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
①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第二款內容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一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應當報告當前以及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財產情況。被執行人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
②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全文是什麼
第一百四十條裁定適用於下列范圍:
(一)不予受理;
(二)對管轄權有異議的;
(三)駁回起訴;
(四)財產保全和先予執行;
(五)准許或者不準許撤訴;
(六)中止或者終結訴訟;
(七)補正判決書中的筆誤;
(八)中止或者終結執行;
(九)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十)不予執行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
(十一)其他需要裁定解決的事項。
對前款第(一)、(二)、(三)項裁定,可以上訴。
裁定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口頭裁定的,記入筆錄。
第一款第十一項就是:其他需要裁定解決的事項。
③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第三款怎麼理解
因為提出再審針對的是生效判決和裁定。
④ 如何理解憲法第四十條,民事訴訟法第六十
您好,
第四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釋義】 本條是關於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保護的規定。
一、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含義
通信自由是指公民通過書信、電話、電報、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自主地與他人進行交往的自由。通信秘密是指公民與他人進行交往的信件、電話、電報、電子郵件等所涉及的內容,任何個人、任何組織或者單位都無權非法干預,無權偷看、隱匿、塗改、棄毀、扣押、沒收、泄露或者竊聽。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相互聯系,不可分割,通常又稱為秘密通訊的自由。只有通信自由權,通信秘密得不到保護,則通信自由權也不能實現。如果只有通信秘密權,而通信自由得不到保護,則通信秘密也沒有意義。當然,通信自由與通信秘密也有一定的區別,主要是通信自由強調的是通訊交流的權利受法律保護,更多地屬於表達自由的范疇;通信秘密強調的是通信內容不受干預,更多屬於隱私權的范疇。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是公民十分重要的憲法權利,核心在於保護公民的隱私權。各國所以將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作為一項重要的憲法權利予以保護,概因該項權利和自由屬於兩人以上交換意見,以秘密方式進行之,而不容許任何他人侵犯的自由。現代社會的情形異常復雜,人類為求達到生活上圓滿的目的,與志同道合者共相為謀,不免有許多不可泄露的秘密,倘在互相交換秘密之時,被他人侵犯,而致暴露於世,則個人生活必蒙不良的影響。可見,公民精神活動的自由,公民的隱私權,對於實現公民的其他權利和自由,對於實現人的自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沒有精神活動自由,沒有隱私權,實際無異於使人的一切活動時時處於光天化日之下,使人的自由和尊嚴不復存在,而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則是保護公民精神自由和隱私權的十分重要的屏障。本條對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規定,其基本的初衷也是通過保護公民的精神自由和隱私權,以維護人的尊嚴和自由,進一步實現公民的其他權利和自由,促進人的自身發展。
對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應當著重說明的是通信秘密的含義。根據本條的規定,對通信秘密的理解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享有通信秘密權的主體,應當屬於公民個人,而不包括有關單位、組織。本條規定的通信秘密旨在保護公民個人的隱私權利,有關單位或者組織的通信秘密屬於國家秘密或者商業秘密的范圍。二是通信秘密所保護的信息,既包括公民在通訊中依照法律不應當公開的未公開的信息,也包括已經公開的但應當受法律保護而不公開的信息。三是通信秘密的范圍,不僅包括通信的內容,還包括與通信內容相關的資料。通信方式包括郵政通信和電信通信兩種方式。其中,郵政通信秘密的范圍,不僅包括紙質信件的內容,還包括與信件相關的郵政編碼、發件人、收件人、通信地址等資料。電信通訊秘密的范圍,不僅包括電報、電話、尋呼機、電子郵件中的內容,還包括與通信通訊相關的主叫號碼、被叫號碼、聯絡時間、通話次數、通話地點等資料。
第六十條 訴訟代理人的許可權如果變更或者解除,當事人應當書面告知人民法院,並由人民法院通知對方當事人。
【釋義】
代理權的變更,是指委託訴訟代理人取得訴訟代理後,訴訟過程中, 委託人基於一定原因,擴大原來的訴訟代理權或者縮小原來的訴訟代理權。
代理權的解除,是指在委託訴訟代理關系成立後,因委託人收回訴訟代理權或者代理人放棄訴訟代理權而中止雙方的訴訟代理關系。
當事人在訴訟代理人的發生變更或解除後沒有書面告知法院的,對法院及對方當事人不產生效力。在訴訟代理權未變更、解除前,委託訴訟代理人已經實施的訴訟代理行為仍然有效。
⑤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條
第二百四十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外國人、無國籍內人、外國容企業和組織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或者其他人代理訴訟,從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證明,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者履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後,才具有效力。
⑥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條內容是什麼
第四十條人民法復院制審理第一審民事案件,由審判員、陪審員共同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的成員人數,必須是單數。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民事案件,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理。
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時,與審判員有同等的權利義務。
⑦ 怎樣理解民事訴訟法第48條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規定: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作為民事訴訟的當事人版。
法人由其法定代表權人進行訴訟。其他組織由其主要負責人進行訴訟。
這是對提起民事訴訟的主體的規定,其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是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同時,法人或其他組織的代表人或負責人是訴訟的主體。
⑧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是啥
第二百四十二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迴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答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
人民法院決定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財產,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⑨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410條
2015年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內,本解釋共分23章552條。其容中第四百一十條的內容共有兩款:
一審原告在再審審理程序中申請撤回起訴,經其他當事人同意,且不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他人合法權益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許。裁定準許撤訴的,應當一並撤銷原判決。
一審原告在再審審理程序中撤回起訴後重復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⑩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第一款第四項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條並沒有第一款第四項,請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回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答實。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條原告增加訴訟請求,被告提出反訴,第三人提出與本案有關的訴訟請求,可以合並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