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退後打工受勞動法保護嗎
⑴ 本人內退有社保,再其他公司上班收勞動法保護嗎
退休後再工作是不受勞動法保護的。
返聘即離退休人員的再次聘用專,因為退休員工不屬於勞屬動部門管理,不能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所以聘用離退休人員不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28條執行。離退休人員與用人單位發生爭議,如果屬於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案范圍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予受理。
企業聘用退休人員的,不構成勞動法意義上的勞動關系,只成立民法意義上的勞務關系。根據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2條,勞動者事實上已成為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並為其提供有償勞動的,就認為成立勞動關系,適用勞動法。
已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離退休人員被再次聘用時,用人單位應與其簽訂書面協議,明確聘用期內的工作內容、報酬、醫療、勞保待遇等權利和義務。
⑵ 退休工人在外打工是否受到勞動法保護
退休工人在外打工不受到勞動法保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條,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是為了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制定。經2008年9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第25次常務會議通過,由國務院於2008年9月18日發布並實施。
(2)內退後打工受勞動法保護嗎擴展閱讀:
《勞動合同法》的實施和權威性、有效性、統一性,對於我國勞動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不僅是國家各級人民政府、部委、行政機關勞動法律培訓教材,也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系統行政執法人員、法律工作者的執法依據,還是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人力資源部門、社會勞動者、政法院校師生學習勞動法律知識的重要參考用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
(一)勞動合同期滿的。
(二)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三)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
(四)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
(五)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退休標准:
(1)身體完全喪失工作能力。由醫院證明外,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
(2)歲數未到退休年齡。男的不滿50周歲;女的不滿45周歲。
(3)工齡未到退休年限。參加工作不滿10年,或連續工齡不滿10年。
辦理退職,須具備以上3項條件,才能由所在單位按管理許可權,報任免機關或勞資部門批准。
有償解除勞動合同退休人員是指用人單位對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一次性發給一定經濟補償金的,且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符合退休條件的人員。
⑶ 關於退養人員再就業後是否享受勞動法保護
這個相關法規是有規定的,
勞動部1996年頒布並實施(至今仍然有效)的《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第12、13條規定如下:
12.已辦理廠內離崗休養或退養手續的原固定工,用人單位應當與其簽訂勞動合同,明確權利義務關系,其離崗休養或退養的有關文件作為勞動合同的附件。
13.已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離退休人員被再次聘用時,用人單位應與其簽訂書面協議,明確聘用期內的工作內容、報酬、醫療、勞保待遇等權利和義務。
其實這兩條的解釋是比較模糊的,所以你只能結合時代背景來看——當年是全民下崗的時代,為了保持穩定,所以出台了這些規定。現在來看,當時所說的「離崗退養」到底算不算「享受養老保險金待遇」,那真的只能說是天才知道了。
其實勞動合同法上面也體現出這樣的精神,就是已經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就不再享受經濟補償金了。其實說白了就是說,你們都已經退休了,拿著很高的退休金,就沒有必要再給補償金了。
當然,就你這個個案來說的話,究竟應該怎麼認定,也很難講,但是你要理解勞動局的這個決定,因為這種個例沒有任何的法律具體規定,只能是說看他們的裁判了,那他們肯定也不可能裁判你這種屬於受理范圍,不然全市當年的退養職工都來鬧來了,這不又不穩定了么?說白了就是一句話,兩個字「維穩」就對了!
其實勞動合同法上規定過一個月不簽合同,給雙倍工資,本意也不是說不簽合同勞動者就真的有啥損失了,多給一個月工資作為補償,其實本意是要督促企業盡早簽合同,這樣打起官司來仲裁、法院省事了。所以說你硬是去要那個沒簽合同的錢,加上前面的顧忌,他們當然會商量出來一個這樣的結果了,也不奇怪!
當然,出了簽合同以外,其他的一些還是要受到勞動法保護的。至於你的父親的問題,要分成幾塊:1 沒簽合同你要錢,這塊估計要不成了,也就算了;2 工傷部分,如果真的認定是工傷的話,還是應該用人單位負責的。奇怪的就是你為什麼不以這個理由提起仲裁呢?
你應該以工傷賠償提起仲裁,如果還不受理的話,那你就去法院,告他們!
⑷ 內部退養人員是否適用勞動法
根據省政府批轉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關於進一步理順國有企業勞動關系及用人單位做好勞動合同管理工作的意見》(閩政[2000]文266號)第(一)條第4項退出工作崗位休養人員的規定,經本人申請,單位批准,可以退出工作崗位休養,簽訂退出工作崗位休養協議。退出工作崗位休養的人員,應按《福建省城鎮企業基本養老保險條例》規定的標准和比例向所在地社保機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原勞動部《關於嚴格掌握企業職工退休條件的通知》(勞險字[1998]3號)文中也規定: 企業對接近退休年齡的職工要妥善安排,因年老體弱不能堅持正常生產工作,可以實行離崗退養,離崗退養期間,按連續工齡計算,按一定比例發放工資,所需費用仍在工資基金中列支。離崗退養職工達到退休年齡時,再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退休手續,發給退休費。 因此,退養人員可按其退養期間的月生活費作為其退養期間工資基數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但其月生活費標准低於當地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的,應按當地職工最低工資標准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超過本省上年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300%以上部分不繳費。 1.「內退」並不是勞動法或者勞動合同法的概念! 在勞動爭議仲裁或訴訟中,通常將「內退協議」看作為用人單位(企業)與職工之間「就勞動合同的實際履行方式作出變更」的補充協議,即,職工不必上班上崗工作;單位給予發放內退工資(或生活費);單位繳納社會保險繳費;允許職工另外從事其他工作和獲得收入,等等。只要「內退協議」不違法,通常,仲裁庭或者法庭可以認定協議對雙方的約束效力,雙方均應遵守。 2.您與單位的「內退協議至今到期,本人可以享受正式辦理退休。現在省社保局對我的退休不符合條件,本公司不能按照當時協議書實施辦理退休,而導致違約。」既然單位在協議中承諾為您辦理正式退休,而因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認為不符合退休條件,不予辦理。單位應當承擔這一後果的責任。 3.如果在「內退協議」中有約定違約金的數額或者計算標准,您可以要求單位賠償違約金,相反,如果沒有約定違約金,您若要求違約金,通常不會得到仲裁庭或者法庭的支持。建議您:要求單位恢復勞動合同的履行,恢復原工作崗位及勞動報酬(工資獎金等)。這種訴請通常容易得到法律的支持(理由就是基於第1條的分析意見)。 4.重點是《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不是合同法!)。注意:勞動合同的約定條款、「內退協議」的約定內容、原工作崗位及工資待遇,是否可以安排原有崗位的現狀、以及本人是否能夠勝任崗位工作條件等等。 「內退」問題,現在並不普遍了,也只有老國企在九十年代末或本世紀初才有這種處理方式。
⑸ 內退返聘人員受勞動合同法的保護嗎
一、目前來,我國退休年齡是勞源動者結束其勞動法律關系的終止年齡,簽訂勞動合同無效。所以是不受《勞動合同法》保護的。
二、退休再就業時應注意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務合同,而不是勞動合同。與用人單位簽訂具有勞務合同性質的聘用協議,明確規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包括工作內容、勞動報酬、醫療保險待遇等。此外,超過60周歲的再就業人員,不能稱為勞動者,簽訂勞務合同後遇到的糾紛屬於民事糾紛,可以作為民事案件訴至法院。
三、勞務合同的含義:
1、勞動合同的雙方當事人,由於在勞動關系確立後具有隸屬關系,勞動者必須服從用人單位的組織、支配,因此在提供勞動過程中的風險責任須由用人單位承擔。勞動合同糾紛屬於勞動法調整,要求採用仲裁前置程序。
2、勞務合同提供勞動的一方有權自行支配勞動,因此,勞動風險責任自行承擔。勞務合同屬於民事合同的一種,受民法及合同法調整,故因勞務合同發生的爭議由人民法院審理。
⑹ 工人退休後再就業屬於什麼身份,再就業以後享受勞動法保護嗎
目前,我國退休人員在就業的用工關系方面尚存在法律空白,我國《勞動法》和回《勞動合同法》答未將退休再就業人員納入保護范圍。所以在遇到糾紛時,用人單位和退休再就業人員都不能依據法律主張權益和承擔任務。那麼這些越來越龐大的退休打工族,他們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退休再就業人員和用人單位,一定要簽訂合同,而且要簽訂勞務合同,而不是勞動合同。
與用人單位簽訂具有勞務合同性質的聘用協議,在裡面把你的權利、義務給約定好,你在這勞務協議中必須界定,一, 你的報酬,第二,你的醫療,第三,你的工資待遇或者保險待遇,這個必須約定清楚。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再就業人員本身超過60周歲,就不能稱為一個勞動者了,這也是為什麼要簽訂勞務合同而不是勞動合同的理解, 這樣到最後有了糾紛也都屬於民事上的糾紛,可以訴至法院。
⑺ 國企內退後在外簽的勞動合同受法律保護嗎
你內退,與國企還有勞動合同,只是經雙方協商一致,變更了勞動合同。也就是專說你現在本身是有屬勞動合同在身的。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四)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對完成本單位的工作任務造成嚴重影響,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法律上一般是不允許同時訂立兩份勞動合同的。
例外是,如果你訂立的勞動合同對本單位工作沒有影響,或者用人單位沒有提出異議的,你可以同時訂立兩份勞動合同。
對內退來說,你在家休息另找份工作,對原單位工作沒有任何影響。原單位也不會對內退職工提出異議。
所以我認為你訂立的勞動合同是受法律保護的。。
⑻ 退休再就業人員是否可以享受勞動法的保護
目前,我國退休人員在就業的用工關系方面尚存在法律空白,我國《勞動法》和《勞動合同回法》未答將退休再就業人員納入保護范圍。所以在遇到糾紛時,用人單位和退休再就業人員都不能依據法律主張權益和承擔任務。那麼這些越來越龐大的退休打工族,他們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退休再就業人員和用人單位,一定要簽訂合同,而且要簽訂勞務合同,而不是勞動合同。
與用人單位簽訂具有勞務合同性質的聘用協議,在裡面把你的權利、義務給約定好,你在這勞務協議中必須界定,一, 你的報酬,第二,你的醫療,第三,你的工資待遇或者保險待遇,這個必須約定清楚。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再就業人員本身超過60周歲,就不能稱為一個勞動者了,這也是為什麼要簽訂勞務合同而不是勞動合同的理解, 這樣到最後有了糾紛也都屬於民事上的糾紛,可以訴至法院。
⑼ 退休後打工是否受法律保護
受基本法律保護復,但制是不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保護。
因為退休員工不屬於勞動部門管理,不能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所以聘用離退休人員不能依據《勞動法》第28條執行。
離退休人員與用人單位發生爭議,如果屬於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案范圍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應予受理。
(9)內退後打工受勞動法保護嗎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相關規定;
返聘人員一旦發生「工傷」,應認定為從事雇傭工作中受到的傷害,僱傭單位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賠償項目有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傷殘賠償金、輔助器具費、必要的交通費及被撫養人生活費等,造成死亡的還有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等。
因此對於用人單位而言,因為沒有工傷保險的保障,僱傭退休返聘人員存在一定的用工風險,單位對此也應當引起注意,可以購買一些商業意外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