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和法不及即往
民法是實體法,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這是二者最主要的區別。
1、概念上的區別。
民法通則是我國對民事活動(即指公民或者法人為了一定的目的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行為)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民事訴訟法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關於調整民事訴訟活動,確定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
2、保障權利方面。
民法通則保障民事權利;民事訴訟法則是從訴訟程序上保障公民通過司法獲得救濟的權利。
3、所屬的法律分類不同。
民法通則屬於實體法,民事訴訟法則屬於程序法。二者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
4、規定的義務和全力不同。
民法是規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義務和權利,而民事訴訟法則是規定公民通過怎樣的手段、方法、程序去保障權利的實現、義務的履行。
比如關於合同的問題,《民法》規定什麼樣的合同是有效的,而《民事訴訟法》就是根據民法的相關規定通過法庭審理等手段,以判決等形式明確某一具體合同是否合法。
5、解決的問題不同。
民事訴訟法解決的是程序方面的問題,而實體法解決的是現實的生活中遇到問題我們怎麼去解決。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民事訴訟法發是調整訴訟活動的。
(1)民事訴訟法和法不及即往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與民法是和諧統一的有機整體,它們以體現民眾的基本意志為立足點,以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為共同目標,以民事訴訟為集中表現方式,互相銜接、互相影響、互相作用。
法的分類,就是以一定的標准將法與法之間的界限廓清,法的分類問題解訣的就是法與法之間的一種界限和邏輯結構的問題,是法理的一個基本內容。目前我國學界上法的分類范圍從形式或技術上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法的一般分類;二是法的特殊分類。
實體法與程序法的分類就是一種法的一般分類方法,是以法所規定的內容不同為標准進行的分類。
所謂的實體法就是一般規定主體的權利、義務或職權、職責關系為主要內容的法,如民法、刑法、行政法。
而所謂的程序法就是通常以保證主體的權利和義務得以實現或保證主體的職權和指責的履行所需的程序或手續為主要內容的法,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等。
實體法與程序法的分類是基於他們的主要內容而成立的,這種分類並不是絕對的,一-方就不會設計另一方的內容,而是相對的。
同樣的道理,關於民事訴訟法與民事實體法之間也存在類似的關聯,民法和民事訴訟法並不存在不可逾越的溝壑,二者之間有著不可割開的內部聯系。因此,正確把握二者這層關系對於正確認定他們的關系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B. 民法通則與民事訴訟法有何不同
一、概念上的區來別
民法自通則是我國對民事活動(即指公民或者法人為了一定的目的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行為)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
民事訴訟法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關於調整民事訴訟活動,確定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
二、保障權利方面
民法通則保障民事權利;民事訴訟法則是從訴訟程序上保障公民通過司法獲得救濟的權利。
三、所屬的法律分類不同
民法通則屬於實體法,民事訴訟法則屬於程序法。二者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
當然以上民法通則與民事訴訟法的區別絕不是二者區別的全貌,僅僅是一些較為明顯的區別。
C. 民事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學的區別和聯系
主要是二者的研究對象不同,民事訴訟法的研究對象主要是民事訴訟行為,像民訴的具體適用專程序,方法等。屬而民事訴訟法學出了研究民事訴訟行為,還要研究民事訴訟法本身,比如民事訴訟法的主客體、一般方法、原則,此外還研究民訴的發展啊,以及其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系等等。
D. 民法與民事訴訟法的區別
民法和民事訴訟法的區別如下:
1、定義區別
民法是實體法,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這是二者最主要的區別。
民法屬於實體法,所謂的實體法就是在民事中、生活中作為一個民事主體享有哪些權利,承擔哪些義務。實體法主要規定的是具體的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內容或者法律保護的具體情形。
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所謂的程序法就是在民事糾紛案件中為了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得以實現或者行使,義務或者責任得以履行應該經過哪些程序。
2、適用的范圍
民法是規定公民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義務和權利。
民事訴訟法則是規定公民通過怎樣的手段、方法、程序去保障權利的實現、義務的履行。
3、適用對象
民法是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權利和財產權利的。
民事訴訟法是調整訴訟活動的。
4、具體案例解讀
比如關於合同的問題,《民法》規定什麼樣的合同是有效的,而《民事訴訟法》就是根據民法的相關規定通過法庭審理等手段,以判決等形式明確某一具體合同是否合法。
(4)民事訴訟法和法不及即往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是中國對民事活動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共9章,156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目前版本為根據2017年6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E. 民法和民事訴訟法的區別是什麼
一、復概念上的區別民法通則是制我國對民事活動(即指公民或者法人為了一定的目的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行為)中一些共同性問題所作的法律規定,是民法體系中的一般法。民事訴訟法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者認可的,關於調整民事訴訟活動,確定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法律規范。
二、保障權利方面民法通則保障民事權利;民事訴訟法則是從訴訟程序上保障公民通過司法獲得救濟的權利。
三、所屬的法律分類不同民法通則屬於實體法,民事訴訟法則屬於程序法。二者是形式和內容的關系。當然以上民法通則與民事訴訟法的區別絕不是二者區別的全貌,僅僅是一些較為明顯的區別。
F. 民法通則和民事訴訟法不一致時哪個優先使用
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法律沖突處理原則,應當適用新法的規定,也就是適用民內訴法的規定。容
《立法法》第八十三條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應根據 新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八條人民法院受理宣告失蹤、宣告死亡案件後,應當發出尋找下落不明人的公告。宣告失蹤的公告期間為三個月,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間為一年。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經有關機關證明該公民不可能生存的,宣告死亡的公告期間為三個月。
2008年4月1號實行的新民事訴訟法。
G. 民事訴訟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嗎
民事實體法沒有溯及力,但民事訴訟法作為程序法具有溯及力。可以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修改後的民事訴訟法施行時未結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這一司法解釋。
H. 民法與民事訴訟法的區別
區別就是:民法是實體法,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
I. 民事訴訟法與最高院規定產生沖突時
《民事訴訟法》屬於法律,而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是司法解釋或者內部規版定,根據我國立法權法的規定,最高院的法律解釋與法律具有同樣效力,但是從法理上判斷,當法律和司法解釋相沖突時,以法律為准,法律應是司法解釋的上位法,上位法優於下位法。
另外,如果是法院的內部規定,自然不能和法律相抵抗,只有憲法在法律之上。
J. 民事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學有區別嗎
當然有區別,譬如:
1、民事訴訟法是從事民事訴訟活動所必需遵從的內現行法律;但民事訴容訟法學主要是研究民事訴訟法的結構、體系、制度、條文的設置及其原理。
2、民事訴訟法是民事訴訟活動的規則,民事訴訟法學是研究、評論民事訴訟法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