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民事訴訟法
『壹』 涉外、涉滿倉澳台的證據材料如何收集
被告與原告系堂叔侄關系,原、被告共同的祖遺房屋坐落於Y縣桃城鎮桃溪村居委會,本案訟爭的房產為該祖屋中的一間。土改時,此房屋產權進行申報。本案訟爭的房屋在土地清冊上登記為原告之父所有,但沒有辦理產權證。原告的父母在解放前就旅居海外,原告也自小旅居海外。訟爭的房屋在解放前即長期由被告父、祖輩居住。原告的父母先後於1986年、1990年病故。原告在得知其父在中國的遺產(即訟爭房屋)由被告居住後,於2004年4月委託劉某向被告收回訟爭房屋,未果。原告的委託代理人劉某於2004年7月16日訴至Y縣法院,並提供了房屋在土改時申報登記的「土地房產清冊」、被告與原告於1999年10月22日協商辦理房產證事項的「協議書」、土地房產證、經過原告現所居的國家印度尼西亞公證部門公證並經印度尼西亞外交部認證及中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確認的委託書作為證據。
依法分析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雙方當事人最大的爭議在於原告委託劉某提起訴訟的委託手續是否合法。原告的委託代理人代為原告提起訴訟的依據為由原告出具並經印度尼西亞公證部門公證、印度尼西亞外交部認證及我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進行確認的委託書。這是一份來自於中國境外的委託書,屬於涉外證據的范疇。那麼,來自於中國境外的證據如何發揮證明作用,應履行什麼證明手續?
證據是人民法院在審理民事案件中用來確認案件事實的根據。在涉外民事訴訟中,由於案件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是外國人、外國企業或組織,或當事人之間民事法律關系設立、變更、終止的法律事實發生在外國,或者當事人爭議的訴訟標的物在外國,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現某些證據是在國外形成的事實。例如,有關書證在我國境外形成的,當事人提供外國人或港澳台居民的證人證言。由於這些證據產生於我國境外,人民法院確認這些證據的有效性存在很大的風險。因此對境外提供的證據有必要在程序及手續上加以限制,以增強其真實性和合法性,盡可能地消除司法權的地域局限給民事訴訟帶來的不利影響。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42條的規定,在我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委託我國律師或其他人代理訴訟,從我國領域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證明,並經我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者履行我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後,才具有效力。據此,在我國領域內無住所的外國當事人提交授權委託書必須辦理公證、認證的手續。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59條的規定,僑居在國外的我國公民從國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必須經我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沒有使領館的,由與我國有外交關系的第三國駐該國的使領館證明,再轉由我國駐該第三國使領館證明,或者由當地的愛國華僑團體證明。這是針對僑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所作的變通的規定。僑居在國外的中國公民並非外國人,但其從國外寄交或者託交的授權委託書的行為在性質上仍屬於在中國境外形成的證據,因此也要履行一定的手續。但上述規定所指向的對象僅為當事人的授權委託書,對實踐中審查認定涉及案件事實的證據材料並無專門的規范。而與境外證據有關的,只有《民事訴訟法》第68條第2款的規定,「提交外文書證,必須附有中文譯本」。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11條,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證據系在我國領域外形成的,該證據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予以證明,並經我國駐該國使領館予以認證,或者履行我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的證明手續。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的證據是在香港、澳門、台灣地區形成的,應當履行相關的證明手續。該規定與民事訴訟法第242條的規定基本相同,但是將所適用的范圍從授權委託書擴大到了一切證據材料,包括證明當事人主體資格和授權委託事項的證據,以及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在我國境外形成的證據的,該證據應當經所在國公證機關予以證明(有外文文字材料的,還應一並附有中文譯本)並經我國駐該國使領館予以認證,才能發生效力。我國駐外使領館包括大使館、總領事館、領事館等,是我國在國外行使涉外公證認證職能的機構。在我國駐外領事館內,具體行使涉外公證認證職能的部門為領事部,外交使館內的其它部門,如教育處、文化處、商務處等,均無權出具涉外公證認證文書。如果我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中規定了證據的證明手續的,可以按該條約的規定辦理。公證認證的程序要求為:首先由外國公證員對有關境外證據進行公證,然後由該外國有關官員對公證員的資格和簽字進行認證,最後由我國駐外領館官員對外國官員的簽字進行認證。
本案中,原告委託代理人劉某代為提起訴訟的委託書系經公證後由印度尼西亞外交部認證,並經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領事部認證,符合民事訴訟法及《民事證據規定》關於境外提供證據應履行的證明手續的規定,因此應認定其合法有效。
技巧提示
那麼在港、澳、台形成的證據的證明手續該如何進行呢?
《民事證據規定》第11條第2款規定,在港、澳、台形成的證據,應履行相應的證明手續。具體而言,港、澳居民從香港、澳門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一般按如下規定辦理證明手續,才能發生效力:(1)新華社香港分社、澳門分社等駐港澳機構的工作人員,由所在機構出具證明;(2)香港工會聯合會、澳門工會聯合會等社會團體的成員,由所在的團體出具證明;(3)其它港、澳居民可由我國司法部委託的香港律師辦理證明。
台灣居民從台灣地區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如有台灣公證機關的證明,人民法院承認其效力。公證機關的公證書是人民法院審理涉台案件認定事實的重要依據。除公證機關或其它民間組織出具的證明文書外,涉台案件中,律師調查取證起到了特殊作用。內地的一些律師事務所與台灣地區的律師事務所訂立協議,建立業務聯系,可委託台灣律師調查認證。如果沒有這方面的證明人,對於書面材料,可由他們在大陸的親友辨認筆跡,人民法院審查無誤後,確認其效力。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法律高手》
『貳』 哪些民事官司不用請律師
哪些民事官司不用請律師,這主要根據當事人法律知識基礎和具體案情來決定的。一版般認為法律關系簡單、權爭議標的不大,取證難度小的案件,可以不用請律師。
法律關系簡單,如一方給予另一方貨款、一方應保證鄰居的通行、排水等等。爭議的標的不大,所謂標的不大也就是雙方爭議所涉及到的財產價值不太高,是一般性的財產,也不具有特別的意義,或者是雙方發生爭議的金額不大,對於當事人來說,該金額或者財產的得失對其日常生活、經濟條件影響不大。取證難度較小,事實的發生、發展過程比較簡單,所需要的證據比較直接和簡單,比較容易收集,在證據的收集方面不會存在太大麻煩,也不會對案件的審理造成太大的不利影響。
『叄』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41條規定是什麼
2007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239條,
下面是你提問的具體解釋: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241條規定:「外國人、無國籍人、外國企業和組織在人民法院起訴、應訴,需要委託律師代理訴訟的,必須委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律師。」結合1992年《意見》的有關規定,在我國法院參與訴訟的外籍當事人可委託的訴訟代理人范圍包括:該外籍當事人所屬國公民或中國公民、駐華使領館官員、當事人本國律師和中國律師。但委託公民代理訴訟的,該公民必須是完全行為能力人或不會損害被代理人利益的人;委託駐華使領館官員或當事人本國律師代理訴訟的,委託代理人只能以個人名義代理訴訟,且該使領館官員不得享有外交特權或豁免權;外籍當事人要訴訟代理人以律師名義參與訴訟的,則該委託代理人只能是中國律師Œ。《民事訴訟法》第242條在有關委託程序上規定,外籍當事人要委託中國律師或其他人代理訴訟,從中國領域外寄交或託交的授權委託書,應當經所在國公正機關證明,並經中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或履行我國與該所在國訂立的有關條約規定的證明手續後才具有效力。據1992年《意見》第69條的規定,該類授權委託書應在開庭審理前送交人民法院,並應寫明具體授權內容。在領事代理方面,我國作為《維也那領事公約》的成員國,在與美國、義大利、印度、波蘭、蒙古、匈牙利、朝鮮、墨西哥、土耳其、羅馬尼亞、古巴、寮國、阿根廷等國簽訂的領事條約中,都規定有領事代理制度。
『肆』 印度仿製葯可以在原研葯專利到期之前銷售嗎
專利法第六十條
未經專利權人許可,實施其專利,即侵犯其專利權,引起糾紛的,由當事人協商解決;不願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請求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處理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可以責令侵權人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當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處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侵權人期滿不起訴又不停止侵權行為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進行處理的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應當事人的請求,可以就侵犯專利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伍』 兩個案例查詢,以及法律常識的問題。精彩作答追加500分。
先說明一下,世界有五大法系: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伊斯蘭法系,中華法系和印度法系,其中印度法系和中華法系都已經解體,現存的共三大法系。中國大陸和台灣均為大陸法系,對了,這里的"大陸"是指歐洲大陸的意思,所以,你說的法德就是大陸法系。
然後,還要指出法律體系並不是法系的意思,法律體系意義甚廣,暫且不論。
其中大陸法系與英美兩大主流法系區別主要在於,大陸法系是成文法,英美法系主要適用判例法。簡單說,就是在大陸法系注重立法,法官判案主要依據法律的規定,自由裁量權較少。而判例法國家則是把判案成例直接適用。一般不直接適用法律條文,法官的判案就是立法。
如果看案例的話,1:如果檢方確實證據不足,任何國家的法律都不會治罪。這都可以歸為法理的范疇,是刑法的基本原則,根法系無關。2:如果是自衛,屬於正當防衛的話,也是無罪的,這也是基本的刑法法理問題,與法系無關。如果是故意殺人,根據我國刑法,不滿14周歲的人實施任何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 這里以作按年齡為准,所以無罪,至於香港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則適用具體刑法,主要是看刑事責任年齡。不同國家的法律對刑事責任年齡有不同規定,這個基本上根法系的差別也無關,倒是和地理歷史背景有關。3:這也是一個法理問題,基本所有國家都遵循「法不溯及既往」,當然還分成許多種原則,例如從新,從輕……就這一案例來說,這幾個國家都適用新法。
ps:樓上幾位所說有道理,但不是從專業法律角度。and我很喜歡你的問題
『陸』 印度法院傳喚馬雲,這樣符合法律程序嗎
印度法院傳喚馬雲,存在符合法律程序的情況。
在印度法律中起訴人可以指定任何人為被告,但需要由法庭決定其是否符合法律標准。若法院認為起訴被告的理由無法成立,則不會對其發出傳票。
本案是由印度法院受理,在法律程序上應適用印度的法律,即原告可以指定馬雲作為被告,然後由印度法院對馬雲作為被告的資格進行審查,若認為有正當理由,印度法院是有權傳喚馬雲出庭的。
(6)印度民事訴訟法擴展閱讀:
根據《印度民事訴訟法》規定,在原告按照傳票通知的日期按時出庭,而被告沒有按時出庭之情形下,如果印度法院認為傳票合法送達,則法院可以下達裁定進行缺席審判。基於該規定,即使中國公司或個人不去應訴,印度法院也會缺席開庭並作出判決的。
本案中,若雙方當事人已正式並合法收到傳票,但被告仍然沒有親自出庭或通過其律師出庭,則法院可以通過「不發表意見」(No Say) 或「不予書面陳述」 (No Written Statement) 的命令,該命令將影響被告今後提交書面陳述進行辯護的權利。在實操中,法院會嚴格遵循程序正義的原則,若任何一方未出庭,都會額外發送 3 - 4 次的通知/傳票要求其出庭。
但若一方無論如何都堅持不出庭的情況下,法院才會頒發上述「不予書面陳述」的命令。但該等命令可通過向上級法院上訴的程序進行申訴要求駁回。當然,若一方無任何充分理由不應訴,不出席聽證會,法院可依據法律缺席審判並做出法律判決。
『柒』 如何注銷印度公司
一、公司注銷的條件:
1、公司被依法宣告破產;
2、公司章程規定營業期限屆滿或者其他解散事由出現;
3、公司因合並、分立解散;
4、公司被依法責令關閉,可申請注銷
備註:吊銷營業執照即公司注銷,如果以後不打算再開公司的話,事實上無需辦理注銷手續,因為工商營業執照在每年年檢時如果不年檢,將會自動注銷公司的執照。另外如果公司不再去報稅,稅務局也會停止公司的稅務登記證。不過如此做法的前提是,3年內將不再有資格成為公司法人,3年後才可恢復正常。
二、公司申請注銷登記,應向登記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1、公司清算組織負責人簽署的注銷登記申請書;
2、公司法定代表人簽署的《公司注銷登記申請書》;
3、法院破產裁定、行政機關責令關閉的文件或公司依照《公司法》作出的決議或者決定;
4、股東會或者有關機關確認的清算報告;
5、稅務部門出具的完稅證明;
6、銀行出具的帳戶注銷證明;
7、《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正、副本;
8、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提交的其他文件。
備註:在公司注銷之前,首先要做清算,清算是一種法律程序,公司注銷時,必須進行財產清算。未經清算就自行終止的行為是沒有法律效力的,不受法律保護。公司清算因清算的性質不同而有所區分,例如公司因破產而清算,適用《企業破產法》和《民事訴訟法》;公司因非破產清算(是指公司自願解散和被責令依法解散的情形),適用《公司法》和《民事訴訟法》。
三、公司注銷的流程:
先注銷稅務——再注銷代碼——再注銷銀行——最後注銷工商
1、注銷公司國、地稅登記證;
2、到公司主管工商局辦理<公司注銷備案>;
3、登報公告(登報45日後再去注銷公司) ;
4、登報45日後,再次到工商局辦理注銷申請 ;
5、到質監局注銷代碼證 ;
簡單來說就是先到國稅拿表格:按國稅的要求填寫、簽字,、蓋章、繳銷發票、補稅後,它會收回國稅稅務登記證,給你一張國稅注銷稅務登記通知書;再拿著國稅的注銷稅務登記通知書,到地稅拿表格,補稅後,它會收回地稅稅務登記證,給你一張地稅注銷稅務登記通知書;而後拿著兩張通知書,銷銀行賬戶;最後拿通知書到工商局拿表格,然後交回工商局,至此吊銷營業執照。
四、注銷公司的周期:
一般為一到三個月 ,因為工商要查債權債務 ,稅務要查規稅狀態 還要登報公示等
『捌』 印度人和廣州人結婚,為什麼印度人在廣州起訴離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一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玖』 能在印度葯店買到索非布韋嗎
這個嘛是可以的
但是還有更方便的
例如----盛太合醫療
這可以辦到,(#^.^#)
、
、
、
、、
人年少時不知道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寫一首新詞無愁而勉強說愁。
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丑奴兒:詞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廣豐縣西南。因狀如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
少年:指年輕的時候。不識:不懂,不知道什麼是。
「為賦」句: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強(qiǎng):勉強地,硬要。
識盡:嘗夠,深深懂得。
欲說還(huán)休:表達的意思可以分為兩種:1.男女之間難於啟齒的感情。2.內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
休:停止。
這首詞是作者帶湖閑居時的作品。通篇言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路的痛苦,也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
上片寫少年登高望遠,氣壯如山,不識愁為何物。無愁說愁,是詩詞中常見的文人習氣。下片寫而今歷盡艱辛,「識盡愁滋味」。「而今」二字,轉折有力,不僅顯示時間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經歷。在涉世既深又飽經憂患之餘, 進入「識盡愁滋味」的階段。 所謂「識盡」,一是愁多,二是愁深。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說,有的不便說,而且「識盡」而說不盡, 說之亦復何益? 只能「卻道天涼好個秋」了。比之少時的幼稚,這或許是老練成熟多了。其實「卻道」也是一種「強說」。故意說得輕松灑脫,實際上也是難以擺脫心頭的沉重抑塞。周濟說辛詞「變溫婉,成悲涼」。讀此詞者,當能辨之。
全詞構思新巧,平易淺近。濃愁淡寫,重語輕說。寓激情於婉約之中。含蓄蘊藉,語淺意深。別具一種耐人尋味的情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