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法律諺語
⑴ 如何理解「法無授權不可為」
「法無授權不可來為源,法不禁止即自由」,是一句法諺,源於十七、十八世紀的西方。是盧梭《社會契約論》、孟德私鳩《論法的精神》的相關表述與延伸。所謂的法無授權不可為,指國家公權力的行使必須經過法律授權。法不禁止即自由,指公民的行為無法律禁止皆不違法。
⑵ 什麼是法無禁止即自由,法無授權即禁止
「法無禁止即自由」與「法無授權即禁止」是兩個意思完全相反的法律諺語。對私權力來說,「法無禁止即自由」;對公權力來說,「法無授權即禁止」。作為一個公民,他不但可以大膽地運用自己的權力(法無禁止即自由),還可以勇敢地監督政府(法無授權即禁止)。對政府而言,不但要謹慎運用手中每一份權力(法無授權即禁止),還必須尊重公民每一份權利(法無禁止即自由)。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法律不禁止公民去做的行為就應該視為允許,政府就不應干預。公民的生命權、財產權、受教育權、知情權、免於恐懼權„„都是「天賦」的、與生俱來不言而喻的合法權利。「法無禁止即自由」還有兩個更為熟悉的表述話語——法無禁止即權利,法無禁止不處罰。 「法無禁止即自由」,這是一個常識。正如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所說:「每個人,只要他不違背正義的法律,就應允許他去按照他的方式去追求他的利益。」前一段時間,高校禁止大學生校外租房,就是一個侵犯成年學生合法權利的規定。其實,高校可以通過降低租金等優惠措施來吸引學生入住,但不能剝奪成年學生的自由權利。還有,一些高校禁止大學生校內接吻、擁抱等親昵行為,也犯了同樣錯誤。另外,夫妻家中看黃碟,野外裸泳,情侶洗鴛鴦浴等都屬於法無禁止即可為的行為。
但對以國家權力和政府權力為代表的公權力,則應適用「法無授權即禁止」的原則:凡是未經法律明確授予的權力都不是合法權力。最近,一些政府部門紛紛公布「權力清單」的做法值得稱道,這讓公眾看到,某個行政部門可以具體行使哪些權力,其他權力一律不得染指,這就意味著政府的權力受到了明確的限制,這便於公眾的知情與監督。
違反「法無授權即禁止」的例子很多。比如說,男性罪犯一入獄,監獄就給剃光頭。翻遍《中華人民共和國監獄法》,未見罪犯進監獄必須剃光頭發的條款,也未見該法授予監獄給罪犯剃光頭的權力。還有一些警察抓到重大犯罪的嫌疑人後,將其遊街示眾,這也是沒有法律授權的錯誤行為。
⑶ 怎樣理解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
民眾,法無禁止即可為;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
1、法無禁止即可為是針對私權利版來說的:只要相關法權律法規中無明確的禁止性規定,公民或者法人就可以自行約定或者為一定行為。
2、法無授權即禁止是針對公權利來說的:法律法規中沒有明確規定,就是禁止的,比如說法律沒有授權某行政機關具備強制執行權的,該行政機關就不能行使強制執行權,還有「罪刑法定」也是法無授權即禁止的一種形式。
3、法定職責是指行政主體依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以及規章的規定或授權進行與其職權范圍一致的某些行政管理活動,實現其具體行政管理職能所應承擔的法定職業內容和責任義務。
(3)行政法法律諺語擴展閱讀
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這是兩個意思完全相反的法律諺語。對私權利來說,「法無禁止即可為」;對公權力來說,「法無授權即禁止」。
作為一個公民,他不但可以大膽地運用自己的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自由),還可以勇敢地監督政府(法無授權即禁止)。對政府而言,不但要謹慎運用手中每一份權力(法無授權即禁止),還必須尊重公民每一份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⑷ 有誰知道行政法學的名言名句
1、在一個秩序良好的國家中,司法部門應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從這個意義出發,公信力的喪專失就屬意味著司法權的喪失。——馬丁
2、法律的調整對象是行為,而所謂社會關系不過是人與人之間的行為互動或交互行為,沒有人們之間的交互行為,就沒有社會關系。法律是通過影響人們的行為而實現對社會關系的調整。——張文顯
3、如果行政權力的膨脹是現代社會不可避免的宿命,那麼為了取得社會的平衡,一方面必須讓政治充分反映民眾的意願,另一方面在法的體系中應該最大限度地尊重個人的主體性,使他們能夠與過分膨脹的行政權力相抗衡。——棚瀨孝雄
4、私有財產的真正基礎即有佔有,是一種事實。一個不可解釋的事實,而不是權利。只是由於社會賦予實際佔有以法律的規定,實際佔有才具有合法佔有的性質。——馬克思
⑸ 法的重要性的名言
1、 把自己交給了一個立法者的絕對的專斷權力和意志,這不啻解除 了自己的武裝,而把立法者武裝起來,任他宰割。——【英國】洛克《政府論》
2、 法律要成為法律,而不成為簡單的戒律。——【德國】黑格爾《法哲學原理》
3、 法律的用語,對每一個人要能夠喚起同樣的觀念。——【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4、 立法者們,你們要頒布正義的法律,公職人員們,你們要促使人 們正確地執行法律;希望這將是你們的全部政策。——【法國】羅伯斯庇爾《革命法制和審判》
5、 當立法機關把執行他們所制定的法律的權力交給別人之後,他們 認為有必要時仍有權加以收回和處罰任何違法的不良行政。——【英國】洛克《政府論》
6、 如果同一批人同時擁有制定和執行法律的權利,這就會給人們的 弱點以絕大誘惑,使他們動輒要攫取權力,藉以使他們自己免於服從 他們所制定的法律,並且在制定和執行法律時,使法律適合於他們自 己的私人利益。——【英國】洛克《政府論》
7、 君主們應該服從上帝和自然的法律。任何人和任何權利都不能使 他們不受這個永恆法的約束。——【英國】洛克《政府論》分權原則是由1787年《美國》
8、 制憲會議確定的,其目的是為避免專 斷獨行的現象,而不是為了提高效率。它的目的不是避免摩擦,而是通過 三個部門分享統治權力時不可避免的摩擦來使人民避免遭受獨裁的宰制。——布蘭迪斯——摘自路易斯·亨金《憲政、民主、對外事務》
9、 法律的制定是為人們享受和平的、有德行的生活所必需的。——【義大利】阿奎那《神學大全》《阿奎那政治著作選》
10、 法愈疏而亂愈不作,所謂無法之法也。法愈密而天下治亂即生於 法之中,所謂非法之法也。——【明】黃宗羲《原法》
11、 如果立法者一開始就不集中注意力去建立公民的財產和地位的平 等,那麼,他的一切努力都將徒勞無益。——【法國】馬布利《論法制或法律的原則》
12、 國家通過它的統治權,能夠改變法律的內容。——【英國】拉斯基《國家的理論與實際》
13、 一切法律都必須同國家的體制相適應。一西塞羅——摘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
14、 專制的國家沒有任何基本法律,也沒有法律的保衛機構。——【法國】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15、 民主國家乃是這樣的國家:在那裡,主權的人民受自己制定的法 律領導,自己去做所能做的一切事情,並藉助自己的代表去做自己所 不能做的一切事情。——【法國】羅伯斯庇爾《革命法制和審判》
16、 法制數變,國家之大患。——【清】申涵煜《省心短語》
17、 法敗則國亂。——【戰國】《韓非子-難一》
18、 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東漢】王符《潛伏論·述赦》
19、 造成各個民族不幸的,並不是人們的卑劣、邪惡和不正,而是他 們的法律不善。——【法國】愛爾維修《十八世紀法國哲學》
20、 如果沒有一個能夠迫使人們遵守法權規范的機構,法權也就等於零。——【蘇聯】列寧《國家與革命》《列寧選集》
21、 政治上的憲法,就是支配人事的大機器,也是調和自由和專制的 大機器。——孫中山——摘自梁鳳榮《中國法律思想史》
22、 一個階級當民主政治的決裁不利於它時,就威脅著要去《且不談 實際要去》
23、 破壞憲法,它就是要使民主政治程序停頓,這對於文明生 活上的精神收益是大有害處的。——【英國】拉斯基《國家的理論與實際》
24、 強力並不構成權利,而人們只是對合法的權力才有服從的義務。——【法國】盧梭《社會契約論》
25、 對人類的弱點來說,權的誘惑是太大了,在同一人的手裡既有立 法之權又有執法之權,就不免使他們不遵守自己所制定的法律。——洛克——摘自《比較憲法與行政法》
26、 個人的權力或若幹人聯合組成的權力,只應在法律有所不及的時 候,方才應用它來發號施令,作為補助。——【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27、 只有法律有權統治人。——馬布利——摘自《西方法律思想史資料選編》
28、 在一切自由的國家裡,法律應當特別保護社會自由和個人自由, 使之不受當權者濫用權力的侵犯。——【法國】羅伯斯庇爾《革命法制和審判》
⑹ 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什麼意思
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這是兩個意思完全相反的法律諺語。
對私權利來說,「法無禁止即可為」;對公權力來說,「法無授權即禁止」。作為一個公民,他不但可以大膽地運用自己的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自由),還可以勇敢地監督政府(法無授權即禁止)。
對政府而言,不但要謹慎運用手中每一份權力(法無授權即禁止),還必須尊重公民每一份權利(法無禁止即可為)。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6)行政法法律諺語擴展閱讀:
"法無禁止即可為,法無授權即禁止"出處來源:
在2月11日國務院召開的第二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指出:對市場主體而言,「法無禁止即可為」;對政府而言,則是「法無授權不可為」。
這句話,言簡意賅地為政府與市場間劃出了一條明確的邊界線,也為推進政府職能轉變給出了明確的方向。
過去,無論是外資企業還是內資企業,其生產經營活動都只能在指定范圍內進行。應該說,在政府起主導作用的市場初創時期,這樣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漸進式的市場開放節奏,既有利於集中當時有限的生產資源用於該用之處,也有利於對沖始終伴隨著改革開放的種種爭議,維護應有的共識。
但在市場經濟體系業已確立的今天,政府指導市場主體的做法愈來愈顯現出其弊端。全面指導市場主體的經營活動,為審批制尋找到了合法性,這實際上也為審批制所帶來的種種腐敗和抑制經濟的行為創造了合法性。
市場具有比行政意志更為敏感的經濟意識和更為快捷的糾錯能力,如果只能囿於規定的條條框框內行事,盡管可能防範一定的市場風險,但卻必須付出昂貴的成本,而且,並不能排除更大的結構性風險。
尋求改革紅利,就必須打破禁止式的經濟管理體系,讓市場獲得更大的話語權。出於這一目標,在去年設立上海自貿區時,已經確立了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即除了負面清單不準涉及的項目外,均交由市場主體自由選擇。
「法無禁止即可為」的新概括,實際上是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從上海自貿區的框架拓展到了全國范圍。這也就意味著,「法無禁止即可為」將成為普遍適用的市場法則。
與「法無禁止即可為」相對應的是「法無授權不可為」。這其實是在解放市場主體的同時,對行政權進行更明確的限定。
長期以來,「權力管不了閑不住的手」幾成慣性,甚至發展出了權力部門化、權力私有化的現象。究其根源,都是因為權力的運用缺乏清晰的授權來源,或者清晰的授權來源無法落地。此前行政許可法等相關法律制度在實踐中的弱勢,已經表明這一點。
事實上,作為起碼的政治常識,「法無禁止即可為」和「法無授權不可為」早已眾所周知,但為什麼在現實中經常無法兌現?說到底,是沒有建立起市場與權力的對等關系,權力可以越界而為。
因此,要做到「法無禁止即可為」,首先要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這也就意味著,政府部門需要建立明確的權力清單,並且「照單行事」。有了這樣的行政習性,市場主體與權力之間,就能形成雙贏式的共生關系。
⑺ 今天出台的法律不能約束昨天發生的事是那句格言
法不溯及既抄往。
「法不溯及既往」是一項基本的法治原則。通俗地講,就是不能用今天的規定去約束昨天的行為。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過。法國民法典規定:法律僅僅適用於將來,沒有溯及力。在我國,「法無溯及力」同樣適用於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
法具有指引作用,無論是確定的指引還是不確定的指引,都是為人們提供一個既定的行為模式,引導人們依法實施自己的行為。而新法頒布之前,並不存在新法提供的既定的行為模式,所以頒布後的新法就不能依據該模式對之前人們的行為去引導。換句話說,新法頒布前人們的行為,只能按照當時的法律來調整。另外,法還具有預測作用,即憑借法律的存在,人們可以預先估計相互間行為的法律後果。但是,未頒布的法,並不為人們預知,自然也就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因此,新法不具有溯及力。
⑻ 簡訴合同無效的情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內同,損害國家利容益;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8)行政法法律諺語擴展閱讀
一是違反了法律的強制性規定。一般情況下,只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規的合同才會產生一定的法律效力,而對於違法的合同則不會產生法律效力。合同違法可以分為目的違法、標的違法、條件違法和方式違法等。例如,行為人旨在從事走私的委託行為,以禁止流通物為標的物的合同行為,附加不法條件的贈與行為,行為方式將產生違法後果的合同等等。
二是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這方面有的屬於法律未作出強制性規定,有的是不宜由法律作出強制性規定。然而,在合同法制度中,為了保障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不被破壞,依然要針對這類情形作出合同無效的處理。
此外,如果合同的條款免除了一方造成對方人身傷害的責任或者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責任,這樣的條款是無效的,盡管它在形式上表現為是經過當事人雙方同意的。因為這些合同條款明顯有失公平,嚴重損害一方當事人的利益。
⑼ 有誰知道行政法學的名言名句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孔丘(春秋時代思想家,教育家)引自《禮記。學記》
少而好學,如曰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曰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劉向(西漢經學家,文學家)引自〈說苑〉
多見者博,多聞者智,拒諫者塞,專己者孤。
——桓寬 引自《鹽鐵論。制議》
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韓愈
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卡萊爾
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 --華羅庚
好學而不勤問非真好學者。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勤勞一曰,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 --達·芬奇(義大利)
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 -郭沫若
人的大腦和肢體一樣,多用則靈,不用則廢 -茅以升
你想成為幸福的人嗎?但願你首先學會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靈感不過是「頑強的勞動而獲得的獎賞」 --列賓
貴有恆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曰曝十曰寒。
成功=艱苦勞動+正確方法+少說空話 --愛因斯坦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自古以來學有建樹的人,都離不開一個「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 --愛迪生
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卻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雨果
⑽ 如何理解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禁止皆可為
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發言提出的「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禁止皆可為」明確中國要加快體制創新步伐。創新不單是技術創新,更包括體制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
按照提出的「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禁止皆可為」為原則,拿出「權力清單」,講清政府應該干什麼;給出「負面清單」,指明企業不能做什麼;理出「責任清單」,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嚴懲假冒偽劣行為。通過激發市場和社會活力,讓每個有創業意願的人都擁有創業空間,在中國大地上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熱潮。
拓展資料:
李克強在夏季達沃斯論壇指出,中國經濟運行能夠實現總體平穩,重要的是在區間調控下實施了定向調控,這也是一種結構性調控。我們將繼續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更多運用改革創新的辦法,聚焦「激活力、補短板、強實體」,推動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點領域改革,把「改革的紅利」轉化為「發展新動能」、「民生新福祉」。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
李克強強調,著眼未來,我們要進一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結構性改革促進結構調整,用好創新這把「金鑰匙」,使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李克強出席第八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並發表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