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訴訟代理人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訴訟代理人

發布時間: 2021-12-08 12:46:43

Ⅰ 天涯雜談民事訴訟法解釋88條 最高法院關於民訴法解釋88條違反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應當立即

提問者,首先確認是否為,新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即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2015年2月4日)第八十八條是這樣規定的:訴訟代理人除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規定提交授權委託書外,還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相關材料:

(一)律師應當提交律師執業證、律師事務所證明材料;

(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提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以及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證明材料;

(三)當事人的近親屬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與委託人有近親屬關系的證明材料;

(四)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與當事人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證明材料;

(五)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推薦的公民應當提交身份證件、推薦材料和當事人屬於該社區、單位的證明材料;

(六)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符合本解釋第八十七條規定條件的證明材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2008)第三十七條 行政機關不得濫用行政權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競爭內容的規定。

如果是新民事訴訟司法解釋對訴訟代理人代理條件規定,不屬於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2008)第三十七條的情形。
司法活動區別一般的民商經營行為,司法部門相關規定,屬於司法權范疇,不屬於「濫用行政權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競爭」。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2015年3月15日新修訂)第一百零四條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作出的屬於審判、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解釋,應當主要針對具體的法律條文,並符合立法的目的、原則和原意。遇有本法第四十五條第二款規定情況的,應當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法律解釋的要求或者提出制定、修改有關法律的議案。
第四十五條 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
(一)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二)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依據的

提示:如果必需民商公民代理,可以盡量實現相關機關要求即可,未必是自己親為,其他親屬朋友和律師也可以。

Ⅱ 2015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88條第二項如何理解

第八十八條訴訟代理人除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規定提交授權委託書外,還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相關材料:
(一)律師應當提交律師執業證、律師事務所證明材料;
(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提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以及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證明材料;
(三)當事人的近親屬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與委託人有近親屬關系的證明材料;
(四)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與當事人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證明材料;
(五)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推薦的公民應當提交身份證件、推薦材料和當事人屬於該社區、單位的證明材料;
(六)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符合本解釋第八十七條規定條件的證明材料。

第二項是(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提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以及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證明材料;
條文理解:
2.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作為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的,應當提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以及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證明材料。關於「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證明材料」,是根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管理辦法》相關規定作出的。該辦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持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當事人的委託書和《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經有關單位或者個人同意,可以向他人調查、收集與承辦法律事務有關的證據材料,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查閱有關的案卷或者庭審材料。

關於當事人中的一方必須位於本轄區內的規定。對此,《司法部關於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的批復》(司復〔2002〕12號)規定,根據《鄉鎮法律服務業務工作細則》第二十四條第四項的規定,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是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代理民事、經濟、行政案件應當具備的條件之一。因此,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不能代理當事人任何一方均不在本轄區內的民事、經濟、行政訴訟案件。
相關:http://www.71bar.com/news/show-5449.html

Ⅲ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是以憲法為根據,結合我國民事審判工作的經驗和實際情況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已於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36次會議通過,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
司法解釋:
在1991年現行《民事訴訟法》頒布之後,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大量的與民事訴訟法有關的司法解釋,其中重要的司法解釋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1992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528次會議討論通過)法發〔1992〕22號(以下簡稱《民訴若干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1998年6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992次會議通過自1998年7月18日起施行)法釋〔1998〕15號(以下簡稱《執行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01次會議通過2001年12月21日公布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以下簡稱《證據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2003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80次會議通過2003年9月10日公布自2003年12月1日起施行(以下簡稱《簡易程序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2004年8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321次會議通過)(以下簡稱《民事調解規定》);
其他比較重要的司法解釋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定(1994年12月22日發布)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1993年6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579次會議討論通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02次會議通過自1998年9月15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第一審經濟糾紛案件適用普通程序開庭審理的若干規定(1993年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602次會議討論通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經濟糾紛案件適用簡易程序開庭審理的若干規定之一(1993年11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602次會議討論通過)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經濟審判方式改革問題的若干規定(1998年6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995次會議通過自1998年7月11日起施行)
在這些司法解釋中,《民訴若干意見》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該司法解釋共320條,《民事訴訟法》的所有條文只有270條,從訴訟管轄、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證據直至各種審判程序、執行程序等民事訴訟的主要制度、程序都作了規定。《執行規定》共137條,《民事訴訟法》中關於執行的規定為30條,對執行機構、執行管轄、執行的申請和移送、執行前的准備、金錢給付的執行、交付財產和完成行為的執行、被執行人到期債權的執行、對案外人異議的處理、被執行主體的變更和追加、執行擔保和執行和解、多個債權人對一個債務人申請執行和參與分配、對妨害執行行為的強制措施的適用、執行中止、終結、結案和執行回轉、委託執行、協助執行和執行爭議的協調執行監督等問題作了規定。
《證據規定》共83條,《民事訴訟法》中關於執行的規定為12條,對當事人舉證、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舉證期限和證據交換、質證、證據的審核認定等問題作了規定。《簡易程序規定》共34條,《民事訴訟法》中關於簡易程序的規定為5條,對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起訴與答辯、審理前准備、開庭審理、宣判與送達等問題作了規定。《民事調解規定》共24條,《民事訴訟法》中關於民事調解的規定為7條,對調解的適用范圍、調解如何具體進行、調解與和解的關系、調解異議的處理等問題作了規定。
拓展資料:在上述司法解釋中,《民訴若干意見》內容最全面、豐富,實際上可以說是《民事訴訟法》的實施細則,它的出台,與我國司法機關的傳統做法是一脈相傳的。國家頒布一部基本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就出台一個落實該法律的司法解釋,以使得法律中的一些原則或概括性的規定好體制度或程序作出一些具體的規定。毋庸置疑,這些司法解釋對彌補法律規定的不足或者加強法律相關條文的可操作性方面在民事訴訟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也從另一個側面折射出國家在立法上的不足,法律條文的過於概括或粗疏,在司法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需要司法解釋來彌補。同時也說明我們現行的《民事訴訟法》存在一些不足,有必要通過實踐進行修改。而現行的這些司法解釋,對我們修改《民事訴訟法》應當說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Ⅳ 2015新民事訴訟司法解釋 對執行代理人 有條件限制嗎

1、可以是一樣的
2、訴訟代理人的資格有變化的,具體分析如下
新《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規內定:「當事人容、法定代理人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作為訴訟代理人。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一)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二)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三)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與原民事訴訟法相比,本次修改限制了訴訟代理人的范圍,刪除了原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將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的范圍僅僅限定在:
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為滿足訴訟代理需求,規范訴訟代理活動,這次修改明確了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當事人的工作人員和所在社區推薦的公民的訴訟代理人地位,允許其面向當事人提供民事訴訟代理服務,規范了訴訟代理活動,有效保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Ⅳ 民事訴訟法新司法解釋88是否規定法律工作者只能在本轄區代理案件嗎

新民訴司法解釋是有先關規定,規定如下
第八十八條 訴訟代理人內除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規定容提交授權委託書外,還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相關材料:
(一)律師應當提交律師執業證、律師事務所證明材料;
(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提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以及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證明材料;
(三)當事人的近親屬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與委託人有近親屬關系的證明材料;
(四)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與當事人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證明材料;
(五)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推薦的公民應當提交身份證件、推薦材料和當事人屬於該社區、單位的證明材料;
(六)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符合本解釋第八十七條規定條件的證明材料。

Ⅵ 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第八十八條第五款社區推薦的公民有何條件

民事訴訟法司來法解釋

1、第自八十八條 訴訟代理人除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九條規定提交授權委託書外,還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向人民法院提交相關材料:
(一)律師應當提交律師執業證、律師事務所證明材料;
(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應當提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證、基層法律服務所出具的介紹信以及當事人一方位於本轄區內的證明材料;
(三)當事人的近親屬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與委託人有近親屬關系的證明材料;
(四)當事人的工作人員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與當事人有合法勞動人事關系的證明材料;
(五)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推薦的公民應當提交身份證件、推薦材料和當事人屬於該社區、單位的證明材料;
(六)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應當提交身份證件和符合本解釋第八十七條規定條件的證明材料。

2、第五款社區推薦的公民的條件

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推薦的公民作為訴訟代理人參加訴訟的,應當提交身份證件、推薦材料和當事人屬於該社區、單位的證明材料。

Ⅶ 民事訴訟法中訴訟代理人中有法定訴訟代理人和委託訴訟代理人,這兩個有比較容易理解的區別嗎

法定訴訟代理人是基於法律規定取得的代理權,一般為當事人的近親屬;
委託代理人是基於當事人的委託取得的代理權,一般為律師、法律工作者等專業人員。

Ⅷ 民事訴訟案需要代理人嗎

可以有可以沒有
民事訴訟:下列人員可以被委託為訴訟代理人:
(1)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2)當事人的近親屬或者工作人員;
(3)當事人所在社區、單位以及有關社會團體推薦的公民。

Ⅸ 民事訴訟法規定外甥可以幫外公做訴訟委託代理人嗎

新的民事訴訟法以及今年2月4日實施的司法解釋,允許近親屬做當事人的民事案件訴訟代理人。您所說的情況屬於近親屬范圍,本來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外孫是案件另外一方當事人即外公女兒的兒子的話,因為與原被告雙方均有親屬關系,可能存有利害沖突,一般不能准許。

Ⅹ 民事訴訟可以委託哪些人作為代理人

除了律師和法律工作者以及近親屬代理,還可以公民代理(民事訴訟法第58條和民事訴專訟法的司法解釋第屬87條),但是公民代理有一定條件,比如和當事人是同一個社區居委會或者村委或者同一個組織或者單位(雖然沒有很具體的法律規定,但是已經有最高法的相關案例了),需要有其所在的居委會或者村委會或者組織或者單位出具推薦書,推薦你作為其公民代理代理本案案件,一般寫你具有一定法律知識什麼的,有了推薦書,那剩下就是寫授權委託書了

熱點內容
法官員額制未入額 發布:2025-09-16 19:47:35 瀏覽:243
寫字間保潔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6 19:23:02 瀏覽:805
找律師咨詢一下勞動法 發布:2025-09-16 19:22:25 瀏覽:506
法哲學法社會學實證法理論 發布:2025-09-16 19:12:57 瀏覽:447
最高人民法院侵權責任法司法解釋 發布:2025-09-16 19:08:40 瀏覽:167
財務對賬單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6 19:08:30 瀏覽:696
病案科室的規章制度 發布:2025-09-16 19:08:29 瀏覽:328
國外法院 發布:2025-09-16 19:05:21 瀏覽:743
醫療診所規章制度免費 發布:2025-09-16 18:54:04 瀏覽:700
烏蘭察布市司法局 發布:2025-09-16 18:50:47 瀏覽: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