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早的行政法典
① 中國古代最早的1部比較完整的行政法典是什麼拜託了各位 謝謝
《永徽律疏》又稱《唐律疏議》,是唐朝立法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國封建製法律的典型代表。唐高宗時期,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已發展到鼎盛階段。永徽二年,唐高宗命長孫無忌等人以《貞觀律》為藍本,稍加修改,制定出了《永徽律》12篇,500條。同時,鑒於當時中央和地方的審判中對法律條文理解不一,每年科舉考試時也缺乏統一標準的情況,高宗又下令對《永徽律》逐條逐句的進行統一而詳細的解釋,闡明《永徽律》的精神實質,重要原則制度的源流演變和立法意圖,並設問答,解決法律適用中的疑難問題。這些內容稱為「律疏」,附於律文之下,經皇帝批准,於永徽四年頒行天下,律文與律疏具有同等法律效力。這部法典當時稱為《永徽律疏》,元代以後稱之為《唐律疏議》。 《永徽律疏》是我國迄今為止完整保存下來的一部最早、最完備、影響最大的封建成文法典。它總結了中國歷代統治者立法和注律的經驗,繼承了漢代以來德主刑輔的思想和禮律結合的傳統,使中國封建法律至此發展到最成熟、最完備的階段,標志著中國封建立法技術達到最高水平。《永徽律疏》以其豐富的內容、高超的技術和鮮明的特色成為中華法系的代表性法典,並對當時周圍其他亞洲國家和後世各王朝的封建立法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永徽律疏》在整個中國法律制度發展史上佔有最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法制史上獨樹一幟。
② 世界上最早的法典是什麼
《烏爾納姆法典》,出自古代西亞烏爾第三王朝(約公元前——2008年)開國君主烏爾納姆制定的。
《烏爾納姆法典》它適應奴隸制的發展,主要用來保護奴隸佔有和私有制經濟,鎮壓奴隸和貧民的反抗。這部法典大部損壞,只剩殘片。《烏爾納姆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早於《漢謨拉比法典》)。
(2)較早的行政法典擴展閱讀
法典包括序言和正文29條(傳下來的只有23條)兩大部分,沒有結語,主要涉及政治、宗教和法律等方面。序言宣稱,是神授予烏爾納姆統治權力,烏爾納姆在人世間的行為是按照神意,確立「正義」和「社會秩序」,並列舉了他在保護貧弱、抑制豪強等方面所採取的措施。
現已發現的最早抄本大約是巴比倫時代的,但大部分已毀損,僅存幾條殘片。從破損較嚴重的法典殘片看,法典的主要內容是對奴隸制度、婚姻、家庭、繼承、刑罰等方面的規定。如:第一次離婚支付1米納白銀,而第二次離婚應當支付1/2米納白銀,通姦者將被處死。
強暴自己的女奴者將被課以5西克爾罰金;作偽證將被處以罰款;斗毆中打折骨頭需支付1米納白銀,損傷腳需支付10西克爾;外國人的土地被淹沒,每0.3公頃土地將給予3古爾(約900公升大麥)補償。
將逃亡奴隸捉回的奴隸主要給捕捉者適當的報酬;傷害他人的身世要處以酷刑並罰款;禁止行巫術;破壞他人耕地者要支付食物賠償;女奴對女主人不敬則予體罰。
婦女在家庭中地位低下,如犯通姦罪則處死等等。這些條文充分表明了當時立法已採用罰金賠款等方式逐步取代同態復仇。
從現在僅存的二十多條殘篇來看,涉及女奴的有五條,她們時常遭受強暴、買賣和毆打;有兩條涉及寡婦,她們的社會地位較之女奴較好——法典序言提到不允許有勢力的人支配寡婦,正文又提到遺棄寡婦的男人應賠償一定數額的白銀。
法典也涉及普通婦女,她們的社會地位比女奴和婦女高,但較普通男子卑下。盡管法典中仍殘存著讓河神澄清妖術罪和妻子被控通姦罪的規定,但有關身體傷害的處罰規定比原始的處罰有了很大的進步。
《烏爾納姆法典》無論在內容上或形式上,都有創新之處,在西亞地區佔有重要的地位,對後來兩河流域各國制定的法典影響頗大。
③ 中國傳統社會中最完備的行政法典是
五朝會典是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光緒五個朝代所修會典的總稱,史稱《大清回五朝會典》答、《大清會典》。它是按行政機構分目,內容包括宗人府,內閣,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等等職能及有關制度。從內容看,是以行政法律為主要內容的法律匯編,詳細記述了清代從開國到清末的行政法規和各種事例,反映了封建行政體制的高度完備。它不僅是清朝行政法規大全,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完備的行政法典。
④ 中國最早的行政法典的內容是什麼
唐玄宗時期編纂的《唐六典》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唐六典》一書共分30卷,其篇目為:卷一,三師三公尚書省;卷二,吏部;卷三,戶部,卷四,禮部;卷五,兵部;卷六,刑部;卷七,工部;卷八,門下省;卷九,中書省,卷十,秘書省;卷十一,殿中省;卷十二,內官侍中省;卷十三,御史台,卷十四,太常寺;卷十五,光祿寺;卷十六,衛尉寺、宗正寺,卷十七,太僕寺;卷十八,大理寺、鴻臚寺;卷十九,行農寺;卷二十,太府寺;卷二十一,國子監;卷二十二,少府監、軍器監、鑄錢監等;卷二十三,將作監、都水監等;卷二十四,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領軍衛;卷二十五,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左右千牛衛、左右羽林軍;卷二十六,太子三師、三少、太子詹事府、左右春坊內房內官;卷二十七,太子家令事率更寺仆寺,卷二十八,太子左右衛儲率府;卷二十九,儲王府公主邑司,卷三十,府、督護州。內容涉及封建國家機關所執掌的各項工作。反映了唐朝的政治、經濟實況。可以稱之為唐朝行政法規大全。
《唐六典》的編纂始於開元十年,至二十六年完成。書前雖署「玄宗撰、李林甫等注」,但實際上是出於張九齡等當時知名學者之手。
在《唐六典》之前,歷代王朝雖有行政性質的立法,但並沒有匯編成一部綜合性的行政法典。《唐六典》的編纂在封建立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自它以來,行政法從刑律中分離出來而自成一個法律部門,它的產生是我國封建法律制度完備化的一個重要標志。
⑤ 中國最早的行政法典是什麼
《唐六典》全稱《大唐六典》,是唐朝一部行政性質的法典。是我國現內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容。 唐玄宗時官修,舊題唐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實為張說、張九齡等人編纂,成書於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是現存最早的一部會典,所載官制源流自唐初至開元止。六典之名出自周禮,原指治典、教典、禮典、政典、刑典、事典,後世設六部即本於此。
⑥ 唐玄宗開元時期由李林甫主持編定的《》是中國封建時代最早的一部綜合性行政法典。
<<唐律疏議>>
⑦ 我國現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是什麼
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比較完整的行政法典是:《唐六典》
麻,煩設;置,下最-佳.
⑧ 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比較完整的行政法典是
唐代 《唐六典》
《唐六典》是記載唐代封建國家職官制度的一部重要文獻。唐玄宗於開元十年(公元772年)命令大臣以當時的國家行政體制為基礎,仿照西周〈周官〉一書依官職分類的體例編纂《唐六典》,至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完成,其內容主要記載了唐朝國家機構的設置、官員的編制、品級及職責、官員的選拔、任用、考核、監督、獎懲、俸祿、退休等制度和規定。[1]關於《唐六典》的編纂體例,尤其是《唐六典》的性質即《唐六典》是一部什麼樣的書,歷來為學者所爭議。律、令是中國古代傳統法制中的兩種基本文本,自戰國時代開始,歷經演變,至唐漸趨定製,成為唐代的主要法律文件。
⑨ 我國最早的行政法典是什麼
中國古代最早一部完整的行政法典
唐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