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合同簽訂地
A. 合同的簽訂地應該以什麼為准
現實困惑
服裝經營者王某與服裝生產廠家簽訂了一份貨物買賣合同,約定王某將貨款交付後廠家3日後交付貨物。該買賣合同沒有約定簽訂地,但約定了管轄法院為合同簽訂地人民法院。該合同廠家的負責人簽字之後,郵寄到王某處王某才簽字,合同一式兩份,每人保留一份。在銷售過程中,王某發現廠家提供的服裝有大量的瑕疵,顧客買後大部分都選擇了退貨,導致店內人氣驟降。生氣之餘,王某決定起訴服裝銷售廠家,向哪個法院起訴取決於合同的簽訂地,王某在合同中沒有明確簽訂地,而雙方簽訂的地點又不一致,該合同簽訂地是哪裡呢?一般合同的簽訂地應該以什麼為准呢?
律師答疑
該案中合同簽訂地點應為王某處,王某在自己所在地法院進行起訴即可。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四條規定,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合同沒有約定簽訂地,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不在同一地點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最後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同簽訂地。王某與廠家在合同中沒有約定簽訂地,並且二者簽訂地點不在同一處,而王某是最後簽字的一方,所以根據以上法律解釋,簽訂地點應當在王某處。依據合同約定,由合同簽訂地人民法院管轄,即王某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法條鏈接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四條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合同約定的簽訂地與實際簽字或者蓋章地點不符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約定的簽訂地為合同簽訂地;合同沒有約定簽訂地,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不在同一地點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最後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同簽訂地。
法理薈萃
依據合同法自願原則,合同簽訂地點以合同約定為准,如果沒有約定,以最後簽字地為准,不僅體現了約定優先和雙方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還從一定程度上規范了司法活動。
B. 簡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則
合同法的基本原則有,平等自願,誠實信用,公平原則,不損害公益。
C. 合同法有關名片可否能簽訂合同的
如有名片+合同加蓋公司章,沒問題;
如以個人名義簽約,僅個人簽字,回要求公司付款答,只有個人名片是不夠的。需公司給個人開具授權委託書,明確個人代表公司簽約,由公司履行合同義務,並加蓋公章。附個人身份證復印件。
如是公司法人,則可省去授權委託書,但要以公司名義簽約,同時附法人身份證復印件。
名片(假如是真實的)只能說明曾在此公司任職,不代表享有任何的公司授權。
D. 合同法中合同訂立的程序有哪些
合同訂立分為兩個階段:(一)要約。要約又稱為發盤、出盤、發價或報價等。根據《專合同法》第14條規屬定,「要約是希望和他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就是一方發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到達受要約人時生效,要約對要約人的約束力和對受要約人均具有約束力。(二)承諾。承諾又稱為接受或接盤。根據我國《合同法》第21條的規定:「承諾是受要約人同意要約的意思表示。」要約經受要約人承諾,表明當事人之間達成協議,合同即宣告成立。
E. 合同簽訂地與合同成立地有什麼區別
簽訂地是雙方約定的,成立地是非約定的。
F. 合同簽訂地點方面的法律咨詢
這個公司對此地址沒有土地證,也沒有土地使用權,臨時建築地址和1-3排土地證內沒關系容
已經很明確了,1-3排不包含這個臨時建築。以登記為准,誰也改變不了。
就算有租賃合同,也是以實際租賃的臨時建築房屋為准,隨時就有被拆的可能,怎麼會被支持呢?
G. 合同上爭議解決方式所在地是在甲方還是乙方所在地
一是按合同約定地或方式來確定合同糾紛的訴訟或仲裁的管轄地;
二是沒有約定的,一般是被告就原告原則,也可以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標的物所在為訴訟地。
《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第四條採用書面形式訂立合同,合同約定的簽訂地與實際簽字或者蓋章地點不符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約定的簽訂地為合同簽訂地;合同沒有約定簽訂地,雙方當事人簽字或者蓋章不在同一地點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最後簽字或者蓋章的地點為合同簽訂地。
(7)合同法合同簽訂地擴展閱讀:
合同的含義
雙方或多方當事人(自然人或法人)關於建立、變更、消滅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此類合同是產生債的一種最為普遍和重要的根據,故又稱債權合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所規定的經濟合同,屬於債權合同的范圍。合同有時也泛指發生一定權利、義務的協議。又稱契約。如買賣合同、師徒合同、勞動合同以及工廠與車間訂立的承包合同等。
合同的法律特徵
①合同是雙方的法律行為。即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當事人互為意思表示(意思表示就是將能夠發生民事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現於外部的行為)。
②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須達成協議,即意思表示要一致。
③合同系以發生、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為目的。
④合同是當事人在符合法律規范要求條件下而達成的協議,故應為合法行為。
合同一經成立即具有法律效力,在雙方當事人之間就發生了權利、義務關系;或者使原有的民事法律關系發生變更或消滅。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未按合同履行義務,就要依照合同或法律承擔違約責任。
參考資料來源: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