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的闡述
A. 勞動法的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三編,即總論,勞動制度和勞動標准,勞動監督檢查和勞動司法。
總論中闡述了勞動法的概念、勞動法的歷史發展、勞動法律關系以及工會法與工會在調整勞動關系中的職權;勞動制度和勞動標准一編則主要闡述勞動就業制度、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工時、工資、勞動安全與衛生、對女職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職業培訓和社會保障與福利等問題,第三編專門闡述勞動監督檢查制度、勞動爭議處理制度與違反勞動法的法律責任。
B. 求解答勞動法論述題
不是學法復律的,說的不專業請見諒制,談一下個人的理解,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論述:
1、合同類型。固定的、不固定的、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
2、簽訂時間:是勞動關系建立前簽訂,還是勞動關系建立後簽訂,或者勞動關系建立後多久之內簽,這三種情況對應的法律風險不一樣的。
3、合同條款:是否按照法定必備條款簽訂;
4、續簽情況:什麼時候續簽,續簽什麼類型的合同,不續簽如何處理等等。
C. 論述勞動法的基本理念
現代勞抄動法體系必須建襲立在現代勞動法問題基本理念的基礎上,現代市場經濟國家處理勞工問題普遍遵循 「勞工不是商品」、「三方主體結構」和「社會進步成果分享」三大理念。我國的勞動法現代化是建立在現代市場經濟 基礎之上、按現代市場經濟規則辦事的,因而這些理念也應成為我國勞動法的基本理念。
D. 論述題 我國勞動法是如何體現他是勞動人民的法律這一精神實質的
我國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指勞動立法、守法和執法所遵循的指導思想和行為准則。它是我國長期勞動立法、守法和執法的經驗總結,反映了我國勞動法的社會主義本質和特徵,對勞動立法、守法和執法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勞動法的基本原則體現在各種勞動法律規范之中,它是勞動立法必須遵循的指導思想,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行為准則。
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屬於勞動法律規范,但它和具體的勞動法律規范不同。首先,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具有指導性、規律性、綱領性的基本法律規范,是制定和執行各種具體勞動法律規范的法律基礎和指導思想,而具體的勞動法律規范則是對其調整的勞動關系所作的具體規定,其次,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調整各種勞動關系的共同通則,而具體的勞動法律規范則是調整某種勞動關系的特定準則,第三,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由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決定的,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只要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沒有變化,勞動法的基本原則也不會發生較大變化,而具體的勞動法律規范則應根據不同時期的政治、經濟任務作相應力修改和補充,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勞動法的基本原則雖然和具體勞動法律規范有所不同,但它們之間的關系極為密切。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是具體勞動法律規范的靈魂,而具體勞動法律規范則是實現勞動法基本原則的方式。勞動法的基本原則對具體的勞動法律規范具有約束力,具體的勞動法律規范不能同勞動法的基本原則抵觸,否則一律無效。
E. 闡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總則第一條的理解。
第一條是說明制定勞動合同法的目的和宗旨。
F. 論述勞動法如何體現它是勞動人民的法律
1、保證勞動者平等的就業權,反對歧視
2、保證勞動者平等獲得收入、培訓等權利
3、要求提供勞動保護
4、對婦女、兒童等的保護
5、企業不遵循的處罰措施等
G. 談談你對勞動法的看法和認識
勞動法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制定勞動法的目的是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維護社會安定,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勞動法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上的勞動法,一般是指國家最高立法機構制定頒布的全國性、綜合性的勞動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廣義上的勞動法,是指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我國勞動法的淵源有:憲法中有關勞動領域事務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勞動法律,如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合同法);國務院制定的勞動行政法規;國務院所屬各部委制定的勞動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立法機關制定的地方性勞動法規和勞動規章;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性勞動法規;我國批准生效的國際勞工公約;其他規范性文件(如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或准規范性文件(如中華全國總工會制定的《工會參與勞動爭議處理試行辦法》)等。
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勞動合同法,是全面調整勞動合同關系的法律規范,在規范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履行、解除、變更、終止、續訂勞動合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勞動法與勞動合同法是一般法與特別法的關系,即勞動合同法有規定的,優先適用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沒有規定的,適用勞動法。
H. 結合我國勞動立法實踐,闡述我國勞動法淵源.
勞動法的淵源主要有:
1.憲法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勞動法的立法依據。憲法中的作為勞動法所依據的原則和規定,如關於所有權的規定、關於民事主體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的規定等,既是勞動法的立法依據,也是調整勞動法關系的法律規范。
2.勞動法 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屆金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並於1995年1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是勞動法這個法律部門中的基本法,是勞動法主要的、基本的表現形式。
3.其他法律 包括金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並頒布、專門調整勞動關系的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金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其中就規定了許多關於企業勞動者和企業工會以及職代會的權利和義務等內容。
4.行政法規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如《失業保險條例》和《社會倮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等。
5.地方性法規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市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與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及本省、自治區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施行。
6.規章規章 包括國務院的部門行政規章和地方性行政規章兩種。部門行政規章是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在本部門許可權內制定的規范性勞動文仵,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社會保險登記管理暫行辦法》等。地方性規章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和行政法規制定的普遍適用於本地區勞動行政管理工作的規范性文件。
7.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是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在審理勞動爭議案件中對於如何正確適用勞動法律規范所作的解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三十三條和第五屆金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的《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第二條的規定,凡屬於人民法院在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對勞動法律作出的司法解釋,是一種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解釋,對金國的勞動爭議案件審判工作具有指導意義,是金國各級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對勞動法律規范的解釋,也是勞動法淵源的組成部分。
8.我國政府批准生效的國際勞動公約 國際勞工組織通過的公約,須經成員國批准後方可在成員國內付諸實施,發生法律效力。我國是國際勞工組織的成員國,凡經我國政府批準的國際勞工公約在我國就具有法律效力,成為我國勞動法的組成部分,因而也是我國勞動法的表現形式之一。如:1987年9月,我國批准了《1983年(殘疾人)職業康復和就業公約》(即「159號公約」,1983年6月20日國際勞工組織第69屆大會通過)。
I. 勞動法寫什麼內容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三編,即總論,勞動制度和勞動標准,勞動監督檢內查和勞動司法。總論容中闡述了勞動法的概念、勞動法的歷史發展、勞動法律關系以及工會法與工會在調整勞動關系中的職權;勞動制度和勞動標准一編則主要闡述勞動就業制度、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工時、工資、勞動安全與衛生、對女職工與未成年工的特殊保護、職業培訓和社會保障與福利等問題,第三編專門闡述勞動監督檢查制度、勞動爭議處理制度與違反勞動法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