(1)抵押權

公證機構辦理抵押登記辦法(2002.2.20)

城市房地產抵押管理辦法(2001.8.15修正)

動產抵押登記辦法(2007.10.17)

高院關於債務人有多個債權人將其全部財產抵押給其中一個債權人是否有效問題的批復(1994.3.26)

高院關於能否將國有土地使用權折價抵償給抵押權人問題的批復(1998.9.3)

高院關於國有工業企業以機器設備等財產為抵押物與債權人簽訂的抵押合同的效力問題的批復(2002.6.18)

高院關於房地產管理機關能否撤銷錯誤的注銷抵押登記行為問題的批復2003.10.17)

(2)質權

憑證式國債質押貸款辦法(1999.7.9)

證券公司股票質押貸款管理辦法(2004.11.4)

個人長期存單質押貸款辦法(2007.7.3)

單位定期存單質押貸款管理規定(2007.7.3)

應收帳款質押登記辦法(2007.9.30)

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股權出質登記辦法(2008.9.1)

三、合同法(債權法)

1. 常見合同法律關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1993.3.15)

高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1999.12.19)

高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2009.4.24)

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高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2009.9.21)

高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4.28)

高院關於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2004.10.2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建設工程價款優先受償權問題的批復(2002.6.2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技術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4.12.16)

高院關於審理城鎮房屋租賃合同糾紛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9.7.30)

高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2009.7.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1991.7.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企業相互貸款的合同出借方尚未取得約定利息人民法院應當如何裁決問題的解答(1996.3.25)

高院關於對企業借貸合同借款方逾期不歸還借款的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1996.9.2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確認公民與企業之間借貸行為效力問題的批復(1999.2.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逾期付款違約金應當按照何種標准計算問題的批復》的批復(2000.11.1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達成的還款協議是否應當受法律保護問題的批復(1997.4.1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單上簽字或者蓋章的法律效力問題的批復(1999.2.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2004.8.28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1999.8.30)

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2010.12.1)

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2001.4.4)

城市房地產轉讓管理規定(2001.8.15修正)

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2004.7.20修正)

2.債的保證擔保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1995.6.30)

高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12.8)

高院關於因法院錯判導致債權利息損失擴大保證人應否承擔責任問題的批復(2000.8.8)

高院關於已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向其他保證人行使追償權問題的批復(2002.11.23)

高院關於人民法院應當如何認定保證人在保證期間屆滿後又在催款通知書上簽字問題的批復(2004.4.14)

住房置業擔保管理試行辦法(2000.5.11)

四、人格權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1993.8.7)

五、婚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2001.4.28修正)

高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高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高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高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

高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

高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

婚姻登記條例

六、收養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1998.11.4修正)

中國公民收養子女登記辦法(1999.5.25)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子女登記辦法(1999.5.25)

家庭寄養管理暫行辦法(2003.10.27)

七、繼承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1985.4.1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985.9.1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處理農村五保對象遺產問題的批復(2000.7.25)

遺囑公證細則(2000.3.24)

八、侵權責任法

1.綜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2009.12.2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3.12.2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2001.3.8)

人體重傷鑒定標准(1990.3.29)

人體輕傷鑒定標准(試行)(1990.4.20)

人體輕微傷的鑒定標准(1996.7.25)

2.產品侵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9.8.27修正)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2006.4.29)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節錄)(2009.2.28)

產品質量申訴處理辦法(1998.3.12)

有關消費爭議的商品送檢規定(2000.3.10)

產品質量仲裁檢驗和產品質量鑒定管理辦法(1999.4.1)

3.道路交通事故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06.3.2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交通事故中的財產損失是否包括被損車輛停運損失問題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被盜機動車輛肇事後由誰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購買人使用分期付款購買的車輛從事運輸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財產損失保留車輛所有權的出賣方不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

4.鐵路、航空、水上事故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法

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節錄)(2007.7.11)

鐵路旅客人身傷害及自帶行李損失事故處理辦法(2003.8.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1994.10.2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鐵路運輸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節錄)(2009.8.27修正)

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規定(2006.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節錄)(1992.11.7)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事故調察處理條例(節錄)(1990.3.3)

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間海上旅客運輸賠償責任限額規定(1993.12.1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外海上人身傷亡案件損害賠償的規定(試行)(1991.11.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船舶碰撞和碰觸案件財產損害賠償的規定(1995.8.1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008.5.19)

5.醫療事故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2002.4.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暫行辦法(2002.7.31) 醫療事故分級標准(試行)

6.工傷事故

工傷保險條例(2010.12.20修訂)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2004.11.1)

工傷認定辦法(2010.12.31修訂)

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2003.9.23)

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2010.12.31修訂)

7.其他傷害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節錄)(1989.12.26)

國務院關於核事故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批復(2007.6.30)

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2002.6.2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2001.1.1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旅遊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九、勞動人事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09.8.27修正)

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995.8.4)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07.6.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2008.9.18)

集體合同規定(2004.1.2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1.4.1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2006.8.1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2010.9.1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民事審判工作中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003.8.2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事業單位人事爭議案件適用法律等問題的答復(2004.4.30)

十、涉外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法

1.涉外民事法律關系的法律適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使用法(2010.10.28)

外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關於處理涉外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1995.6.2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中國公民申請承認外國法院離婚判決程序問題的規定(1991.7.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外民商事案件訴訟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2002.2.2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受理申請承認外國法院離婚判決案件有關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糾紛案件法律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向外國公司送法司法文書能否向其駐華代表機構送達並適用留置送達問題的批復(2002.6.18)

2.涉港澳台民事關系的法律適用

(1)裁判認可與執行

高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高院關於人民法院認可台灣地區有關法院民事判決的規定(1998.5.2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認可台灣地區有關法院民事判決的補充規定(2009.4.2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持台灣地區有關法院民事調解書或者有關機構出具或確認的調解協議書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可人民法院應否受理的批復(1999.4.2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事人持台灣地區有關法院支付命令向人民法院申請認可人民法院應否受理的批復(2001.4.1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2006.3.2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2008.7.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相互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2000.1.2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相互認可和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

(2)文書送達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委託送達民商事司法文書的安排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就民商事案件相互委託送達司法文書和調取證據的安排(2001.8.2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台民事訴訟文書送達的若干規定(2008.4.1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港澳民商事案件司法文書送達問題若干規定(2009.3.9)


民事程序法:規定以保證民事主體的權利得以實現或行使,義務和責任得以履行的有關程序為主要內容的法律。

十一、民事訴訟法

1.綜合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涉及人民調解協議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2002.9.1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2004.9.1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級別管轄異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009.11.1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經濟確有困難的當事人提供司法救助的規定(2005.4.5修訂)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於民事訴訟法律援助工作的規定(2005.9.2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以法院專遞形式郵寄送達民事訴訟文書的若干規定(2004.9.1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2008.8.21)

2.訴訟證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01.12.2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訴訟代理人審閱民事案件材料的規定(2002.11.15)

司法鑒定程序通則

人民法院司法鑒定工作暫行規定(2001.11.16)

人民法院對外委託司法鑒定管理規定(2002.3.27)

3.訴訟費用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2006.12.1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的通知(2007.4.20)

4.立案與審判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1997.4.2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規范人民法院再審立案的若干意見(試行)(2002.9.1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2003.9.10)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對民事案件發回重審和指令再審有關問題的規定

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抗訴案件辦案規則(2001.10.1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2000.9.2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督促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2001.1.8)

5.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1998.7.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加強和改進委託執行工作的若干規定(2000.3.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正確適用暫緩執行措施若干問題的規定(2002.9.2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2004.11.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設定抵押的房屋的規定(2005.12.1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案件若干期限的規定(2006.12.2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委託評拍賣和變賣工作的若干規定(2009.11.12)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的若干規定(2010.7.1)

十二、仲裁法

1.民商事仲裁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2009.8.27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2006.8.23)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幾個問題的通知(1997.3.26)

2.勞動爭議仲裁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2007.12.29)

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2009.1.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2009.6.27)

‍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規則(2009.12.29)

B. 合同法和婚姻法有沖突

這個問題要抄分幾種情況來解決:襲
1.這個公司是夫妻共同財產,也就是婚後成立的公司,那麼無論夫妻之間的股份如何都是夫妻共同財產,自然按照婚姻法規定對半分

2.這個公司不是夫妻共同財產,也就是婚前成立的公司或者婚後成立但是經過財產公證不算入共同財產的公司,那麼就按照公司法規定按7:3

C. 我是因合同糾紛被合夥人告上法庭一審判我敗訴這期間婚姻出現了意外。

1,既然法院判決了,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內上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四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2,即使婚姻關系解除,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四十一條 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二十四條
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
第二十五條
當事人的離婚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判決書、裁定書、調解書已經對夫妻財產分割問題作出處理的,債權人仍有權就夫妻共同債務向男女雙方主張權利。
一方就共同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後,基於離婚協議或者人民法院的法律文書向另一方主張追償的,人民法院應當支持。

D. 2005年以來婚姻法修改過幾次 司法解釋有哪些

2005年以後來我國沒有對再自對《婚姻法》進行修訂,《婚姻法》司法解釋共有3部。

我國《婚姻法》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1950年4月13日頒布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2、1980年9月10日,五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新婚姻法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並廢除1950年《婚姻法》;
3、2001年4月28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通過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修訂,新修訂的婚姻法同日起施行。
4、2001年修訂的婚姻法施行後,針對審判實踐中遇到的法律適用疑難問題,最高人民法院於同年12月24日出台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5、2003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又出台了《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6、2011年8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最新的《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E. 離婚協議糾紛的訴訟時效

1、對離婚協議反悔的,適用一年的除斥期間。
《婚姻法》解釋(二)第9條:
「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後一年內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人民法院審理後,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2、不履行離婚協議的,財產適用三年訴訟時效,撫養費不適用訴訟時效。

3、離婚後發現轉移、隱匿財產等的,謹慎起見適用兩年訴訟時效。
《婚姻法》解釋一第31條:「當事人依據《婚姻法》第47條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訴訟時效為兩年,從當事人發現之次日起計算。」
離婚時,一方有轉移、隱藏夫妻共同財產的,離婚後,另一方發現上述行為的,根據《婚姻法》解釋一第31條的規定,從發現之日起兩年內提起訴訟。
《婚姻法》解釋一發布於2001年,尚遵循《民法通則》兩年訴訟時效的規定。2017年10月1日實施的《民法總則》,調整一般訴訟時效為3年。這就涉及一個法律沖突問題,關繫到上位法與下位法、一般法與特殊法、新法與舊法的適用位階。根據既往判例,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不喪失,該種情形還是建議以兩年的訴訟時效為准。

4、離婚時未處理的,沒有訴訟時效。
婚姻法》解釋三第18條:「離婚後,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財產未處理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分割的,經審查該財產確屬離婚時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分割。」
離婚暫不處理財產的情況非常多見,比如暫時沒有房產證、資產在海外,甚至兩人都支付不起房屋折價款、離婚不離家等。這時,沒有分割的財產依然屬於雙方的共同財產,雙方對財產處於一種共同共有的物權狀態,而物權分割不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F. 離婚協議書的內容受法律保護嗎

離婚協議書中涉及夫妻人身關系條款是無效的,涉及財產關系的條款是附生效條件的協議,在雙方同意離婚或者判決離婚的條件下是受法律保護的。

一、離婚協議中涉及夫妻人身關系條款是無效的。

首先,我國法律對婚姻關系的解除采登記要件主義和訴訟要件主義相結合的原則,即當事人既可以選擇登記離婚,也可以選擇訴訟離婚,兩者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未經登記或訴訟離婚,夫妻雙方的婚姻關系就不能解除。

其次,當事人關於離婚的意思表示可能隨著時間、環境、對方言行、自我認識等各種因素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因此,一方當事人在簽訂離婚協議後又反悔不同意離婚,是很正常的,婚姻當事人在離婚協議書中關於「同意離婚」的意思表示並不具有法律效力,而只能作為一種證據,證明夫妻感情曾經出現過重大裂痕。

二、離婚協議中涉及財產關系的條款是附生效條件的協議,在雙方同意離婚或者判決離婚的條件下應當認定其效力。

離婚協議中財產分割的前提是,即如果離婚,應當按雙方約定分割財產。財產分割協議的成就條件即離婚。但離婚財產分割協議所附生效條件,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附生效條件,因為其成就需要離婚雙方當事人的合意,任何一方均可決定其是否成就,可以單方面使財產分割協議不產生約束力且不會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除非有可變更或可撤銷的情形,否則,人民法院在判決離婚的情況下,應當將協議作為分割夫妻財產的重要證據,即法院要按照離婚協議中關於財產分割的約定作出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8條第1款規定:「離婚協議中關於財產分割的條款或者當事人因離婚就財產分割的協議,對男女雙方具有法律效力。」

雖然這里是指協議離婚中的「離婚協議」,且離婚的事實已經得到婚姻登記機關的確認,離婚協議中關於財產分割的條款才在當事人之間發生法律效力。但我們仍可從中看到最高司法機關對離婚協議中涉及財產關系條款的效力的有條件的確認,即離婚協議中涉及財產分割的條款具有了民事合同的性質。

(6)在合同糾紛中適用婚姻法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三十一條 男女雙方自願離婚的,准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願並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

第三十三條 現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軍人同意,但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

第三十四條 女方在懷孕期間、分娩後一年內或中止妊娠後六個月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女方提出離婚的,或人民法院認為確有必要受理男方離婚請求的,不在此限。

第三十九條 離婚時,夫妻的共同財產由雙方協議處理;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財產的具體情況,照顧子女和女方權益的原則判決。

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享有的權益等,應當依法予以保護。

第四十條 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

第四十一條 離婚時,原為夫妻共同生活所負的債務,應當共同償還。共同財產不足清償的,或財產歸各自所有的,由雙方協議清償;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第四十二條 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具體辦法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

G. 離婚後財產糾紛屬不屬於合同糾紛

1、離婚後財產糾紛,不是合同糾紛。
2、離婚後財產糾紛,屬於因離婚而回形成的,基於答特定身份關系的財產分割糾紛,屬於婚姻家庭糾紛。適用婚姻法的規定處理。不適用合同法。

婚姻法
第四十七條離婚時,一方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企圖侵佔另一方財產的,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夫妻共同財產或偽造債務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離婚後,另一方發現有上述行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財產。

H. 新婚姻法解釋一全文,

第一條 當事人以婚姻法第十條規定以外的情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人民法院應當判決駁回當事人的申請。 當事人以結婚登記程序存在瑕疵為由提起民事訴訟,主張撤銷結婚登記的,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二條 夫妻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並已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不存在一方的主張成立。 當事人一方起訴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並提供必要證據予以證明,另一方沒有相反證據又拒絕做親子鑒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推定請求確認親子關系一方的主張成立。 第三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父母雙方或者一方拒不履行撫養子女義務,未成年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請求支付撫養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四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請求分割共同財產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除外: (一)一方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揮霍夫妻共同財產或者偽造夫妻共同債務等嚴重損害夫妻共同財產利益行為的; (二)一方負有法定扶養義務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醫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 第五條 夫妻一方個人財產在婚後產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應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 第六條 婚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當事人約定將一方所有的房產贈與另一方,贈與方在贈與房產變更登記之前撤銷贈與,另一方請求判令繼續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按照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第七條 婚後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 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 由雙方父母出資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一方子女名下的,該不動產可認定為雙方按照各自父母的出資份額按份共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配偶有虐待、遺棄等嚴重損害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的人身權利或者財產權益行為,其他有監護資格的人可以依照特別程序要求變更監護關系;變更後的監護人代理無民事行為能力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九條 夫以妻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權為由請求損害賠償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雙方因是否生育發生糾紛,致使感情確已破裂,一方請求離婚的,人民法院經調解無效,應依照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三款第(五)項的規定處理。 第十條 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支付首付款並在銀行貸款,婚後用夫妻共同財產還貸,不動產登記於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由雙方協議處理。 依前款規定不能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歸產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後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定的原則,由產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 第十一條 一方未經另一方同意出售夫妻共同共有的房屋,第三人善意購買、支付合理對價並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另一方主張追回該房屋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夫妻一方擅自處分共同共有的房屋造成另一方損失,離婚時另一方請求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二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用夫妻共同財產出資購買以一方父母名義參加房改的房屋,產權登記在一方父母名下,離婚時另一方主張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對該房屋進行分割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購買該房屋時的出資,可以作為債權處理。 第十三條 離婚時夫妻一方尚未退休、不符合領取養老保險金條件,另一方請求按照夫妻共同財產分割養老保險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婚後以夫妻共同財產繳付養老保險費,離婚時一方主張將養老金賬戶中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個人實際繳付部分作為夫妻共同財產分割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第十四條 當事人達成的以登記離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協議離婚為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如果雙方協議離婚未成,一方在離婚訴訟中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財產分割協議沒有生效,並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第十五條 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作為繼承人依法可以繼承的遺產,在繼承人之間尚未實際分割,起訴離婚時另一方請求分割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當事人在繼承人之間實際分割遺產後另行起訴。 第十六條 夫妻之間訂立借款協議,以夫妻共同財產出借給一方從事個人經營活動或用於其他個人事務的,應視為雙方約定處分夫妻共同財產的行為,離婚時可按照借款協議的約定處理。 第十七條 夫妻雙方均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過錯情形,一方或者雙方向對方提出離婚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十八條 離婚後,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財產未處理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分割的,經審查該財產確屬離婚時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財產,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分割。 第十九條 本解釋施行後,最高人民法院此前作出的相關司法解釋與本解釋相抵觸的,以本解釋為准。
編輯本段房產加名免契稅
財政部與國家稅務總局8月31日聯合發布通知稱,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房屋、土地權屬由夫妻一方所有變更為夫妻雙方共有免徵契稅。也就是說,財政部與稅務總局達成共識,不會對夫妻房產證加名征稅,此公告屬法律規范性文件,具有法律效力。

I. 離婚協議書在法律上來說是有效的還是無效的

離婚協議書必須為書面形式,由夫妻雙方當事人簽字,並經法庭或婚姻登記管理部門認可,才具有法定效力。這是辦理離婚手續所要求的內容之一。

根據《婚姻登記條例》第十一條規定,辦理離婚手續時必須出具雙方當事人共同簽署的離婚協議書。離婚協議書應載明雙方當事人自願離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對子女撫養、財產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見。

《婚姻登記條例》第十一條 辦理離婚登記的內地居民應當出具下列證件和證明材料:

(一)本人的戶口簿、身份證;

(二)本人的結婚證;

(三)雙方當事人共同簽署的離婚協議書。

辦理離婚登記的香港居民、澳門居民、台灣居民、華僑、外國人除應當出具前款第(二)項、第(三)項規定的證件、證明材料外,香港居民、澳門居民、台灣居民還應當出具本人的有效通行證、身份證,華僑、外國人還應當出具本人的有效護照或者其他有效國際旅行證件。

離婚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自願離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對子女撫養、財產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見。

(9)在合同糾紛中適用婚姻法擴展閱讀:

在書寫符合民政局對離婚協議書時,要注意以下幾項內容:

1、民政局對離婚協議書在內容上的規范:

(1)明確表示雙方自願離婚;

(2)協議內容為雙方自願達成;

(3)有對子女撫養、財產和債務的一致處理意見。

2、民政局對離婚協議書的形式要求:

(1)使用A4紙張、藍黑墨水筆或者黑色簽字筆書寫或列印;

(2)提交一式三份離婚協議書並在婚姻登記員面前簽名;

(3)協議內容應當清晰可辨,不得塗改。

3、民政局對離婚協議書的合法有效的規定:

(1)協議約定內容不得違法國家法律法規;

(2)協議約定內容不得侵犯第三人合法權益;

(3)協議約定內容不得剝奪或者限制一方合法權利。

4、民政局對離婚協議書的存檔要求:

雙方當事人要准備三分離婚協議書,一份交給離婚協議書婚姻登記機關當地民政局存檔一份,雙方當事人各持一份。

J. 如何認定保證合同糾紛中的夫妻共同債務

夫妻共同債務,是指夫妻一方或者雙方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為維持婚姻家庭共同生活或者為共同生產、經營活動所負的債務。與夫妻共同債務對應的是個人債務。婚姻法語境下的個人債務是指夫妻一方婚前債務或者婚後以個人名義所負的與夫妻共同生活無關的債務。可見,是否為夫妻共同債務,應該以該債務是否用於夫妻共同生活,是否使夫妻共同受益或者存在夫妻共同受益的可能作為基本的判斷原則。
《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於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對於《婚姻法解釋二》中的「明確約定」,存在不同的理解。一種觀點認為此處的明確約定,是強調形式上的明確,只有雙方以明示的方式表達了該債務為個人債務的意思表示,才可以認定為個人債務。另一種觀點認為,並不必然以明示為形式要件,要視債務本身的屬性而定。基於夫妻共同債務的本質乃因夫妻共同獲益而產生的債務,第二種觀點更符合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則——公平原則。
綜上所述,保證合同具有鮮明的人身特徵,而按照現行婚姻法律制度,婚姻關系的締結,並不會影響夫妻任何一方作為自然人的人格獨立,亦不會帶來夫妻雙方人格上的混同和附隨。同時,婚姻關系使得夫妻雙方財產上的獨立性大為降低,共同生活必然帶來財產上的共同所有、受益、處分和分配。因此,在認定夫妻關系存續期間,保證合同產生的債務是否為夫妻共同債務時,要以夫妻是否共同獲益或者存在共同獲益可能,區分不同情形。
(1)無獲益保證合同產生的保證債務不宜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保證合同本身具有單務和無償性。因此,在保證合同中,大部分保證人是純粹負擔義務,而無任何經濟上的獲益。在此種情況下,保證人的配偶基於夫妻雙方的人格獨立,無法約束保證人基於人身信任、個人情感等原因作出的保證承諾,同時又無法享受到該保證合同帶來的任何利益。在此種情形下,因保證合同產生的保證債務不宜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2)直接獲益保證合同產生的保證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保證合同雖然具有單務和無償性等特徵,但這並不能必然得出保證人不會因此合同獲得任何收益。在實踐中,基於債權人對保證人的人身信任,為了促成債權人與債務人的一般民事合同成立,債務人會向保證人支付一定的服務費用,請求其與債權人訂立保證合同。在此種情形下,保證人通過該保證合同直接獲取經濟利益,如果保證合同締結時,雙方沒有明確約定該債務為個人債務,則該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若債權人主張保證人的配偶對該債務承擔連帶責任,應當予以支持。承擔責任後,獲得同保證人同等的權利,可以向債務人追償。在該情形下,債權人應對保證人直接獲益負擔舉證責任。
(3)間接獲益保證合同產生的保證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在某些情形下,保證人獲取的利益並非直接以收取服務費等形式直接體現。在此種情形下,雖然保證人未直接獲益,但其獲益卻通過能夠得到銀行貸款得以間接體現。該貸款或用於家庭生活,或用於生產經營,保證人的配偶也因此獲益。盡管獲益是間接的,但就獲益本身而言,奠定了配偶連帶承擔保證責任的基礎。因此,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同樣,仍要以保證合同中未以明示方式明確約定該保證責任為個人債務作為前提。在此種情形下,債權人應當對保證人通過該保證合同間接獲益,其獲益與訂立保證合同存在因果關系負擔舉證責任。

熱點內容
道德和利益統一 發布:2025-08-21 16:11:32 瀏覽:338
新公司法制度創新立法爭點與難點pdf 發布:2025-08-21 15:44:17 瀏覽:783
工傷保險條例14條具體解釋 發布:2025-08-21 15:31:57 瀏覽:210
政府法律顧問隊伍建設情況 發布:2025-08-21 15:31:52 瀏覽:408
房地產官司律師 發布:2025-08-21 15:25:09 瀏覽:691
q群群員有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1 15:12:16 瀏覽:278
民法手工畫 發布:2025-08-21 15:12:11 瀏覽:520
論勞動合同法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1 14:41:33 瀏覽:332
84年的山林證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8-21 14:35:24 瀏覽:968
婚姻法培訓小結 發布:2025-08-21 14:21:04 瀏覽: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