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辨認現場

刑事訴訟法辨認現場

發布時間: 2021-03-06 13:07:16

A. 刑事訴訟法辨認數量的規定是怎樣的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二百四十七條辨認應當在偵查人員的主持下進行。主持辨認的偵查人員不得少於二人。組織辨認前,應當向辨認人詳細詢問辨認對象的具體特徵,避免辨認人見到辨認對象。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二百四十八條幾名辨認人對同一辨認對象進行辨認時,應當由辨認人個別進行。

1、辨認的決定權

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應當經檢察長批准。

2、辨認的主持者

不得少於2名偵查人員。

3、混雜辨認規則

公安機關:犯罪嫌疑人(7人);犯罪嫌疑人照片(10張);物品(5件);

場所、屍體等特定辨認對象,或者辨認人能夠准確描述物品獨有特徵的,陪襯物不受數量的限制。

檢察院:犯罪嫌疑人、被害人(5到10人);照片(5到10張);物品(5件),照片(5張)。

4、單獨辨認規則

幾名辨認人對同一被辨認人或者同一物品進行辨認時,應當由每名辨認人單獨進行。

5、見證人規則

辨認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有見證人在場。

6、不得暗示的規則

在辨認前,應向辨認人詳細詢問被辨認對象的具體特徵,避免辨認人見到被辨認對象,並應當告知辨認人有意作虛假辨認應負的法律責任

7、保密規則

對犯罪嫌疑人的辨認,辨認人不願意公開進行時,可以在不暴露辨認人的情況下進行,並應當為其保守秘密。

8、辨認筆錄

對辨認經過和結果,應當製作辨認筆錄,由偵查人員、辨認人、見證人簽名。

必要時,應當對辨認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

辨認的情況,應當製作筆錄,由檢察人員、辨認人、見證人簽字。

對辨認對象應當拍照,必要時可以對辨認過程進行錄音錄像。

且需要注意避免辨認人見到辨認對象,若需要多個辨認人就同一對象進行辨認時,為了避免串供,應該分別進行,在進行辨認時,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應該對辨認的過程進行記錄,辨認的情況,需要由檢察人員、辨認人以及見證人簽字。

(1)刑事訴訟法辨認現場擴展閱讀

訊問犯罪嫌疑人的程序和方法:

1、訊問犯罪嫌疑人必須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的偵查人員負責進行。為了提高訊問效率,保證訊問質量,防止違法亂紀,確保訊問安全,訊問的時候,偵查人員不少於2人。

2、對於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縣內的指定地點或者到他的住處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的證明文件。傳喚、拘傳持續的時間最長不得超過12小時。不得以連繼傳喚、拘傳的形式變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對於已經被拘留或者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應當在拘留或者逮捕後的24小時以內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或者逮捕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

3、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首先訊問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為。如果犯罪嫌疑人承認有犯罪行為,即讓其陳述有罪的情節;如果犯罪嫌疑人否認有犯罪事實,則讓其陳述無罪的辯解,然後根據其陳述,向犯罪嫌疑人提出問題。

B. 刑事訴訟法辨認的規定有哪些

辨認是指在偵查中為了查明案情,必要時讓被害人、證人以及犯罪嫌疑人對與犯罪有關的物品、文件、屍體、場所或者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的一種偵查行為。

1、辨認的決定權

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應當經檢察長批准。

2、辨認的主持者

不得少於2名偵查人員。

3、混雜辨認規則

公安機關:犯罪嫌疑人(7人);犯罪嫌疑人照片(10張);物品(5件);場所、屍體等特定辨認對象,或者辨認人能夠准確描述物品獨有特徵的,陪襯物不受數量的限制。

檢察院:犯罪嫌疑人、被害人(5到10人);照片(5到10張);物品(5件),照片(5張)。

4、單獨辨認規則

幾名辨認人對同一被辨認人或者同一物品進行辨認時,應當由每名辨認人單獨進行。

5、見證人規則

辨認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有見證人在場。

6、不得暗示的規則

在辨認前,應向辨認人詳細詢問被辨認對象的具體特徵,避免辨認人見到被辨認對象,並應當告知辨認人有意作虛假辨認應負的法律責任。

7、保密規則

對犯罪嫌疑人的辨認,辨認人不願意公開進行時,可以在不暴露辨認人的情況下進行,並應當為其保守秘密。

8、辨認筆錄

對辨認經過和結果,應當製作辨認筆錄,由偵查人員、辨認人、見證人簽名。

必要時,應當對辨認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

辨認的情況,應當製作筆錄,由檢察人員、辨認人、見證人簽字。

對辨認對象應當拍照,必要時可以對辨認過程進行錄音錄像。

烏魯木齊律師網頁鏈接

本文一共具體講述了8個新刑事訴訟法中辨認的規則,辨認過程中要嚴格按照高要求高標準的准則進行,才能更好的查明案情,辨認是也必須要有偵查人員在場,辨認的結果和過程都需要筆錄然後簽字。如還有疑問,可以咨詢律師365網站的在線律師。

C. 嫌疑人對犯罪現場是辨認還是指人

1,證據比對時間法律沒有確切的規定,但是偵查期限一般在二至六個回月期間,為了答辦案需要,警方也會盡快對證據進行比對。
2,《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
第一百五十四條對犯罪嫌疑人逮捕後的偵查羈押期限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一個月。
第一百五十五條因為特殊原因,在較長時間內不宜交付審判的特別重大復雜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延期審理。
第一百五十六條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第一百五十七條對犯罪嫌疑人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延長期限屆滿,仍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再延長二個月。

D. 刑事訴訟法現場搜查是怎麼樣的

首先,無論是現場勘查和搜查,都是在司法機關職權范圍以內的,具體兩者是否同步進行,需要司法機關根據案情的需要自行決定,不存在任何違規行為。但是,當事人要注意,搜查直接關繫到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住宅不受侵犯的權利,因此,我國對搜查程序進行了嚴格的規定。依照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搜查只能由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的偵查人員進行,必須嚴格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但是,進行搜查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出示搜查證。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進行搜查,必須向被搜查人出示搜查證。在執行逮捕、拘留的時候,遇有緊急情況,不另用搜查證也可以進行搜查。」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07條作了具體規定:

(一)可能隨身攜帶凶器的;

(二)可能隱藏爆炸/劇毒等危險物品的;

(三)可能隱匿、毀棄、轉移犯罪證據的;

(四)可能隱匿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五)其他突然發生的緊急情況。

以上幾種緊急情況下,公安人員不另用搜查證也可以進行搜查。如果在以上幾種緊急情況下,公民以無搜查證或者其他原因拒絕公安人員的搜查,並造成一定後果的,該公民的行為則屬違法,已然構成妨害公務罪。

其次,關於筆錄和涉案物品記載的問題,工作人員會依法依規進行。當事人應該知道一點,工作人員在記錄後會讓當事人進行核對,記錄人應將筆錄讓被詢問人過目或向其宣讀,如有出入應允許更正,在確認無誤後,由被詢問人在筆錄上寫上「以上記錄已經我看過(或已向我宣讀),沒有出入」字樣。

來源南寧律師網頁鏈接

以上就是刑事訴訟法現場搜查是怎麼樣的詳細內容,通過對上述內容的閱讀,我們知道現場的搜查直接關繫到了公民人身的自由和住宅不受侵犯權利。所以對這一程序是有嚴格的規定的,只能由人民檢察院的相關偵查人員或者是公安機關的偵查人員進行。也並不是所有的情況下都要出示搜查證。

E. 刑事訴訟法關於辨認條文是怎麼規定的

關於刑事辨認,大家可能在日常的影視劇當中都有見到過。有些時候案件在偵辦的時候,可能會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者是證人對一些物品或者是人進行辨認,由於涉及到我國的司法審判問題,因此辨認也必須有相應的法律條文來進行約束。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刑事訴訟法關於辨認條文是怎麼規定的?
一、刑事訴訟法關於辨認條文是怎麼規定的?
1、人民檢察院在自偵案件偵查過程中,需要辨認犯罪嫌疑人的,應當經檢察長批准。
2、辨認應當在偵查人員的主持下進行。主持辨認的偵查人員不得少於2人。在辨認前,應當向辨認人詳細詢問被辨認對象的具體特徵,尤其是要避免辨認人見到被辨認對象,並應當告知辨認人有意做虛假辨認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3、多個辨認人對同一辨認對象進行辨認時,應當由每位辨認人單獨進行辨認。必要時,可以有見證人在場。
4、辨認時,應當將辨認對象混雜在其他人員或物品中,不得給辨認人以任何暗示。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在辨認犯罪嫌疑人時,被辨認的人數不得少於7人;辨認照片時,不得少於10人的照片;辨認物品時,混雜的同類物品不得少於5件;對場所、屍體等特定辨認對象進行辨認,或者辨認人能夠准確描述物品獨有特徵的,陪襯物不受數量的限制。人民檢察院自偵的案件,辨認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時,被辨認的人數為5—10人,照片為5~10張;辨認物品時,同類物品不得少於5件,照片不得少於5張。
5、對犯罪嫌疑人的辨認,辨認人不願公開進行的,可以在不暴露辨認人的情況下進行,偵查人員應當為其保密。
6、對於辨認的情況,應當製作筆錄,由主持和參加辨認的偵查人員、辨認人、見證人簽名或蓋章。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必要時,應當對辨認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檢察機關偵查的案件,對辨認對象應當拍照,必要時可以對辨認過程進行錄音錄像。
二、什麼是刑事訴訟法辨認?
1、辨認的決定權
檢察院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應當經檢察長批准。
2、辨認的主持者
不得少於2名偵查人員。
3、混雜辨認規則
公安機關:犯罪嫌疑人(7人);犯罪嫌疑人照片(10張);物品(5件);
場所、屍體等特定辨認對象,或者辨認人能夠准確描述物品獨有特徵的,陪襯物不受數量的限制。
檢察院:犯罪嫌疑人、被害人(5到10人);照片(5到10張);物品(5件),照片(5張)。
4、單獨辨認規則
幾名辨認人對同一被辨認人或者同一物品進行辨認時,應當由每名辨認人單獨進行。
5、見證人規則
辨認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有見證人在場。
6、不得暗示的規則
在辨認前,應向辨認人詳細詢問被辨認對象的具體特徵,避免辨認人見到被辨認對象,並應當告知辨認人有意作虛假辨認應負的法律責任。
7、保密規則
對犯罪嫌疑人的辨認,辨認人不願意公開進行時,可以在不暴露辨認人的情況下進行,並應當為其保守秘密。
8、辨認筆錄
對辨認經過和結果,應當製作辨認筆錄,由偵查人員、辨認人、見證人簽名。
必要時,應當對辨認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
辨認的情況,應當製作筆錄,由檢察人員、辨認人、見證人簽字。
對辨認對象應當拍照,必要時可以對辨認過程進行錄音錄像。
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刑事訴訟法要求如果需要辨認犯罪嫌疑人的情況下,必須經過檢察長的批准。另外在辨認過程當中,不可以存在虛假辨認的情況,如果有這種行為的話,是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的。辨認對案件的偵辦有著關鍵性的作用。
延伸閱讀:
新刑事訴訟法證據規則有哪些呢
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
刑事訴訟法解釋第155條規定

F. 刑事案件的辨認程序是怎樣的

辨認,是指偵查人員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時讓被害人、證人以及犯罪嫌疑人對與犯罪有關的物品、文件、場所或者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的一種偵查行為。
辨認,作為一種偵查行為,刑事訴訟法沒有明確規定,公安部《規定》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規則》中作出了專門規定。辨認是偵查程序中經常採用的一種手段,對於查明案件真實情況、核實證據、查獲犯罪嫌疑人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公安部規定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規則的有關規定,辨認應當遵循下列程序:

1、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在各自管轄案件的偵查過程中,需要辨認犯罪嫌疑人的,應當分別經辦案部門負責人或者檢察長批准。
2、辨認應當在偵查人員的主持下進行。在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中,主持辨認的偵查人員不得少於2人。在辨認前,應當向辨認人詳細詢問被辨認對象的具體特徵,尤其是要避免辨認人見到被辨認對象,並應當告知辨認人有意做虛假辨認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
3、多個辨認人對同一辨認對象進行辨認時,應當卣每位辨認人單獨進行辨認。必要時,可以有證人在場。
4、辨認時,應當將辨認對象混雜在其他人員或物品中,不得給辨認人以任何暗示。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在辨認犯罪嫌疑人時,被辨認的人數不得少於7人;辨認照片時,被辨認的照片不得少於10張。人民檢察院自偵的案件,辨認犯罪嫌疑人時,被辨認的人數不得少於5人;辨認照片時,被辨認的照片不得少於5張;辨認物品時,同類物品不得少於5件。
5、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辨認人不願公開進行的,可以在不暴露辨認人的情況下進行,偵查人員應當為其保密。
6、對於辨認的情況,應當製作筆錄,由主持和參加辨認的偵查人員、辨認人、見證人簽名或蓋章。

熱點內容
2017年勞動法3738 發布:2025-09-22 18:53:31 瀏覽:283
規范性文件對應行政法規 發布:2025-09-22 18:38:33 瀏覽:677
規章制度員工接受書 發布:2025-09-22 18:38:27 瀏覽:610
免費下載廚房熱菜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22 18:37:48 瀏覽:674
律師賣保險 發布:2025-09-22 18:36:24 瀏覽:428
徐州市城市房屋權屬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22 18:34:34 瀏覽:919
臨沂法律咨詢服務熱線 發布:2025-09-22 18:18:14 瀏覽:616
社會與法天網下載 發布:2025-09-22 18:09:29 瀏覽:529
2018刑事訴訟法修改關於證據 發布:2025-09-22 17:41:41 瀏覽:601
民法總論體系 發布:2025-09-22 17:29:34 瀏覽: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