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31條第5款規定
❶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定
第二百五十三條: 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分析:
1、按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即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的兩倍計算遲延履行的利息。
2、計算公式: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年利率÷360×天數(天數算頭不算尾)×本金×2倍。
3、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29條之規定:「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93、294條進一步明確:被執行人遲延履行的,遲延履行期間的利息自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履行期間屆滿的次日起計算。
(1)民事訴訟法31條第5款規定擴展閱讀:
如果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申請執行時能否要求被執行人給付遲延履行金?可以。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非金錢給付義務的,無論是否給申請人造成損失,都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已經造成損失的,雙倍補償申請人已經受到的損失。沒有造成損失的,遲延履行金可以由人民法院視案件具體情況決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❷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的規定是什麼
第五十條 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版,請求調解,提權起上訴,申請執行。
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一款的規定是什麼
現行《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三十一條 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以委託外地人民法院調查版。權
委託調查,必須提出明確的項目和要求。受委託人民法院可以主動補充調查。
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書後,應當在三十日內完成調查。因故不能完成的,應當在上述期限內函告委託人民法院。
❹ 民事訴訟法200條的二項第五款之規定
民事訴訟法200條的二項第五款規定: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定:
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4)民事訴訟法31條第5款規定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規定:
第二百零一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提出證據證明調解違反自願原則或者調解協議的內容違反法律的,可以申請再審。經人民法院審查屬實的,應當再審。
第二百零二條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關系的判決、調解書,不得申請再審。
第二百零三條 當事人申請再審的,應當提交再審申請書等材料。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五日內將再審申請書副本發送對方當事人。
對方當事人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提交書面意見;不提交書面意見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查。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請人和對方當事人補充有關材料,詢問有關事項。
第二百零四條 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再審申請書之日起三個月內審查,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再審;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裁定駁回申請。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因當事人申請裁定再審的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審理,但當事人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九條的規定選擇向基層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裁定再審的案件,由本院再審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審,也可以交原審人民法院再審。
❺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第五十二條等規定的訴訟權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條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五十一條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第五十二條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5)民事訴訟法31條第5款規定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九條 訴訟權利義務
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 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
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第四十八條 當事人訴訟權利能力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
第五十五條 公益訴訟
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檢察院在履行職責中發現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葯品安全領域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
在沒有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或者前款規定的機關和組織不提起訴訟的情況下,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前款規定的機關或者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
❻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一款3項的規定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一款三項的規定內容: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6)民事訴訟法31條第5款規定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條,窩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為其提供隱藏處所、財物,幫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證明包庇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謀的,以共同犯罪論處。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而予以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並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四條,非法處置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罪:隱藏、轉移、變賣、故意毀損已被司法機關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
❼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三條第一款
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的共同訴訟,可以由當專事人推選代表人進屬行訴訟。代表人的訴訟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訴訟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訴訟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❽ 民事訴訟法,第50,51,52條的具體規定是什麼
民事訴訟法,第50,51,52條的具體規定是:
第五十條 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
第五十一條 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第五十二條 當事人一方或者雙方為二人以上,其訴訟標的是共同的,或者訴訟標的是同一種類、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合並審理並經當事人同意的,為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一方當事人對訴訟標的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經其他共同訴訟人承認,對其他共同訴訟人發生效力;對訴訟標的沒有共同權利義務的,其中一人的訴訟行為對其他共同訴訟人不發生效力。
(8)民事訴訟法31條第5款規定擴展閱讀:
2013年1月1日,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新《民事訴訟法》)正式生效,新法在民事訴訟證據方面作了較大的修改:
在原民事訴訟法規定的七類證據基礎上新增加了一類電子數據證據,以解決法律條文與司法實踐脫軌的問題;
「鑒定結論」的稱呼也被改變,成為「鑒定意見」,使之更符合證據的內在特性;
同時對原來的證據排列體系作了調整,把當事人陳述放在八種類證據之首,加強了當事人陳述的地位。
從這些修改的內容可以看出修法專家在證據方面的良苦用心,其對證據方面內容的修改所作的努力也值得認同。
❾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53條第一款第二第三規定是什麼
按現行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並沒有版第一款第三規定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判決。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案件,其中一部分事實已經清楚,可以就該部分先行判決。
❿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
《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規定:「前兩款規定的第三人(有獨立內請求權第三人和無獨立容請求權第三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證明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