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勞動法關於計時
1. 新勞動法 綜合計時制
綜合計時有以下特點:
1. 實行綜合計時的工廠,有以下豁免:1)七天有一天休息;2)每天加班不能超過3小時(在工人體力能承受的條件下)
2.可以連續工作,直到將全年的綜合時間用完為止。以工廠每周按60小時(每周6天×10小時/天=60小時)計算,在綜合計時下,工廠只能工作40周以及40小時的正常工作(40周×60小時+40小時=2440小時)。這意味工廠一年有11周和20小時不能再上班,無論是否手頭有訂單。
3.對於超出每周40小時的加班,工廠只需支付平時薪資的150%,而無論該加班時間是在周六或周日;但對於法定假日的加班,工廠必須按平時薪資的300%支付工人。
但是許多歐美客戶是不接受七天沒有一天休息,也不接受周六或周日的加班工資按150%來支付。而且一般工廠都不會冒險按以上三點操作。
實行綜合加班計時制,必須經勞動部門批准。
經批准實行綜合計算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分別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基本相同。(《關子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
65 條)=
實行綜合計算工時的,其工時是按全年總工時來計算,以全年正常上班總工時加上加班總時限,為全年的最高工作時間,不可超過。
全年正常上班總工時為:20.83天/月×12月×8小時/天=2000小時;
全年加班時限:36小時/月×12月=432小時;
全年最大總工時:2000小時+432小時=2432小時;
半年最大總工時:(2000小時+432小時)÷2=1216小時;
則全年正常上班時間加上加班時間不超過2432小時,則屬於合法。而超過2432小時,則為綜合加班超時,屬於違規行為。而不是單獨計算加班時間是否超過432小時。
2. 勞動法 關於計時工的工作時間
《勞動法》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8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44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 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 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第三十九條 企業應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四十條 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
(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條 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3. 勞動法中什麼叫實行綜合計時
綜合工時制是指分別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均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基本相同。
根據原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勞部發[1994]503號)的規定,用人單位只有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經過勞動保障部門批准以後,才可以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
(1)交通、鐵路、郵電、水運、航空、漁業等行業中因工作性質特殊,需連續作業的職工;
(2)地質及資源勘探、建築、制鹽、製糖、旅遊等受季節和自然條件限制的行業的職工;
(3)其他適合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職工。
我國勞動法規定的工時制度有三種,即標准工時制、綜合工時制和不定時工時制。根據《勞動法》和《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國務院令第174號)的規定,我國目前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這一標准工時制。有條件的企業應實行標准工時制。有些企業因工作性質和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標准工時制,應保證勞動者每天工作不超過8小時、每周工作不超過40小時、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標准工時制度,且符合條件的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不定時工時制度。對於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勞動者,企業應當根據標准工時制合理確定勞動者的勞動定額或其他考核標准,以便安排勞動者休息。其工資由企業按照本單位的工資制度和工資分配辦法,根據勞動者的實際工作時間和完成勞動定額情況 計發。對於符合帶薪年休假條件的勞動者,企業要安排其享受帶薪年休假。
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標准工時制度,且符合條件的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綜合工時制度,即分別以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基本相同。也就是說,在綜合計算周期內,某一具體日(或周)的實際工作時間可以超過8小時(或40小時),但綜合計算周期內的總實際工作時間不應超過總法定標准工作時間,超過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並勞動法的規定支付報酬,其中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按勞動法的規定支付報酬。而且,延長工作時間的小時數平均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如果在整個綜合計算周期內的實際平均工作時間總數不超過該周期法定標准工作時間總數,只是該綜合計算周期內的某一具體日(或周、或月、或季)超過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其不超過部分不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
對於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的職工,企業應根據《勞動法》第一章、第四章的有關規定,要保障職工身體健康並充分聽取職工意見的基礎上,採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輪休調休、彈性工作時間等適當方式,確保職工的休息休假權利和生產、工作任務的完成。
本案中該企業勞資部門的說法是錯誤的。該企業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准以季為周期綜合計算工時。該企業因生產任務需要,經商工會和勞動者同意,安排勞動者在該季度的第一、二月份剛好完成了502.08小時的工作,然後安排第三個月整月休息。該企業這樣的規定應視為是合法的,超過核定的總工時數應當視為延長工作時間。但對於這種打破常規的工作時間安排,一定要取得工會和勞動者的同意,並且注意勞逸結合,切實保障勞動者的身體健康。
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及工時計算方法
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513號)的規定,全體公民的節日假期由原來的10天增設為11天。據此,職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數和工資折算辦法分別調整如下:
A、工作日的計算
年工作日:365天/年-104天/年(休息日)-11天/年(法定休假日)=250天/年
季工作日:250天/年÷4季=62.5天
月工作日:250天/年÷12月=20.83天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B、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延長工作時間的規定
所謂延長工作時間是指在企業執行的工作時間制度的基礎之上的加班加點。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延長職工工作時間。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可根據《勞動法》第41條的規定,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協商是企業決定延長工作時間的程序)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3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不受《勞動法》第41條的限制:1、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2、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共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3、在法定節日和公休假日內工作不能間斷,必須邊疆生產、運輸或者營業的;4、必須利用法定節日或公休假日的停產期間進行設備檢修、保養的;5、為了完成國防緊急任務的;6、為了完成國家下達的其他緊急任務的。
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條件
不定時工作制是針對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需要或職責范圍的關系,無法按標准工作時間衡量或需要機動作業的職工採取的一種工時制。根據《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勞部發[1994]503號)規定,企業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以實行不定時工作制:
a)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員、外勤人員、推銷人員、部分值班人員和其他因工作無法按標准工作時間衡量的;
b)企業中的長途運輸人員、出租汽車司機和鐵路、港口、倉庫的部分半年人員以及因工作性質特殊,需要機動作業的職工;
c)其他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或職責范圍關系,適合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
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條件
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是針對因工作性質特殊,需連續作業或受季節及自然條件限制的企業的部分職工,採用的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的一種工時制度。根據《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勞部發[1994]503號)規定,企業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以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
a)交通、鐵路、郵電、水運、航空、漁業等到行業中因工作性質特殊,需連續作業的職工;
b)地質及資源勘探、建築、制鹽、製糖、旅遊等受季節和自然條件限制的行業的部分職工;
c)其他適合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職工。
實踐中常見延長工作時間的形式
a)未經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對職工宣布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或不定時工作制;
b)超過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核定范圍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或不定時工作制;
c)任意延長職工工作時間,且不作考勤或不作加班記錄;
d)以規章制度方式減少考勤記錄,達到延長工作時間目的。
針對上述形式,勞動者對非標准工作時間制度要多留心眼,詢問公司是否取得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准,公司對工作時間、考勤的規定及實際執行情況。並注意收集和保存相關記錄、材料。
4. 勞動法綜合計時
綜合工時制是指分別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版均工作時間和平均周權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基本相同。中國勞動法規定的工時制度有三種,即標准工時制、綜合工時制和不定時工時制。
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標准工時制度,且符合條件的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綜合工時制度。
但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基本相同(每日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40小時)。
但綜合計算周期內的總實際工作時間不應超過總法定標准工作時間,超過部分應視為延長工作時間並按勞動法的規定支付報酬,其中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按勞動法的規定支付報酬。
5. 勞動法是怎麼規定計時員工上滿多少個小時上了多少個小時算加班工時計時員工三薪是怎麼算
如果是綜合計時制的是對的,請咨詢勞動局。
縱橫法律網-上海凱曼律師事務所-周雪峰律師
6. 關於勞動法,計時辦法.
嚴重違法。建議向勞動部門投訴。
7. 新勞動法有關計時人員的請假規定
應當按8天扣除.
按工作日計算日薪的話,都應該按8天扣工資。
《勞動法》第三十八條「回用人單位應當保證答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第四十條「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很明顯,18、19日是你公司按勞動法執行的周休息日,不屬於工作日,自然不扣工資。至於你公司在貨不忙的情況下已經休息了6天,超出的兩天屬於公司安排自行縮短的工時,不屬於職工請假。
如果說你公司按每月30天計算日工資,則可以按10天扣工資。
8. 勞動合同法計時工資最新規定
勞動合同法計時工資最新規定具體如下:
1、根據勞動部頒發的: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屬政府法規),選擇工時制度,具體規定如下:
2、六十五條,經批准實行綜合計算工作時間的用人單位,分別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但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准工作時間基本相同。(實行綜合計算工作時間須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
3、六十六條,對於那些在市場竟爭中,由於外界因素的影響,生產任務不均衡的企業的部分職工,經勞動行政部門嚴格審批後,可以參照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辦法實施,但用人單位應採取適當方式確保職工的休息休假權利和生產、工作任務的完成。
4、六十七條經批准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不受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日延長工作時間標准和月延長工作時間標準的限制,但用人單位應採用彈性工作時間等適當的工作和休息方式,確保職工的休息休假權利和生產、工作任務的完成。
5、勞動法第四十一條還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6、按勞動法和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的規定,法定的公休日為104天/年,法定節假日為11天。
9. 在勞動法中關於工作時間是怎樣規定的
國家實行勞動者從全年日歷時間365天中扣除52個星期的公休日104天,扣除法定節假日11天,全年應工作250天,每月平均工作20.83天,每天工作8小時。按此推算,每個月平均應工作約167小時。不得超過上述規定限額工時制度。
《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9)新勞動法關於計時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第三十五條依法簽訂的集體合同對企業和企業全體職工具有約束力。職工個人與企業訂立的勞動合同中勞動條件和勞動報酬等標准不得低於集體合同的規定。
2、第三十六條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3、第三十七條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4、第三十八條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5、第三十九條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6、第四十條用人單位在下列節日期間應當依法安排勞動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節;
(三)、國際勞動節;
(四)、國慶節;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休假節日。
7、第四十一條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8、第四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的限制:
(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條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9、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10、第四十五條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
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0. 勞動法規定計時工工資每天不得少於多少錢
《勞動法》沒有抄具體規定計時工工襲資每天不得少於多少錢,只是規定月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最低工資標準是由所在省市規定的。
《勞動法》
第四十六條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四十八條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