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學論行政程序功能
Ⅰ 如何理解行政程序法的地位和作用
行政程序法的地位如下:
行政法是行政實體法與行政程序法的有機統一。行政實體法對行政關系進行實際調整,即對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產生影響,主要規定行政機關在某種條件下依法使相對人獲得某種權利或承擔某些義務的法律規范。所要解決的問題是行政機關有什麼權力,即能做什麼。行政程序法是對行政法律關系中當事人行使或者履行實體權利義務時的程序作出規定的法律規范,主要是規范行政主體行政行為,所要解決的問題是行政機關如何行使權力,即怎麼做。任何行政行為都是實體性和程序性的統一,不存在沒有實體內容的行政程序,也不存在不通過程序就能實現的行政實體內容。實踐中的行政行為,或者遵循公正合理的程序,或者由於不公正或繁瑣的程序而使行政行為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受到嚴重影響,實體權利要通過正確的程序予以保障,否則,實體權利將難以實現,或者將遭到很大損害。行政程序的重要性,使行政程序必須制度化、法律化,以避免和客服主觀隨意性。獲得法律確認的行政程序,它的各項具體程序制度,本身又成為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它將賦予行政相對人在行政機關行使職權時擁有程序上的權利,當然也要求相對人承擔行政程序方面的義務。行政程序同樣也體現了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性。
行政程序法的作用如下:
1)促進行政民主;
2)提高行政效率;行政行為的效率取決於——行政方式的適當選擇、環節的合理安排、過程的科學組合,以保證行政機關活動的合理化和科學化。
3)行政違法行為的發生大都與制度不完備、程序不健全有關;健全和完善行政程序法,不給失職與濫用職權留有餘地,從而起到確保行政權在法治的軌道上正常運行的作用。
4)監督與控制行政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A:行政程序法使行政程序成為行為發生法律效力的必要條件;
B:行政程序法是杜絕失職和濫用職權等行政違法行為的有效手段;
5)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Ⅱ 行政法的作用是什麼
調整國家行政機關在行使某職權過程中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版總和。行政權法與刑法、民法並列為國家的三大法律部門。行政法按照國家管理體系中縱的管理程序,可分為行政組織法、行政行為法、行政監督法與行政訴訟法;按照國家管理體系中的管理部門與內容,可分為經濟行政法、科技行政法、軍事行政法、民政行政法、公安行政法、司法行政法及文化體育等方面的行政法;按照行政法不同的作用,可分為行政實體法與行政程序法。行政法由於涉及的生活領域十分廣泛,內容紛繁復雜,技術性、專業性較強,加之行政關系變動較快,因此,形式上沒有統一的法典,其內容具有易變性,這是行政法的突出特點。
Ⅲ 簡述行政程序法的作用
1.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程序在行政行為中是無處不在的,實體法不通過一定程序,就不可能被實施。為批准某一申請,可以通過幾個部門,蓋幾個章就簡明迅速地完成,也可以蓋上幾十甚至幾百個章,使這一程序成為一個漫長的難以完成的過程。程序法的作用,就在於將合理的、既能提高行政效率,又能保護公民權益的程序法律化、制度化,免去不必要的程序或簡化繁瑣的程序,從而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2.制約作用。
所謂制約作用是指行政程序法律能夠在程序上對行政機關起制約作用,防止其失職、越權和濫用職權。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行政程序法律使行政程序成為行政行為產生法律效力的必要條件。第二,是與腐敗行為等行政違法行為作斗爭的重要手段
3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僅要靠行政實體法予以規定,還要靠程序法予以保障。例如,在行政處罰中設置說明理由、聽取意見以至聽證、裁決的順序性程序,就具有避免和減少濫用職權、保障個人和組織合法權益的作用。
Ⅳ 行政程序在行政法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包括哪些
眾所周知,國家行政機關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組織、指揮、監督、協調和引導者的角色,因此,要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全社會的法治化,就必須將國家行政機關的管理活動置於法律的控制和約束之下,大力倡導和切實實行以政府平等守法及承擔法律責任為核心內容的法治行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特別是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以來,黨和國家在依法行政的口號下為推動我國行政管理活動的法治化做了大量工作,在國家行政活動的立法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基本上改變了行政活動無法可依的狀況,尤其是《行政訴訟法》和《國家賠償
Ⅳ 行政程序法是行政法的部分么
解答如下:
是的。行政法包括行政實體法和行政程序法,這是整個大的行政法來說的。如果單單就是法典來說,沒有專門分開,如《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裡面都有程序和實體的規定。
Ⅵ 論述行政法的特點有哪些
行政法有下列五個抄特點: ①行政襲法沒有統一、完整的法典。②行政法規范是以多種多樣的法律形式表現出來的,是由多種不同效力等級的行為規范組成的統一體。 ③行政法規范的數量多,內容廣泛。 ④行政法規范具有明顯的易變性。 ⑤行政程序性規范是行政法特有的一類行為規范,與行政實體性規范通常交織在一起,其存於同一個法律文件之中
Ⅶ 實體行政法與程序行政法的概念,區別以及意義(越詳細越好)
實體法,一般是指規定主要權利和義務(或職權和職責)的法律,如民法、刑法等;程序法,一般是指保證權利和義務得以實施的法律,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民法與民事訴訟法、刑法與刑事訴訟法,常是分別作為實體法與程序法而分開的,國家也分別單獨制定法典,使之成為不同的法律部門。但行政法則不同,可以說它既是實體法又是程序法,是實體法和程序法的統一。
一方面,行政訴訟法雖然可以獨立成為法典,但它與行政法有關實體或程序的內容密不可分,行政訴訟是因行政活動而發生的事後救濟,是與行政過程相聯系的當然組成部分,缺少了行政訴訟的監督或救濟,依法行政是難以想像的;行政訴訟法中也包含了諸多有關行政的條文。這一點與民法和民事訴訟法、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關系有著明顯的區別。行政訴訟法統一於行政法之中,是由行政權行使的特徵所決定的,行政法的內容必然包括對違法或不當行為的救濟部分,其中主要是行政訴訟。行政訴訟必須服從行政救濟這一基本主題,在救濟的關繫上它還存在與復議等制度的銜接關系,這是民法與民事訴訟法、刑法與刑事訴訟法關系所不具有的特色。而且,從國外的情況來看,各國都將行政訴訟法作為行政法的組成部分子以對待,有的甚至將行政訴訟(如美國行政法中的司法審查)視為行政法的主要部分。
Ⅷ 如何理解行政法及其功能簡答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回行政法制監答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Ⅸ 簡述行政法的特點
行政法的特點:
行政法尚沒有統一完整的實體行政法典,這是因為行政法涉及的社會領域十分廣泛,內容紛繁豐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難以制定一部全面而又完整的統一法典。
行政法散見於層次不同、名目繁多、種類不一、數量可觀的各類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以及其他規范性文件之中。
凡是涉及行政權力的規范性文件,均存在行政法規范。重要的綜合性行政法律在我國和國外主要有:行政組織法、國家公務員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強製法、行政許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開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等。
行政法涉及的領域十分廣泛,內容十分豐富:由於現代行政權力的急劇膨脹,其活動領域已不限於外交如國防、治安、稅收等領域,而是擴展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這就決定了各個領域所發生的社會關系均需要行政法調整,現代行政法適用的領域更加廣泛,內容也更加豐富。
行政法具有很強的變動性,與其他部門法由於社會生活和行政關系復雜多變,因而作為行政關系調節器的行政法律規范也具有較強的變動性,需要經常進行廢、改、立。
(9)行政法學論行政程序功能擴展閱讀:
現代國家,行政法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為它調整的主要是政府與公民之間的關系,指向的乃是行政權力的規范與約束,在國家的變遷中承擔著促使傳統「行政國」向現代「法治國」轉型的功能。就中國而言,依法治國的核心環節,在於如何實現對強大的政府權力的依法治理。
對龐大的行政組織系統進行有效的規制。不同於其他邦聯制國家,我國中央集權的行政體制格局,需要一部統一的法律為行政組織提供行為指引,這便是制定「行政基本法」的國情背景。
傳統觀點認為,行政法很難生成一部統一的法典,因為生活中的行政關系太過廣泛多樣且穩定性低,很難以一部法典進行格式化規范。這樣的理由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更有說服力,政府主導的改革不僅讓社會始終處在不斷轉型之中。
也讓政府的行政權力和治理方式處在變換之中,從而讓制定統一行政法典的努力更顯徒勞。這樣的認知突出反映在改革開放之初的立法轉向上,學者們一開始也試圖勾勒出類似《民法通則》一樣的行政法典框架,但隨後的改革與治理實踐使得這一探索困難重重。
Ⅹ 行政程序法與實體法的關系是怎樣的
兩者都屬於行政法律的范疇,關系密切,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行政實體法是內規定行政職權的法容律,而行政程序法則是規定如何行使行政職權的法律。行政程序法是形式,行政實體法是內容。因此,可以說行政程序法是保證行政實體法實施的法律,只有嚴格遵守兩者,才能保證行政行為合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