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開庭
1. 法院審理一審行政案件必須開庭審理嗎其法律依據是什麼
1、法院審理案件除保密、隱私案件外都應當開庭公開審理。
2、《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規定: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 行政訴訟一審二審都可以不開庭審理,法律是這樣規定的嗎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來五條
人民自法院公開審理行政案件,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應當是三人以上的單數。
第五十九條
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也就是說一審要開庭審理,但涉及國家秘密、個人隱私和法律另有規定的不公開審理。注意不公開審理也要開庭審理。
二審法院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也就是不開庭審理。
3. 行政訴訟二審開庭程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58~62條是當事人二審訴訟程序。條款見如下:
第五十八條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逾期不提起上訴的,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判決或者裁定發生法律效力。
第五十九條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認為事實清楚的,可以實行書面審理。
第六十條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六十一條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的,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是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依法改判;
(三)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由於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也可以查清事實後改判。當事人對重審案件的判決、裁定,可以上訴。
第六十二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但判決、裁定不停止執行。
4. 行政訴訟 從立案到開庭要多久
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行政案件的期限是從立案之日起3個月。
人民法院第一審期限為3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高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行政訴訟法》及其解釋僅僅規定了立案之日起5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10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並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5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但實際中完全會出現管轄權異議、舉證中止等情況,另外就算沒有任何特殊情形出現,最終開庭審理日期還要有法院進行確定,一般法院不至於無故拖延。
(4)行政訴訟法開庭擴展閱讀:
行政訴訟關於時效的規定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五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作出行政行為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因不動產提起訴訟的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超過五年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第四十七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在接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不履行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法規對行政機關履行職責的期限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提起訴訟不受前款規定期限的限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5. 行政訴訟法院延期開庭應履行什麼手續
一般情況下,有下列情況的可以決定延期審理:
1、應當出庭內的當事人因為重病容不能出庭應訴的,需要提交醫院出具的診斷證明書;
2.應當出庭的當事人因為特殊任務不能在開庭當日出庭的,一般所指的特殊任務,是指公安機關等執行的刑事偵查任務或者軍隊執行警備任務等,其他的原因不屬於本項中的特殊任務,應當提供單位的證明文件;
3.應當出庭的當事人因有其他案件在本案開庭通知送達前已經確定開庭時間造成沖突的,應當提供其他人民法院出具的傳票或者出庭通知書;
4.應當出庭的當事人因其他特殊原因不能出庭應訴的,包括需要撫養的人員重病或者到達法院的道路出現滑坡等情況,不能到庭,應當出具有關部門開具的證明文件;
以上四項情形出現的,應當在開庭前3日前提交法庭,由人民法院決定是否延期審理。原告只有在兩次無正當理由不出庭應訴的情況下才能夠裁定按照原告撤訴處理。
6. 行政訴訟案二審立案了,要多久才開庭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沒有規定具體多長時間才能開庭,只有一個大概的時間,最長是33天後才能開庭,同時規定了2個月內要審理完結,涉及死刑的,可以延長2個月審理完結。具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如下:
1、第二百二十條 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同時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三日以內將上訴狀交原審人民法院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2、第二百二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或者第二審人民法院開庭審理的公訴案件,同級人民檢察院都應當派員出席法庭。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決定開庭審理後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人民檢察院應當在一個月以內查閱完畢。人民檢察院查閱案卷的時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3、第二百三十二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受理上訴、抗訴案件,應當在二個月以內審結。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6)行政訴訟法開庭擴展閱讀
開庭(案件事實基本清楚,可以不開庭審理,但必須與雙方當事人進行談話)
提前3日通知當事人開庭時間、地點、承辦人;公開審理的案件提前3日公告;移送審判庭開庭審理。
【1】宣布開庭,核對當事人身份,宣布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詢問是否申請迴避;
【2】法庭調查:當事人陳述案件事實;
【3】舉證質證: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出示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雙方當事人就證據材料發表意見;
【4】法庭辯論:各方當事人就有爭議的事實和法律問題,進行辯駁和論證;
【5】法庭調解:在法庭主持下,雙方當事人協議解決糾紛;
【6】合議庭合議作出裁決;
維持原判,或者改判,或者發回重審。
【7】宣判。
7. 行政案件一審必須要開庭才能判決嗎
1、行政案件來一審必須源要開庭才能判決
2、法律依據:
1)《行政訴訟法》(2014修正) 第六十八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陪審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應當是三人以上的單數。
2)《行政訴訟法》(2014修正) 第八十三條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8. 行政訴訟案開庭後需在多長時間內宣布判決結果並通知當事人
這個沒有明確的法律、法規層面的規定。依據行政訴訟法規定,只是規定一審普通程序自立案之日起應當在6個月內審結,建議程序在45日內審結,二審需要在3個月內審結。
《行政訴訟法》
第八十一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作出第一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第八十三條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行政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並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四十五日內審結。
第八十八條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應當在收到上訴狀之日起三個月內作出終審判決。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高級人民法院批准,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上訴案件需要延長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8)行政訴訟法開庭擴展閱讀:
刑事自訴案件第一審程序,與公訴案件基本相同。但由於自訴案件主要是直接侵害公民個人合法權益的輕微刑事案件,《刑事訴訟法》對這類案件的審判程序作了一些特殊規定:
(1)對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起訴的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
(2)對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被害人起訴的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可以進行調解,調解達成協議後應製作調解書,調解書送達雙方當事人後即發生法律效力。
但對於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偵查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的案件,不適用調解。
(3)自訴案件在審理過程中,宣告判決前,自訴人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訴,對當事人自行和解的應記錄在案,對自訴人申請撤訴的一般應予准許。但自訴人撤訴後除有正當理由外,不得就同一案件再行起訴。
(4)開庭時,自訴人經兩次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應按撤訴處理。
(5)自訴案件的被告人在訴訟過程中可以對自訴人提起反訴,反訴適用自訴的規定,提起反訴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提起反訴的是本案被告或其法定代理人;
2、反訴提起的時間是在法院對自訴案件宣告判決前;
3、反訴的對象是本案的自訴人,反訴的內容同自訴人起訴的事實有關。
反訴案件應當與自訴一並審理,自訴人撤訴的,不影響反訴案件的繼續審理,如果對雙方當事人都必須判處刑罰,應根據各自應負的罪責分別判處,不能互相抵銷刑罰。
9. 行政訴訟一審庭審開庭延期的依據是哪些,有什麼法律規定嗎
行政訴訟延期開庭抄的情形,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的第72條進行了規定。
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解釋》(法釋〔2018〕1號)
第七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一)應當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二)當事人臨時提出迴避申請且無法及時作出決定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