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烏坎事件行政法
❶ 烏坎事件的處理經驗(憲法考試考的實政分析)
還是只有廣東還能成功處理的事情,對其他地方來說,沒有經驗可以借鑒。
烏坎事件處理完後,烏坎村成為了中國第一個真正村民做主的村。
❷ 什麼是烏坎事件
是廣東省陸豐市發生的一種群體性事件
❸ 廣東陸豐烏坎事件是怎麼回事
征地時間擴大話,其他不說了,小心河蟹,我號少A就是Q
❹ 烏坎事件,一開始時說有境外敵對勢力,具體是指那一股
從事件本身看,一是當地人的訴求集中在民主選舉上,甚至亮出了「保障人權」這樣版的口號權,表現出當地農民漸漸萌發的公民意識,以及明白經濟糾紛的幕後原因實為政治因素。二是積極參加抗爭的人大部是青年人,特別是90後年輕人的加入讓抗爭開始利用高科技手段。村民開放一間屋子,歡迎境內和境外傳媒采訪,變成了臨時性的新聞中樞,相信傳媒並願意通過媒體發聲以及選擇微博等作為發聲方式。三是村莊代表人發表講話,希望全大陸都可以民選官員,訴求有突破地域的趨向。
從政府應對看。或許當地政府低估了此事件的嚴重性和擴張力,對廣東省委、省政府和主要領導人的執政新理念和治理新舉措提出了嚴峻的考驗。有評論指出,雖然開明的廣東政府採取了一些緩解社會矛盾的措施,卻未能阻止烏坎事件的發生和發酵,特別是在中共十八大前,此事件越鬧越大,出乎了領導者的判斷力,應引起高度關注和思考。
❺ 如何化解基層社會矛盾
面對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地方政府的處理機制也在不斷調整之中。早期,一些地方習慣於採取封鎖消息、強迫命令等手段迅速平息事件。實踐表明,這種簡單生硬的做法不僅無益於問題的解決,還有可能成為下一輪社會沖突的導火線。近年來,一些地方汲取上述教訓,開始採取承諾給予好處甚至「花錢消災」等「軟性」手段來回應群眾通過非理性方式表達的訴求,希望通過強大的行政手段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迅速消除社會矛盾。
上述兩種處理機制都可以納入行政主導型處理模式的范疇。所謂行政主導型處理模式,是指以追求社會的剛性穩定為目標,以單方壓制或利益誘導等為手段,以矛盾的暫時消解為效果的處理模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模式確實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這一模式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壓制性」或「收買型」處理模式,其對象不是群眾利益訴求所涉及的問題,而是表達利益訴求的群眾本身,且其注重處理忽視預防。在通過非理性方式表達的利益訴求往往交織著復雜的利益糾葛,有的還是多年積累而成的情況下,這一方式治標不治本。此外,急風暴雨式的行政化手段既無法保障對立雙方爭議的公正解決、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還可能因缺少法律依據導致並加劇政府治理的合法性危機。
因此,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之精神,反思過往教訓,建立一種新的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治理模式勢在必行。
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之倡導
美國社會學家劉易斯·科塞曾言:「通過沖突,社會能在面對新環境時進行調整。一個靈活的社會通過沖突行為而受益,因為這種沖突行為通過規范的改進和創造,保證了社會在變化了的條件下延續下去。」由此可見,社會中存在沖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社會缺少有效解決沖突的機制。同時,和諧社會不可能是一個無矛盾、無糾紛的社會,而應是一個存在矛盾糾紛卻能妥善迅速解決的社會。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創新社會治理」,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指引社會通過完善治理機制,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而社會治理,是多方參與的治理,也是依法進行的治理,政府在多方中居於主導地位,卻必須把自身權力運行納入法治化軌道,且注重社會矛盾的預防。因此,對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治理模式而言,必須實現從行政主導型向依法治理型、從注重處理向注重預防的轉變。筆者將這種新型治理模式稱之為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
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以追求社會的韌性穩定為目標,以社會多元主體參與共治為手段,以矛盾糾紛的預防和實質性化解為效果。與行政主導型處理模式相比,其具有目標的長遠性、手段的多樣性、效果的徹底性和觀念的前瞻性等優勢,且更加註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比如,2011年「廣東烏坎事件」的處理就充分體現了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的基本思路。面對烏坎村民的訴求,當地政府先依照法律程序指引村民重新選舉村委會,再依法處理村民提出的土地使用、財務審計、扶貧助學等問題,不僅有利於實質性化解矛盾,還有利於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之核心與關鍵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堅持依法治理,加強法治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而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的核心和關鍵正在於此。
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的核心是法治思維。法治思維不僅要求政府在處理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中嚴格按照法律規定、法律程序化解矛盾,還要求政府在日常的社會治理中自覺維護法律權威,有效預防社會沖突的發生。
首先,政府在社會治理中應樹立「互動協商」的理念。我國《憲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因此,社會治理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全體人民的權力。所以,在社會治理中,政府應改變以往單向度的治理體制和自上而下的權力運行模式,充分尊重民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通過與民眾之間的上下互動、合作協商,達成社會治理的共識,從而減少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摩擦,有效預防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的發生。
其次,政府在社會治理中應樹立「法律至上」的理念。「法律至上」的理念不僅要求政府在日常社會治理中嚴格依法行政,避免出現因違規違法行為而引發的與民眾之間的沖突,還要求政府以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的治理替代政治化、治安化、應急化的管理。
最後,政府在社會治理中應樹立「引導依法維權」的理念。面對維權方式的多元化趨勢,各級政府應當大力宣傳「依法維權」理念,並充分利用體制內的一切有利資源促使公民理性表達利益訴求。
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的關鍵是法治方式。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的法律應對應當以「預防與治理並舉、重在預防」理念為指導,在預防和治理兩個層面進行建構。
預防機制的關鍵在於通過公共決策風險評估、公眾參與、專家論證等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努力實現「決策於未知之中」,將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發生的概率降到最低。然而,鑒於人的認識能力的有限性和中國社會轉型所帶來的利益格局大調整的復雜性,完全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並不現實。為此,應當建立回應型法律治理機制,塑造多元化行政糾紛解決體系和完善政府信息公開機制。
同時,還應當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要求,發揮司法機關在處理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中的作用,捍衛維護社會正義的最後防線。唯有如此,社會轉型中的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才能得到有效化解,社會運行的風險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才能真正得以實現。
❻ 烏坎事件是怎麼解決的
1 烏坎村原黨支部主要負責人涉嫌違紀正接受組織調查,村原黨支部的核回心層已經無法繼續承擔黨組答織的職責,迫切需要新的黨組織領導班子來領導全村的工作。烏坎村有11000多人,轄7個村民小組,經濟發展和社會管理的任務越來越重,黨員群眾對村黨組織帶領大家奔康致富的要求和期望值也越來越高。目前烏坎村有133名黨員,數量符合成立黨總支部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將烏坎村黨支部改組為村黨總支部。 升級,提高規格,支部——》黨總支
2 1965年入黨的林祖戀被任命為烏坎村黨總支書記及村委會重新選舉籌備小組組長。雖然在烏坎「9·21事件」中面臨復雜形勢,但他能夠保持理性平和行為,堅持反對搞打砸搶,對工作組進村開展工作予以支持配合。 換將
3 村財務審查工作正向重點案子核查深入推進,移交發現違紀線索,核實應收未收款,清理賬外資產,清算不合理結算,努力幫助烏坎村挽回經濟損失。對村民普遍關心的土地問題,已查實部分未辦理土地審批手續、涉嫌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的問題。對有關部門和單位截留或挪用烏坎村項目建設資金的問題,已對有關責任人進行立案調查和處理。
❼ 如何創新社會治理,化解基層社會矛盾
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行政主導型處理模式之反思
面對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地方政府的處理機制也在不斷調整之中。早期,一些地方習慣於採取封鎖消息、強迫命令等手段迅速平息事件。實踐表明,這種簡單生硬的做法不僅無益於問題的解決,還有可能成為下一輪社會沖突的導火線。近年來,一些地方汲取上述教訓,開始採取承諾給予好處甚至「花錢消災」等「軟性」手段來回應群眾通過非理性方式表達的訴求,希望通過強大的行政手段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迅速消除社會矛盾。
上述兩種處理機制都可以納入行政主導型處理模式的范疇。所謂行政主導型處理模式,是指以追求社會的剛性穩定為目標,以單方壓制或利益誘導等為手段,以矛盾的暫時消解為效果的處理模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模式確實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這一模式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壓制性」或「收買型」處理模式,其對象不是群眾利益訴求所涉及的問題,而是表達利益訴求的群眾本身,且其注重處理忽視預防。在通過非理性方式表達的利益訴求往往交織著復雜的利益糾葛,有的還是多年積累而成的情況下,這一方式治標不治本。此外,急風暴雨式的行政化手段既無法保障對立雙方爭議的公正解決、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還可能因缺少法律依據導致並加劇政府治理的合法性危機。
因此,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之精神,反思過往教訓,建立一種新的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治理模式勢在必行。
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之倡導
美國社會學家劉易斯·科塞曾言:「通過沖突,社會能在面對新環境時進行調整。一個靈活的社會通過沖突行為而受益,因為這種沖突行為通過規范的改進和創造,保證了社會在變化了的條件下延續下去。」由此可見,社會中存在沖突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社會缺少有效解決沖突的機制。同時,和諧社會不可能是一個無矛盾、無糾紛的社會,而應是一個存在矛盾糾紛卻能妥善迅速解決的社會。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創新社會治理」,很重要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指引社會通過完善治理機制,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而社會治理,是多方參與的治理,也是依法進行的治理,政府在多方中居於主導地位,卻必須把自身權力運行納入法治化軌道,且注重社會矛盾的預防。因此,對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治理模式而言,必須實現從行政主導型向依法治理型、從注重處理向注重預防的轉變。筆者將這種新型治理模式稱之為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
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以追求社會的韌性穩定為目標,以社會多元主體參與共治為手段,以矛盾糾紛的預防和實質性化解為效果。與行政主導型處理模式相比,其具有目標的長遠性、手段的多樣性、效果的徹底性和觀念的前瞻性等優勢,且更加註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比如,2011年「廣東烏坎事件」的處理就充分體現了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的基本思路。面對烏坎村民的訴求,當地政府先依照法律程序指引村民重新選舉村委會,再依法處理村民提出的土地使用、財務審計、扶貧助學等問題,不僅有利於實質性化解矛盾,還有利於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之核心與關鍵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堅持依法治理,加強法治保障,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社會矛盾。」而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的核心和關鍵正在於此。
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的核心是法治思維。法治思維不僅要求政府在處理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中嚴格按照法律規定、法律程序化解矛盾,還要求政府在日常的社會治理中自覺維護法律權威,有效預防社會沖突的發生。
首先,政府在社會治理中應樹立「互動協商」的理念。我國《憲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因此,社會治理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全體人民的權力。所以,在社會治理中,政府應改變以往單向度的治理體制和自上而下的權力運行模式,充分尊重民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通過與民眾之間的上下互動、合作協商,達成社會治理的共識,從而減少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摩擦,有效預防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的發生。
其次,政府在社會治理中應樹立「法律至上」的理念。「法律至上」的理念不僅要求政府在日常社會治理中嚴格依法行政,避免出現因違規違法行為而引發的與民眾之間的沖突,還要求政府以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的治理替代政治化、治安化、應急化的管理。
最後,政府在社會治理中應樹立「引導依法維權」的理念。面對維權方式的多元化趨勢,各級政府應當大力宣傳「依法維權」理念,並充分利用體制內的一切有利資源促使公民理性表達利益訴求。
依法治理型防治模式的關鍵是法治方式。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的法律應對應當以「預防與治理並舉、重在預防」理念為指導,在預防和治理兩個層面進行建構。
預防機制的關鍵在於通過公共決策風險評估、公眾參與、專家論證等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努力實現「決策於未知之中」,將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發生的概率降到最低。然而,鑒於人的認識能力的有限性和中國社會轉型所帶來的利益格局大調整的復雜性,完全預防此類事件的發生並不現實。為此,應當建立回應型法律治理機制,塑造多元化行政糾紛解決體系和完善政府信息公開機制。
同時,還應當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要求,發揮司法機關在處理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中的作用,捍衛維護社會正義的最後防線。唯有如此,社會轉型中的群眾利益訴求非理性表達事件才能得到有效化解,社會運行的風險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才能真正得以實現。
❽ 廣東陸豐烏坎事件最後的處理結果如何怎麼沒了個話呢賣地賣了那麼多錢,錢流向了何處
廣東陸豐烏坎事件處置情況:
(一)財務審計
查實烏坎港實業開發公司存在違紀違規問題。東海鎮黨委對存在違紀問題的烏坎村黨支部書記薛昌、副書記陳舜意予以免職處理,市紀委對二人進行了立案查處。
(二)土地使用
1、億達洲公司存在著欠繳土地補償款432萬,目前,該公司已將全部欠款匯入到市國土資源局的賬戶。
2、暫凍結豐田畜產有限公司與碧桂園項目的合作事宜;今後由市政府主導並徵得大多數村民同意後再調整其農用地性質進行開發。
3、在烏坎村北側規劃10萬㎡作為宅基地。目前,已完成選點、測量和規劃等前期工作,並已接受住房困難群眾的申請。
4、對其他違法用地問題調查後再依法依規處理。
(三)選舉
據查烏坎村2011年的換屆選舉基本按程序進行,將對村委會部分確有問題成員依法罷免後,按程序進行缺額選舉。
(四)扶貧助學
市政府籌集資金200萬元,並已拔到烏坎學校,建立了烏坎村教育基金會,制定了扶助的條件和標准,接受群眾的申請登記。
(五)烏坎港污染
查清豐田畜產有限公司的污水有經過處理,符合環評標准,經過處理的污水也沒有向外排出。
(8)廣東烏坎事件行政法擴展閱讀:
廣東陸豐烏坎事件過程:
2011年9月21日,汕尾陸豐市烏坎村400多個村民因土地、財務、換屆選舉等問題對村幹部不滿,到陸豐市政府上訪,後有部分村民聚集、打砸、毀壞他人公共財物,事件於23日恢復正常秩序。
11月中旬,在汕尾市政府工作組調查解決過程中,事件出現反復。11月21日,有400個左右的烏坎村民聚集到陸豐市政府門口上訪。林祖戀是這次上訪的組織者之一。
12月9日,汕尾市政府通報說,當地政府已對「9·21」事件進行妥善處理,烏坎村村民有關財務審計、土地、選舉、扶貧助學等訴求已基本得到解決。
12月10日,汕尾日報報道:就烏坎事件本身看來,整個事件主要是村內矛盾,大部分村民的訴求主要指向村內的經濟問題。只不過事件被村內外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所炒作、所利用、所煽動,企圖將事件升級。
12月11日,「9·21」事件中的村民代表薛錦波在羈押期間猝死。醫院出具的死因診斷為心源性猝死。由第三方鑒定機構公布的屍表檢查結果顯示:沒有發現有外力致死跡象。
12月20日,由廣東省委副書記朱明國帶隊的省工作組進駐汕尾陸豐,調查處置烏坎事件,傾聽烏坎村民的訴求。
❾ 烏坎事件處置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村民五大訴求處置情況:
(一)財務審計
查實烏坎港實業開發公司存在違紀違專規問題。屬東海鎮黨委對存在違紀問題的烏坎村黨支部書記薛昌、副書記陳舜意予以免職處理,市紀委對二人進行了立案查處。
(二)土地使用
1、億達洲公司存在著欠繳土地補償款432萬,目前,該公司已將全部欠款匯入到市國土資源局的賬戶。
2、暫凍結豐田畜產有限公司與碧桂園項目的合作事宜;今後由市政府主導並徵得大多數村民同意後再調整其農用地性質進行開發。
3、在烏坎村北側規劃10萬㎡作為宅基地。目前,已完成選點、測量和規劃等前期工作,並已接受住房困難群眾的申請。
4、對其他違法用地問題調查後再依法依規處理。
(三)選舉
據查烏坎村2011年的換屆選舉基本按程序進行,將對村委會部分確有問題成員依法罷免後,按程序進行缺額選舉。
(四)扶貧助學
市政府籌集資金200萬元,並已拔到烏坎學校,建立了烏坎村教育基金會,制定了扶助的條件和標准,接受群眾的申請登記。
(五)烏坎港污染
查清豐田畜產有限公司的污水有經過處理,符合環評標准,經過處理的污水也沒有向外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