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保全錯誤

民事訴訟法保全錯誤

發布時間: 2021-11-22 09:27:18

1. 財產保全錯誤 損失賠償怎麼計算

損失計算標准

1、提交證據證明財產保全錯誤給公司造成的損失,申請人應當全部賠償。

2、如無證據證明損失情況,可按照金融機構逾期貸款利率標准(在同期貸款利率水平上加收30%-50%)計算利息損失(依據相關判例)。如果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有錯誤,被申請人因財產被保全而遭受損失的,申請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實際的損失賠償《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九條: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方式計算。

(1)民事訴訟法保全錯誤擴展閱讀:

採用訴訟中財產保全應當具備如下條件:

第一,需要對爭議的財產採取訴訟中財產保全的案件必須是給付之訴,即該案的訴訟請求具有財產給付內容。

第二,將來的生效判決因為主觀或者客觀的因素導致不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主觀因素有,當事人有轉移、毀損、隱匿財物的行為或者可能採取這種行為;客觀因素主要是訴訟標的物是容易變質、腐爛的物品,如果不及時採取保全措施將會造成更大損失。

第三,訴訟中財產保全發生在民事案件受理後、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決前。在一審或二審程序中,如果案件尚未審結,就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如果法院的判決已經生效,當事人可以申請強制執行,但是不得申請財產保全。

第四,訴訟中財產保全一般應當由當事人提出書面申請。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財產保全措施。但是,人民法院一般很少以職權裁定財產保全,因為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依職權採取財產保全或者先予執行錯誤的,應當由人民法院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當事人提供擔保。人民法院依據申請人的申請,在採取訴訟中財產保全措施前,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提供擔保的數額應當相當於請求保全的數額。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可以駁回申請。在發生訴訟中財產保全錯誤給被申請人造成損失的情況下,被申請人可以直接從申請人提供擔保的財產中得到賠償。

2. 申請訴前財產保全錯誤,承擔什麼後果

《民事訴訟法》第九十六條規定「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所遭受的損失」。

3. 訴訟中財產保全錯誤,該由哪個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三十二條規定:「當事人申請訴前財產損失引起訴訟的,由採取該財產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管轄。因此,有採取保全措施的法院管轄。

4. 錯誤申請財產保全應適用何種歸責原則

原告張某以被告王某(均為個體工商戶)拖欠其10萬元貨款為由訴至法院。訴訟中法院根據張某的保全申請而對李某存放在王某住所的服裝採取了查封保全措施。經審理,張某的訴訟請求因缺乏相應證據證實,被法院判決駁回。被查封的這批服裝也隨之被解封。後李某以該批服裝屬其所有,張某申請保全,致使該批服裝錯過了銷售季節而給其造成了損失為由,要求張某賠償損失。張某辯稱,自己並不知道該批服裝為李某所有。 評析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六條規定:財產保全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所遭受的損失。這一規定明確了錯誤申請財產保全的申請人對被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所遭受的損失應當承擔損害賠償的責任。但對該種損害賠償責任應適用何種歸責原則,人們的認識不盡相同。 錯誤申請財產保全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依照國內之通說,以過錯責任為原則。多數學者認為,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六條規定的申請有錯誤等同於申請人主觀上有過錯,主要理由是:其一,我國侵權法以一般侵權責任為原則,以特殊侵權責任為例外,只有特殊侵權責任才適用無過錯責任,法律沒有作出特殊規定的都是一般侵權責任,應當適用過錯責任歸責原則,對於錯誤申請財產保全的損害賠償責任,法律沒有作出特殊規定,當屬一般侵權責任,適用過錯責任;其二,對財產保全申請人科以無過錯責任,不合理的加重了申請人責任,從而不利於保全制度發揮其應有的功效。筆者認為,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六條規定的申請有錯誤只是一個事實判斷,不論申請人有無故意或過失,只要錯誤申請保全並因此造成他人財產損失的,申請人就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一、歸責原則二元化是確定損害賠償責任大勢所趨 依照傳統侵權法理論,侵權責任因其構成要件不同而分為一般侵權責任與特殊侵權責任,一般侵權責任適用過錯原則,其構成以行為人有過錯為要件;而特殊侵權責任適用的是無過錯原則,其構成僅以損害事實與行為人的行為有因果關系為要件,而行為人有無過錯均不影響侵權責任的構成。行為人承擔責任以過錯為原則而以無過錯為其例外。然今日之損害賠償的歸責原則並非建立在單一的過錯責任原則及一些基於特別理由而形成之例外之上。相反,現行損害賠償法,系建立在過錯責任與無過錯責任二元價值相當的基本原則之上。 二、錯誤申請人承擔無過錯責任的理論依據 基於無過錯而發生的損害賠償之債就其內容分析可歸為三項:一是由特定危險事務享受利益,就此危險所生之損害賠償責任;二是基於法律特許,利用他人物品所生損害賠償責任;三是基於法定擔保義務,有其因自己行為創造之信賴條件,而產生之損害賠償責任。 錯誤申請財產保全的損害賠償責任當屬上述第一種情形。在事實尚未最終查明,權利狀態尚未終局確定之前,為確保將來生效判決得以實現,法律允許當事人依其申請啟動保全程序,但另一方面,在請求權被駁回或保全行為被撤銷時,申請人應負擔因保全行為所生損害之賠償責任。原因在於,申請保全行為雖為法律所許可,申請人之行為不具備違法性,但由於權力狀態尚未終局確定,一旦請求權被駁回,則其所為之執行結果與現在確定之權利狀態不一致,申請人應就申請保全這項危險行為造成的損失負責。此種危險不同於產品責任或者高危作業的危險,這種危險來源於保全程序啟動時權利狀態的不確定性。民事訴訟法之所以規定訴前財產保全必須提供擔保,就是基於訴訟尚未進行,權利狀況不明,一旦請求權被駁回或保全被撤銷,被申請人或案外人因保全所受損失,就可以從擔保財產中優先受償。 同時,獲得利益,負擔責任,系公平正義之要求。申請人既從保全行為中獲益,則當保全不當而被撤銷之時,自應賠償他人因此所受之損失。 另外,從錯誤申請財產保全的性質來看,當事人的錯誤申請財產保全,不當啟動保全程序,致使被申請人或案外人財產受損,構成對訴訟資源的濫用。錯誤申請財產保全形式上是濫用訴權,實質上是利用司法程序(公權力)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私權利)的侵權行為。由於該種侵權行為以行使訴權為其外觀,以藉助司法程序為其途徑,以公權力介入為其表徵,較之以一己之私力而為之侵權行為更具危害性。在因保全而生的損害賠償法律關系中,因保全錯誤而遭受損失的被申請人或案外人處於弱勢一方,更應當受到法律的保護。雖然申請人或許並無過錯,但受害人則更加無辜,令申請人承擔無過錯責任對受害人而言更為公平,同時也能督促申請人審慎行使申請權。 三、申請人承擔無過錯責任的法律依據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規定:公民、法人由於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九十六條規定: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財產保全所遭受的損失。故處理錯誤申請財產保全的損害賠償案件時,應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和民事訴訟法第九十六條。 綜上所述,在錯誤申請財產保全損害賠償之訴中,法院只要確認申請人申請財產保全確有錯誤,給被申請人造成了損失,即可判令申請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而無須探究申請人申請財產保全時是否存在故意或過失。山東省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 王 輝

5. 糾紛案件訴訟保全失敗怎麼辦

訴訟財產保全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損失。認定申請財產保全錯誤,唯一的界定標准就是申請人的訴訟主張是否得到支持,而只要申請人敗訴或撤訴,即可以認定申請人申請保全錯誤,而無需法官再去主觀的分析、判斷申請人是否存在過錯、是否構成侵權。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五條
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損失。
第一百零二條
保全限於請求的范圍,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
第一百零三條
財產保全採取查封、扣押、凍結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方法。人民法院保全財產後,應當立即通知被保全財產的人。財產已被查封、凍結的,不得重復查封、凍結。

6. 訴前財產保全出錯後需要承擔的後果

當事人申請訴前財產保全出錯後,申請人應當依法賠償被申請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損失。具體情況,請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核實確定。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五條申請有錯誤的,申請人應當賠償被申請人因保全所遭受的損失。

熱點內容
高郵陽光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9-19 05:42:10 瀏覽:321
開除員工按勞動法怎麼賠償 發布:2025-09-19 05:35:24 瀏覽:828
2016年行政法講義 發布:2025-09-19 05:02:28 瀏覽:268
法治與法治課 發布:2025-09-19 05:01:03 瀏覽:474
員工量化處罰與勞動法 發布:2025-09-19 04:53:13 瀏覽:696
法官入額筆試真題 發布:2025-09-19 04:52:38 瀏覽:799
司法權政府 發布:2025-09-19 04:46:41 瀏覽:213
司法考試制度改革 發布:2025-09-19 04:41:20 瀏覽:773
論述民法的性質論述題 發布:2025-09-19 04:31:49 瀏覽:271
復旦法學評論 發布:2025-09-19 04:13:34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