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包括

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包括

發布時間: 2021-02-13 22:31:48

㈠ 民事訴訟法獨有的原則是

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法院調解原則;處分原則;辯論原則;支持起訴原則

㈡ 三大訴訟法的共同原則和制度 三大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和制度

三大訴訟法的共同原則和制度

(1)人民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原則。

(2)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原則。

(3)適用法律平等原則。

(4)訴訟以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原則

(5)人民檢察院對訴訟實行監督原則。

(6)公開審判原則。公開審判制度,是指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一律公開進行。但是,有關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的不公開審理。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宣判時必須公開。

(7)迴避制度。迴避制度,是指為了保證案件的公正審理,而要求與案件有一定的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或其他有關人員,不得參與本案的審理活動或訴訟活動的審判制度。

(8)合議制度。

(9)兩審終審制。兩審終審制,是指一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即告終結的制度。

三、三大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和制度

1,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和制度

(1)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依法行使職權。

刑事訴訟法第三條規定:「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2)專門機關與群眾路線相結合。

刑事訴訟法第六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

(3)公、檢、法三機關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原則。

刑事訴訟法第七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4)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原則。

刑事訴訟法第十二條規定:「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5)辯護制度。

辯護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辯護人針對控訴一方的指控而進行論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減輕或免除罪責的反駁和辯解,以保護其合法權益的訴訟行為。辯護分為自行辯護、委託辯護和指定辯護。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委託下列1一2人作為其辯護人:①律師;②人民團體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辯護人的主要職責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證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罪、罪輕、減輕或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以維護其合法權益。

(6)強制措施。

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為了有效地同犯罪作斗爭,保障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依法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採取的暫時限制或剝奪其人身自由的各種法定強制方法。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了五種強制措施,即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和逮捕。

2.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和制度

(l)調解原則。

調解是解決民事案件的方式之一,在民事訴訟整個過程中,人民法院都可以主持調解。人民法院主持調解,應當遵循自願和合法的原則,即調解的進行,應當是在雙方當事人願意調解的基礎上,調解程序應當合法,調解的協議也應合法。若調解未能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及時判決,不應久調不決。

(2)處分原則。

民事訴訟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可依法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規定:「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3)支持起訴原則。

支持起訴是指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害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支持起訴的限於侵權行為而產生的糾紛。

(4)辯論原則。

民事訴訟中的辯論,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進行的,參加者是當事人雙方及依法享有辯論權的訴訟代理人。辯論的內容,是案件事實及爭議的問題,包括案件實質性問題和程序性問題。辯論的形式,有書面形式和口頭形式。辯論權的行使,貫穿於訴訟全過程,而不僅僅是限於辯論階段。人民法院應當保障雙方當事人充分行使辯論權,為當事人行使辯論權提供方便。人民法院應當重視辯論的作用,未在法庭L辯論和質證的證據,不得作為法院裁判的根據。

(5)財產保全。

財產保全的范圍限於請求的范圍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財產保全分為訴訟前保全和訴訟中保全。

訴訟前保全要求具備以下條件:①發生了財產權益爭議;③利害關系人申請並提供擔保;③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可能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

訴訟中保全要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①案件具有財產給付內容;②存在著由於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將來不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的可能性。

財產保全的措施有查封、扣押、凍結、變賣、限制支取到期應得收益、限制實現到期債權等。

(6)先予執行。

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對下列案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先予執行:①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的案件;②追索勞動報酬的案件;③因情況緊急需要先予執行的其他案件。但人民法院裁定先予執行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申請人的生活或者生產經營;二是被申請人有履行能力。

(7)訴訟費用。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應當按照規定交納案件受理費。財產案件除交納受理費外,並按照規定交納其他訴訟費用。」訴訟費用實行「由敗訴方負擔」的原則,此外,依據不同的情況,還存在按比例負擔、人民法院決定負擔、原告負擔、協商負擔、自行負擔、申請人負擔、被申請人負擔等情形。

3.行政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和制度

(1)對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進行審查原則。

行政訴訟法第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

(2)舉證責任。

行政訴訟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被告對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負有舉證責任,應當提供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和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並且根據「先取證後裁決」的原則,除法律規定的特殊情況外,禁止被告行政機關在行政訴訟過程中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

㈢ 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包括包括哪些

民事訴訟法特有的原則主要有:
1、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訴訟權利平等原則,是指作為民回事訴訟的當事人一律平答等地享有訴訟權利,不得因任何原因而限制任何當事人的權利或賦予其特權。
2、法院調解原則
法院調解原則,是指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時,對能夠調解解決的案件,在當事人自願的前提下,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基礎商,可以促使當事人以協議的方式解決糾紛的准則。
3、同等原則與對等原則
同等原則,是指在我國人民法院起訴或應訴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或組織,同我國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一樣享有同等的訴訟權利,具有同等的訴訟義務。
對等原則,是指如果一國法院對在其法院進行民事訴訟的我國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訴訟權利給予限制的,我國的法院也可以對在我國法院進行民事訴訟的該國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民事訴訟權利給予同樣限制。
4、辯論原則
辯論原則是指訴訟過程中,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雙方當事人都有權就案件所涉及的事實與法律問題,陳述自己的主張,提供證據證明,相互反駁及辯論,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5、處分原則
處分原則是指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自由支配自己依法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和民事訴訟權利。

㈣ 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有哪些

(l)調解原則。抄

(2)處分原則。

(3)支持襲起訴原則。

支持起訴是指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害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支持起訴的限於侵權行為而產生的糾紛。

(4)辯論原則。

(5)財產保全。

(6)先予執行。

(7)訴訟費用。

㈤ 民事訴訟法特有的原則是什麼

(l)調解原則。

(2)處分原則。

(3)支持起訴原則。

(4)辯論原則。

(5)財產保全。

(6)先予執行。

(7)訴訟費用。

㈥ 下列哪些原則是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

2.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和制度

(l)調解原則。

調解是解決民事案件的方式之一,在民事訴訟整個過程中,人民法院都可以主持調解。人民法院主持調解,應當遵循自願和合法的原則,即調解的進行,應當是在雙方當事人願意調解的基礎上,調解程序應當合法,調解的協議也應合法。若調解未能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及時判決,不應久調不決。

(2)處分原則。

民事訴訟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可依法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規定:「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

(3)支持起訴原則。

支持起訴是指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對損害國家、集體或者個人民事權益的行為,可以支持受害人向人民法院起訴。支持起訴的限於侵權行為而產生的糾紛。

(4)辯論原則。

民事訴訟中的辯論,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進行的,參加者是當事人雙方及依法享有辯論權的訴訟代理人。辯論的內容,是案件事實及爭議的問題,包括案件實質性問題和程序性問題。辯論的形式,有書面形式和口頭形式。辯論權的行使,貫穿於訴訟全過程,而不僅僅是限於辯論階段。人民法院應當保障雙方當事人充分行使辯論權,為當事人行使辯論權提供方便。人民法院應當重視辯論的作用,未在法庭L辯論和質證的證據,不得作為法院裁判的根據。

(5)財產保全。

財產保全的范圍限於請求的范圍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財產保全分為訴訟前保全和訴訟中保全。

訴訟前保全要求具備以下條件:①發生了財產權益爭議;③利害關系人申請並提供擔保;③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可能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

訴訟中保全要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①案件具有財產給付內容;②存在著由於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將來不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的可能性。

財產保全的措施有查封、扣押、凍結、變賣、限制支取到期應得收益、限制實現到期債權等。

(6)先予執行。

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對下列案件,根據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先予執行:①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撫恤金、醫療費用的案件;②追索勞動報酬的案件;③因情況緊急需要先予執行的其他案件。但人民法院裁定先予執行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不先予執行將嚴重影響申請人的生活或者生產經營;二是被申請人有履行能力。

(7)訴訟費用。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七條規定:「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應當按照規定交納案件受理費。財產案件除交納受理費外,並按照規定交納其他訴訟費用。」訴訟費用實行「由敗訴方負擔」的原則,此外,依據不同的情況,還存在按比例負擔、人民法院決定負擔、原告負擔、協商負擔、自行負擔、申請人負擔、被申請人負擔等情形。

㈦ 下列哪些原則是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

答案是A。
因為C是刑訴的,D的話肯定不對啦,民訴明文規定要調解的,B的話在仲裁法也有。A,在民訴,刑訴,行訴中,民訴是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當事人意思自治,即有當事人有權處分自己的權利。從中得出A

㈧ 下列哪一項不是民事訴訟的特有原則( )。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解答,選擇D解析: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是在民事訴訟的整個過程中,或者在重要的訴訟階段起指導作用的准則。根據民事訴訟法的特定要求制定的基本原則,反映了民事訴訟法的特殊規律性,稱為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這里只闡述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 (一)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二)辯論原則 (三)自願與合法的調解原則回答完畢。

㈨ 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是什麼

(1)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

(2)同等原則;

(3)對等原則;

(4)調解原則;

(5)辯論原則;

(6)處分原則;

(7)人民檢察院對民事審判活動實行法律監督原則;

(8)支持起訴原則。

熱點內容
勞動法不保護個體戶 發布:2025-09-28 13:03:20 瀏覽:292
勞動法關於福利待遇減少 發布:2025-09-28 12:57:15 瀏覽:292
廣東省綠化條例 發布:2025-09-28 12:57:14 瀏覽:307
勞動法兼職臨時工 發布:2025-09-28 12:57:14 瀏覽:771
夢見法官背對我 發布:2025-09-28 12:57:12 瀏覽:639
勞動法關於病假事假的規定2015 發布:2025-09-28 12:56:25 瀏覽:642
呂梁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28 12:55:49 瀏覽:183
太原晉源區法律咨詢 發布:2025-09-28 12:54:09 瀏覽:816
民法典時代的權利保障 發布:2025-09-28 12:45:26 瀏覽:755
勞動法不管醫生 發布:2025-09-28 12:41:04 瀏覽: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