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勞動法的保密費用

勞動法的保密費用

發布時間: 2021-11-25 16:59:44

① 保密合同中保密費含在工資中合法么

答:貴公司老總就公司的商業秘密要求員工簽訂保密合同,這是合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勞動合同當事人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有關事項。」企業為了保護其正當的經濟利益,要求員工保護商業秘密,應受法律保護。 至於保密費是否可以工資中,根據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 第四條規定:「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一)計時工資;(二)計件工資;(三)獎金;(四)津貼和補貼;(五)加班加點工資;(六)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同時第十條規定:「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包括:(一)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因病、工傷、產假、計劃生育假、婚喪假、事假、探親假、定期休假、停工學習、執行國家或社會義務等原因按計時工資標准或計時工資標準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資;(二)附加工資、保留工資。」因此保密費不屬於工資的組成部分。如果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確需特殊保護,建議將保密費單列作為企業的一項獨立費用支出。 至於員工泄露用人單位技術秘密,造成用人單位損失的法律責任,根據《上海市反不正當競爭條例》第十五條的規定:「經營者不得採用下列手段侵犯商業秘密;……(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本條所稱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包括原料配方、工藝流程、技術訣竅、設計資料、管理方法、營銷策略、客戶名單、貨源情報等。」因此員工和不正當使用該技術秘密的個人或單位都侵犯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應根據該規定的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即:「經營者違反本條例規定,給被侵害的經營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潤,並應當承擔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但員工賠償額比例,目前法律法規無明確的規定。(完)

② 保密費等同於競業限制的經濟補償嗎

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現行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保守商業秘密是勞動者的一項法定義務,但並未規定用人單位必須支付勞動者履行保密義務的保密費,即保密義務是法定的義務,支付保密費並不是法定的義務,用人單位不必支付勞動者履行保密協議的費用。公司在協議中約定支付保密費,視為用人單位給予勞動者的一項福利。

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競業限制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一項義務,競業限制實際上限制了勞動者的就業權,影響了勞動者的生存權,所以競業限制只能以協議的方式確立,且必須在本協議中約定向勞動者支付的經濟補償金,且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按月支付。

所以保密費和競業限制補償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用人單位已支付勞動者的保密費不能代替競業限制的經濟補償金。

③ 勞動法保密協議必須給保密費么

是的。有經濟補償,勞動者和前僱主保密約定才算有可操作性。

④ 員工的保密協議需要支付多少保密費

「中國勞動關系在線企業勞資顧問梁偉權老師」認為:競業限制工資沒有具體規定多少,但是一般不低於當地的最低工資,競業限制工資是員工離職後每月支付的,一般是兩年的競業限制期限內支付。如果貴公司不支付那個競業限制工資,那麼員工就可以無須遵守競業限制的相關約定。

⑤ 勞動法中對培訓費和保密費具體是怎麼規定的

勞動法中規定,違約金超過辭職前12個月收入總和的,屬於無效合同
只有離職半年以上的培訓才有培訓賠償
保密費更是無從說起

朋友,我也是最近打算辭職的,大家一起努力吧
QQ
232582851

⑥ 勞動法—保密協議

保密協議通常指協議當事人之間就一方告知另一方的書面或口頭的信息(即保密回信息)約定答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披露該等信息的協議。
如果負有保密義務的當事人違反協議約定將保密信息披露給第三方,給另一方當事人造成損失的,負有保密義務的違約當事人將承擔民事上的賠償責任。
公司秘密包括下列秘密事項:
第一:公司尚未付諸實施的經營戰略、經營方向、經營規劃、經營項目及經營決策;
第二:公司重大決策中的秘密事項;
第三:公司內部掌握的合同、協議、意見書及可行性報告、主要會議記錄;
第四:其他經公司確定應當保密的事項。
第五:公司所掌握的尚未進入市場或尚未公開的各類信息;
第六:公司財務預決算報告及各類財務報表、統計報表;
第七:公司職員人事檔案,工資性、勞務性收人及資料;

⑦ 勞動法:(勞動)保密協議:保密津貼在含在工資內有效嗎

1、有效。

如果勞動者對公司出具的保密協議以及保密津貼與工資一同發放的約定是知曉,而且已經簽字確定,則該保密協議就有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

2、如果公司認為勞動者違反了競業限制,則需要由公司舉證證明,而如果公司在競業限制方面沒有向勞動者支付作為遵守競業閑置的補償,則勞動者不必承擔競業限制的約束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

(7)勞動法的保密費用擴展閱讀

競業限制約定是保護商業秘密的重要手段,企業需要認真對待,在各種細節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設定。當然,一個好的競業限制協議,並不是條款完美,更主要是的企業要與員工平等協商,在保護企業權益同時,也要充分考慮競業限制給員工帶來的經濟損失,補償到位。

在競業限制協議或解除勞動合同協議中,要明確員工在限制期內履行相關的細節,比如將員工每月工作情況報告,將提供證明材料與領取補償金掛鉤。如果之前的競業限制沒有約定清楚的,也可以在解除協議借機明確,以便雙方對競業限制義務的履行。

⑧ [勞動法]保密協議必須給保密費么

商業秘密是一家企業的無形資產。它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優勢是其它資產所無法比擬的。在現在的知識經濟環境下,商業秘密對企業的發展影響越來越大,甚至是不少科技類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有不少企業對員工實行保密協議。
有些企業或員工將保密協議完全等同於競業限制,這是不對的。《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在勞動合同中約定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和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保密事項。」這里確認了用人單位可以和勞動者約定保密事項。同時第二款指出:「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勞動者違反競業限制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這一款推出了勞動合同制度中重要的競業限制制度,即員工離職後一定年限不能去競爭單位工作。立法者用兩款規定,明確了競業限制是保密的一種方式,而不是等同於保密制度。
企業與員工簽署保密協議,其中可以涉及到競業限制內容。設立競業限制必須符合《勞動合同法》中關於員工離職後按月支付競業限制補償金的要求。當然也可以不涉及競業限制內容,僅僅就員工保護企業商業秘密的細節作出規定。
從商業秘密的性質來看,保護商業秘密是法律賦予企業的一項絕對權。無論企業是否與員工簽署保密協議,或者企業是否支付給員工保密費,員工都應當就工作中所接觸到的商業秘密予以保密。擅自泄露商業秘密,員工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所謂絕對權就是絕對義務的履行,它不以商業秘密所有權人是否支付保密費為前提。這一點,與競業限制完全不同。
企業要求員工保守商業秘密,是否必須向員工支付保密費,法律目前尚沒有明確規定,雙方應該視企業和員工之間的保密協議約定為准。(完)

⑨ 保密協議是否應支付保密費 詳細�0�3

關於保密協議保密費的說明 一、保密費的支付是自願的,目前並沒有法律規定必須要求支付保密費。 1、保守商業秘密是員工的法定義務。根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 10 條第3 款的規定,商業秘密是指,不為公眾所知悉、能為權利人帶來經濟利益、具有實用性並經權利人採取保密措施的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 11 條第2 款的規定,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所涉信息載體的特性、權利人保密的意願、保密措施的可識別程度、他人通過正當方式獲得的難易程度等因素,認定權利人是否採取了保密措施。在用人單位存在商業秘密並採取了一定的保密措施、勞動者亦知悉的情況下,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後,勞動者的保密義務仍舊延續,即使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競業限制協議,勞動者也應當保守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這是勞動者對用人單位負有的忠誠義務。但是,如果用人單位沒有採取有效的保密措施,有關技術信息或經營信息可能無法被認定為商業秘密,員工則無需承擔保密義務,從而導致員工承擔競業限制的相關條件可能無法成就。 2、保密義務不同競業禁止。保密義務是員工的法定義務,而競業禁止是雙方的一個約定的義務,它是對勞動者就業的限制,而我們的保密協議中並沒有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員工約定競業禁止,其可以自由的就業。根據我國《勞動合同法》第23 條、第24 條的規定,競業限制是指,用人單位與其單位的高級管理人員、高級技術人員和其他知悉用人單位商業秘密的人員協議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負有保密義務的人員不得到與本單位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的有競爭關系的其他用人單位,或者自己開業生產或者經營同類產品、從事同類業務。 3、支付保密費沒有法律、行政法規方面的規定。根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現行相關法律法規,僅規定保守商業秘密是勞動者的一項法定義務,但並未規定用人單位必須支付勞動者履行保密義務的保密費,即保密費並非法定,用人單位不必支付勞動者履行保密協議的費用。但在一些地方法規中有所規定,如《深圳經濟特區企業技術秘密保護條例》就規定簽訂保密協議必須支付補償金費。我並沒有查到北京市有這方面的規定,就算北京市有這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或者政府規章,也並不影響協議的效力,合同法規定對於合同的效力只能是法律和行政法規。 二、之所以要約定保密費的問題 我是基於如下幾點考慮的: 1、如果在保密協議中僅僅規定員工應該負保密義務,而企業不做相應的補償,不利於本義務的履行。盡管企業向員工支付了工資,但是為了提高員工的保密的積極性,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有利於員工遵守本協議。 2、能更好的體現權利與義務對等,體現公平。 3、如果不約定給予保密費,簽訂該協議的時候,員工會因為保密費的問題產生抵觸情緒,他們會混淆競業禁止與保密義務,認為應該支付給他們保密費。

熱點內容
新都桂湖法律服務所 發布:2025-09-18 19:51:05 瀏覽:229
智能司法庫 發布:2025-09-18 19:37:16 瀏覽:461
鐵嶺微法院 發布:2025-09-18 19:30:36 瀏覽:554
法治領悟名言 發布:2025-09-18 19:26:42 瀏覽:832
微信說的話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8 19:13:46 瀏覽:52
公司法律顧問是什麼 發布:2025-09-18 19:08:43 瀏覽:45
英國壟斷法規 發布:2025-09-18 18:59:54 瀏覽:800
霍童法院 發布:2025-09-18 18:53:58 瀏覽:837
行政法案例教程心得體會 發布:2025-09-18 18:46:26 瀏覽:443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法考講義 發布:2025-09-18 18:42:50 瀏覽: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