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第147條的

民事訴訟法第147條的

發布時間: 2021-02-02 06:59:15

1. 法律規定的民事訴訟有效期是多久

《中華復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制一百三十五條:

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一百三十六條:

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二)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

(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

(1)民事訴訟法第147條的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經過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權利,依法律規定其申訴權便歸於消滅的制度。 一般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參考資料:中國普法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2. 打民事官司有時間規定嗎

根據《民事訴訟法)和《民法通則》的規定,當事人在進行民事訴訟和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均有時間限制的規定,其中最主要的有訴訟時效的規定、法院立案的規定、當事人上訴期限的規定和審結期限的規定。

訴訟時效是指權利人在一定期間內不行使其權利,他就不能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其權利的時間規定。《民法通則》第135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這個另有規定指的是第136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1.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的。」另外,第137條規定了訴訟時效的起算是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計算。但是,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人民法院立案的期限,是指人民法院對案件經審查後,決定列為訴訟案件予以處理的時間規定。《民事訴訟法》第112條規定,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的,應當在7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這里的「7日之內」就是立案的時間。

當事人上訴的期限,是指當事人不服原審法院的裁判,依法定程序和期限提請上一級人民法院審理的訴訟時間的規定。《民事訴訟法》第147條規定,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人民法院審結案件的期限,是指人民法院從立案之日起至裁判宣告、調解書送達之日止的期限,簡稱審限。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按不同的程序有不同的審結期限。

.按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民事訴訟法》第135條規定,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5個月:環需要延長的,要報道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按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46條規定,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審結。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的判決裁定提起上訴,第二審人民法院審理時,根據《民事訟訴法》159條規定,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30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除了以上幾類時間的規定外,還有許多規定,如被告人提出答辯狀的期限為收到起訴狀的15日之內;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人民法院在收到答辯狀副本之日起起5日內送達原告: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合議庭組成人員確定後,應當在3日內告知當事人,等等。這些規定,無論是針對當事人還是法院的規定。都要遵守,也就是說所有的訴訟行為只有在規定的期限內完成才能生效,否則不產生效力,還要承擔一定的後果。

3. 民事訴訟有效期

《民法通則》135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民法通則》136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l)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失的。」
《民法通則》137條規定:「訴訟時效的起算是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計算。但是,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民法通則》147條規定:「不服地方法院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級法院提起上訴。」
《民事訴訟法》135條規定:「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法院在立案之日起的6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延長6個月;還需延長的,經上級法院批准。」
《民事訴訟法》146條規定:「簡易程序審結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審結。」
《民事訴訟法》159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民事訴訟法》147條規定:「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副本送達上訴人。
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五日內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

4. 起訴的時效

《民法通則》135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民法通則》136條規定:「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l)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2)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失的。」 《民法通則》137條規定:「訴訟時效的起算是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計算。但是,超過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民法通則》147條規定:「不服地方法院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級法院提起上訴。」 《民事訴訟法》135條規定:「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法院在立案之日起的6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延長6個月;還需延長的,經上級法院批准。」 《民事訴訟法》146條規定:「簡易程序審結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3個月內審結。」 《民事訴訟法》159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民事訴訟法》147條規定:「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副本送達上訴人。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五日內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報送第二審人民法院。」

5. 民事訴訟中裁定不予受理,駁回起訴的情況有哪些駁回訴訟請求的情況有哪些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條、《適用意見》第139條、第145條、第146條、第147條、第148條、第149條、第150條、第151條、第152條、第153條、第141條、第142條規定,以下各類案件,法院不予受理,並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1.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2.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對合同糾紛自願達成書面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不得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3.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4.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 5.對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按照申訴處理,但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6.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7.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6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8.如本院沒有管轄權,告知原告應向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後,該原告仍堅持起訴的,應裁定不予受理、立案後發現本院沒有管轄權的,應當將案件移交有管轄權的法院。 9.對於離婚案件,原告撤訴或者按撤訴處理的離婚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6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夫妻雙方在離婚登記機關辦理離婚登記後,一方反悔的,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不予受理。 10.對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外國組織和國際組織提起的訴訟,法院不予受理。而應遵守國際慣例,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法院不予受理案件適用裁定,其方式有兩種:一是在收到起訴狀或口頭起訴次日起7日內裁定不予受理;二是在受理、立案後才發現起訴不符合法定條件,法院不應當受理,裁定駁回起訴。當事人如果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

駁回起訴,是指人民法院依據程序法的規定,對已經立案受理的案件在審理過程中,發現原告的起訴不符合《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條件,因而對原告的起訴予以拒絕的司法行為。駁回起訴所要解決的是立案受理後具有程序意義上的訴權問題,它針對的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起訴條件的起訴。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40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對駁回起訴適用裁定的方式,當事人對裁定不服可以上訴。

三者的區別如下:
駁回上訴是法院一審裁定或判決作出後在生效前的上訴期內,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二審法院就一審裁定或判決不服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審理後維持原裁定或原判決而作出駁回上訴。
駁回起訴是法院已經受理案件後發現案件不屬於法院受理或不符合受理條件而原告不同意變更或撤訴的,法院作出駁回起訴。
駁回訴訟請求是法院審理案件過程中發現原告的訴訟請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但原告符合起訴的其它條件,只是訴訟請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法院作出駁回訴訟請求。
最容易搞混的是駁回起訴與駁回訴訟請求,二者主要區別是:駁回起訴是案件不屬於法院受理或不符合受理條件,法院通知原告變更或撤訴而原告不同意的,法院才駁回起訴;駁回訴訟請求是案件符合法院受理的各項要求,只是原告的訴訟請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法院作出駁回訴訟請求。
(http://..com/question/40421780.html?si=2)

6. 類次《民事訴訟法》第147條《行政訴訟法》是哪一條

一.民事訴訟法與行政訴訟法的性質與任務不同民事訴訟是指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審理和解決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等的活動,以及在這些活動中產生的訴訟關系。民事訴訟的任務是通過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解決民事爭議,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民事訴訟是解決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主要解決的是私權利之間的糾紛。行政訴訟則是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當事人的基本權益,依照訴訟法規定,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訴訟的法律關系是不平等的,一方是具有行政管理權的行政機關,而另一方只能接受。因此行政訴訟解決的是不平等主體間涉及公權力與私權利交叉的部分。行政訴訟法的任務也不是單純解決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糾紛,同時,通過行政相對人的行政訴訟也可以起到監督與完善行政立法與執法的後果。二.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的前置條件不同前置條件大概可以理解為受案范圍,但又不完全等於受案范圍,例如《行政訴訟法》第37條第二款規定:「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這樣做主要是由於某些領域專業性要求較強,人民法院對於案件的事實一般難於迅速處理,而如果要求強制復議不僅可以減輕司法機關的工作難度,同樣也可以使被申請復議機關的上級對做出行政行為的下級單位進行有效管理與監督。相對於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的前置條件更加嚴格,如《行政訴訟法》第11條明確以列舉的方式規范了8類可受理范圍,第12條明確的4種不予受理的情況,對於是否受理范圍過窄這又是需要討論的話題。而民事訴訟法則規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其他組織之間以及他們相互之間因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提起的民事訴訟,適用本法的規定。」這條法條幾乎對實際的民事法律行為全部包括其中。三.民事訴訟法與行政訴訟法的主體、客體的不同在主體方面,民事訴訟法的主體是相對不確定的,自然人、法人和組織根據其權利義務歸屬不同可成為民事訴訟中的被告與原告,同時這種原被告也可以由於反訴的存在而相互轉換。而在行政訴訟法中原告與被告是確定的,原告只能是權利受到侵害的行政相對人,而被告只能是相應的行政主體。政訴訟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依照本法提起行政訴訟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是原告。」行政訴訟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法直接接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同時需要注意的是行政訴訟的第三人與民事訴訟的第三人意義也不同。有兩點區別一是行政訴訟第三人排除了與訴訟結果有利害關系的人可以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情況。二是行政訴訟第三人並不像民事訴訟第三人那樣,可以與當事人一方或雙方存在著實體法律關系。行政訴訟的第三人僅與作為被告的行政機關之間存在行政法律關系,與原告之間不存在行政法律關系。因此,行政訴訟第三人參加訴訟,不能以本訴的原、被告為共同被告,也不是必然站在本訴的原、被告的其中一方。他參加訴訟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行政訴訟第三人既不是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也不是無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而是同提起訴訟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具有獨立訴訟地位的訴訟參加人。在客體方面民事訴訟的客體是權利與義務,通常表現為一定的行為、智力成果和物等。而行政訴訟的客體是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在目前來看,以後還可能包括抽象行政行為。四.民事訴訟法與行政訴訟法中訴訟權利的不同訴訟權利即參與訴訟的主體所享有的權利。在民事訴訟中由於主體的可變動性雙方當事人都有起訴、反訴和撤訴的權利,在處分權上,民事訴訟的主體享有很強的自由性,這體現在起訴的不同階段當事人都可以按照自由意願變更或者調解自己的訴訟請求,這在民事訴訟法中的可調解也可體現。在行政訴訟中由於主體的確定性,即只能是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主體因此起訴、撤訴的權利只存在與原告,同樣被告也無反訴權。在處分方面被告也無權任意變更其之前所作的行政行為,同樣,行政訴訟中不允許調解也是訴訟權利不同的體現。五.民事訴訟法與行政訴訟法舉證責任的不同舉證責任即證明責任,是當事人對訴訟中有爭議的事項加以證明以顯示事實的真實性。舉證責任對於訴訟的重要性意義重大,如果不能提供真實有效的證據,則當事人會承擔敗訴的風險。在民事訴訟法中舉證責任歸屬於提出主張的當事人,即誰主張誰舉證。《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一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而行政訴訟法中規定被告應付證明責任,《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告對做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做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這種舉證倒置主要是由於原被告客觀地位與條件的不平等,相反民事主體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因此在舉證責任方面兩方都應承擔相同的義務。但這種情況在行政訴訟法中也有例外,如在行政賠償或者行政不作為的訴訟中,原告承擔舉證責任。六.民事訴訟法與行政訴訟法起訴和審理期限的不同《民法通則》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特殊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或二十年。而《行政訴訟法》三十八條二款規定;「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第三十九條還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所謂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是指《行政訴訟法》之外的法律、法規對起訴期限所作出的規定除外。這些法律、法規所作的起訴期限的規定不盡一致,有的是3個月,有的是,1個月,有的是15天,有的只有5天。從而可以看出,民事與行政案件的起訴期限是大不一樣的。其次,,民事訴訟與行政訴訟的答辯期限也不相同。民事案件的答辯期為十五日,而行政案件答辯期為十日。再次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的審理期限也不同,民事訴訟法規定,一審的審理期限一般為六個月,二審的審理期限一般為三個月。而行政訴訟法規定,一審的審理期限一般為三個月,二審的審理期限一般為二個月。只所以這樣規定是由於行政案件繁多,為了不影響效率只能減少時間,而民事案件則一般涉及不僅財產而且還具有人身關系的權利義務,因此需要時間給當時人提供調整這些權利與義務的時間,如果不這樣,那麼極易引起社會的穩定問題。

7. 刑事訴訟 民事訴訟 合議制度

民事訴訴訟案件中的合議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七條第一款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合議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合議制度。合議制度是我國民事訴訟法中的一項重要的審判制度,他是與獨任制相對的一種審判組織形式,是指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理民事、經濟糾紛的制度。合議庭是人民法院審判案件的基本審判組織,其成員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臨時組成的,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在不同的審級,合議庭的組成具有不同的要求。下面我們先說下各審級合議庭的組織形式。
一、 第一審合議庭,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第一款規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同時,第二款又規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簡單案件時,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也就是所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除簡單民事案件適用獨任制外,其餘民事案件的審理都適用合議制。合議庭的組成形式有兩種,1、審判員與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人民陪審員在審理民事案件的活動中除不能擔任審判長外與審判員的權利相同。在組成合議庭是既可以是兩名審判員和一名人民陪審員也可以是一名審判員和兩名人民陪審員組成。2、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
二、 第二審合議庭,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人民法院審理第二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從本條法律可看出第二審合議庭只能是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而人民陪審員不能組成合議庭。這與第一審合議庭的組成是不同的,他與第一審合議庭的組成共同點在於組成人數都是單數。
三、 再審合議庭,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一條第三款規定:審理再審案件,原來是第一審的,按照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原來是第二審的或者是上級人民法院提審的,按照第二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也就是說再審合議庭的組成完全取決於原審程序。
合議庭在審理民事、經濟糾紛的案件時也有其工作原則,下面我就簡單的說一下其工作原則:
1、 陪審員不能擔任審判長。
2、 審判長的擔任: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二條規定:合議庭的審判長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判的,由院長或者庭長擔任。
3、 合議庭審理民事、經濟糾紛案件實行民主集中制,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合議庭評議案件,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4、 再審案件審理時,應當重新組成合議庭,原審合議庭成員應當迴避。
民事訴訟案件中的合議制度顧名思義是在審理民事、經濟糾紛案件的制度,它與刑事訴訟案件中的合議制度、行政訴訟案件中的合議制度有著不同。在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的成員人數是三人以上的單數即可,沒有更具體的人數要求。(我國《民事訴訟法》第40、41條)而在刑事訴訟中,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出了須是單數外,還要求:對於第一審案件,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由合議庭審判時應由三人組成,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由合議庭審判時應由三人至七人組成;對於第二審案件,合議庭應由三人至五人組成。(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47條)在行政訴訟中組成合議庭的成員人數是三人以上的單數即可,沒有更具體的人數要求。

8. 民事訴訟起訴後有效期多久

《民法總則》復第一百八十八條制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受到損害以及義務人之日起計算。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但是自權利受到損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權利人的申請決定延長。第一百八十九條規定,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自最後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其法定代理人的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該法定代理終止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一條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第一百九十二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義務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義務的抗辯。第一百九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不得主動適用訴訟時效的規定。

9. 民事訴訟法的上訴期限問題

1、中院把上訴書送到原審法院沒有錯,符合法律規定。
2、你上訴後一年多沒有消息法院當然有回責任,明顯違答反民訴法的規定。而且上訴是沒有要審查是否受理的問題的。
3、你上訴了一審判決當然沒有生效,除非二審裁定維持一審判決。

熱點內容
最新勞動法細則 發布:2025-09-30 19:43:38 瀏覽:81
雷州法治 發布:2025-09-30 19:37:51 瀏覽:829
海口法院法官 發布:2025-09-30 19:30:24 瀏覽:85
杭州市環境噪音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30 19:28:53 瀏覽:67
自以為很道德 發布:2025-09-30 19:19:27 瀏覽:440
旺蒼縣治城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9-30 19:17:07 瀏覽:808
二對會計法律責任的剖析 發布:2025-09-30 19:16:56 瀏覽:39
2017民法考點 發布:2025-09-30 19:01:05 瀏覽:79
抄勞動法 發布:2025-09-30 18:52:22 瀏覽:486
戀愛自由婚姻法 發布:2025-09-30 18:40:26 瀏覽: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