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納稅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納稅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發布時間: 2021-12-11 19:04:42

Ⅰ 納稅人依法享有哪些權利(小資料)

北京市朝陽區國稅稽查三所
法律法規規定了納稅人負有納稅義務,但同時也賦予了納稅人各種相關的權利。納稅人依法享有以下的權利:1.依法申請減稅、免稅權。納稅人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向稅務機關書面申請減稅、免稅。
2.多繳稅款申請退還權。納稅人超過應納稅額交納的稅款,稅務機關發現後應當立即退還;納稅人自結算繳納稅款之日起三年內發現的,可以向稅務機關要求退還多繳的稅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稅務機關查
實後應當立即退還。
3.延期申報權。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的,經稅務機關核准,可以延期申報。
4.延期繳納稅款權。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批准,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
5.處罰告知權。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及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
6.要求聽證的權利。《行政處罰法》規定,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者執照、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當事人不承擔行政機關組織聽證的費用。
7.申請復議的權利。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機關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
8.提起訴訟的權利。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納稅擔保人對稅務機關作出的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9.請求賠償的權利。《國家賠償法》規定,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國家賠償的權利。國家賠償由本法規定的賠償義務機關履行賠償義務。
10.委託代理權。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可以委託稅務代理人代為辦理稅務事宜。▲

Ⅱ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納稅義務人是指稅法中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或個人。每種稅收都有各自的納稅人。納稅人究竟是誰,一般隨課稅對象的確定而確定。
納稅人亦稱納稅義務人、「課稅主體」,是稅法上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國家無論課征什麼稅,要由一定的納稅義務人來承擔,舍此就不成其為稅收,因此,納稅人是稅收制度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

Ⅲ 什麼是納稅人納稅人的權利和義務是什麼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納稅人的權利包括
有享受稅法規定的減稅、免稅的權利;
納稅人有依法申請收回多繳納稅款的權利;
在生產、經營發生重大困難時,依法享有申請分期、延期繳納稅款或申請減稅、免稅的權利; 對稅務機關不正確的決定有申訴權;
對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不法行為有向其上級主管部門及國家監督、檢查機關檢舉、揭發的權利。
納稅人的義務包括
按稅法規定辦理稅務登記;
按稅法規定的期限和程序辦理納稅申報,並按期交納稅款;
向稅務機關及時提供會計、財務報表;
接受稅務檢查,並如實反映和提供有關情況和材料。

Ⅳ 納稅人在在停業期間發生的納稅義務的,應當按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申報繳納稅款。對嗎

根據《稅務登記管理辦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納稅人在停業期間發生納稅義務的,應當按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申報繳納稅款。

Ⅳ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可以不設置賬簿的一般都是什麼樣的單位

生產經營規模小又確無建賬能力的個體工商戶,可以聘請注冊會計師或者經稅務機關認可的財會人員代為建賬和辦理賬務;

聘請注冊會計師或者經稅務機關認可的財會人員有實際困難的,經縣以上稅務機關批准,可以按照稅務機關的規定,建立收支憑證粘貼簿、進貨銷貨登記簿等。

根據我國《稅收徵收管理法實施細則》

第二十三條

生產、經營規模小又確無建賬能力的納稅人,可以聘請經批准從事會計代理記賬業務的專業機構或者財會人員代為建賬和辦理賬務。

(5)納稅人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擴展閱讀:

賬簿設置原則

任何單位都應當根據本單位經濟業務的特點和經營管理的需要,設置一定種類和數量的賬簿。一般說來,設置賬簿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賬簿的設置要能保證全面、系統地反映和監督各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為經營管理提供系統、分類的核算資料。

(二)設置賬簿要在滿足實際需要的前提下,考慮人力和物力的節約,力求避免重復記賬。

(三)賬簿的格式,要按照所記錄的經濟業務的內容和需要提供的核算指標進行設計,要力求簡便實用,避免繁瑣重復。

Ⅵ 納稅的規定是什麼

納稅的規定是就是納稅人根據稅法的要求向稅務機關申報繳納稅款,提供本著資料的一些基本或具體的規定.而違反規定就要被處罰.

如納稅申報規定

征管法

第二十五條 納稅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
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扣繳義務人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
第二十六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可以直接到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也可以按照規定採取郵寄、數據電文或者其他方式辦理上述申報、報送事項。
第二十七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的,經稅務機關核准,可以延期申報。
經核准延期辦理前款規定的申報、報送事項的,應當在納稅期內按照上期實際繳納的稅額或者稅務機關核定的稅額預繳稅款,並在核準的延期內辦理稅款結算。

征管法實施細則

第三十條 稅務機關應當建立、健全納稅人自行申報納稅制度。經稅務機關批准,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可以採取郵寄、數據電文方式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
數據電文方式,是指稅務機關確定的電話語音、電子數據交換和網路傳輸等電子方式。
第三十一條 納稅人採取郵寄方式辦理納稅申報的,應當使用統一的納稅申報專用信封,並以郵政部門收據作為申報憑據。郵寄申報以寄出的郵戳日期為實際申報日期。
納稅人採取電子方式辦理納稅申報的,應當按照稅務機關規定的期限和要求保存有關資料,並定期書面報送主管稅務機關。
第三十二條 納稅人在納稅期內沒有應納稅款的,也應當按照規定辦理納稅申報。
納稅人享受減稅、免稅待遇的,在減稅、免稅期間應當按照規定辦理納稅申報。
第三十三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納稅申報或者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的主要內容包括:稅種、稅目,應納稅項目或者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項目,計稅依據,扣除項目及標准,適用稅率或者單位稅額,應退稅項目及稅額、應減免稅項目及稅額,應納稅額或者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額,稅款所屬期限、延期繳納稅款、欠稅、滯納金等。
第三十四條 納稅人辦理納稅申報時,應當如實填寫納稅申報表,並根據不同的情況相應報送下列有關證件、資料:
(一)財務會計報表及其說明材料;
(二)與納稅有關的合同、協議書及憑證;
(三)稅控裝置的電子報稅資料;
(四)外出經營活動稅收管理證明和異地完稅憑證;
(五)境內或者境外公證機構出具的有關證明文件;
(六)稅務機關規定應當報送的其他有關證件、資料。
第三十五條 扣繳義務人辦理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時,應當如實填寫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並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的合法憑證以及稅務機關規定的其他有關證件、資料。
第三十六條 實行定期定額繳納稅款的納稅人,可以實行簡易申報、簡並征期等申報納稅方式。
第三十七條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確有困難,需要延期的,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向稅務機關提出書面延期申請,經稅務機關核准,在核準的期限內辦理。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的,可以延期辦理;但是,應當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後立即向稅務機關報告。稅務機關應當查明事實,予以核准。

違反納稅申報規定的法律責任

(一)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的,或者扣繳義務人、代徵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向國家稅務機關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的,由國家稅務機關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以二千元以下的罰款;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處以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一般納稅人不按規定申報並核算進項稅額、銷項稅額和應納稅額的,除按前款規定處罰外,在一定期限內取消進項稅額抵扣資格和專用發票使用權,其應納增值稅,一律按銷售額和規定的稅計算征稅。

Ⅶ 納稅人應依照法律法規的( )如實辦理納稅申報

納稅人辦理納稅申報的時限應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確定的時間辦理。

Ⅷ 納稅人的權利義務

納稅人的權利
一、知情權
納稅人有權向稅務局了解國家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以及與納稅程序有關的情況,包括:現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和稅收政策規定;辦理稅收事項的時間、方式、步驟以及需要提交的資料;應納稅額核定及其他稅務行政處理決定的法律依據、事實依據和計算方法;與稅務局在納稅、處罰和採取強制執行措施時發生爭議或糾紛時,納稅人可以採取的法律救濟途徑及需要滿足的條件。
二、保密權
納稅人有權要求稅務局為納稅人的情況保密。稅務局將依法為納稅人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保密,主要包括納稅人的技術信息、經營信息和納稅人、主要投資人以及經營者不願公開的個人事項。上述事項,如無法律、行政法規明確規定或者納稅人的許可,稅務局將不會對外部門、社會公眾和其他個人提供。但根據法律規定,稅收違法行為信息不屬於保密范圍。
三、稅收監督權
納稅人對稅務局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如稅務人員索賄受賄、徇私舞弊、玩忽職守,不征或者少征應征稅款,濫用職權多征稅款或者故意刁難等,可以進行檢舉和控告。同時,納稅人對其他納稅人的稅收違法行為也有權進行檢舉。
四、納稅申報方式選擇權
納稅人可以直接到辦稅服務廳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也可以按照規定採取郵寄、數據電文或者其他方式辦理上述申報、報送事項。但採取郵寄或數據電文方式辦理上述申報、報送事項的,需經納稅人的主管稅務機關批准。
納稅人如採取郵寄方式辦理納稅申報,應當使用統一的納稅申報專用信封,並以郵政部門收據作為申報憑據。郵寄申報以寄出的郵戳日期為實際申報日期。
數據電文方式是指稅務局確定的電話語音、電子數據交換和網路傳輸等電子方式。納稅人如採用電子方式辦理納稅申報,應當按照稅務局規定的期限和要求保存有關資料,並定期書面報送給稅務局。
五、申請延期申報權
納稅人如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向稅務局提出書面延期申請,經核准,可在核準的期限內辦理。經核准延期辦理申報、報送事項的,應當在稅法規定的納稅期內按照上期實際繳納的稅額或者稅務局核定的稅額預繳稅款,並在核準的延期內辦理稅款結算。
六、申請延期繳納稅款權
如納稅人因有特殊困難,不能按期繳納稅款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批准,可以延期繳納稅款,但是最長不得超過三個月。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可以參照省級稅務機關的批准許可權,審批納稅人的延期繳納稅款申請。
納稅人滿足以下任何一個條件,均可以申請延期繳納稅款:一是因不可抗力,導致納稅人發生較大損失,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受到較大影響的;二是當期貨幣資金在扣除應付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後,不足以繳納稅款的。
七、申請退還多繳稅款權
對納稅人超過應納稅額繳納的稅款,稅務局發現後,將自發現之日起10日內辦理退還手續;如納稅人自結算繳納稅款之日起三年內發現的,可以向稅務局要求退還多繳的稅款並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稅務局將自接到納稅人退還申請之日起30日內查實並辦理退還手續,涉及從國庫中退庫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規有關國庫管理的規定退還。
八、依法享受稅收優惠權
納稅人可以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書面申請減稅、免稅。減稅、免稅的申請須經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減稅、免稅審查批准機關審批。減稅、免稅期滿,應當自期滿次日起恢復納稅。減稅、免稅條件發生變化的,應當自發生變化之日起15日內向稅務局報告;不再符合減稅、免稅條件的,應當依法履行納稅義務。
如納稅人享受的稅收優惠需要備案的,應當按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和有關政策規定,及時辦理事前或事後備案。
九、委託稅務代理權
納稅人有權就以下事項委託稅務代理人代為辦理:辦理、變更或者注銷稅務登記、除增值稅專用發票外的發票領購手續、納稅申報或扣繳稅款報告、稅款繳納和申請退稅、製作涉稅文書、審查納稅情況、建賬建制、辦理財務、稅務咨詢、申請稅務行政復議、提起稅務行政訴訟以及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業務。
十、陳述與申辯權
納稅人對稅務局作出的決定,享有陳述權、申辯權。如果納稅人有充分的證據證明自己的行為合法,稅務局就不得對納稅人實施行政處罰;即使納稅人的陳述或申辯不充分合理,稅務局也會向納稅人解釋實施行政處罰的原因。稅務局不會因納稅人的申辯而加重處罰。
十一、對未出示稅務檢查證和稅務檢查通知書的拒絕檢查權
稅務局派出的人員進行稅務檢查時,應當向納稅人出示稅務檢查證和稅務檢查通知書;對未出示稅務檢查證和稅務檢查通知書的,納稅人有權拒絕檢查。
十二、稅收法律救濟權
納稅人對稅務局作出的決定,依法享有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請求國家賠償等權利。
納稅人、納稅擔保人同稅務局在納稅上發生爭議時,必須先依照稅務局的納稅決定繳納或者解繳稅款及滯納金或者提供相應的擔保,然後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如納稅人對稅務局的處罰決定、強制執行措施或者稅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稅務局的職務違法行為給納稅人和其他稅務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侵害時,納稅人和其他稅務當事人可以要求稅務行政賠償。主要包括:一是納稅人在限期內已繳納稅款,稅務局未立即解除稅收保全措施,使納稅人的合法權益遭受損失的;二是稅務局濫用職權違法採取稅收保全措施、強制執行措施或者採取稅收保全措施、強制執行措施不當,使納稅人或者納稅擔保人的合法權益遭受損失的。
十三、依法要求聽證的權利
對納稅人作出規定金額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之前,稅務局會向納稅人送達《稅務行政處罰事項告知書》,告知納稅人已經查明的違法事實、證據、行政處罰的法律依據和擬將給予的行政處罰。對此,納稅人有權要求舉行聽證。稅務局將應納稅人的要求組織聽證。如納稅人認為稅務局指定的聽證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納稅人有權申請主持人迴避。
對應當進行聽證的案件,稅務局不組織聽證,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但納稅人放棄聽證權利或者被正當取消聽證權利的除外。
十四、索取有關稅收憑證的權利
稅務局徵收稅款時,必須給納稅人開具完稅憑證。扣繳義務人代扣、代收稅款時,納稅人要求扣繳義務人開具代扣、代收稅款憑證時,扣繳義務人應當開具。
稅務局扣押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時,必須開付收據;查封商品、貨物或者其他財產時,必須開付清單。
納稅人的義務
一、依法進行稅務登記的義務
納稅人應當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30日內,持有關證件,向稅務局申報辦理稅務登記。稅務登記主要包括領取營業執照後的設立登記、稅務登記內容發生變化後的變更登記、依法申請停業、復業登記、依法終止納稅義務的注銷登記等。
在各類稅務登記管理中,納稅人應該根據稅務局的規定分別提交相關資料,及時辦理。同時,納稅人應當按照稅務局的規定使用稅務登記證件。稅務登記證件不得轉借、塗改、損毀、買賣或者偽造。
二、依法設置賬簿、保管賬簿和有關資料以及依法開具、使用、取得和保管發票的義務
納稅人應當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的規定設置賬簿,根據合法、有效憑證記賬,進行核算;從事生產、經營的,必須按照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保管期限保管賬簿、記賬憑證、完稅憑證及其他有關資料;賬簿、記賬憑證、完稅憑證及其他有關資料不得偽造、變造或者擅自損毀。
此外,納稅人在購銷商品、提供或者接受經營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中,應當依法開具、使用、取得和保管發票。
三、財務會計制度和會計核算軟體備案的義務
納稅人的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和會計核算軟體,應當報送稅務局備案。納稅人的財務、會計制度或者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有關稅收的規定抵觸的,應依照國務院或者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有關稅收的規定計算應納稅款、代扣代繳和代收代繳稅款。
四、按照規定安裝、使用稅控裝置的義務
國家根據稅收徵收管理的需要,積極推廣使用稅控裝置。納稅人應當按照規定安裝、使用稅控裝置,不得損毀或者擅自改動稅控裝置。如納稅人未按規定安裝、使用稅控裝置,或者損毀或者擅自改動稅控裝置的,稅務局將責令納稅人限期改正,並可根據情節輕重處以規定數額內的罰款。
五、按時、如實申報的義務
納稅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稅務局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
作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以及稅務局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
納稅人即使在納稅期內沒有應納稅款,也應當按照規定辦理納稅申報。享受減稅、免稅待遇的,在減稅、免稅期間應當按照規定辦理納稅申報。
六、按時繳納稅款的義務
納稅人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期限,繳納或者解繳稅款。
未按照規定期限繳納稅款或者未按照規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局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七、代扣、代收稅款的義務
如納稅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的義務。納稅人依法履行代扣、代收稅款義務時,納稅人不得拒絕。納稅人拒絕的,納稅人應當及時報告稅務局處理。
八、接受依法檢查的義務
納稅人有接受稅務局依法進行稅務檢查的義務,應主動配合稅務局按法定程序進行的稅務檢查,如實地向稅務局反映自己的生產經營情況和執行財務制度的情況,並按有關規定提供報表和資料,不得隱瞞和弄虛作假,不能阻撓、刁難稅務局的檢查和監督。
九、及時提供信息的義務
納稅人除通過稅務登記和納稅申報向稅務局提供與納稅有關的信息外,還應及時提供其他信息。如納稅人有歇業、經營情況變化、遭受各種災害等特殊情況的,應及時向稅務局說明,以便稅務局依法妥善處理。
十、報告其他涉稅信息的義務
為了保障國家稅收能夠及時、足額徵收入庫,稅收法律還規定了納稅人有義務向稅務局報告如下涉稅信息:
1.納稅人有義務就納稅人與關聯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向當地稅務機關提供有關的價格、費用標准等資料。
納稅人有欠稅情形而以財產設定抵押、質押的,應當向抵押權人、質權人說明納稅人的欠稅情況。
2.企業合並、分立的報告義務。納稅人有合並、分立情形的,應當向稅務局報告,並依法繳清稅款。合並時未繳清稅款的,應當由合並後的納稅人繼續履行未履行的納稅義務;分立時未繳清稅款的,分立後的納稅人對未履行的納稅義務應當承擔連帶責任。
3.報告全部賬號的義務。如納稅人從事生產、經營,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持稅務登記證件,在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開立基本存款賬戶和其他存款賬戶,並自開立基本存款賬戶或者其他存款賬戶之日起15日內,向納稅人的主管稅務機關書面報告全部賬號;發生變化的,應當自變化之日起15日內,向納稅人的主管稅務機關書面報告。
4.處分大額財產報告的義務。如納稅人的欠繳稅款數額在5萬元以上,納稅人在處分不動產或者大額資產之前,應當向稅務局報告。

Ⅸ 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應納稅額的是什麼請解釋。

選A、C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三十五條納稅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稅務機關有權核定其應納稅額:
(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可以不設置賬簿的;
(二)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應當設置但未設置賬簿的;
(三)擅自銷毀賬簿或者拒不提供納稅資料的;
(四)雖設置賬簿,但賬目混亂或者成本資料、收入憑證、費用憑證殘缺不全,難以查賬的;
(五)發生納稅義務,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責令限期申報,逾期仍不申報的;
(六)納稅人申報的計稅依據明顯偏低,又無正當理由的。

Ⅹ ( )是指國家征稅機關依據國家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按統一的標准、通過一定的程序,對納稅人

稅務徵收管理是稅務機關為了貫徹稅收的基本法規,實現稅收計劃,協調征納關系,組織稅款入庫而開展的組織管理和監督檢查等各項活動的總稱。
因此答案應該選A

熱點內容
簽了一年合同年底工資扣押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9-16 06:31:51 瀏覽:892
內蒙古司法廳官網 發布:2025-09-16 06:31:51 瀏覽:950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法律依據 發布:2025-09-16 06:31:10 瀏覽:411
平南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6 06:21:49 瀏覽:114
公證關系證明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6 05:52:20 瀏覽:588
今年司法考試報名人數 發布:2025-09-16 05:45:51 瀏覽:490
社會保障法全文2018下載 發布:2025-09-16 05:45:50 瀏覽:927
2016年2月1號起實施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6 05:39:34 瀏覽:222
外國刑法名著 發布:2025-09-16 05:34:45 瀏覽:621
疫情期間法院會受理案件嗎 發布:2025-09-16 05:30:27 瀏覽: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