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1979年刑事訴訟法原文

1979年刑事訴訟法原文

發布時間: 2021-11-21 02:20:18

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79條第1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79條第1款: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
(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Ⅱ 1979年的刑事訴訟法哪裡有

1979年6月,彭真發言者同出席五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代表討論

1979年7月1日,《刑事訴訟法》獲得通過,中國首部刑訴法典由此誕生;17年後,1996年3月17日,八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對該法進行了首次修正;又是16年,二次修正的刑訴法,將在明天以草案形式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

回望33年,本報尋訪刑訴法起草制定修正等重要節點的參與者知情人研究者及標志性案件的親歷者,試圖還原這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典從無到有從修正到逐步完善的進程,並以此記錄和展現共和國法制建設與公民法律意識共同成長的經歷片斷。

Ⅲ 1979年的刑事訴訟法的敲詐勒索罪的條文以及判刑金額的規定

犯敲詐勒索罪的(以1000至3000元為起點),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以10000元至30000元為起點),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使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強行索要公私財物的行為。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 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1979年刑事訴訟法原文擴展閱讀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敲詐勒索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敲詐勒索公私財物價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三十萬元至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根據本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和社會治安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批准。
第二條 敲詐勒索公私財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數額較大」的標准可以按照本解釋第一條規定標準的百分之五十確定:
(一)曾因敲詐勒索受過刑事處罰的;
(二)一年內曾因敲詐勒索受過行政處罰的;
(三)對未成年人、殘疾人、老年人或者喪失勞動能力人敲詐勒索的;
(四)以將要實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者故意殺人、綁架等嚴重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犯罪相威脅敲詐勒索的;
(五)以黑惡勢力名義敲詐勒索的;
(六)利用或者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軍人、新聞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詐勒索的;
(七)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Ⅳ 刑事訴訟法第79條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Ⅳ 我想要79年刑事訴訟法全部條文!

【發布單位】全國人大常委會
【發布文號】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6號
【發布日期】1979-07-07
【生效日期】1980-01-01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國家法律法規
【文件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一九七九年七月七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六號公布
一九八0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目 錄
第一編 總 則
第一章 指導思想、任務和基本原則
第二章 管轄
第三章 迴避
第四章 辯護
第五章 證據
第六章 強制措施
第七章 附帶民事訴訟
第八章 期間、送達
第九章 其他規定
第二編 立案、偵查和提起公訴
第一章 立案
第二章 偵查
第一節 訊問被告人
第二節 詢問證人
第三節 勘驗、檢查
第四節 搜查
第五節 扣押物證、書證
第六節 鑒定
第七節 通緝
第八節 偵查終結
第三章 提起公訴
第二編 審 判
第一章 審判組織
第二章 第一審程序
第一節 公訴案件
第二節 自訴案件
第三章 第二審程序
第四章 死刑復核程序
第五章 審判監督程序
第四編 執 行
第一編 總 則

第一章 指導思想、任務和基本原則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針,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各族人民實行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即無產階級專政的具體經驗和打擊敵人、保護人民的實際需要制定。

Ⅵ 79年刑事訴訟法條文誰有啊

【發布單位】全國人大常委會
【發布文號】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6號
【發布日期】1979-07-07
【生效日期】1980-01-01
【失效日期】-----------
【所屬類別】國家法律法規
【文件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一九七九年七月一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一九七九年七月七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令第六號公布
一九八0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目 錄
第一編 總 則
第一章 指導思想、任務和基本原則
第二章 管轄
第三章 迴避
第四章 辯護
第五章 證據
第六章 強制措施
第七章 附帶民事訴訟
第八章 期間、送達
第九章 其他規定
第二編 立案、偵查和提起公訴
第一章 立案
第二章 偵查
第一節 訊問被告人
第二節 詢問證人
第三節 勘驗、檢查
第四節 搜查
第五節 扣押物證、書證
第六節 鑒定
第七節 通緝
第八節 偵查終結
第三章 提起公訴
第二編 審 判
第一章 審判組織
第二章 第一審程序
第一節 公訴案件
第二節 自訴案件
第三章 第二審程序
第四章 死刑復核程序
第五章 審判監督程序
第四編 執 行
第一編 總 則

第一章 指導思想、任務和基本原則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針,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各族人民實行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即無產階級專政的具體經驗和打擊敵人、保護人民的實際需要制定。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證准確、及時地查明犯罪事實,正確應用法律,懲罰犯罪分子,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積極同犯罪行為作斗爭,以維護社會主義法制,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它權利,保障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批准逮捕和檢察(包括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四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對於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

第五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准確有效地執行法律。

第六條 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於不通曉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的訴訟參與人,應當為他們翻譯。
在少數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雜居的地區,應當用當地通用的語言進行審訊,用當地通用的文字發布判決書、布告和其他文件。

第七第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

第八條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規定的以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人民法院有義務保證被告人獲得辯護。

第九條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依照本法實行人民陪審員陪審的制度。

第十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
對於不滿十八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訊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
訴訟參與人對於審判人員、 檢察人員和偵查人員侵犯公民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權提出控告。

第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宣告無罪:
(一)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三)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四)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五)被告人死亡的;
(六)其他法律、法令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第十二條 對於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適用本法的規定。
對於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第二章 管 轄

第十三條 告訴才處理和其他不需要進行偵查的輕微的刑事案件, 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並可以進行調解。
貪污罪、侵犯公民民主權利罪、瀆職罪以及人民檢察院認為需要自己直接受理的其他案件,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和決定是否提起公訴。
第一、二款規定以外的其他案件的偵查,都由公安機關進行。

第十四條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除外。

第十五條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
(一)反革命案件;
(二)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三)外國人犯罪或者我國公民侵犯外國人合法權利的刑事案件。

第十六條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是全省(直轄市、自治區)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第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是全國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第十八條 上級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 可以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
刑事案件,也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交由下級人民法院審判;下級人民法院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刑事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審判。

第十九條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條 幾個同級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審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

第二十一條 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判管轄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將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審判。

第二十二條 專門人民法院案件的管轄另行規定。

第三章 回 避

第二十三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二十四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迴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 院長的迴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 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迴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迴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迴避的決定,當事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二十五條 本法第二十三條、 條二十四條的規定也適用於書記員、 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第四章 辯 護

第二十六條 被告人除自己行使辯護權以外,還可以委託下列的人辯護:
(一)律師
(二)人民團體或者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或者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公民;
(三)被告人的近親屬、監護人。

第二十七條 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為他指定辯護人。
被告人是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為他指定辯護人。

第二十八條 辯護人的責任是根據事實和法律,提出證明被告人無罪、罪輕或者減輕、免除其刑事責任的材料和意見,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第二十九條 辯護律師可以查閱本案材料, 了解案情, 可以同在押的被告人會見和通信;其他的辯護人經過人民法院許可,也可以了解案情,同在押的被告人會見和通信。

第三十條 在審判過程中,被告人可以拒絕辯護人繼續為他辯護,也可以另行委託辯護人辯護。

第五章 證 據

第三十一條 證明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事實,都是證據。證據有下列六種:
(一)物證、書證;
(二)證人證言;
(三)被害人陳述;
(四)被告人供述和辯解;
(五)鑒定結論;
(六)勘驗、檢查筆錄。
以上證據必須經過查證屬實,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三十二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並且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第三十三條 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人民法院判決書,必須忠實於事實真象。故意隱瞞事實真象的,應當追究責任。

第三十四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有權向有關的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公社、人民團體和公民收集、調取證據。
對於涉及國家機密的證據,應當保密。
凡是偽造證據、隱匿證據或者毀滅證據的,無論屬於何方,必須受法律追究。

第三十五條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第三十六條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訊問、質證,聽取各方證人的證言並經過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時,應當依法處理。

第三十七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辯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第六章 強制措施

第三十八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根據案件情況,對被告人可以拘傳、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被監視居住的被告人不得離開指定的區域。監視居住由當地公安派出所執行,或者由受委託的人民公社、被告人的所在單位執行。
對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如果情況發生變化,應當撤銷或者變更。

第三十九條 逮捕人犯, 必須經過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決定, 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四十條 對主要犯罪事實已經查清,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人犯,採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應即依法逮捕。
對應當逮捕的人犯,如果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可以採用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的辦法。

第四十一條 公安機關對於罪該逮捕的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三)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四)犯罪後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身份不明有流竄作案重大嫌疑的;
(七)正在進行「打砸搶」和嚴重破壞工作、生產、社會秩序的。

第四十二條 對於下列人犯,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處理:
(一)正在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後即時被發覺的;
(二)通緝在案的;
(三)越獄逃跑的;
(四)正在被追捕的。

第四十三條 公安機關拘留人的時候,必須出示拘留證。
拘留後,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應當把拘留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

第四十四條 公安機關對於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在發現不應當拘留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對需要逮捕而證據還不充足的,可以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第四十五條 公安機關要求逮捕人犯的時候, 應當寫出提請批准逮捕書, 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並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必要時,人民檢察院可以派人參加公安機關對於重大案件的討論。

第四十六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逮捕人犯由檢察長決定。重大案件應當提交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

第四十七條 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的案件進行審查後,應當根據情況分別作出批准逮捕,不批准逮捕或者補充偵查的決定。

第四十八條 公安機關對被拘留的人,認為需要逮捕的,應當在拘留後的三日以內,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准。在特殊情況下,提請審查批準的時間可以延長一日至四日。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接到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書後的三日以內,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決定。 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 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後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如果沒有按照前款規定辦理,被拘留的人或者他的家屬有權要求釋放,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應當立即釋放。

第四十九條 公安機關對人民檢察院不批准逮捕的決定,認為有錯誤的時候,可以要求復議,但是必須將被拘留的人立即釋放。如果意見不被接受,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提請復核。上級人民檢察院應當立即復核,作出是否變更的決定,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執行。

第五十條 公安機關逮捕人的時候,必須出示逮捕證。
逮捕後,除有礙偵查或者無法通知的情形以外,應當把逮捕的原因和羈押的處所,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

第五十一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對於各自決定逮捕的人,公安機關對於經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的人, 都必須在逮捕後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 在發現不應當逮捕的時候,必須立即釋放,發給釋放證明。

第五十二條 人民檢察院在審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如果發現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有違法情況,應當通知公安機關予以糾正,公安機關應當將糾正情況通知人民檢察院。

第七章 附帶民事訴訟

第五十三條 被害人由於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查封或者扣押被告人的財產。

第五十四條 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同刑事案件一並審判,只有為了防止刑事案件審判的過分遲延,才可以在刑事案件審判後,由同一審判組織繼續審理附帶民事訴訟。

Ⅶ 1979年刑事訴訟法全 規定收容審查了嗎

1979年刑事訴訟法沒有規定收容審查,因為收容審查不是刑事偵查的強制措施。

Ⅷ 有沒有關於1979年刑法作出的司法解釋

關於對刑法第十二條適用問題的司法解釋中都有1997年修訂的刑法生效後關於1979年刑法是否適用的解釋。

刑法第十二條【從舊兼從輕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的生效判決,繼續有效。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檢察工作中具體適用修訂刑法第十二條若干問題的通知

(高檢發釋字[1997]4號 1997年10月6日公布實施)

根據修訂刑法第十二條的規定,現對發生在1997年9月30日以前,1997年10月1日後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通知如下:

一、如果當時的法律(包括1979年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刑事法律的決定、補充規定,民事、經濟、行政法律中「依照」、「比照」刑法有關條款追究刑事責任的法律條文,下同)、司法解釋認為是犯罪,修訂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依法不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立案、偵查的,撤銷案件;已批准逮捕的,撤銷批准逮捕決定,並建議公安機關撤銷案件;審查起訴的,作出不起訴決定;已經起訴的,建議人民法院退回案件,予以撤銷;已經抗訴的,撤回抗訴。

二、如果當時的法律、司法解釋認為是犯罪,修訂刑法也認為是犯罪的,按從舊兼從輕的原則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罪名、構成要件、情節以及法定刑沒有變化的,適用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

2、罪名、構成要件、情節以及法定刑已經變化的,根據從輕原則,確定適用當時的法律或者修訂刑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修訂刑法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但行為連續或者繼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的,對10月1日以後構成犯罪的行為適用修訂刑法追究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刑法第十二條幾個問題的解釋

(法釋[1997]12號 1998年1月13日公布實施)

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97年10月1日施行以來,一些地方法院就刑法第十二條適用中的幾個具體問題向我院請示。現解釋如下:

第一條刑法第十二條規定的「處刑較輕」,是指刑法對某種犯罪規定的刑罰即法定刑比修訂前刑法輕。法定刑較輕是指法定最高刑較輕;如果法定最高刑相同,則指法定最低刑較輕。

第二條如果刑法規定的某一犯罪只有一個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該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如果刑法規定的某一犯罪有兩個以上的法定刑幅度,法定最高刑或者最低刑是指具體犯罪行為應當適用的法定刑幅度的最高刑或者最低刑

第三條1997年10月1日以後審理1997年9月30日以前發生的刑事案件,如果刑法規定的定罪處刑標准、法定刑與修訂前刑法相同的,應當適用修訂前的刑法。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對跨越修訂刑法施行日期的繼續犯罪、連續犯罪以及其他同種數罪應如何具體適用刑法問題的批復

(高檢發釋字[1998]6號 1998年12月2日公布實施)

四川省人民檢察院:

你院川檢發研(1998)10號《關於對連續犯罪、繼續犯罪如何具體適用刑法第十二條的有關問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對於開始於1997年9月30日以前,繼續或者連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的行為,以及在1997年10月1日前後分別實施的同種類數罪,如果原刑法和修訂刑法都認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追訴,按照下列原則決定如何適用法律:

一、對於開始於1997年9月30日以前,繼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終了的繼續犯罪,應當適用修訂刑法一並進行追訴。

二、對於開始於1997年9月30日以前,連續到1997年10月1日以後的連續犯罪,或者在1997年10月1日前後分別實施同種類數罪,其中罪名、構成要件、情節以及法定刑均沒有變化的,應當適用修訂刑法,一並進行追訴;罪名、構成要件、情節以及法定刑已經變化的,也應當適用修訂刑法,一並進行追訴,但是修訂刑法比原刑法所規定的構成要件和情節較為嚴格,或者法定刑較重的,在提起公訴時應當提出酌情從輕處理意見。

最高檢關於《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的時間效力的批復

(高檢發研字[2000]15號 2000年6月29日發布施行)

天津市人民檢察院:

你院「關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的實施時間問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是對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關於「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規定的進一步明確,並不是對刑法的修改。因此,該《解釋》的效力適用於修訂刑法的施行日期,其溯及力適用修訂刑法第十二條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適用刑事司法解釋時間效力問題的規定

(高檢發釋字[2001]5號2001年12月16日公布 自2001年12月17日起施行)

為正確適用司法解釋辦理案件,現對適用刑事司法解釋時間效力問題提出如下意見:

一、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自公布
或者規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適用於法律的施行期間。

二、對於司法解釋實施前發生的行為,行為時沒有相關司法解釋,司法解釋施行後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釋的規定辦理。

三、對於新的司法解釋實施前發生的行為,行為時已有相關司法解釋,依照行為時的司法解釋辦理,但適用新的司法解釋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適用新的司法解釋。

四、對於在司法解釋施行前已辦結的案件,按照當時的法律和司法解釋,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沒有錯誤的,不再變動。

Ⅸ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78條和79條內容

《刑事訴訟法》第七十八條 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須經過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人內民法院決定,容由公安機關執行。
第七十九條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一)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
(三)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
(五)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或者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曾經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應當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取保候審、監視居住規定,情節嚴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熱點內容
武漢疫情刑法 發布:2025-05-06 19:12:58 瀏覽:224
按份責任和連帶責任法律規定 發布:2025-05-06 19:12:26 瀏覽:293
工會及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5-06 19:03:24 瀏覽:937
璧山法院概況 發布:2025-05-06 18:30:16 瀏覽:395
法官不要阿 發布:2025-05-06 18:07:39 瀏覽:858
建設工程司法鑒定程序規范 發布:2025-05-06 18:07:32 瀏覽:305
法院雲間產品 發布:2025-05-06 17:56:31 瀏覽:816
道德強迫 發布:2025-05-06 17:51:34 瀏覽:664
學校宣傳民法典 發布:2025-05-06 17:50:02 瀏覽:266
2015司法考試公司法 發布:2025-05-06 17:44:16 瀏覽: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