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對民刑法的規范效應
⑵ 民法,行政法,刑法的關系
民法是調整來平等主體的自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
行政法的概念是指調整行政權被行使過程中所產生的社會關系以及對行政權進行規范和控制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刑法是規定犯罪和刑罰及其罪刑關系的法律。
(來源於找法網)
⑶ 求: 民法、刑法、行政法、民訴、行訴、刑訴、商法、經濟法、國際法 等有關司法考試的概念及解釋
2.抵押權
抵押權,是指債權人對於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佔有而為債權提供擔保的抵押財產,於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依法享有的就該物變價並優先受償的擔保物權。抵押權具有從屬性、不可分性和物上代位性,其價值功能在於被擔保債權的優先受償性。除了一般抵押權之外,還應當重點掌握特殊抵押權中的共同抵押權、浮動抵押權和最高額抵押權。
3.質權
質權,是指債務人或第三人將特定的財產交由債權人佔有,作為債權的擔保,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以該財產折價或以拍賣、變賣所得價款優先受償的權利。質權以擔保債權的實現為目的,只能在債務人或者第三人提供的特定財產或者權利上設定,以債權人佔有債務人或第三人提供的動產為必要條件。質權分為動產質權和權利質權。
4.留置權
留置權,是指在法律規定可以留置的債權,債權人依債權佔有屬於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法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的擔保物權。留置權是二次發生效力的擔保物權,第一次發生的效力是有權留置債務人的財產,第二次效力是債務人超過規定的寬限期仍不履行其義務時,得依法以留置財產變價優先受償。留置權是法定擔保物權,具有與其他擔保物權不同的效力。
抵押權是指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財產的佔有,將該財產抵押給債權人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財產優先受償。
質權:分為動產質權和權利質權。動產質權是指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或第三人將其動產出質給債權人佔有的,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質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動產優先受償。權利質權是指出質人提供的財產權利為標的而設立的質權。
留置權是指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留置已經和發展有的債務人的動產,並有權將該動產優先受償。
首先,標的物有所不同。
抵押權的標的物為不動產、不動產用益物權和動產;質權的標的物為動產和除不動產用益物權外的其他財產權利,包括債權、股權、知識產權等財產權利。留置權的標的物僅為動產。
抵押權一質權兩種擔保物權的標的物在動產上有交叉。於動產上成立的擔保物權究竟為抵押權或質權,以債權人是否佔有標的物為區別。留置權的動產是債權人已經合法佔有的債務人的動產。債權人留置的動產,應當與債權屬於同一法律關系,但企業之間留置的除外。
其次,成立要件和保持要件不同。
除簽訂抵押合同外,抵押權的成立原則上以抵押登記為條件。抵押權的成立不以抵押物的交付為條件。抵押權的保持也不以抵押權人佔有抵押物為條件。經登記成立的抵押權,以抵押登記記載的存在為其保持的條件,注銷登記即意味著登記的抵押權不復存在。
質權的成立,除簽訂質押合同外,須出質人依質押合同的約定將質物交債權人佔有。僅訂立質押合同而不依質押合同的約定移轉質物的,不能成立質權。質權人喪失對質物的佔有,即引起質權的消滅。
債權人留置的動產,不需要簽訂留置合同,在留置條件具備時,即可進行留置。
三者均屬物權擔保。
抵押權與質權的區別在於,抵押權的對象包括不動產和動產,而質權僅限於動產,而且質權以交付為生效要件,而抵押權則無需交付,有所有人持有即可。
留置權與前兩者的區別很明顯,基於一定的合同關系,為了保障債權的實現,債權人可以留置相關的財物來保證債權。如車主不付修車費,維修廠就汽車扣留,不予交付。
一)抵押權的特性
第一、從屬性 抵押權不得與債權分離而單獨轉讓或者作為其他債權的擔保 第二、不可分性 抵押權是不可分割的物權。抵押物的分割、部分滅失或轉讓,被擔保債權的分割或部分轉讓,均不影響抵押權,抵押人仍然能夠完整地行使其抵押權。第三、物上代位性 抵押物滅失或者出讓,其交換價值轉化為其他形態的物時,抵押權的效力及於該物。這即抵押權的代位性。
(二)不得抵押的財產
1.土地所有權:
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體所有的建設用地使用權,但《擔保法》第三十四條第(五)項、第三十六條第三款規定的除外
3.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教育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和其他社會公益設施;
4.所有權、使用權不明或者有爭議的財產;
5.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的財產;
6.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財產。
(三)以登記為生效要件之抵押
《擔保法》第四十一條規定 當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財產抵押的,應當辦理抵押物登記,抵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擔保法》第四十二條規定 辦理抵押物登記的部門如下:
1.以無地上定著物的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的,為核發建設用地使用權證書的土地管理部門;
2.以城市房地產或者鄉(鎮)、村企業的廠房等建築物抵押的,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規定的部門;
3.以林木抵押的,為縣級以上林木主管部門;
4.以航空器、船舶、車輛抵押的,為運輸工具的登記部門;
5.以企業的設備和其他動產抵押的,為財產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
二、動產質權的效力
(1)、質權對擔保債權的效力《擔保法》第67條規定,質押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質物保管費用、實現質權的費用。質押合同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2)、質權對質物的效力質權人不但對質物本身有質權,對質物之從物、孳息物,亦享有質權。(3)、質權人的權利義務權利:留置質物;優先受償;收取孳息,但合同另有約定者從約定;救濟質權損失,即排除各種有害質權的行為。義務:妥善保管質物;返還質物。
三、權利抵押與權利質押的區別
權利抵押,指以不動產他物權為標的而設立的抵押擔保。權利質押,指以出質人提供的財產權利為標的而設定的質權。兩者均是以權利為標的的、債權人享有優先受償權的約定擔保物權,但兩者仍在許多方面存有差異
(1)標的范圍不同。(2)權利性質不同。(3)生效要件不同。(4)債權保全方式不同。(5)當事人權利義務有所不同。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你現在的過司考能迅速提高分最好的就是提高卷一的成績,建議每天早晚多看卷一科目,
⑷ 民法行政法刑法的關系
民法、行政法、刑法使用以調整不同法律關系的法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回民事法答律關系,行政法是調整行政機關行使行政職權的法律,刑法是懲罰、預防犯罪的法律,三者是不同的法律,之間沒有什麼必然的關系,就像衣服與鞋子一樣,各有各的用處。
⑸ 行政法 民法 刑法異同點
這個怎麼說呢,名字首先就不一樣,呵呵,總的來說,行政法和刑法是版公法,民法是私法權。幾部法律的主體不同,行政法和刑法是規范不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而民法則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法律。相同點就是都是全國人大制定的。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全國性法律。還有很多,打字太累,不說了。
⑹ 如何區分行政法,民法,刑法
行政法、民法、刑法是構成我國整體法律體系的三大組成部分,是分別用以調整國家行政管理、民事行為權利和懲罰犯罪的三個平等法律體系。
一【三者的基本區別】
所謂行政法,簡單理解就是調整國家行政管理關系的法律。用以制約、規范和監督行政管理行為。
民法是用以調整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刑法就是用來懲罰犯罪行為的。
二【三者基本概述】
(1)行政法:
簡單理解就是調整國家行政管理關系的法律。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它由規范行政主體和行政權設定的行政組織法、規范行政權行使的行政行為法、規范行政權運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規范行政權監督的行政監督法和行政救濟法等部分組成。其重心是控制和規范行政權,保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2)民法:
民法是我國法律體系中最為重要的法律部門之一。根據不同的角度,人們在使用「民法」這一概念時,賦予其不同的含義:
首先,民法可分為形式意義上的民法與實質意義上的民法。所謂形式意義上的民法,指編纂成文的民法法典(即民法典);所謂實質意義上的民法,指包括具有一切具有民法性質的法律、法規及判例法、習慣法等。比如,在我國,在民法典尚未制訂的情況下,《民法通則》是基本的民事立法文件。此外,《合同法》、《擔保法》、《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繼承法》等是民事單行法規。而在我國《憲法》以及其他部門法或者法規中,凡是涉及民事問題的法律規定,都是民法的組成部分;
其次,民法可分為狹義的民法與廣義的民法。狹義的民法指部門意義上的民法,不包括商法典及商事特別法;廣義的民法的范圍相當於傳統的私法的范圍,即商法典以及商事特別法(如公司法、票據法、海商法、保險法、破產法等)均是民法的組成部分。
《民法通則》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和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
(3)刑法:
刑法是規定犯罪、刑事責任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政治上的統治和經濟上的利益,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且應當負何種刑事責任 ,並給予犯罪嫌疑人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刑法有廣義與狹義刑法之分。廣義刑法是一切刑事法律規范的總稱,狹義刑法僅指刑法典,在我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⑺ 談談你對《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的認識》》》
(一)憲來法的本質
自憲法是各種政治力量對比關系的集中表現。所謂政治力量對比包括:
1.階級力量的強弱對比關系;
2.階級力量強弱懸殊程度的對比關系。
(二)憲法的特徵
1.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有著最為嚴格的修改程序,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規定著國家的最根本、最重要問題;
2.憲法是公民權利的保障書,系統全面地規定著公民的基本權利;
3.憲法是民主事實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從法律的角度將民主成果定型下來。
⑻ 描述行政法基本原則與民法,刑法基本原則的異同
刑法、民法、行政法原則比較
一、刑法原則:
1. 罪刑法定:法無明文規定不為罪,法無明文規定不處罰
刑法第3條:法律明文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規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
2.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指犯多大的罪,便應當承擔多大的刑事責任,就判處輕重相當的刑罰,重罪重罰,輕罪輕罰,罪刑相稱,罰當其罪法。
3.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指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法。 1、定罪平等;2、 量刑平等 ;3、 行刑平等
二、民法原則:
1. 平等原則: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體的身份平等。
《民法通則》第3條: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地位平等。任何自然人、法人在民事法律關系中平等地享有權利,其權利平等地受到保護。
2. 自願原則:在民事活動中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即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去從事民事活動,國家一般不幹預當事人的自由意志,充分尊重當事人的選擇。 《民法通則》第4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原則。
3. 公平原則:指民事主體應依據社會公認的公平觀念從事民事活動,以維持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均衡。、
《民法通則》第4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的原則。
4. 誠信原則:
《民法通則》第4條: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5. 守法原則:
《民法通則》第6條:民事活動必須遵守法律,法律沒有規定的,應當遵守國家政策。
6. 公序良俗原則:
《民法通則》第7條: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擾亂社會經濟秩序。
7. 禁止權利濫用原則:是指民事主體在進行民事活動中必須正確行使民事權利,如果行使權利損害同樣受到保護的他人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時,即構成權利濫用。
三、行政法原則:
1、行政法的實體性原則:
1) 依法行政原則.
2) 尊重和保障人權原則.
3) 越權無效原則.
4) 信賴保護原則.
5) 比例原則.
2、行政法的程序性原則:
1) 正當法律程序原則.
2) 行政公開原則.
3) 行政公正原則.
4) 行政公平原則.
3.、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則 :
2004年國務院10號文件《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中是作為依法行政的六大基本要求的角度提出的
1) 合法行政原則
2) 合理行政原則
3) 程序正當原則
4) 高效便民原則
5) 誠實守信原則
6) 權責統一原則:
分為兩個子原則:第一是行政效能原則;第二是責任行政原則
⑼ 刑法,民法和行政法他們分別是規范什麼的法律呢有什麼用處呢
那民法和行政法,他們分別是規范的,是刑事,民事和全部定製部門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