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法國行政法的主要淵源

法國行政法的主要淵源

發布時間: 2021-11-22 13:26:12

❶ 比較中國和法國行政法的淵源

簡單的說,中國行政法主要來自製定法,而法國行政法主要來自判例。

❷ 法國法律文件

對於任何法律體系而言,法律都是作為一種傳統在發揮作用,是由社會逐步發展並傳下去的一套思想和文字,有其延續性和一致性。法國法也不例外。法國法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尤其是大革命導致的徹底變革,從而使法國法律體系具有與其他法律體系不同的特徵和精神。 
法國法與英美法相區別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二者建立在不同的哲學基礎之上。法國法的哲學基礎是理性主義,以演繹為其主要方法。也就是從一般原則出發,將之適用於具體的案例。這種方法來源於笛卡爾。笛卡爾認為整個物質世界可以依據數理學進行解釋,所有客觀現象都是基於一系列基本原則(idées claires)。 笛卡爾的哲學影響了整個法蘭西民族的思維方式。與之相反,英國法的哲學基礎是以洛克和休謨為代表的經驗主義,以歸納為其主要方法。經驗主義對理性主義表示懷疑,認為所有的認識都來源於經驗,一般原則只能在對經驗的歸納基礎之上發展而來。 
這種不同的哲學基礎決定了英法兩個國家的法律所具有的不同特徵。英國的普通法以判例為其主要的淵源;而法國法以成文法典為主,用概括性的語言來表述法律規則,司法判例只是沒有法律拘束力的輔助性淵源。當然,這只是從一般意義上而言。實際上,判例在法國不同部門中的地位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行政法方面,行政法院的判例就是主要淵源之一。 
在法國,編纂法典已構成法治的重要內容。法國學者曾經這樣評價法典對於法國的重要意義: 
法典,尤其是我們的民法典,已經深深浸透在我們的民族文化之中。民法典是我們民族遺產的一部分,就象法國風格的園林、凡爾賽宮、香檳酒、戴高樂將軍。我們的文化和我們的特性都是與法典緊密相連的。民法典不僅僅是我們民族統一的象徵……,而且同時還是我們文化統一的原因、見證和結果。 
在法國,立法被認為是普遍意志的表達和一般原則的體現,這樣,立法所具有的權威就使司法判決處於次要的地位。法官被認為是國家的公務員,其職責是實施法律而不是創造法律;司法判決的權威取決於判決書的質量,而不是任何與管轄權相關的可以作為先例的效力。在正確表述法律方面,學術界也發揮著重要的影響。有時候,法學著作的地位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司法判決。 
法國大革命使「自由、平等、博愛」成為共和國追求的目標,其中的核心價值觀是對個人權利的尊重。這一精神貫穿在整個法國法中,不論是公法還是私法,也不論是實體法還是程序法。對此本文將在後面進一步闡述。可以說,權利是整個法國法的出發點;有權利,就有法律,就有對權利的救濟。而在英國法中,行為才是法律的出發點;只有在法律對行為和救濟作出規定時才產生權利。 
1789年的法國《人權宣言》提出了「主權在民」的思想。盧梭在其影響巨大的《社會契約論》中指出,立法是普遍意志的表現,自由的人民只受他們自己制定的法律的約束。這種民主思想也充分體現在法國的法律中。例如,法國法的各種規范在效力上是有區別的,而區分各級規范的標準是人民在這些規范的制定或形成中的作用。最高一級規范是憲法,必須經全體公民投票批准;次一級規范是議會制定的法律(lois),而議員是由人民選舉產生;再次一級規范是經議會授權的行政機構制定的法令或規章。這些由人民直接或間接決定產生的法律構成法國法中有拘束力的淵源。相反,法院的判例、法學家的著作,由於不是人民或人民的代表所決定的,只是法國法的輔助性淵源而沒有法律拘束力。這也是司法判例之所以在法國法律體系中處於次要地位的另一重要原因。 
3、法國法的淵源 
一般認為,法國法的淵源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正式淵源即主要淵源,包括憲法、國際條約、議會通過的法律以及議會授權行政機構制定的法令或規章;另一類是非正式淵源,包括法院的判決、法學著作、習慣法和一般法律原則等。 

❸ 西方兩大法系的名稱、代表國、淵源、特點與比較

兩大法系歷史傳統的比較- -

西方社會存在兩大法系,一是大陸法系,一是英美法系。

大陸法系,又稱為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羅馬法系、羅馬——日耳曼法系,它是以羅馬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它首先產生在歐洲大陸,後擴大到拉丁族和日耳曼族各國。歷史上的羅馬法以民法為主要內容。法國和德國是該法系的兩個典型代表,此外還包括過去曾是法、西、荷、葡四國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以及日本、泰國、土耳其等國。舊中國國民黨政府的法律,大陸法系以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和1896年的《德國民法典》為代表形成了兩個支流。

西方兩大法系歷史傳統的比較

西方社會存在兩大法系,一是大陸法系,一是英美法系。

大陸法系,又稱為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羅馬法系、羅馬——日耳曼法系,它是以羅馬法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它首先產生在歐洲大陸,後擴大到拉丁族和日耳曼族各國。歷史上的羅馬法以民法為主要內容。法國和德國是該法系的兩個典型代表,此外還包括過去曾是法、西、荷、葡四國殖民地的國家和地區,以及日本、泰國、土耳其等國。舊中國國民黨政府的法律,大陸法系以1804年的《法國民法典》和1896年的《德國民法典》為代表形成了兩個支流。

英美法系,又稱普通法法系。是指以英國普通法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法律的總稱。它首先產生於英國,後擴大到曾經是英國殖民地、附屬國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非洲的個別國家和地區。到18世紀至19世紀時,隨著英國殖民地的擴張,英國法被傳入這些國家和地區,英美法系終於發展成為世界主要法系之一。英美法系中也存在兩大支流,這就是英國法和美國法。它們在法律分類、憲法形式、法院權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別。

兩大法系在法律歷史傳統方面或者也可以說是它們兩者在宏觀方面的差別:

1、從法律淵源傳統來看,大陸法系具有制定法的傳統,制定法為其主要法律淵源,判例一般不被作為正式法律淵源(除行政案件外),對法院審判無約束力;而英美法系具有判例傳統,判例法為其正式法律淵源,即上級法院的判例對下級法院在審理類似案件時有約束力。

2、從法典編纂傳統來看,大陸法系的一些基本法律一般採用系統的法典形式。而英美法系一般不傾向法典形式,其制定法一般是單行的法律和法規。當代英美法系雖然學習借鑒了大陸法系制定法傳統,但也大都是對其判例的匯集和修訂。

3、從法律結構傳統來看,大陸法系的基本結構在公法和私法的分類基礎上建立的,傳統意義上的公法指憲法、行政法、刑法以及訴訟法;私法主要是指民法和商法,英美法系的基本結構是在普通法和衡平法的分類基礎上建立的。從歷史上看,普通法代表立法機關(協會)的法律,衡平法主要代表審判機關(法官)的法律(判例法),衡平法是對普通法的補充規則。

4、從法律適用傳統來看,大陸法系的法官在確定事實以後首先考慮制定法的規定,而且十分重視法律解釋,以求制定法的完整性和適用性;英美法系法官在確定事實之後,首先考慮的是以往類似案件的判例,將本案與判例加以比較,從中找到本案的法律規則或原則,這種判例運用方法又稱為"區別技術"。

5、從訴訟程序傳統來看,兩大法系也存在一些傳統的差別,如大陸法系傾向於職權主義,即法官在訴訟中起積極的作用,英美法系傾向於當事人主義,即控辯雙方對抗式辯論,法官的作用是消極中立的。

6、從職業教育傳統來看,大陸法系在律師和法官的職業教育方面突出法學理論,所以大陸法系自古羅馬以來就有"法學家法"的稱號;而英美法系的職業教育注重處理案件的實際能力,比如律師的職業教育主要通過協會進行,被稱為"師徒關系"式的教育。

❹ 行政法的制定法法源

行政法的淵源就是行政法的表現形式,也稱行政法的法源。
各國法律制度和法律傳統專不同,行政法的法源也存屬在區別 。
主要表現:

一、成文法法源。成文法法源在各國都存在,如憲法、法規、條約等。

二、不成文法法源(非制定法法源)

1.判例;即可作為先例據以決案的法院判決。判例不僅在英美法系國家普遍是行政法的淵源,在部分大陸法系國家,如法國等,也是行政法的淵源。
2.習慣和慣例;習慣和慣例是兩種不同的 行政法淵源。作為行政法淵源的是習慣是指某種社會習慣。而慣例則指行政慣例。
3.行政法原理。在許多西方國家(無論是英美法系,還是大陸法系),行政法不僅以制定法、判例和習慣、慣例為法源,而且以權威法學著作、學說確立的行政法基本原理、原則為法源。行政法著作、學說確立的原理、原則經常為西方國家法院適用,甚至直接在判決書中引用。在法院適用後,轉化成判例法規范,有的國家甚至通過制定法予以固定。

我國行政法的淵源,以制定法為主要形式:

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含自治條例、單行條例);行政規章(部門規章和特定的地方政府規章)法律解釋(含立法解釋、司法解釋、行政解釋、地方解釋)國際條約。

❺ 歷史上存在過的法的淵源有哪些

法的淵源是法的外在表現形式,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不同的歷史類型的法的淵源有所不同,而同一歷史時期或同一歷史類型的不同國家的法的淵源也不盡相同。

奴隸制社會初期,法律以不成文的習慣法為主。法的淵源主要表現為習慣、宗教教規、道德規范和判例。到奴隸制社會的中後期,開始出現成文法。

封建制社會,法的淵源有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兩種。中國封建製法最有代表性、發展最完備的是唐朝,成文法的表現形式各種各樣,有律、令、格、典、科、比、例等。

資本主義社會,法的淵源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其正式淵源一般包括制定法、判例以及授權立法等。此外,在資本主義國家中,還存在非正式意義的法的淵源,包括權威性的法學著作、正義、公平等原則、道德准則和習慣等

❻ 簡述法國行政法的特點

法國抄行政法——主要襲特點
1、行政活動受獨立的法律部門調整
政府適用公法是原則,適用私法是例外2、行政活動受獨立的行政法院管轄
審判體制:雙軌制(行政案件由行政法院受理,普通案件由普通法院受理)
3、行政法的重要原則由判例產生
英美法系:遵守先例(stare decisis)原則
法國行政法:由行政法院判例產生行政法的重要原則,有的原則轉化為成文法,有的仍處於判例狀態4、行政法沒有編程完整的法典
由於行政內容的廣泛、復雜、多變而無法成型

❼ 法國行政法產生的歷史條件

對於法國行政法學的認識,首先必須提及其「行政法母國」的顯赫地位。作為一種客觀現象,行政法首現見於法國;而作為專門研究這一客觀現象的法學學科,行政法學也被公認為肇端於法國。因此,要了解現代行政法各項制度的生成和原則的發展,要理解現代行政法學的基本精神和原理,就必須對法國行政法特別是法國行政法學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及有基本的掌握。

一、法國行政法學的誕生與發展

法國行政法學的誕生,以現代行政法的出現為前提。現代行政法是相對於古代行政法而言的,它是真正意義上的行政法,只有在依法行政的法治國條件下才能產生。[1]「法治國」要求公民有權讓國家和政府遵守法律,而所遵守的法律又是由公民或者其代表制定。由此可知,現代行政法只能產生於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因為那時才有真正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等法治國觀念的存在。所以說,法國行政法學的誕生不會早於19世紀的中後期。

應注意的是,法國行政法學並非與法國行政法處於一一對應的關系,而是具有滯後性。行政法學作為一門系統的獨立學科,而不僅僅是行政法律和法規的分類、整理和解釋,在法國的發生是相當晚的。[2]與法國其他法學學科,諸如民法學、刑法學,訴訟法學等相比,行政法學算是「朝陽學科」。盡管法國最早的行政法學著作產生於19世紀70年代,然而法國行政法學的研究在19世紀的後期才開始展開。[3]關於法國行政法學誕生的時間與原因,我國著名行政法學家王名揚先生認為有如下幾點[4]:

一是行政法須誕生於法治國條件下才稱其為現代行政法,因而只有到了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才能產生行政法及行政法學,這一點與民法、刑法的產生時間和條件有大大的不同。[5]

二是法國行政法學的產生與法國的行政法院的建制密不可分,因而行政法院的建立與成熟也制約著法國行政法學的發展。法國最高行政法院自從1799年成立以來,逐步改進直到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以後才完全定型,成為現代的行政法院,作出有影響的判決。法國早期的經典行政法學理論的提出都是與19世紀末期和20世紀初期最高行政法院的判例密不可分的。

法國行政法已有大約150年的歷史,但法國行政法學的飛躍發展則是近20內實現的。在此之前,法國行政法學則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期。[6]根據法國著名行政法學家莫里斯·奧利弗的研究,法國行政法學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潛在的創造期」(1800~1818)、「明顯的形成發展期」(1818~1860)、「組織化的時代」(1860~20世紀20年代)三個階段:[7]

(一)「潛在的創造期」(1800年~1818年)

該時期,法國行政法院的審判職能還不健全,處理行政案件的判例尚未公開,有關行政法研究的系統著作也沒有面世。隨著法國行政法院各種活動的展開,學者們已經注意到它在法國政治和法律生活的重要意義,從此就開始對未公開的判例進行闡釋。1814年出版的馬卡雷爾(Macarel)的《行政判例要論》(E『lemens de jurisprudence administrative)是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

(二)「明顯的形成發展期」 (1818年~1860年)

該時期在法國行政法學界出現了幾件較大的事件,這些事件有力的推動了法國行政法的發展,從而最終導致了法國行政法學的誕生。第一件大事是1818年至1860年法國行政法學界關於行政法院改革的論戰。由於自1799年法國行政法院建立以來,它的功能並不是十分完善。因而眾多學者都在討論行政法院的功能轉變問題,其中有「行政國家論」的觀點,也有「司法國家論」和「行政裁判國家論」的觀點。經過論戰,「行政裁判國家論」成為主流觀點。第二件大事是行政法講座在法國大學的開設。1819年3月24日根據國王的敕令,在巴黎大學法學院創設了「行政法講座」(une chaire de droit administratif),以此來適應有產階級與市民了解國家租稅、警察行政、土地徵用、公共工程建設事業等方面行政法知識的需要。自此至1837年12月12日,根據法王的敕令,法國全國各個大學的法學院中全部設立了「行政法講座」。第三件大事是「巴黎學派」和「普瓦捷學派」的形成和發展。這兩個學派分別依託於巴黎大學法學院和普瓦捷大學法學院,故而得名。「巴黎學派」和「普瓦捷學派」的形成及其活動,積極地推動了法國行政法學的發展。第四件大事是論述行政法各論的作品大量出現。1840年以後,法國出現了以行政法院成員為核心的構築行政法學總論體系的活動,行政法院副院長、建設部部長和國會議員維因(Vivien)在1845年出版的《行政研究》(Etudes Administratives)一書中,首次將行政法分為總論(總則)和各論(分則)兩大部分,從而在法國(不言而喻,也是在世界上)最早開始對行政法總論的研究。第五件大事是行政法各論的論述作

❽ 為什麼法國行政法比較發達

1.
公私法之二元分化

公私法之分自古羅馬有之,而在法國自
17

18
世紀始,隨著資本主義的興起和中央集權統
一國家的形成、
產生了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的分離,
導致了兩種不同的權力形態
——
私權和
公權,
並以此為調整對象分別形成了法國法律制度特有的基本結構和相對獨立的兩大法律部

——
私法和公法,至此方使公私法二元制度結構在法國成形且得以極大發展。

2.
獨立的行政法院系統


法國有兩種法院體系。一種是普通法院,也叫私法法院,這種法院審理除行政案件以外的
所有案件。
另一種就是行政法院。兩種法院均有各自明確的審級劃分和管轄,互相獨立,平
行存在。

法國法院的這種建制一般稱其為雙軌制,
雙軌制之效用在於使法國

有了一部由行
政法庭制定的專門法
---
行政法


並且行政法庭因

更了解行政行為的必要性而通常比普通法
院更多地考慮個人利益

更適宜解決法國的社會問題、維護和保障法國的法治秩序。

3.
法國行政法實質是判例法

法國行政法領域把判例制度發揚光大。

法國行政法的主要淵源並不是成文法典,而是源於
行政法院的判例。

法國的經典行政法理論都是在
19
世紀末期和
20
世紀初期根據最高行政
法院的判決發展而來的。
因為行政法院存在的歷史比較短暫而且行政法沒有像民法和刑法那
樣完備的法典,所以行政法院在實踐中必須更多地依靠判例。

4.
公務法人制度

法國法律承認三種行政主體,即國家、地方團體和公務法人。
對於前二種行政主體,一般國
家行政法理論都無異議,
而單就公務法人制度則大有差異。
可以說在法國,
公務法人制度如
同行政法院與行政判例制度一般構成了法國行政法影響世界各國法治的主要方面。

公務法
人是在以地域為基礎的國家和地方團體以外的另一種行政主體。
」「
公務法人是國家行政主體
為了特定職能目的而設立的服務性機構,
與作為機關法人的行政機關不同。
公務法人的職能
側重於服務,而機關法人的職能側重於管理。

公務法人是公法人的一種。
法國是大陸法系國家的典型代表,素有"行政法母國"之譽,其行政法被許多國家奉為典範.法國最先從理念上承認行政法是一個獨立的部門法,並通過行政法院富有創造性的努力構建了一個完整的行政法體系.支撐這一龐大的行政法體系的是隱藏在其背後的行政法基本原則.

❾ 法國行政法有什麼特點

法國抄行政法有這些特點:
1、設立獨立的行政法院用於處理行政訴訟。不像德國等國由普通法院受理。
2、法國行政法主要由判例構成。
3、行政訴訟一般適用行政法或公法的一般原理。
網上有一篇專門分析法國行政法的論文,裡面很詳細。

熱點內容
遂昌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9-19 05:59:25 瀏覽:357
高郵陽光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9-19 05:42:10 瀏覽:321
開除員工按勞動法怎麼賠償 發布:2025-09-19 05:35:24 瀏覽:828
2016年行政法講義 發布:2025-09-19 05:02:28 瀏覽:268
法治與法治課 發布:2025-09-19 05:01:03 瀏覽:474
員工量化處罰與勞動法 發布:2025-09-19 04:53:13 瀏覽:696
法官入額筆試真題 發布:2025-09-19 04:52:38 瀏覽:799
司法權政府 發布:2025-09-19 04:46:41 瀏覽:213
司法考試制度改革 發布:2025-09-19 04:41:20 瀏覽:773
論述民法的性質論述題 發布:2025-09-19 04:31:49 瀏覽: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