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域外證據
① 域外判決作為證據在國際民事訴訟中的運用,這句話請專業人士翻譯一下。
國際法太復雜,主要的淵源是國際條約
② 我國的《民事訴訟法》第247條規定的可供使用的域外送達方式有幾種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七條人民法院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當事人送達訴訟文書,可以採用下列方式:
(一)依照受送達人所在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中規定的方式送達;
(二)通過外交途徑送達;
(三)對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受送達人,可以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受送達人所在國的使領館代為送達;
(四)向受送達人委託的有權代其接受送達的訴訟代理人送達;
(五)向受送達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立的代表機構或者有權接受送達的分支機構、業務代辦人送達;
(六)受送達人所在國的法律允許郵寄送達的,可以郵寄送達,自郵寄之日起滿三個月,送達回證沒有退回,但根據各種情況足以認定已經送達的,期間屆滿之日視為送達;
(七)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受送達人收悉的方式送達;
(八)不能用上述方式送達的,公告送達,自公告之日起滿三個月,即視為送達。
③ 什麼是域外證據,域外證據的證明手續注意什麼事項
一、什麼是來域外證據
自域外證據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形成的證據,該證據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予以證明,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予以認證,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 當事人向專利復審委員會提供的證據是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形成的,應當履行相關的證明手續。
二、域外證據證明手續注意什麼事項
但是在以下三種情況下,對上述兩類證據,當事人可以在無效宣告程序中不辦理相關的證明手續:
(一)該證據是能夠從除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外的國內公共渠道獲得的,如從專利局獲得的國外專利文件,或者從公共圖書館獲得的國外文獻資料;
(二)有其他證據足以證明該證據真實性的;
(三)對方當事人認可該證據的真實性的。
④ 境外證據經過公證認證是否具有民事訴訟法上公證證據的
境外的證據用於中國是需要經過認證的。
經過公證認證後的文件才國內使用是具備域外法律效力的。
境外公證認證程序如下:
認證地點:文件出具國
認證時間:3-15個工作日
認證費用:視具體的情況而定
認證流程:
先委託當地的公證人對文件的真實性進行公證
其次把公證好的文件送往該國外交部進行認證
最後送往中國駐該國使館認證
⑤ 境外形成的欠據未經過公正和認證是否可以在中國法院作為證據使用
《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版
(二)權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第六十九條經過法定程序公證證明的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
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
第七十條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
照片、副本、節錄本。
提交外文書證,必須附有中文譯本。
按照《民事訴訟法》對證據的規定, 境外形成的欠據未經過公正和認證誰去核實,庭審中雙方對證據還要經過質證程序才能作為證據使用。因此境外形成的欠條不具有證據的證明力。
⑥ 多選題 下述何種類型的域外證據,無需辦理相關的證明手續
域外證據公證認證程序及相關規定
(一)公證認證程序
所謂域外證據,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包括港、澳、台地區)形成的證據。在商標評審程序及行政訴訟中,需要進行公證認證的域外證據包括程序性的主體資格證明材料和涉及案件事實的證明材料。評審環節和司法環節對域外證據公證認證的要求有所不同,但本意都是為了確保證據的真實性。
域外證據的公證認證大概經歷以下程序:
外國公證員的公證——該國有關官員對該公證員的資格和簽字進行認證——我國駐外國使領館官員對該外國官員的簽字進行認證
外國公證員通常不對當事人提交的證據的形成過程或取得方式進行公證。
(二)相關規定
1、商標評審案件
商標評審案件中對域外證據的具體規定體現在《商標評審規則》第四十三條中。此條規定:「當事人向商評委提供的證據系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形成,或者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形成,對方當事人對該證據的真實性存在懷疑並有相應證據支持的,或者商標評審委員會認為必要的,應當依照有關規定辦理相應的公證認證手續。
此條說明,商評委對於域外證據的效力以無需公證認證為原則,以需要公證認證為例外,需要公證認證的情形包括:1、對方當事人對該證據的真實性存在懷疑並有相應證據支持;2、商評委認為有必要履行公證認證手續。
2、商標行政訴訟案件
我國《行政訴訟法》中對域外證據的公證認證要求並無具體規定,具體規定主要體現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審判意見及地方性高級法院的指導意見或解答中。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法釋[2002]第21號《關於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六條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形成的證據,需要辦理相應的公證認證手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全面加強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第十五條規定,對於域外形成的公開出版物等可以直接初步確認其真實性的證據材料,除非對方當事人對其真實性能夠提出有效質疑而舉證方又不能有效反駁,無需辦理公證認證等證明手續。
地方性高級人民法院的相關指導性意見,以北京為例,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2007年4月5日制定的《關於知識產權民事訴訟證據適用若干問題的解答》第十五條規定,當事人提交的域外證據應當經過公證、認證。對於能夠從官方或公共渠道獲得的公開出版物、專利檢索文獻等證據材料,一般無需辦理公證認證等證明手續,對方當事人僅以未辦理公證認證等證明手續提出異議的,一般不予支持。
根據上述司法解釋及地方性法院指導意見可以看出,商標確權行政訴訟對域外證據的公證認證要求較商標評審階段更為嚴格,以公證認證為原則,不需公證認證為例外。不需公證認證的證據材料主要是可以從官方或公共渠道獲得的證據材料。
⑦ 中國公民可否作為域外訴訟的證人
關於證人的資格是有法律依據的,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二條規內定,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容單位和個人,都有義務出庭作證。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作證。
不能正確表達意思的人,不能作證。
同時,《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三條規定, 經人民法院通知,證人應當出庭作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人民法院許可,可以通過書面證言、視聽傳輸技術或者視聽資料等方式作證:
(一)因健康原因不能出庭的;
(二)因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不能出庭的;
(三)因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不能出庭的;
(四)其他有正當理由不能出庭的。
⑧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規定的可供使用的域外送達方式有幾種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六十七條人民法院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當事人送達訴訟迴文書,可以採用下答列方式:
(一)依照受送達人所在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中規定的方式送達;(二)通過外交途徑送達;
(三)對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受送達人,可以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受送達人所在國的使領館代為送達;
(四)向受送達人委託的有權代其接受送達的訴訟代理人送達;
(五)向受送達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設立的代表機構或者有權接受送達的分支機構、業務代辦人送達;
(六)受送達人所在國的法律允許郵寄送達的,可以郵寄送達,自郵寄之日起滿三個月,送達回證沒有退回,但根據各種情況足以認定已經送達的,期間屆滿之日視為送達;
(七)採用傳真、電子郵件等能夠確認受送達人收悉的方式送達;
(八)不能用上述方式送達的,公告送達,自公告之日起滿三個月,即視為送達。
這是新修訂的法律
⑨ 域外證據批文可以申請中國法院翻譯嗎
需要到翻譯公司翻譯。另外域外證件要想在國內使用必須辦理公證認證,如有需要代理看我頭像
⑩ 域外證據指的是什麼需要什麼公證認證手續
你好來。域外證據是指在中華源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形成的證據,該證據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予以證明,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予以認證,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
認證手續:在域外形成的證據需經所在國公證認證的特別證明程序。
以下三種情況下,當事人可以在無效宣告程序中不辦理相關的證明手續:
(一)該證據是能夠從除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外的國內公共渠道獲得的,如從專利局獲得的國外專利文件,或者從公共圖書館獲得的國外文獻資料;
(二)有其他證據足以證明該證據真實性的;
(三)對方當事人認可該證據的真實性的。
如果有幫助,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