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管轄權異議
1. 在三大訴訟法裡面,指定管轄後還能提起管轄權異議嗎
不可以,可以復議
2. 行政訴訟管轄異議制度有哪些方面的意義和作用
(一)對於規制管轄異議權濫用行為,筆者以為可以參照法國的做法。根據該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因提出管轄權可能引起的費用,由在管轄權問題上敗訴的當事人負擔;如敗訴方是提出管轄權異議的人,對其還得科處100法郎至10000法郎之民事罰款,且不影響可能對其請求的損害賠償。 由此,我國《民事訴訟法》不妨也設立一種程序性處罰制度,即對異議人(即上訴被駁回、維持原裁定的案件當事人)的濫用行為,一經查實,以妨害民事訴訟行為論,參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四條第一款的規定給予經濟制裁。 另外,我們可以通過收取訴訟風險保證金的方式來規制惡意上訴。 異議人不服裁定提出上訴的,要按照涉案標的額外收取訴訟風險保證金,並規定最低收費標准(例如不少於1000元);沒有標的額的,按最低標准收取。對於二審法院撤銷一審裁定(即管轄異議成立)的,則訴訟風險保證金全額退還給異議人,否則保證金予以沒收。 通過以上制度的建立,使得那些惡意利用管轄異議制度的當事人,必須在可能付出的高昂費用和可能爭取到不多的時間之間進行謹慎權衡;而對於那些真正需要行使管轄異議權的人來說,不僅可以得到更及時的答復,而且也不必為增加的訴訟費而過分擔心。
(二)對於可能產生的雙重裁定問題,應該本著管轄恆定的原則進行立法完善: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的管轄異議作出的裁定一旦生效,即說明本案的管轄權問題已經解決,其效力應及於任何一方當事人。如果該裁定尚未生效,被追加人仍可享有上訴權。對因送達不及時而導致當事人的答辯期有先後的情形,法院應在所有當事人提交答辯狀的期間均已屆滿後,再對管轄權異議作出一個統一的裁定。
(三)對管轄權異議審查期限問題,筆者以為: 1、一審法院對管轄異議的審查期間以15-20日為宜,並且該期間應當自當事人的舉證期限屆滿之次日起開始計算,以保證當事人的舉證權利。對駁回管轄異議裁定的上訴期應當限定在7日內。 2、對管轄異議上訴案件現行的做法多是等全部案件材料如上訴狀、送達回證都齊了,上訴費也預收了,案卷裝訂後才移送上級法院,花費的時間比較長。因此,在上訴案件的移送、受理等程序上,有必要通過立法加以完善,以利於縮短案件辦理周期,從而更好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有關民事管轄權異議的訴訟制度在立法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從維護程序公正,保障訴訟公平、正義的角度出發,建議國家在最近修訂《民事訴訟法》時對筆者在文中提到的上述問題進行補充、完善,以期實現民事審判效率的大大提高。
3. 行政訴訟管轄權異議申請書怎麼寫
管轄權異議申請書 申請人:,女,漢族,1975年7月3日出生,住浙江溫州市龍灣區永中街道後鄭路93號。 被申請人:XX,男,漢族,1972年8月11日出生,住浙江溫州市龍灣區永中街道後鄭路93號。 申請人與被申請人XXXX案([2012]溫龍民初字第1208號),向貴院提出管轄權異議。 事實與理由: 申請人收到貴院已受理XXX訴申請人XX糾紛一案的應訴通知書。由於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從2010年起一直居住在鹿城區下呂浦溫迪錦園,申請人認為本案應鹿城區人民法院管轄。因此,龍灣區人民法院對該案並無管轄權。 綜上,申請人按照《民事訴訟法》之相關規定,特請求貴院將本案依法移送管轄,交由申請人所在地鹿城區人民法院,請予准許。 此 致 龍灣區人民法院 申請人: 2012年 月
4. 行政訴訟案件管轄權異議提起的條件有哪些
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一般地域管轄、 特殊地域管轄、共同管轄提起管轄異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十四條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五條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行政案件:
(一)對國務院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作的行政行為提起訴訟的案件;
(二)海關處理的案件;
(三)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案件。
(四)其他法律規定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
第十六條高級人民法院管轄本轄區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第十八條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經復議的案件,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審判工作的實際情況,確定若幹人民法院跨行政區域管轄行政案件。
第十九條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條因不動產提起的行政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一條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原告可以選擇其中一個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二條人民法院發現受理的案件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受移送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受移送的人民法院認為受移送的案件按照規定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應當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不得再自行移送。
第二十三條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由於特殊原因不能行使管轄權的,由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法院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它們的共同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第二十四條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下級人民法院對其管轄的第一審行政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理或者指定管轄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決定。
5. 民事訴訟法的管轄權異議
行政訴訟中
原告之所以可以提起管轄權異議,是因為管轄權異議包回括沒有管轄權和不是適宜答管轄,當原告提起
行政訴訟時,發現法院不適宜管轄(行政訴訟存在特殊性,行政機關和當地法院關系微妙),原告救
濟的辦法只有提出管轄權異議,不能像民訴那樣撤訴,因為行政訴訟撤訴後就不能以同一事實再起訴
行政訴訟第三人和民訴第三人有本質區別,行政訴訟第三人也是可能是權利受害方,例如行政機關許可A公司建設工廠,影響居民B的生活,(A公司是相對人,B是相關人),那麼B作為原告起訴時,A公司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A公司作為行政法律關系中的受益者,具有實體權利,起訴行為影響其權利,行政訴訟法把當事人的范圍擴大到「第三人「,就是為了保護這種特殊當事人的權益
民事訴訟中
民事訴訟中當事人就是指權利義務發生糾紛的雙方
原告撤訴後還可以起訴,不必管轄權異議,
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是自己參加訴訟,如果對管轄權有異議的,當然可以另行起訴,不必賦予其異議權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不是爭議雙方,也不一定承擔責任,他的作用只是輔助原告或被告,以原告或被告的主張為轉移,所以也沒有異議權
6. 行政法管轄異議的定義以及它有什麼意義
原告的起訴被人民法院受理立案以後,被告如果認為該法院對本案沒有管轄權,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收到應訴通知書15日內)以書面形式提出管轄權異議。如果被告在提交答辯狀期間不提出管轄權異議,即視為無異議或放棄異議權的行使。但不影響上級法院對管轄問題的審判監督。
人民法院對被告提出的管轄異議,依法應當審查。如果異議成立,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如果認為異議不成立,裁定駁回。
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管轄權異議的裁定,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對於當事人就一審法院的管轄權異議裁定提出的上訴,二審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正確,適用法律恰當的,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有誤或適用法律有誤的,撤銷原裁定,裁定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
管轄權問題是評價行政訴訟程序正當性和判決有效性的標准之一,法諺雲:「管轄權得不到普遍遵守將導致人類秩序的紊亂」,生動地說明了管轄權制度的重要性。然而,現行法律對行政訴訟中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問題的規定並不明確,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異議。本文將通過對相關制度的分析,對行政訴訟管轄異議主體制度進行研究,特別是對原告是否有權提出管轄異議這一問題進行學理解答。
一、問題的提出
A、B、C、D四公司在參加S省采購中心舉辦的一次政府采購活動中,A公司中標。B公司認為A公司提供的產品不合格,不符合招標要求,於是向S省采購中心提出質疑。S省采購中心答復後,B公司又向S省財政廳投訴。後S省財政廳作出了駁回B公司異議的行政處理決定。B公司對此不服,向S省財政廳住所地所在的J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訴訟。在J區人民法院准備開庭審理的前一天,B公司以需到外地取證為由申請法院延期審理,法院未予准許。次日開庭前,B公司向J區人民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
對B公司是否有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權力,J區人民法院存在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B公司向J區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以下簡稱《行訴法》)關於管轄的相關規定,B公司一旦起訴,就無權提出管轄權異議。如果案件不屬於J區人民法院管轄,只能由J區人民法院依職權審查後移送或報請其上級法院指定管轄。另外,如果賦予原告提出管轄權,可能會導致原告濫用權力。
另一種觀點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訴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行訴法解釋》)第十條第一款「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應當在接到人民法院應訴通知之日起10日內以書面形式提出」的規定,當事人均有權提出管轄異議,因為當事人包括指原告、被告和第三人。這符合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編的《〈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訴法>若干問題的解釋〉釋義》對該條的解釋:「提出管轄異議的人必須是本案的當事人;當事人應當在接到人民法院參加訴訟的通知之日起死回生10日內提出,期限內未提出的,應當視為當事人對管轄權無異議」。
關於管轄權異議問題,《行訴法》對這一問題並沒有規定。作出規定的是《行訴法解釋》第十條第一款「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應當在接到人民法院應訴通知之日起10日內以書面形式提出。」從條文來看,當事人有權提出管轄異議。依照《行訴法》相關規定,當事人是指原告、被告和第三人。而能「接到人民法院應訴通知」的只有被告,能接到「參加訴訟的通知」的只有第三人。對被告有權提出管轄異議這一點無爭議。那麼,原告和第三人是否有權提出管轄異議呢?對這一問題,法律規定、相關的解釋容易引起歧義。因此,在法律作出明確規定前,有必要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統一認識,並作出明確規定的結論。基於這一出發點,本文將通過對相關制度進行法理上的分析,對行政訴訟管轄異議主體制度進行研究,特別是對原告是否有權提出管轄異議這一問題進行學理解答。
二、行政訴訟管轄制度及管轄異議制度
行政訴訟管轄,是指人民法院之間受理第一審行政案件的職權分工。訴訟管轄是一項關於劃分人民法院之間職權范圍的制度。根據不同的標准,行政訴訟的管轄可以分為不同種類。依據管轄是否由法律直接規定為標准,行政訴訟的管轄可以分為法定管轄和裁定管轄。法定管轄是法律明確規定行政案件由哪一個法院行使管轄權。在法定管轄中,依據法院對行政案件的縱橫管轄關系不同,又可以分為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裁定管轄是由法院作出裁定或決定,以確定具體案件的管轄權。依據管轄的決定方式不同,裁定管轄又可以分為指定管轄、移送管轄和管轄權的轉移。
行政訴訟關於管轄的確定,應當遵守以下幾個原則:便利訴訟原則,便於審判和執行原則,便於公正審理原則,原則性和靈活性相結合原則。
行政訴訟管轄異議,又稱行政訴訟管轄權異議,是指當事人認為受訴人民法院對該行政案件無管轄權,而向受訴人民法院提出的不服該法院管轄的意見或主張。《行訴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訴法》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1999年5月頒布)均未對管轄異議制度作出規定,法院在司法實踐中遇到有關管轄異議的問題,一般是適用《民事訴訟法》第38條有關管轄異議的規定。直至2000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在《行訴法解釋》中才對管轄異議作出了補充規定,確立了行政訴訟管轄異議的規則。
三、行政訴訟管轄異議的設立價值
行政審判權以及行政案件的主管或管轄問題牽涉到行政訴訟與憲法的關系,以及行政審判或行政司法在整個憲政體制中的位置。在大陸法系國家,管轄權是以審判權為前提的,管轄權只是訴訟的要件,即便是某一法院對某個案件沒有管轄權,也並不影響訴訟的成立,不影響案件移送至其他法院審理。但在英美法系國家則將管轄權的重要性提升至訴訟能否成立的高度,沒有管轄權,訴訟就不成立。 行政訴訟主管或管轄的范圍對於法院來說,就是法院行使審判權的邊界劃在何處的問題;而對於當事人來說,則構成了在什麼情況下才能夠享有接受審判的權利這一憲法性問題。因此,我們可以說,行政訴訟主管或管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政治國家與市民社會的關系問題。它是一個國家民主與法制健全程度的指示器,表徵著國家保護的公民、法人財產權利、人身權利的廣度和深度。
7. 行政訴訟管轄權異議多少日內提出
行政訴訟管轄異議應當在接到人民法院應訴通知之日起10日內以書面形式提出。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十條當事人提出管轄異議,應當在接到人民法院應訴通知之日起10日內以書面形式提出。
對當事人提出的管轄異議,人民法院應當進行審查。異議成立的,裁定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異議不成立的,裁定駁回。
8. 行政訴訟第三人,不也是當事人為什麼不可以提出管轄權異議
第一:民刑訴中只有原被告及其法定代理人才能提出管轄權異議,第三人是不能提出管轄權異議的。行訴法或相關司法解釋均沒有對「第三人可提出管轄權異議」作出明確規定。而按。
行政訴訟起訴狀
原告:
名稱: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 電話:___
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 職務:___
委託代理人:姓名:______ 性別:______ 年齡:___
民族:___ 職務:___ 工作單位:_______
住所:_________________ 電話:___
被告:
名稱: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 電話:___
法定代表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 職務:___
訴訟請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實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 致
_____人民法院
原告人:_______(蓋章)
法定代表人:_____(簽章)
____年__月__日
附:1、本訴狀副本____份。
2、行政處理決定書__份。
3、其它材料_____份。
相關條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第十三條
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定給予賠償;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七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受到行政機關或者行政機關工作人員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造成損害的,有權請求賠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單獨就損害賠償提出請求,應當先由行政機關解決。對行政機關的處理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賠償訴訟可以適用調解。
行政起訴狀(公民提起行政訴訟用)
原告:
被告:
訴訟請求:
事實與理由:
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址
此致
***人民法院
起訴人:***
年月日
9. 如何向法院提交管轄權異議申請
1、申請人資格。有權提出管轄權異議的,只能是本案的當事人,其他訴訟參加人無權就管轄問題向法院提出意見,也不得以此為借口不參加訴訟。
提出異議的當事人一般是被告和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且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主動參加到訴訟中去,視為承認法院對此案的管轄權,不可再提出管轄權異議。
2、申請時間。管轄權異議的時間,必須在法院受理案件之後,並且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其時限為15日,否則異議無效。超過法定期間,人民法院不再受理。當事人在此期間提出異議後又要求撤回的,法院應予允許。
3、申請形式。訴訟管轄異議應當採取書面形式;但口頭形式亦應允許。異議書既可以隨答辯狀一並提出,也可單獨書寫。
4、申請法院。管轄權異議書應向受理該案的人民法院提出。受理該案的法院對該案進行實體審理以前,應先審議當事人對管轄權提出的異議,就對該案是否有管轄權問題作出書面裁定。
(9)行政訴訟法管轄權異議擴展閱讀
申請程序
當事人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時限
民事訴訟法第127條規定管轄權異議應當在提交答辯狀期間提出,其時限即為15日。我們從前文的對管轄權異議主體、客體的分析,可知這一規定是不合理的。
首先,從法條上看,它存在著邏輯性錯誤,因為管轄權異議的主體包括了原告、被告和第三人,而只有被告才提交答辯狀;其次,這一規定也缺乏靈活性。對此,應當針對不同的主體,制定變通的規定。
有學者建議,應借鑒國外立法經驗,總體上規定當事人應當在案件審理之前或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管轄權異議,凡中途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可作特別規定,即他們在接到法院告知其可以提出管轄權異議的正式通知後十日內提出。
10. 管轄權異議
第一百一十一條 【起訴的審查與受理】人民法院對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起訴,必須受理;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糾紛自願達成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五)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訴處理,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141、對本院沒有管轄權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堅持起訴的,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後發現本院沒有管轄權的,應當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
143、原告應當預交而未預交案件受理費,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預交,通知後仍不預交或者申請減、緩、免未獲人民法院批准而仍不預交的,裁定按自動撤訴處理。
144、當事人撤訴或人民法院按撤訴處理後,當事人以同一訴訟請求再次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原告撤訴或者按撤訴處理的離婚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六個月內又起訴的,可比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七)項的規定不予受理。
145、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二)項的規定,當事人在書面合同中訂有仲裁條款,或者在發生糾紛後達成書面仲裁協議,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但仲裁條款、仲裁協議無效、失效或者內容不明確無法執行的除外。
146、當事人在仲裁條款或協議中選擇的仲裁機構不存在,或者選擇裁決的事項超越仲裁機構許可權的,人民法院有權依法受理當事人一方的起訴。
147、因仲裁條款或協議無效、失效或者內容不明確,無法執行而受理的民事訴訟,如果被告一方對人民法院管轄權提出異議的,受訴人民法院應就管轄權作出裁定。
148、當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訴時未聲明有仲裁協議,人民法院受理後,對方當事人又應訴答辯的,視為該人民法院有管轄權。
149、病員及其親屬對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作出的醫療事故結論沒有意見,僅要求醫療單位就醫療事故賠償經濟損失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予受理。
150、判決不準離婚、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以及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的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不受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七)項規定的條件限制。
151、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訴至人民法院,只要求離婚,不申請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蹤或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對下落不明人用公告送達訴訟文書。
152、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裁判發生法律效力後,因新情況、新理由,一方當事人再行起訴要求增加或減少費用的,人民法院應作為新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