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學2018重點

行政法學2018重點

發布時間: 2021-02-18 07:39:00

行政法學的行政法常識

概念:行政法學是研究行政法規范、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法律制度、行政法的理念、價值、原則以及行政法產生發展歷史規律的一門獨立的法律學科。
行政法是憲法統領下的三大部門法之一。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
作用:
(1)為行政立法提供立法理念、立法價值觀與立法基本原則。A、行政法學關於行政相對人權利保護觀念,可幫助擺正行政立法重心;B、行政法學研究可在一定范圍填補行政立法空白;C、行政法學界的某些評論,往往是某一行政立法制定、修改的前奏。
(2)為行政執法提供統一的法律規范,為行政執法活動的有序進行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法律實施中,對法學術語、同一規范有不同的解釋,往往會造成行政執法不統一的結果,行政法學對行政規范的闡釋,科學界定行政規范的含義,有利於執法統一。
(3)為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抵制違法行政提供理論依據和法律保障。「徒法不足以自行」,提高行政執法隊伍素質,可以不斷提高執法水平,最大限度的保護相對人權益。
(4)為行政審判和對行政權實施嚴格的司法監督、司法救濟提供法律准則和學理上的支持。在法律實施過程中,行政法學研究成果可以為執法提供學理上的、大家公認的准則,對處理疑難案件作用不可低估。 淵源:即行政法的表現形式。分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法律解釋,國際條約和國際協定。
特點:
1、行政法沒有統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法規范的數量多、內容廣泛;
3、行政法規范具有專業性、技術性、易變性;
4、行政法淵源、形式的多樣性、復雜性;
5、行政法是實體法和程序法交織在一起。實體法規范和程序法規范往往同時在一個法規中出現。
原則:
1、行政合法性原則
概念:是指行政權力的設立、行使,必須要依據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與法律相抵觸。它是行政法治原則的核心原則。行政合法性原則包括實體合法和程序合法兩個方面的內容。實體法是指規定行政主體在行政管理活動中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的行政法律規范。程序法則通常是為保證行政程序公正,沒有偏私,從而保障實體權利得以實現的法律規范。行政程序合法包含三方面的內容:1)、任何人不能成為審理自己案件的法官,公職人員在處理與自己有利害關系的事務時應予以迴避。2)、行政機關在裁決行政糾紛時不能偏聽偏信,應當給予當事人同等的辯論機會。3)、做出對當事人不利的決定時,應預先通知當事人並給其發表意見的機會。
內涵:(1)職權法定,授權行政;(2)於法有據,越權無效;(3)行政授權與行政委託必須在法律授權和委託的范圍內行使行政權力。這里所講的「法律」是廣義上的法律。
辨析:被授權組織以自己的名義對外行使法律、法規所授職權,並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受委託組織不是行政主體,不能以自己的名義,只能以委託行政機關的名義行使職權,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由委託的行政機關承擔。
2、行政合理性原則
概念:是指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凡法律沒有詳細規定的,行政機關在處理具體事件時,可以根據其合理的判斷,決定作為或不作為,以及如何作為,但這種決定應符合法律精神和公平正義原則。
行政合理性原則中的「理」是指體現全社會共同遵守的行為准則的法理。行政合理性原則也正是基於自由裁量權而產生的。所謂自由裁量權是指行政機關在法律規范明示或默示的范圍內,基於行政目的,在合理判斷的基礎上決定作出或不作出某種行為,以及如何作為的權力。法律雖然賦予行政機關以自由裁量權,但為了防止這一權力的濫用,法律同時必須加強對行政自由裁量權的控制。
內涵:(1)行政行為的動機應符合法律目的;(2)行政行為應建立在正當考慮的基礎上;(3)行政權力的內容應當合乎情理、公平、適度、具有可行性;(4)違反合理性原則也要承擔法律責任。
立法:
行政立法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定許可權和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規章的活動。行政立法具有立法的性質,是一種從屬性立法行為,又具有行政的性質,是一種抽象行政行為。
分類:職權立法和授權立法;執行性立法和創制性立法。

⑵ 行政法學與經濟法概論自考重點有哪些

教材首先在緒論部分從宏觀上介紹了行政法的概念、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則,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行政法的學科體系。對於參加自學考試的考生來說,在學習時注意認真把握這部分內容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只有先對這門學科所涉及的大面上的問題有所認識才可能在細節上做到面面俱到。
任何一門法律都有其特定的調整對象,這也是對法律進行部門劃分的根據。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產生的監督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或者說是調整因行政主體行使其職權而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和原則的總稱。它的淵源分為兩類:一類是一般淵源,即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各自製定的規範文件;另一類是特殊淵源,也就是指有關行政規范和原則的解釋,及國家權力機關、行政機關與其他國家機關或社會組織共同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行政法作為一個部門法有其獨具的特點:首先在形式上,它沒有統一,完整的法典,而且其賴以存在的法律形式、法律文件的數量特別多,居各部門法之首;其次在內容上,行政法內容廣泛,而且以行政法規、規章形式表現的行政法規范易於變動;第三,行政法的實體性規范與程序性規范總是交織在一起,並往往共存於一個法律文件之中。
要了解行政法還要了解經行政法調整後形成的行政法律關系的特徵:即:(1)行政法律關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體,而且起主導作用;(2)行政法律關系具有非對等性;(3)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是法定的,雙方當事人無選擇餘地;(4)行政主體實體上的權利義務是重合的;(5)大多數行政法律關系爭議由行政機關或行政裁判機構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加以解決,只有在法律有規定的情況下,才由法院通過司法程序解決。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行政法原則中最主要、最具有普遍價值的原則,即行政法治原則,它貫穿於行政法關系之中,是指導行政法的立法與實施的根本原理或基本准則;具體可被分解為:(1)合法性原則;(2)合理性原則;(3)應急性原則。
學習行政法還應把握行政法的作用。行政法具有法的規范作用和一般社會作用。但作為法的一個部門,它還具有其自身特定的作用:1、保障行政管理有效實施的作用。主要是通過確認和賦予行政機關管理權能來實現的。2、保護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的作用。行政法對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的保護是通過建立一系列制度來實現的。
在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這一章,考生應掌握行政主體及其內容、有關公務員的一些知識。行政主體是指享有國家行政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並能獨立地承擔因此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組織。它包括:(一)行政機關:1、中央行政機關具體以包括:(1)國務院(2)國務院各部、委員會(3)國務院的直屬機構(4)國務院各部、委員會管理的國家局。2、地方國家行政機關。包括:(1)地方人民政府;(2)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職能部門;(3)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行政公署、區公所、街道辦事處)。
(二)行政機關以外的行政主體,主要有行政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
公務員是指各級國家行政機關中依法行使國家行政權,執行國家公務的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一般公民經過一定的法定程序成為公務員,基於其所擔任的行政職務而與國家之間構成的權利義務關系即為公務員法律關系。其具體內容包括:(1)公務員與行政機關的關系;(2)公務員作為行政主體的代表與行政相對方的關系。
行政行為這一章重點挖掘行政行為的效力,行政行為的成立與合法要件。
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管理活動、行使職權的過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它的效力包括確定力、拘束力、公定力和執行力四個方面。
行政行為的成立是指行政行為的作出或形成。成立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行為的主體必須是擁有行政職權或有一定行政職責的國家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或者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和個人;(2)行為主體有憑借國家行政權力產生、變更或消滅某種行政法律關系的意圖;並有追求這一效果的意思表示;(3)行為主體在客觀上行使行政職權或職責的行為;(4)行為的功能要件,即此行政行為能直接或間接導致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或消滅。
行政行為的合法要件包括:(1)主體合法;(2)符合許可權范圍;(3)內容合法;(4)程序合法。
抽象行政行為考生應掌握它的概念、行政立法的特點和原則。所謂抽象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針對不特定的人和事制定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則的行為。其靜態形式則表現為制定出來的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和行為規則的行為。行政立法是抽象行政行為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其特點有:(1)具有行政性質;(2)具有立法性質。行政立法應嚴格遵循原則:(1)依法立法原則;(2)民主立法原則;(3)加強管理與增進權益相協調原則。
具體行政行為這一章要掌握行政徵收、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處罰等具體行政行為的概念,其中行政處罰的概念、特徵及其原則更要注意。
關於行政指導的概念,考生應明確行政指導的概念,從其概念中把握它的特徵及行政指導在市場經濟條件四個方面的作用或意義。
行政程序法是目前各國都較為關注的內容,對於其基本原則,基本制度應重點把握。其基本原則主要包括:程序公正原則、相對方參與原則。與原則相對應的各項制度,如迴避、合議、調查等內容也要注意理解。行政違法與行政責任這一間掌握重要概念、行政違法與行政不當的區分、行政責任的概念及其構成要件。行政賠償這一條應掌握概念、條件以及國家不予賠償的三種情形 。
行政復議和司法審查都是行政救濟的重要途徑,要認真掌握二者的概念、各自的受害范圍、各自應遵循的原則,尤其是司法審查的六項特有原則以及司法審查的法律依據、規范沖突及其選擇適用。

⑶ 行政法要怎麼復習呀

復習《行政法學》之要領
1、通讀教材,把握脈絡
考生拿到教材後,應從頭到尾地通讀一遍,除了比較仔細地閱讀緒言,了解教材的指導思想,結構體系,主要內容以及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外,其餘部分也應循序漸進地認真地從整體上通讀教材。讀完一遍教材後,你就會發現全書可分為緒言和總論兩大部分,緒言主要闡明了行政法學的一般理論,包括行政法學的研究對象,歷史發展,學習行政法學的意義和方法等。總論又分十二章,第一至第三章主要闡明了行政法的一般理論,包括行政法的概念,淵源和作用,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則等問題。第四至第五章講行政組織法,包括行政機關組織法,行政機關編製法,公務員法三部分。第六至第十章講行政行為法,包括行政行為的一般原理和程序,具體講了行政立法行為,行政執法行為和行政司法行為三大部分,還講了這些行為產生的法律後果即法律責任問題。第十一章講的是行政監督法,主要講了行政法制監督。最後第十二章講的是行政訴訟。這些是復習《行政法學》的目錄,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詳細以教材目錄為准。
通讀教材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把握教材脈絡,另一方面還是為了熟悉教材內容,勾劃出教材的重點難點,使考生能了解教材內容的概貌。通讀教材時一定要認真閱讀理解,並注意前後內容的關聯性。每看完一章節,可看看目錄,看能否聯起教材內容,切忌斷章取義。因為作為一門學科的內容,前後是相互聯貫,自成一體,只有系統全面地通讀一遍教材,才能使學習了的內容脈絡清晰,心中有譜。而且通讀教材時,還忌走馬觀花,只看要點,而忽視對要點的解釋。因為每一要點後面的解釋都是幫助考生對要點的理解,有利於考生牢記要點,即使考試時忘記了要點,考生也可以根據對問題的正確理解以及前後連貫的內容自己概括並提煉出要點來。可以避免死記硬背要點造成相似問題的混淆以及克服一旦考試情緒緊張,容易忘記要點的負面作用。
2、抓住重點、濃縮教材
要真正掌握教材內容,光第一遍的泛讀還不行,還應對教材進行復讀,復讀就是精讀、深讀。只有這樣,才能抓住重點、難點,才能深入淺出,濃縮教材。具體地說就是首先要從理解、熟悉概念人手。掌握概念,並非死記硬背,要抓住決竅,掌握概念的中心詞,並旁推側引。比如行政行為這一概念,應這樣理解記憶:作為某一行為是一定社會主體實施的,就行政行為來說,肯定是行政主體實施的行為,而行政法所講的行政行為是與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過程中作出的,並且具有行政法意義的行為,而非行政主體從事的與行政法規規定的行政職權無關的民事行為,行政主體實施的與法律意義無關的事實行為,也不是行政法所要研究的行為。因此,這個概念的中心詞就是:「行政主體」,「行政職權,行政法律意義」。另外還要根據這個概念夯推側引,注意一對或幾個相通概念的比較,找出其異同點。比如行政行為與行政立法行為、行政執法行為、行政立法行為等等,這些概念是同類概念,這幾個概念往往只是某個中心詞的差異。通過這樣比較,不易混淆同類概念,更能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行政法學》中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以下幾組:行政與行政法;行政關系與行政法律關系;行政法與行政法規、行政規章;行政主體與行政法主體;行政合法性原則與行政合理性原則;行政行為與行政立法、執法、司法等行為;行政處罰與行政處分;行政處罰與行政強制措施,行政許可與行政確認;行政仲裁和行政裁決;行政監督與行政檢查;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行政法制監督與監督行政行為;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行政責任與行政賠償等。這些概念必須牢固掌握,仔細領會。
其次,要抓住各章重點,領會各章精髓。每章都有各自的核心問題,考生在全面復習時要善於抓住這一核心問題,前後延伸展開。尤其是在精讀教材後,要能合上書本將各章節的主要內容聯想回憶,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點。較好的方法是平時看書時自己能盡量地多找出每一章節可能擬出的論述題和簡答題,同時還要注意有時一個論述題又可以分解為幾個簡答題,要注意題型之間的相互轉化。比如教材第六至八章主要是圍繞行政行為展開的,其中涉及到幾個重要的具體行政行為,如行政執法行為中的行政處罰,行政強制執行、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檢查、行政合同等行為;行政立法行為中的行政調解、行政仲裁、行政裁決、行政復議等行為。行政立法行為又是圍繞抽象行政行為展開的,涉及到行政立法體制、行政立法的原則和程序、行政立法的技術和效力等。
3、勤奮練習,功夫在書外
考生要在無硝煙的考場上做到臨陣不亂、胸有成竹、運籌帷幄,還要多做練習。在練習過程中不斷檢查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練習主要有三大類,一類是輔導資料上的同步練習,一類是考生自己在閱讀教材過程中自己根據往年考試中的題型及自己的需要自編的練習,還有一類就是模擬試題和往年的考題。這三類練習,一般是先做前兩類,同步練習一般蓋著了每章的知識點,考試八九不離十;自編練習往往是考生自己認為的重點、難點以及自己容易疏忽忘記的知識點,雖有個體差異但針對考生自己有幫助。通過這兩類練習,可總結出自己的錯誤,並將錯誤牢記心中,步步為營,穩扎穩打,直至練習到最後能熟練地做模擬試題和往年的考試題。
另外,考生在做練習過程中,會發現有許多題型如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案例題很多是針對法律條文出題的。「功夫在書外」就是要求考生不僅要掌握教材內容,還應注意我國行政立法的發展動態,熟悉那些沒有附在教 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公務員暫行條例入《行政處罰法》、《國家賠償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等。還應熟悉一些相關的行政管理法規,如《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土地管理法》、《海關法》、《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等等。掌握這些法律法規不僅對考生進一步了解行政法很有幫助,而且可以使考生答題時心中有數,游刃有餘。

⑷ 三大行政法學流派是什麼

一、三大行政法流派 : 控權論學派、平穩論學派、管理論學派。
二、各自的主張和內容:
1、控權版論學權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控制行政主體的權力,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權益免受行政主體濫用行政職權行為的侵害,以建立和維護自由,民主和人權保障的法的秩序。
2、平衡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應盡可能"在總體上平衡行政主體與相對主的權利義務關系,兼顧公共利益和人人利益",以建立維護民主和效率有機統一和協調的法的秩序。

3、管理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規范行政相對人的行為,保障行政管理的順利進行,以建立和維護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實現管理任務的法的秩序。
三、行政法學是以行政法以及行政相關的社會關系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法律學科。作為一門獨立的法律學科,行政法學主要研究行政法產生和發展的規律,行政法的本質、內容和形式,行政法的地位和作用,國家行政管理關系以及在這種關系中當事人的地位,由此確立行政法的原則、原理和理論體系。

⑸ 行政法學各主要流派及其比較

行政法學者對於行政法應如何調整行政主體和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如何配置雙方回當事人答的權利義務,從而形成怎樣的法的秩序等問題的主張、觀點和理論,通過較長時期的爭論和在論爭中不斷完善、發展,從而逐漸形成的行政法學的各種流派。其中主要的較有影響的流派有三個,即控權論學派、管理論學派和平穩論學派。
控權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控制行政主體的權力,保護行政相對人的權益免受行政主體濫用行政職權行為的侵害,以建立和維護自由,民主和人權保障的法的秩序.
管理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其重點是規范行政相對人的行為,保障行政管理的順利進行,以建立和維護有利於提高管理效率,實現管理任務的法的秩序.
平衡論學派主張,行政法調整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應盡可能"在總體上平衡行政主體與相對主的權利義務關系,兼顧公共利益和人人利益",以建立維護民主和效率有機統一和協調的法的秩序.

⑹ 求 行政法學的復習資料,謝謝。

簡答題
1.什麼是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就是國家行政機構依法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有效活動。這一定義的含義包括:
首先,公共行政是一種活動,這一活動的主體是國家行政機構,即通常所說的政府或者行政當局,不包括立法和司法機構。
其次,這一活動的客體是社會公共事務,與管理社會公共事務的主體相應的必然是具有社會公共權威的機構,而這一機構在現代社會中非政府莫屬。
第三,作為一種活動,它必須依法舉行,而且必須是有效的。有效包含兩層含義,即有效性和效率。
2.簡述行政法的概念與特徵。
答:概念:行政法是調整行政關系,規范行政組織及其職權、行政行為的條件與程序,以及對行政活動予以監督的各種法律規范之總和。
特徵:○1行政法沒有統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法的內容廣泛。
○3行政法通常將實體規范與程序規范合為一體。
○4行政法的內容變動性較大。
3.簡述行政法的調整范圍。
答:行政法的調整對象是指行政法所要規范的特定的社會關系,這些社會關系是因行政活動而形成的。具體地說,它們主要包括三類:
○1行政權的配置關系;○2行政管理關系;○3對行政權的監督關系。
4.行政法的淵源有哪些?
答:行政法的淵源是指行政法的具體表現形式。主要包括:
○1憲法;○2法律;○3行政法規;○4地方性法規;○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6規章;
○7國際條約與協定;○8法律解釋。
5.試論行政法的作用。
答:○1行政法是實現依法治國的一個重要的法律部門。
○2規范和控制行政權,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3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建立與完善。
○4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
6.試論行政法律關系的概念與特徵。
答:概念:行政法律關系,是指行政法對在實現國家行政職能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加以調整後,所形成的行政主體之間以及行政主體與其他各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
特徵:○1在行政法律關系雙方主體中,行政主體一方具有恆定性。
○2行政法律關系主體雙方互有權利義務,但具有不對等性。
○3行政法律關系中的國家權力一般不具有可處分性。
○4行政法律關系設定的靈活性與及時性。
7.簡述行政法律關系的分類。
答:○1行政權配置關系、行政管理關系和監督行政關系。
○2實體法律關系與程序法律關系。
○3內部行政法律關系和外部行政法律關系。
○4行政主體相互之間的關系、行政主體與其公務人員的關系、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的關系、行政主體與監督主體的關系。
○5原初性法律關系、保障性法律關系和補救性法律關系。
8.簡述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內容和客體。
答:主體:行政法律關系主體亦稱行政法主體,或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它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中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組織或個人。行政主體是指依法享有國家行政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權並能獨立承擔因此而產生的相應法律責任的組織,它是任何種類的的行政法律關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方。
內容:行政法律關系的內容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
1行政主體相互之間以及行政主體與其公務人員之間的權利義務。
2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權利義務。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的權利義務可從以下兩個角度來看:
3監督主體與行政主體的權利義務。監督主體是在監督行政法律關系中依法對行政主體享有國家監督權力或其他監督權利的各種主體,包括國家權力機關、國家司法機關、國家行政機關自身、行政相對人、其他各社會組織、團體及個人。
客體:行政法律關系客體是指行政法律關系主體的權利、義務所共同指向的對象或標的。
1物;2智力成果;3人身;4行為;5行政權力。
9.試述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消滅。
答:產生:行政法律關系的產生,是指法定事由出現後,行政法律關系的主體之間按行政法規定的權利義務規則形成的必然的權利義務聯系。
變更:行政法律關系的變更,是指行政法律關系產生後,因一定的原因而發生局部的變化。
消滅:行政法律關系的消滅是指原行政法律關系不再存在,包括主體、客體和內容即權利義務的消滅。但其核心應是主體雙方原有權利義務的消滅。
10.簡述合理行政原則的內容。
答:合理行政要求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應當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要平等對待行政管理相對人,不偏私、不歧視。行使自由裁量權應當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關因素的干擾;所採取的措施和手段應當必要、適當;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可以採用多種方式實現行政目的的,應當避免採用損害當事人權益的方式。具體要求包括:
1.行政行為必須平等對待相對人;
2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法律的目的;
3行政行為必須具有正當的動機,必須考慮相關的因素,排除不相關因素的干擾;
4行政行為必須符合比例原則的要求;
5行政行為必須符合其他公正法則。

⑺ 行政法學的系列教材

書名:行政法學(公共管理碩士(MPA)系列教材)
ISBN:730004059
作者:皮純協/張成福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定價:39
頁數:580
出版日期:2002-5-1
版次:1
開本:16開
包裝:平
簡介:本書從公共管理碩士的專業特色出發,聯系國際上的主流學說及實證分析,對我國當前的行政法理論及行政法治實踐作出系統闡述。其主要內容包括:行政法學導論(行政法概論、行政法的基礎理論與基本原則),行政組織法(行政主體、行政組織、公務員、行政職權),行政行為法(行政行為概論、行政立法、行政許可、行政徵收、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調查、行政契約、行政指導、行政計劃、行政事實行為),行政程序法(行政程序概述、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則、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行政監督與行政救濟法(行政違法與行政責任、行政監督與行政法制監督、行政復議、行政訴訟、行政賠償與行政補償)。
目錄:
第1編 行政法學導論
?? 第1章 行政法概述
1.1 行政的含義
1.2 行政法的性質
1.3 行政法律關系
1.4 行政法的法源、特點和分類
?1.5 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小結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
?本章閱讀書目
?? 第2章 行政法的理論基礎與基本原則
2.1 行政法的理論基礎
2.2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復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
本章閱讀書目
.......

熱點內容
銀川市律師協會 發布:2025-09-27 04:09:53 瀏覽:194
2015年頒布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27 04:08:05 瀏覽:791
法律與道德關系論文 發布:2025-09-27 03:20:51 瀏覽:920
下面關於經濟法調整對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發布:2025-09-27 02:20:02 瀏覽:54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期末復習資料 發布:2025-09-27 02:18:34 瀏覽:180
道德講堂主持詞文明禮儀 發布:2025-09-27 02:12:05 瀏覽:884
法律顧問後續政策 發布:2025-09-27 02:01:33 瀏覽:563
行政法第三次考核測試題 發布:2025-09-27 01:59:55 瀏覽:316
上海政法學院經濟法肖 發布:2025-09-27 01:58:17 瀏覽:926
方城法院網 發布:2025-09-27 01:57:06 瀏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