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因不可抗因素遲到
Ⅰ 遇不可抗力遲到,是否應該被扣工資勞動法對此有什麼說法求專業解答。
這是公司內部得行政考勤管理的規定,所以廠紀廠規,不屬於勞動法,《勞動法》中沒有明確規定關於不可抗力的遲到能否扣工資的規定。所以該決定應該由用人單位負責解釋和解決。
Ⅱ 勞動法有因自然因素不能上班的條例有嗎
勞動法沒有專來門針對自然因素不能源上班的條例,按照《民法通則》規定的原則,屬於不可抗力因素,勞動者可免責,即不提供勞動義務,但用人單位也可以不支付工資報酬。不過,用人單位不得因此影響勞動者其它待遇。
《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七條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民事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Ⅲ 在勞動法中因不可抗力和員工解除合同應怎樣賠償
勞動合同法沒有因不可抗力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
只是在第四十條內「有下列情容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Ⅳ 勞動法對天災人禍造成的遲到怎樣維權
《勞動法》沒有特殊原因遲到的解釋。可以參照勞動合同解決。
《勞動法版》第四十一條用人單權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第四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的限制:(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勞動合同法》第三條規定,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守如下原則:一、合法原則。二、協商一致原則。三、合同主體地位平等原則。四、等價有償原則。
Ⅳ 不可抗力因素遲到怎麼扣工資
公司不能 因為 員工遲到 而扣工資 否則是違法的
Ⅵ 勞動法中不可抗拒力無法工作工資怎麼結算
一般來說,支付工資是按勞所得,即你工作多久付你多少工資,如果因為不可抗力情況出現,該期間的基本公司應該支付的。
Ⅶ 勞動法遲到是怎麼規定處罰的
勞動合同法關於遲到的規定並不明確,遲到罰款在各項法律中都沒有明確的規定版,沒權有規定可以罰款也沒有規定不能罰款。因此,這就需要用人單位在自己的規章制度中對此進行明確的約定,並且保證單位的規章制度是符合相關的法律要求的。
拓展資料:
《勞動法》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對員工的處理、處分決定必須做到三點:
(1)違紀事實清楚、證據確鑿;
(2)適用法律法規或者公司規章制度准確適當;
(3)程序合法、有效。用人單位是不能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管理權隨意處分、處理員工的,在處理上不僅要有依據,還要合情、合理、適當。
Ⅷ 在勞動合同中,因不可抗逆的原因員工的勞動時間只能延期,老闆需要發該月的工資
當然要發的,這個沒有問題,但可能只按當地最低工資標准發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