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政法規的名稱一般有三種
『壹』 地方性教育法規包括哪些
地方性教育法規包括:《職業教育條例》;吉林省人大常委會制定的《校園、校舍管回理保護條例》;天津答市人大常委會制定的《職工教育條例》等。
地方性法規,一般稱「條例」,有時區別不同情況也採用「規定」、「實施辦法」、「補充規定」等名稱。 各地出台的地方性教育法規,據1999年統計已有138項,是我國教育法的一個重要淵源。從其立法目的和立法依據上劃分,可以分為兩種。 (1)執行、補充性的地方性教育法規。是為了直接執行憲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規或為了補充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規而制定的。如為了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全國絕大多數省、自治區、直轄市都制定了本地區的關於義務教育的條例,這就是執行性、補充性的地方教育法規。 (2)自主性的地方教育法規,是為履行憲法或法律所賦予的職權所制定的。
『貳』 我國學前教育行政法規和學前教育規章有哪些
我國學前教育行政法規和學前教育規章有:
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為目標,按照「政府主導,公辦為主,民辦補充」的辦園格局,落實各級政府責任,大力發展公辦及公辦性質幼兒園,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幼兒園,努力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水平,加大經費投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保教質量,進一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切實保障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目標任務。堅持學前教育的普惠性和公益性,建立「市級統籌、以縣為主、縣鄉共管」的管理體制,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實現適齡兒童就近入園,基本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不斷提高全市幼兒保教水平。到2013年,全市所有新建、改擴建幼兒園達到省定基本辦園標准,每個鄉鎮(街道)至少建成1處公辦中心幼兒園並通過省級認定,每個行政村(社區)至少設立1所幼兒園,使我市未來3年公辦及公辦性質的幼兒園、在園幼兒均達到總數的65%以上,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到88%以上。
工作重點
大力發展公辦及公辦性質幼兒園。加大政府投入,通過新建、改建、擴建等方式,努力擴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支持和引導街道、農村集體、有條件的國有企事業單位,按照標准舉辦公辦性質幼兒園和開設分園;鼓勵支持鄉鎮(街道)中心幼兒園、村集體幼兒園標准化建設。中小學布局調整後的富餘教育資源和其他富餘公共資源,經改建合格後舉辦幼兒園。現有5個班以上規模的小學附設園,經當地政府批准,可從小學剝離改建成為獨立幼兒園。
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學前教育。積極吸納民間資金進入學前教育領域,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特別是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各縣(市)區要因地制宜,採取減免租金、以獎代補、派駐公辦教師等方式,引導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提高學前教育的公共服務能力。民辦幼兒園在審批登記、評估指導、教師培訓、職稱評審、表彰獎勵等方面與公辦幼兒園具有同等地位。鼓勵社會各界捐資助園。對合法經營且實行普惠性服務、經審核達標的民辦幼兒園給予獎勵。加強管理,嚴格執行幼兒園審批註冊制度。
『叄』 我國頒布了哪些教育法律和法規呢
一、教育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版
3、中華人民共和權國義務教育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二、教育行政法規
1、教師資格條例
2、幼兒園管理條例
3、學校體育工作條例
4、學校衛生工作條例
三、教育部門規章
1、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2、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
3、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
4、實施教育行政許可若干規定
5、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
四、相關法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肆』 教育行政法規名稱是什麼
行政法抄規是指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由於法律關於行政權力的規定常常比較原則、抽象,因而還需要由行政機關進一步具體化。行政法規就是對法律內容具體化的一種主要形式。
『伍』 教育行政法規一般有三種,分別是什麼
條例,辦法,規定。
參考來自書本。
『陸』 教育法律規范的結構
教育法規的體系結構:
教育法規體系是指教育法作為一個專門的法律部分,
按照一
定的原則組成的一個相互聯系、相互協調、完整統一的法律有機整體。
(一)
縱向結構:教育法規體系的縱向結構,即教育法規的表現形式,是指由不同層級的
教育法律文件組成的等級、
效力有序的縱向體系。
我國教育法律體系的縱向結構為:
1.
《憲法》中有關教育的條款:
《憲法》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
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一切法律法規制定的依據。
2.
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基本法律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調整教育內部、外部相互關系
的基本法律准則。對整個教育全局起宏觀調控作用,或稱為「教育憲法」
「教育母法」
.
我國
的教育基本法律為
1995
年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
育法》
3.
教育單行法律:教育單行法律一般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規定教育領
域某一方面具體問題的規范性文件,其效力低於《憲法》和教育基本法。
4.
教育行政法規:教育行政法規是行政法規的形式之一,是由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
依據《憲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關於教育行政管理的規范性文件。其效力低於《憲法》和教
育法律,高於地方性教育法規和教育規章。教育行政法規的名稱一般有三種:條例、規定、
辦法或細則,如《國務院徵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
則》
《教師資格條例》等。
5.
地方性教育法規:地方性法規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專稱。制定地方性
教育法規,
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地方性教育法規只在該行政區域內有效,
不得同憲法、
法律行政法規想抵觸,其名稱通常有條例、辦法、規定、規則、實施細則等。
6.
教育規章:
教育規章是中央和地方有關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頒布的有關
教育的規范性文件,
有的稱為教育行政規章,
包括部門教育規章和帝反政府教育規章。
部門
教育規章是國務院所屬各部、
各委員會發布的有關教育的規范性文件。
這類文件主要是就國
家有關教育的法律、行政法規的實施問題制定出相應的實施辦法、條例、大綱、標准等,以
保證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如《教育行政處罰暫行實施辦法》
。地方政府教育規章是整個
教育法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
橫向結構:
教育法規體系的橫向結構是指依據教育法規所調整的教育社會關系的特點
或教育關系構成要素的不同,
劃分出若干處於同一層級的部門教育法,
形成法規調整的橫向
體系。我國教育法規體系的橫向結構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部類:
1.
教育基本法。它奠定了我國教育制度的基礎,是決定我國教育發展的基本法,即已頒布施
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
2.
基礎教育法。是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領域的教育
法律的總稱。
已頒布施行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即為基礎教育法的一個組成部分。
3.
高等教育法。是以高等教育為調整對象,涵蓋大學專科、本科、研究生教育以及非學歷高
等教育的法律法規的總稱,即已頒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
4.
職業教育法。是以各級各類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為調整對象的教育法律法規的總稱,即已
頒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
。
5.
成人教育或社會教育法。以各類在職人員和職後人員的教育為調整對象,包括成人教育、
繼續教育、
終身教育等。
從內容上應是橫向結構不可缺少的方面,
但是否單獨立法鄭子昂進
行論證。
6.
學位法。
主要就學位工作的領導和管理、
學位的等級、
學位授予的條件和程序等作出規定,
即已頒布施行的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
7.
教師法。是以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教學人員的地位、權力、義務、職稱、考評、進修、培養
等為調整對象的教育法律法規,即已頒布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
8.
教育投入法或教育財政法。是以教育經費的來源、分配、使用、核算及教育基建和教學設
備等辦學物質條件保障為調整對象的教育法律法規。
從教育發展的實際來看,
需要制定該法
律。
『柒』 教育法的淵源有哪些
閩試導讀:在福建省教師招聘考試中,教育法律法規和教師職業道德是必考科目,依法執教是依法治國方針在教師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因此,掌握重要的法律法規和職業道德知識是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的重要保證。福建教師招考網特此為大家收集整理了教育法律法規的相關知識點,供大家學習參考,預祝廣大考生早圓教師夢!
法律淵源簡稱法源,是指法的「形式淵源」或「效力淵源」。它具體指法所形成的力量從何而來,法的創立方式或表現形式又是由何種國家機關、通過何種法律文件的形式以及通過怎樣的被國家認可的程序而形成的。對教育法的淵源概念亦可以理解為:制定教育法的依據來自何處。教育法源主要是指國家根據法定的權利和程序所制定的關於教育方面的規范性文件。我國教育法的淵源主要有以下幾種:
(1)憲法
憲法是國家的總章程,是其他一切法律、法規制定的依據,是制定教育法律法規的重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制定,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最高層次的法律淵源。其他形式的法律、法規不得與憲法相違背,否則歸於無效。憲法是我國教育法律的基本法源。
(2)教育法律
教育法律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及其常設機構所制定的有關教育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教育法律是教育法的最主要來源。依據法律制定機關和調整對象的不同,教育法律又分為教育基本法律和教育單行法律。
①教育基本法律
教育基本法律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發布的,通常規定和調整某一方面帶根本性、普遍性的法律。我國的教育基本法律為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
②教育單行法律
教育單行法律一般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和發布的,通常規定和調整的對象較窄、內容較具體的一類法律,其效力低於憲法和教育基本法。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等。
(3)教育行政法規
教育行政法規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為實施、管理教育事業,依據憲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效力及於全國。教育行政法規是行政法規的形式之一。教育行政法規的名稱一般有三種:條例、規定、辦法或細則。它們內容廣泛、數量眾多,在實際工作中起主要作用,是教育法數量最多的一類法源。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發展,近年來國務院相繼制定了十幾部教育行政法規,如《國務院徵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教師資格條例》等。
(4)地方性教育法規
地方性法規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專稱。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級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名稱通常有條例、辦法、規定、規則、實施細則等。
地方性教育法規的立法目的在於根據本行政區域教育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實施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如《河南省義務教育實施辦法》《山東省職業教育條例》等。
(5)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屬於自治法規。在我國,自治法規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和發布。這些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有關教育的內容,也是教育法的法源。
(6)教育規章
教育規章是中央和地方有關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制定頒布的有關教育的規范性文件,包括部門教育規章和地方政府教育規章。
①部門教育規章
部門教育規章是國務院所屬各部、各委員會發布的有關教育的規范性文件。這類文件主要是就國家有關教育的法律、行政法規的實施問題制定相應的實施辦法、條例和細則等規范性文件,以保證有關法律、法規的實施。
②地方政府教育規章
地方政府教育規章是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的法律形式。各地有制定規章權的人民政府,陸續制定了一批有關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個領域的地方政府規章。這些教育規章是整個教育法規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具體化和重要補充。地方政府教育規章的完備和健全,有助於國家教育法律、行政法規的實行,也為國家的教育立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推薦閱讀: 更多福建教師招考時事政治相關內容請點擊
更多福建教師招考心理學相關內容請點擊
更多福建教師招考教育學相關內容請點擊
『捌』 想問一下 教育政府規章,教育行政規章,教育行政法規,教育單行條例的制定主體分別是誰以及效力排序
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及優先順序
憲法>法律>行政法規=自治條例>地方性法規(單行內條例)=部門容規章
帶「法」字的屬於法律,如《婚姻法》《刑法》,但《憲法》是例外。
從名稱上來看,你列舉的這些,效力優先順序全部在法律之下。
行政法規:教育政府規章,制定主體國務院
部門規章:教育行政規章、教育行政法規,制定主體國務院
地方性法規(單行條例):教育單行條例,制定主體人大及其常委會
所以效率最高的是教育政府規章。
對於教育行政規章、教育行政法規、教育單行條例這三個是平級關系,誰也不能比誰高一頭。
『玖』 教育行政法規有哪些
教育行政法規是指國家最高行政機關為實施、管理教育事業,根據憲法和教育專法律制定的規范性文件。教育屬行政法規在內容上是針對某一類教育管理事務發布的行為規則,而不是針對某個具體的事件和具體問題作出決定,在形式和結構上必須比較規范,在時效上必須有相對的穩定性;其制定、審定、發布須經過法定的程序。只能了解這個。。
『拾』 行政法規的三種名稱
行政法規的三種名稱:條例、規定、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