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訴訟法6個月內計算

行政訴訟法6個月內計算

發布時間: 2021-02-18 08:05:36

① 《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起訴時間是六個月內還是五年內

公民、法人來或者其他源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② 2015年4月份的行政訴訟期間可以按新法的6個月計算嗎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版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權2015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尚未屆滿的,適用修改後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六個月)
如2015年5月1日前起訴期限已屆滿,則按照修改前的行政訴訟法關於起訴期限的規定(三個月)

③ 本案的訴訟時效應該從何時算起行政訴訟時效是6個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六條規定:不能確定履行期限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債權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但債務人在債權人第一次向其主張權利之時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期間從債務人明確表示不履行義務之日起計算。本案中雙方達成的口頭買賣協議未定履行期限,且不能根據《合同法》第61條的規定確定明確的履行期限,故應當根據《合同法》第62條的規定,債權人可以隨時主張權利,債務人也可隨時履行義務。在沒有明確的履行期限的情況下,甲公司在徐某交付貨物後出具沒有還款日期的欠條,只能作為雙方存在未定履行期限的債權債務的一種證明,而非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點,更談不上是訴訟時效中斷。從本案的情況來看,徐某在甲公司2006年7月5日出具欠條後向甲公司主張權利,但甲公司一直未明確拒絕履行,視為徐某一直在給予甲公司履行義務的寬限期。現徐某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甲公司履行給付貨款義務,訴訟時效期間才開始起算。故徐某的訴訟請求未逾時效,有事實和法理依據,應當予以支持。關於徐某要求甲公司支付逾期付款利息的訴訟請求,因為雙方未約定履行期限,故甲公司不存在逾期付款的情形,故徐某的該項訴訟請求不應予以支持

④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一般說超過六個月就不能告了,

人民、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源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⑤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六條,有的案件可以在六個月之後五年之內去進行政訴訟,那麼這裡面是有什麼條件呢

人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版從知道權或者應當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計算,具體行政行為從作出之日起超過5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⑥ 法律上一個月,三個月,六個月分別算多少天 (如果各種法規上有不一樣的請詳細說明)

一般 一個月 就是30天 3個月 就是 90天 6個月 就是180天
當然如29天啊 28天的 也算一個月 31天的也算1個月。

⑦ 行政訴訟法規定6個月應起訴超過期限法院不受理嗎

《行政訴訟法》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專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屬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⑧ 行政訴訟中6個月與兩年的時效怎麼區分

六個月是一般行政訴訟的訴訟時效。如果訴訟時效中斷、中止、延長的,訴訟時效可以延長,版但最長不得超權過2年。

行政訴訟法司法第四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行政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四十一條規定,「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起訴期限的,起訴期限從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訴權或者起訴期限之日起計算,但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內容之日起最長不得超過2年。復議決定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訴權或者法定起訴期限的,適用前款規定。」

⑨ 行政訴訟期限是六個月還是三個月

六個月。

《行政訴訟法》第46條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行政訴訟時效是當事人能夠向人民法院對具體行政行為提起行政訴訟的有效期限,超過了這一期限,則當事人喪失了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一般訴訟時效和法定訴訟時效的規定。

行訴法規定的一般訴訟時效為六個月。法定訴訟時效即法律有規定的訴訟期限從其規定。中國行政法律所規定的行政起訴期限有5天、10天、15天、30天等不同期限的規定。

(9)行政訴訟法6個月內計算擴展閱讀

訴訟時效的效力就是指訴訟時效屆滿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根據民法通則第135條、第138條的規定,這種法律後果表現在:

1、行政訴訟時效屬於消滅時效。在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後,所產生的法律後果是消滅了權利人享有的勝訴權,即權利人喪失了獲得法律強制保護的權利。

2、民事訴訟時效消滅勝訴權,而不消滅起訴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3條的規定,權利人在超過訴訟時效期間後起訴的,人民法院仍應予以受理,不得以訴訟時效屆滿為由不予受理。

如果有人民法院受理後查明沒有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則依法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如果人民法院查明權利人確有正當理由的,則依法認定訴訟時效中止、中斷或予以延長,以便保護權利人的權利。

3、行政訴訟時效屆滿並不消滅實體權利。這就是說,訴訟時效屆滿,導致權利人的勝訴權消失,人民法院不再予以強制保護。

但是,權利人基於民事法律關系所享有的民事權利(實體權利)仍然存在,所以,義務人在訴訟時效屆滿之後自願向權利人履行義務的,權利人仍然有權接受,不受訴訟時效限制(民法通則第138條)。

⑩ 行政訴訟一審時間六個月有多,一審法官說案件

可以提起行政訴來訟,但提起行政訴自訟後無法申請行政復議。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對屬於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熱點內容
銀川市律師協會 發布:2025-09-27 04:09:53 瀏覽:194
2015年頒布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27 04:08:05 瀏覽:791
法律與道德關系論文 發布:2025-09-27 03:20:51 瀏覽:920
下面關於經濟法調整對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發布:2025-09-27 02:20:02 瀏覽:54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期末復習資料 發布:2025-09-27 02:18:34 瀏覽:180
道德講堂主持詞文明禮儀 發布:2025-09-27 02:12:05 瀏覽:884
法律顧問後續政策 發布:2025-09-27 02:01:33 瀏覽:563
行政法第三次考核測試題 發布:2025-09-27 01:59:55 瀏覽:316
上海政法學院經濟法肖 發布:2025-09-27 01:58:17 瀏覽:926
方城法院網 發布:2025-09-27 01:57:06 瀏覽: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