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中的證人

民事訴訟法中的證人

發布時間: 2021-02-06 22:30:10

訴訟法中關於證人的條件是如何規定的

你好,證人出庭作證在刑事訴訟法中的規定:
律師網 相關律師根據《刑事訴訟法》的依據規定 第五十九條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第六十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第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
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六十二條 對於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採取以下一項或者多項保護措施:
(一)不公開真實姓名、住址和工作單位等個人信息;
(二)採取不暴露外貌、真實聲音等出庭作證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員接觸證人、鑒定人、被害人及其近親屬;
(四)對人身和住宅採取專門性保護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護措施。
證人、鑒定人、被害人認為因在訴訟中作證,本人或者其近親屬的人身安全面臨危險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請求予以保護。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依法採取保護措施,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配合。
第六十三條 證人因履行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費用,應當給予補助。證人作證的補助列入司法機關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單位的證人作證,所在單位不得剋扣或者變相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② 在民事訴訟中證人的權力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回出庭答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證人在訴訟中享有下列訴訟權利:
1、用本民族語言、文字提供證言的權利。
2、對自己的證言筆錄,有權閱讀,若發現有錯誤或者遺漏,有權進行更正或者補充;
3、因作證而遭侮辱、誹謗、毆打或者其他方法被打擊報復時,有權要求人民法院給予法律保護;
4、有權要求人民法院給予因法庭要求出庭作證所支出的費用和受到的損失,如誤工工資、誤工補貼、差旅費等;
5、有權改變自己已作的書面證言和口頭證言的內容。
在享有上述訴訟權利的同時,證人應承擔下列訴訟義務:
1、如實作證的義務。否則,人民法院可對其適用強制措施;
2、如實回答審判人員、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和法定代表人就他所作的證人證言提出的問題;
3、遵守法庭秩序的義務。

③ 民事訴訟什麼人可以作為證人

你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內況的單位和個人容,都有義務出庭作證。」

只要知道案件情況,不論其性別、職業、社會地位、文化程度、宗教信仰、政治態度、健康狀況如何,都可充當證人。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提交書面證言。
下列人員不能作證人:
①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但間歇性精神病患者可以在精神正常的情況下作證;聾人或盲人可以就其看到或聽到的事實作證;年幼的人如果能辨別是非、正確表達,也可以作證人。

②共同犯罪案件的同案被告人不能互為證人。
③偵查、檢察、審判人員不能在自己承辦的案件中作證人。如果他們事先了解案情,應以證人身份作證,不應再承辦該案件。
④刑事被告人的辯護人、民事案件代理人也不能作本案的證人。

④ 法庭上證人需要什麼條件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
證人具有適格性,並不意味著其證言具有可信性,證人證言的證明力需要在法庭上由法官依據證據規則進行識別、判斷,證人與一方當事人有親屬、近鄰、恩怨或利害關系,有為維護親情、友誼、報恩或泄憤等方面的動機,會導致其證言的不可靠。因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中規定,證人提供的對與其有親屬或者其他密切關系的當事人有利的證言,其證明力一般小於其他證人證言。

1、刑事訴訟中: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2、民事訴訟中:證人應當出庭作證並接受當事人的質詢。證人在人民法院組織雙方當事人交換證據時出席陳述證言的,可視為出庭作證。
3、行政訴訟中:在訴訟過程中,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不得自行向原告、第三人和證人收集證據。
4、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2012修正)第五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法釋[2001]33號 )第五十五條和《行政訴訟法》(2014修正)第三十五條。

⑤ 民事訴訟中的證人需要注意什麼

您好!在刑事訴訟中,證人是指在訴訟外了解案件情況的當事人以外的人。理解這一概念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證人必須是了解案件情況的人。這是證人最基本的特徵。
其次,證人必須是在訴訟之外了解案件情況的人。參與案件辦理的偵查、審查起訴、審判人員以及辯護人、訴訟代理人、鑒定人等在訴訟過程中也了解了案件情況,但其對案件情況的了解是在訴訟開始後,即在訴訟過程中形成的,因而不屬於證人。這些人員如果在訴訟開始之前就了解了案件情況,就應當優先作證人,一般不得參與案件的辦理。
另外,證人還必須是當事人以外的人。被告人、被害人等雖然通常也了解案件情況,但由於其與案件裁判結果存在切身利害關系,因而只能作為當事人,而不能作為證人。
依據法律規定,在我國刑事訴訟中,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但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得作為證人。
證人只能是自然人。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或者人民團體,不能成為證人,因為他們不能像自然人一樣感知案件事實,無法享有證人的訴訟權利或者承擔證人的訴訟義務。
依據法律規定,刑事訴訟中的證人享有以下訴訟權利:
1.有權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
2.有權查閱證言筆錄,並在發現筆錄的內容與作證的內容不符時要求予以補充或者修改。
3.對於公安司法機關工作人員侵犯其訴訟權利或者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4.對於其因作證而產生的誤工費等經濟損失,有權要求補償。
5.有權要求公安司法機關保證其本人以及其近親屬的安全,防止因作證而遭受不法侵害。
證人依法應當承擔以下訴訟義務:
1.如實提供證言,如果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2.有義務回答公安司法人員的詢問。
3.出席法庭審判並接受控辯雙方的詢問和質證。
4.遵守法庭紀律,聽從審判人員的指揮。
5.對於公安司法人員詢問的內容予以保密。

⑥ 民事訴訟法不能作為證人的人員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抄國民事訴訟法》第襲72 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即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對證人的范圍作了規定和規范,民事訴訟中個人、單位均可以證人身份出庭作證。
事實上,在民、商事審判活動中,單位作為作證主體屢見不鮮,例如民政部門出具的關於某人婚姻狀況的證明,抑或工商部門出具的關於某公司登記或注銷的證明,再或是公司出具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這些證明均是以單位作為作證主體開具的。

⑦ 民訴中的證人資格與邢訴的區別

單位在民訴中科作為證人,在刑訴中則不行,其他區別不大。
具體規定內:1、我國《刑事訴訟法容》第四十八條規定:「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為證人。
所謂「生理上有缺陷」,是指生理方面有影響證人作證能力方面的缺陷,例如盲人不能成為目擊證人等等;「精神上有缺陷」一般是指精神病患者:包括痴呆病人和間歇性精神病人等;「年幼的人」一般是指14周歲以下的少年兒童。
2、《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⑧ 《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是指哪些情形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條規定的"證人確有困難不能出庭"是指:
(一)年邁體弱或者回行動不便無法出庭的;答
(二)特殊崗位確實無法離開的;
(三)路途特別遙遠,交通不便難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無法出庭的;
(五)其他無法出庭的特殊情況。
前款情形,經人民法院許可,證人可以提交書面證言或者視聽資料或者通過雙向視聽傳輸技術手段作證。

熱點內容
合同法九十四條主要債務 發布:2025-09-30 00:04:07 瀏覽:765
寧夏京川律師 發布:2025-09-30 00:04:02 瀏覽:801
11法律援助去西部 發布:2025-09-29 23:57:50 瀏覽:731
勞動法中的五險一金是第幾條 發布:2025-09-29 23:56:50 瀏覽:180
法官態度都很兇嗎 發布:2025-09-29 23:51:46 瀏覽:974
香港立法議員工資 發布:2025-09-29 23:09:32 瀏覽:432
歷史立法人 發布:2025-09-29 22:58:23 瀏覽:426
電子支付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29 22:55:59 瀏覽:568
清真食品立法怎麼回事 發布:2025-09-29 22:55:57 瀏覽:144
上海新勞動法2019 發布:2025-09-29 22:55:55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