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的作用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的作用

發布時間: 2021-02-11 03:28:38

⑴ 什麼是民事訴訟制度

民事訴訟法基本制度,是在民事訴訟活動過程中的某個階段或幾個階段對人民法院的民事審判起重要作用的行為准則。 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有:合議制、迴避制、公開審判制、兩審終審制。
編輯本段一、合議制度
合議制是指由若干名審判人員組成合議庭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的制度。實行合議制,是為了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個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證案件的審判質量。 按合議制組成的審判組織,稱為合議庭。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在不同的審判程序中,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有所不同。 總的來說,合議庭由3個以上的單數的審判人員組成。在普通程序中,合議庭的組成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同組成,陪審員在人民法院參加審判期間,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另一種是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例如,在第二審程序中,合議庭由審判員組成;在再審程序中,再審案件原來是二審的,按第二審程序另行組成合議庭;在特別程序中,只要是要求對案件的審理實行合議制的,合議庭都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的審判工作,由審判長負責主持。審判長由院長或庭長擔任,院長或庭長未參加合議庭的,由庭長指定合議庭中的審判員1人擔任。合議庭評議,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評議中的不同意見,必須如實記入評議筆錄。
編輯本段二、迴避制度
迴避制度,是指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審判,而要求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不得參與本案的審理活動或訴訟活動的審判制度。該項制度的基本內容有: (一)迴避適用的對象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適用迴避的人員包括:審判人員(包括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書一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員等。 (二)適用迴避的情形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45條的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以迴避:第一,審判人員或其他人員是本案當事人或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第二,審判人員或其他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第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坷能影響對案件的公正審理。所謂「其他關系」,是指有除與案件有利害關系及與當事人近親屬關系之外的特殊親密或仇嫌關系的存在,足以影響案件的公正審理。 (三)迴避的程序 迴避的提出,可以是當事人提出申請,也可以是審判人員或其他人員主動自行提出。迴避應當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提出迴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迴避申請提出後,是否准許申請,由法院決定,具體程序為:審判人員的迴避,由法院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3日內,以口頭或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 (四)迴避的法律後果 在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到法院作出是否同意申請的決定期間,除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外,被申請迴避的人員應暫停執行有關本案的職務。法院決定同意申請人迴避申請的,被申請迴避人退出本案的審判或訴訟;法院決定駁回迴避申請而當事人申請復議的,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審判或訴訟。
編輯本段三、公開審判制度
公開審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審判過程及結果應當向群眾、社會公開。所謂向群眾公開,是指允許群眾旁聽案件審判過程(主要是庭審過程和宣判過程);所謂向社會公開,是指允許新聞記者對庭審過程作采訪,允許其對案件審理過程作報道,將案件向社會披露。 根據法律規定,公開審判也有例外,下列案件不公開審判:一是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包括黨的秘密、政府的秘密和軍隊的秘密;二是涉及個人隱私的案件;三是離婚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所謂商業秘密,是指技術秘密、商業情報及信息等,主要包括生產工藝、產品配方、貿易聯系、購銷渠道等當事人不願公開的工商業秘密。無論是公開審理的案件,還是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宣判時一律公開。
編輯本段四、兩審終審制度
兩審終審制度是指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後即告終結的制度。依兩審終審制度,一般的民事訴訟案件,當事人不服一審人民法院的判決、允許上訴的裁定,可上訴至二審人民法院,二審人民法院對案件所做的判決、裁定為生效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再上訴。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所做的一審判決、裁定,為終審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上訴。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審理的案件,實行一審終審。

⑵ 怎樣正確理解民事訴訟法的地位和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版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地進行。

⑶ 民事訴訟法基本制度的合議制度

合議制是指由若干名審判人員組成合議庭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的制度。實行合議制,是為了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個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證案件的審判質量。
按合議制組成的審判組織,稱為合議庭。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在不同的審判程序中,合議庭的組成人員有所不同。
總的來說,合議庭由3個以上的單數的審判人員組成。在普通程序中,合議庭的組成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同組成,陪審員在人民法院參加審判期間,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

⑷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與基本原則是什麼

民事來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分為:源

(一)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二)同等原則與對等原則。

(三)法院調解原則。

(四)辯論原則。

(五)處分原則。

(六)檢察監督原則。

⑸ 《民訴法》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民訴法》的基本制度有四項:
合議制度、迴避制度、公開審判制度、兩審終審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指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關於調整民事訴訟活動,確定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 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並頒布實施。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決定》,新修定法律在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通過並於2008年4月1日起施行,原法同日被廢止。

⑹ 民事審判的基本制度是什麼

(一)合議制度
合議制是與獨任制相對的審判組織形式。合議制是由審判員或與陪審員組成的審判集體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並作出裁判。
(二)兩審終審制度
兩審終審制度,是指一個民事經濟案件經過兩個審級法院進行審判後,即宣告終結的制度。兩審終審制是案件的審級制度,即案件在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一審審結後,還可以上訴到第二審級的人民法院進行審判,第二審人民法院的裁判為案件的最終裁判。
兩審終審制有兩種情況例外:(1)最高人民法院作為第一審法院所作的裁判,當事人不能上訴。(2)人民法院按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所作的判決,當事人不能上訴。
根據《民事訴訟法》,在不同的審級,合議庭的組成具有不同的要求。一審合議庭可以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也可由審判員組成;二審合議庭只能由審判員組成;再審合議庭,如果再審案件原來是第一審的,按第一審程序另行組成,如果再審案件原來是第二審的,按第二審程序另行組成。
(三)陪審制度
陪審制度是審判機關吸收法官以外的社會公眾人員代表參與案件審判的制度。陪審制度在我國民事訴訟中的具體內容是,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可以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
我國《民事訴訟法》對陪審制度的規定非常簡略,以下幾點應當注意:
1.陪審制只適用於第一審案件,但法律並未把陪審員參加案件的審理作為審判組織的一項基本制度,不要求第一審合議庭中必須有陪審員參加。
2.在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的合議庭中,對二者的比例,沒有作限制性規定。
3.依照普通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經濟糾紛案件,哪些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法律也未作限制性規定,由人民法院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決定。
4.陪審員在人民法院執行職務時和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
陪審制度的意義在於:發揮社會公眾對司法監督的作用;在審判組織中產生內在的制約與配合機制。
(四)迴避制度
適用迴避的人員是在審判活動中具有一定審判職能或代行某種職能的人。適用迴避的對象有: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適用迴避的法定情形是:(1)審判人員或上述其他人員是本案當事人或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2)審判人員或其他人員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3)與本案有利害關系。即本案的審判結果直接關繫到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的某種利益,在此種情況下,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也應迴避。
《民事訴訟法》規定了迴避的方式和程序。迴避的方式是:當事人申請和有關人員自行迴避。迴避的程序是:迴避必須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或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都須說明理由。迴避必須有嚴格批准手續:審判長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迴避,由院長決定;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員和勘驗人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是否同意迴避,應作出的或書面的決定。當事人不服從迴避的決定,可以申請復議,復議期間不停止本案的審理。當事人提出申請到人民法院作出決定的期間,除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外,被申請迴避人員應暫時停止執行有關本案的職務。
(五)公開審判制度
公開審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審判過程和內容應向群眾公開,向社會公開;不公開審判的案件,應當公開宣判。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公開審判也有例外。在特殊情況下,如果實行公開審判,可能造成消極的社會影響,甚至可能給國家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所以,法律規定以下案件不宜公開審理:(1)涉及國家機密的案件。國家機密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括黨的機密、政府的機密和軍隊的機密,以及各種技術和業務秘密。(2)涉及個人隱私的案件。主要是男女關系方面和個人生活方面不願公開張揚的案件。(3)離婚案件和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這類案件常涉及當事人生理及性生活方面的情況,或者涉及當事人的商業利益,所以,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決定不公開審理。
對於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宣判應當公開進行。

⑺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內容是什麼

民事訴訟屬於程序法,主要是調整關於民事訴訟過程中權利義務關系的法律規范.比如你要就一件事情起訴就需要以它來作為准則和規范,但他包含的東西就很多了.

⑻ 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

1、合議制度。由3名以上的審判人員組成審判集體,代表法院行使審判權,對案件進行審版理並作出裁權判的制度。

2、迴避制度。法院審判某一民事案件時,執行審判任務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與案件有一定利害關系的,應當按照法律規定退出審理活動的制度。

3、公開審判制度。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外,審理過程應向社會公開;即使不公開審理,也要公開宣判的制度。

4、兩審終審制。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判即告終結的制度。實行兩審終審制,當事人對一審裁判不服可以提起上訴,有利於法院對一審確有錯誤的裁判及時糾正。

(8)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的作用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以及其周邊法律制度如法院組織法和法官法等保障著民事訴訟的正義性,確保當事人的實體權利和程序利益不受侵蝕。

程序規則的嚴格性並不等同於程序的復雜性,其含義是指確保當事人權益的強行性規定不得違反,否則即產生一定的程序制裁。

⑼ 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有哪些

民事訴訟的基本制度,包括合議制度、迴避制度、公開審判制度和兩審終審制度。

合議制為由若干名審判人員組成合議庭對民事案件進行審理的制度。實行合議制,是為了發揮集體的智慧,彌補個人能力上的不足,以保證案件的審判質量。

迴避制度,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審判,而要求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不得參與本案的審理活動或訴訟活動的審判制度。

公開審判制度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除法律規定的情況外,審判過程及結果應當向群眾、社會公開。

兩審終審制度指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後即告終結的制度。



(9)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的作用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等法律文書,當事人必須履行。如果無故不履行,另一方當事人可向有管輔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申請強制執行應提交申請強制執行書,並附作為執行根據的法律丈書。申請強制執行,還須遵守申請執行期限。申請執行的期間為兩年。

申請執行時效的中止、中斷,適用法律有關訴訟時效中止、中斷的規定。這里的期間,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間的最後l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後1日起計算;法律文書未規定履行期間的,從法律文書生效之日起計算。

⑽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包括哪些內容

民事訴訟中有四項基本制度:合議、迴避、公開審判和兩審終審。
1.合議內制度是指由三人以上審判人容員組成審判集體對案件進行審理,合議制是相對於獨任制而言的,獨任制度是指由一名審判員獨立地對案件進行審理;
2.迴避是指審判人員及其他有關人員,遇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不參加案件審理;
3.公開審判制度是指法院審理案件,宣告判決一律公開進行的制度;
4.兩審終審制度是指一個民事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理即告示終結的制度。

熱點內容
道德經馬王堆甲乙 發布:2025-09-29 04:27:48 瀏覽:179
規章制度的意見 發布:2025-09-29 04:21:27 瀏覽:970
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 發布:2025-09-29 04:04:08 瀏覽:435
規章制度扣 發布:2025-09-29 04:03:33 瀏覽:421
女律師嫁誰 發布:2025-09-29 03:57:42 瀏覽:620
大學生與誠信道德的關系 發布:2025-09-29 03:48:18 瀏覽:667
民事訴訟法有無規定聾啞人訴訟 發布:2025-09-29 03:47:42 瀏覽:741
刑事訴訟法法條總論填空題 發布:2025-09-29 03:46:59 瀏覽:145
協議和補充協議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29 03:40:13 瀏覽:88
社區群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9 03:21:00 瀏覽: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