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終結裁定

民事訴訟法終結裁定

發布時間: 2021-12-03 05:54:17

A. 民事訴訟執行終結的情形有哪些

根據法律的規定和司法實踐,程序終結的情形,包括以下三類:

(一)因申請執行人的原因而致執行程序終結

1、申請執行人撤回執行申請的。強制執行程序,依當事人的申請而開始,也依當事人的申請撤回而結束。撤回執行申請與放棄權利撤銷執行申請,都是權利人對自己權利的處分,執行法院應予尊重。所不同的是,撤銷執行申請,是權利人拋棄自己的實體權利,致執行程序實體終結;而撤回執行申請,權利人拋棄的僅是該次執行程序性權利,結束的也是只是本次執行程序,其實體權利和強制執行請求權並未消滅。

申請執行人撤回執行申請應以書記形式向人民法院提出,口頭表示撤回申請的,應記入筆錄附卷。

2、追索贍養費、撫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權利人享有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的權利是基於其與義務人有某種特定的身份關系,這種基於特定的身份關系享有的權利,具有人身專屬性,不能轉讓,也不能繼承。因此,享有追索「三費」權利的權利人死亡後,其專屬享有該項民事權利亦隨之消滅,被執行人無需再對任何他人繼續履行該項特定義務,人民法院因而應裁定終結執行程序。

3、作為權利人的公民死亡,沒有繼承人的。作為權利人的公民死亡,除該項權利是專屬於權利人本人的之外,按照既判力主觀范圍擴張的理論,其享有的權利可由其繼承人行使,其繼承人可以成為申請執行人。但是權利人死亡,沒有繼承人的,其權利則無人承受,被執行人也就失去了履行義務的對象。此時,執行已成為不必要,人民法院應依法終結執行。

4、作為權利人的法人終止後,無權利義務繼受人的。這類案件也因無接受執行人履行義務的主體,而依法終結執行。隨著我國企業法人制度的健全,這類情況最終將不會存在。

(二)因被執行人的原因而致執行程序終結

1、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依照法律規定,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其所負的債務也不能被免除,而應以其遺產償還債務,或者由其義務承擔人作為被執行人來履行義務。但是,如果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即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時,執行程序則無法繼續進行,執行法院應及時依法結束執行程序。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無遺產」,包括沒有現實存在的財產,也包括沒有將來可取得的財產和第三人的債權,否則,應繼續執行。

2、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終止後,無遺留財產可供執行,又沒有權利義務承受人的,對這類也應依法裁定終結執行,理由同上。隨著企業法人制度的健全,這類情況也將不復存在。

3、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被依法宣告破產的。作為被執行人的法人被依法宣告破產還債,其財產在被各債權人分配清償後,剩餘債務被豁免,沒有得到清償的債權,不再清償。因此,在被執行人被宣告破產後,執行程序不能繼續進行,執行法院應裁定結束執行程序。

4、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喪失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又無財產可供執行的。在這種情況下,被執行人雖未死亡,但其既現實的財產可供執行,又失去了潛在的償還能力,實現上永久地失去了償還債務的能力。因此,執行程序根本無法進行,執行法院應終結執行,以使雙方當事例都得到解脫。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五條對此作了一個限定,即「無力償還借款」,也就是說,除借款外的其他債務,不能終結執行。這一限制,顯然與債權平等原則相悖。執行終結,是因為被執行人已永久地失去了償還債務的能力,不論是借款,還是其他債務,被執行人都根本無力履行,執行也都毫無實際意義。所以將被執行人的債務只限定在借款上,是沒有理論依據的,也是不可行的。

5、被執行人無財產可供執行,或現有財產經執行不足清償債務,經債權人同意或由執行法院依職權發放再執行權利憑證的。這種情況是指經實施強制執行無效果而言,據此終結執行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被執行人無財產可供執行,或者雖有財產,經強制執行後,執行所得金額,不足清償其債務。這里被執行人已經執行法院強制執行是前提,未經強制執行的,不適用終結執行。二是須經申請執行人同意,或由執行法院發給再執行權利憑證後,始得終結執行。再執行權利憑證是權利人日後申請重新執行的執行依據,發放債權憑證應遵循當事人自願為主,執行法院依職進行為輔的原則。

實施強制執行無效果,在執行實踐中經常遇到,如何解決,實是執行工作中的一大難題。因為「強制執行,原則上以債務人之財產為標的,拘提管收,權為強制之手段,並非強制執行之目的。債務人無財產可供執行,或雖有財產,經強制執行後,所得數額不足清償債務者,強制執行之目的,實際上已無從實現,雖用其它方法執行,亦無實益。然而因此免除債務人之義務,亦非事理之平。」[2]為此,我國台灣地區強制執行法規定,執行法院「經債權人同意,得命債務人寫立書據,載明俟有咨力之日償還」。「如債權人不同意時,應於二個月內續行調查,經查明無財產,或命債權人查報而到期故意不為報告,執行法院應發給憑證,交債權人收執,載明俟發見有財產時,再予強制執行。」[3](台灣強制執行法第二十七條)。

我們認為,台灣地區關於強制執行無效果時,由被執行人寫立再執行書據或由執行法院發放再執行憑證後,終結執行程序的規定,我們可以借鑒。建立強制執行無效果,發放再執行權利憑證,終結執行程序制度的益處有三:首先,保留了申請執行人私法上的強制請求權,符合我國法律關於債務人的不豁免原則和繼續執行制度,即離債權人的權益,也體現了程序正義。其次,有助於解決「抓人質促執行」等執行亂問題,以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最後,有助於減輕法院未執案件居高不下的壓力,緩解法院的執行難問題。

(三)因執行依據的原因致執行程序終結

1、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生效法律文書是人民法院的執行依據,執行依據被撤銷,其所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即歸於無效,執行法院尖停止對該法律文書的執行,裁定結束執行程序。執行依據被撤銷包括法院製作的法律文書經審判監督程序被撤銷,也包括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被仲裁機關或公證機關撤銷。

2、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裁定不予執行的。裁定不予執行的法律文書只能是仲裁裁決和公證債權文書。法院製作的法律文書不適用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或公證債權文收被裁定不予執行後,即失去了法律效力,其所確定的內容亦歸於無效,執行法院應在不予執行裁定生效後,即裁定結束該執行程序。

B. 法院對執行的案件的結果顯示為執行終結,執行終結是什麼意思

執行終結,是指在執行過程中,由於發生某種特殊情況,執行程序沒有必要或不可能繼續進行,從而結束執行程序,以後也不再恢復。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2)民事訴訟法終結裁定擴展閱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一)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

(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

(四)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後,恢復執行。

C. 民事裁定書中審查終結是什麼意思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執行過程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異議的,執行員應當按照法定程序進行審查。理由不成立的,予以駁回;理由成立的,由院長批准中止執行。如果發現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按照審判監督程序處理。
執行異議,是指在執行中,案外人對執行標的主張實體權利,向執行法院提出的意見。提出執行異議是案外人維護自己合法民事權益的一種手段。
案外人提出執行異議,應提交書面形式執行異議申請書,同時應當符合下列主要條件:
(1)提出執行異議的時間應當是在執行過程中,即執行程序開始後至執行結束時。(2)有權提出執行異議的主體只限於案外人。案外人是指執行案件當事人以外的因執行行為而認為自己權利受到侵害的第三人。(3)異議的理由應是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擁有所有權或者其他能排除執行其他物權(如質押權、抵押權、留置權等)。
執行過程中,案外人提出執行異議,執行庭應當組成合議庭進行審查,審查期間,可以採取查封、扣押、凍結執行措施,但不得處分執行標的。經審查認為案外人的提出異議的執行標的物是生效法律文書指定的特定物的,報經院長批准,裁定對該生效法律文書中止執行,按審判監督程序處理。提出異議的執行標的物不是生效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特定物的,經審查認為案外人的提出異議成立的,報經院長批准後,已經採取的執行措施應當裁定立即解除或撤銷,並將標的物交還案外人。
有時對案外人提出的異議是否成立一時難以確定,案外人已提供有效擔保的,可以解除查封、扣押措施。申請執行人堅持繼續執行並提供有效擔保的,可以繼續執行。因提供擔保而解除查封扣押或繼續執行有錯誤,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裁定以擔保的財產予以賠償。
在執行收集法院的生效法律文書時,經審查認為案外人的提出異議成立的,執行庭應提出書面意見,報經院長批准後,提請上級法院處理。

D. 人民法院可以對哪些執行案件裁定終結執行

您好!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三條及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容法院裁定終結執行:1、申請人撤銷申請的;2、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3、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4、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5、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6、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對被執行人無財產可供執行的案件,可依法終結本次執行程序,如申請執行人提供新的被執行人財產線索應重新立案執行。重新立案執行後,執行法院窮盡財產調查措施,仍無可供執行財產的,可以再次依法終結該次執行。
如能提供更多信息,則可給出能為周詳的法律意見。

E.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發生哪些情形時,人民法院裁定終結訴訟

按我國《復民事訴訟法》規定,如制果原告存在死亡,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放棄訴訟權利的;被告死亡,沒有遺產,也沒有應當承擔義務的人的;離婚案件一方當事人死亡的;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以及解除收養關系案件的一方當事人死亡的情形之一,人民法院依法終結訴訟。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五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終結訴訟:
(一)原告死亡,沒有繼承人,或者繼承人放棄訴訟權利的;
(二)被告死亡,沒有遺產,也沒有應當承擔義務的人的;
(三)離婚案件一方當事人死亡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以及解除收養關系案件的一方當事人死亡的。

F. 民事裁定終結執行是什麼意思

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內容全部執行完畢;不予執行;當事人之間達成執行和解協議並已履行完畢。

G. 民事訴訟法規定執行終止: 有幾種情況 分別是

民事訴訟抄法規定執行中止有六種情況,分別為申請人撤銷申請的;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等情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第二百五十八條 中止和終結執行的裁定,送達當事人後立即生效。

(7)民事訴訟法終結裁定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一)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

(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

(四)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後,恢復執行。

H. 哪些情況人民法院可以裁定終結執行程序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的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
(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熱點內容
開封杜良法院 發布:2025-09-17 16:40:59 瀏覽:319
軌道交通安全條例 發布:2025-09-17 16:40:14 瀏覽:718
環保法學習心得 發布:2025-09-17 16:17:56 瀏覽:333
廣義的教育立法是指 發布:2025-09-17 16:17:55 瀏覽:700
勞動法中提前30天通知 發布:2025-09-17 16:16:33 瀏覽:480
規范法律服務工作 發布:2025-09-17 16:09:19 瀏覽:602
香港安全立法最新 發布:2025-09-17 16:06:59 瀏覽:765
成立法律援助專項資金 發布:2025-09-17 16:03:18 瀏覽:594
勞動法關於員工疾病的條款 發布:2025-09-17 15:53:38 瀏覽:979
2015年法律碩士招生簡章 發布:2025-09-17 15:31:54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