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刑事訴訟法279

刑事訴訟法279

發布時間: 2021-12-11 22:40:07

㈠ 論述當事人刑事和解案件訴訟程序

刑事和解是指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通過調停人或其他組織使被害人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溝通、共同協商,雙方達成民事賠償和解協議後,司法機關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責任或從輕減輕刑事責任的訴訟活動。
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將於2013年1月1日正式實施,新刑訴法第5編第2章第277至279條對刑事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進行了專門規定,按照法律規定,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侵犯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侵犯財產犯罪,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納入公訴案件適用和解程序的范圍。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這一程序。對於當事人之間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的調解,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說服教育,促使他們互相協商,解決民事賠償問題的訴訟活動。

㈡ 刑事案件可以和解嗎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通過調停人或其他組織使被害人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版直接溝通、共同權協商,雙方達成民事賠償和解協議後,司法機關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責任或從輕減輕刑事責任的訴訟活動。《刑事訴訟法》第288至290條對刑事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進行了專門規定,按照法律規定,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侵犯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侵犯財產犯罪,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納入公訴案件適用和解程序的范圍。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這一程序。對於當事人之間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㈢ 刑事案件和解與調解有區別嗎

一、適用范圍不同:刑事和解和刑事調解只適用於刑事自訴案件。其中,所有的自訴案件都可以進行和解,而刑事調解只適用於除公訴轉自訴外的其他刑事自訴案件。

新刑訴法第5編第2章第277至279條對刑事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進行了專門規定:

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侵犯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侵犯財產犯罪,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納入公訴案件適用和解程序的范圍。

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這一程序。

二、處理人不同:刑事和解是刑事自訴案件雙方當事人自行達成和解協議,是自訴人向法院申請撤訴的一種是由。刑事調解是刑事自訴案件雙方當事人在法院主持的調解下,達成調解協議,並由法院製作調解書的活動。

三、性質不同:刑事和解屬於雙方主動。刑事調解是法院結案的一種方式,雙方屬於被動。

四、判定結果不同:對於當事人之間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依法從寬處理。刑事調解的情況則不能輕判。

和解過程中,被害人與加害人可充分闡述犯罪給他們的影響及對刑事責任的意見等方面內容,選擇雙方認同的方案來彌補犯罪所造成的損害;在刑事責任處置過程中,加害人能獲得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

㈣ 刑訴法解釋279

法定代復表人或者主要負制責人被指控為單位犯罪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因客觀原因無法出庭的,應當由被告單位委託其他負責人或者職工作為訴訟代表人。
這不很清楚嘛,一般情況下法定代表人是訴訟代表人。當法定代表人被指控為犯罪嫌疑人時和無法出庭,就做不了訴訟代表人了。

㈤ 什麼是刑事和解,什麼情況下可以刑事和解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通過調停人或其他組織使被害人與犯罪嫌疑專人、被告人直屬接溝通、共同協商,雙方達成民事賠償和解協議後,司法機關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再追究刑事責任或從輕減輕刑事責任的訴訟活動。《刑事訴訟法》第288至290條對刑事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進行了專門規定,按照法律規定,因民間糾紛引起,涉嫌侵犯人身權利民主權利、侵犯財產犯罪,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故意犯罪案件,以及除瀆職犯罪以外的可能判處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過失犯罪案件納入公訴案件適用和解程序的范圍。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內曾經故意犯罪的,不適用這一程序。對於當事人之間達成和解協議的案件,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㈥ 試述不起訴的種類、適用條件及其制約

不起訴的種類 適用條件及其制約有以下幾方面:

A、實施的行為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B、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C、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D、依照刑法規屬於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已告訴又撤回告訴的;

E、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F、其他法律,法令規定的免於刑事處罰

不起訴是人民檢察院基於控訴職能和法律監督職能的一項重要權力,目的是通過人民檢察院對偵查終結的案件進行審查,將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案件不移交法院審判。

從而提高訴訟效率,節約司法資源,保護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權益,作為檢察機關,應該本著「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原則,認真執行刑訴法第140條、第142條的規定,讓不起訴制度充分發揮作用。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審查案件的時候,必須查明:

(一)犯罪事實、情節是否清楚,證據是否確實、充分,犯罪性質和罪名的認定是否正確;

(二)有無遺漏罪行和其他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人;

(三)是否屬於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的;

(四)有無附帶民事訴訟;

(五)偵查活動是否合法。

(6)刑事訴訟法279擴展閱讀

審查起訴的步驟和方法:

(一)審閱案件材料

(二)訊問犯罪嫌疑人

(三)聽取被害人意見,

(四)聽取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託人的意見

(五)補充偵查。

提起公訴的案件移送:人民檢察院按照普通程序向人法院提起公訴,應當向人民法院移送起訴書、證據目錄、證人名單和主要證據的復印件或者照片。(應自行補充)

不起訴的種類和條件:法定不起訴:又稱為絕對不起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公安機關偵查終結移送起訴的案件或者自己偵查終結的案件進行審查後,認為犯罪嫌疑人的行為不構成犯罪或依法不應追究刑事責任,從而作出不將犯罪嫌疑人訴至人民法院審判的一種處理決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不起訴的三種情況之一。

存疑不起訴(證據不足不起訴)

適用條件:

①經過補充偵查;

②人民檢察院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這兩個條件必須同時具備。

㈦ 打架斗毆導致對方輕傷,私下和解後,我們還是被邢拘了。

我個人認為:

第一、打架斗毆導致對方輕傷,應當追求刑事責任,在程序上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在實體上適用《刑法》的規定。

第二、您沒有提供打架斗毆的具體情況,但是根據您提到的「故意傷害罪」的情況,該打架斗毆的行為應當適用《刑法》第234條第1款的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詳見《刑法》第234條的相關規定。

第三、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77條的規定,該打架斗毆的行為可以適用「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詳見《刑事訴訟法》第277條的規定。

第四、對於可以適用「當事人和解的公訴案件訴訟程序」的刑事案件,不應該是當事人私下和解。而應當由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主持和處理。至於是否追究刑事責任,追究多重或多輕的刑事責任,應當由司法機關決定。詳見《刑事訴訟法》第278條、第279條的規定。

第五、關於「如果對方說沒有受到任何傷害,那這個故意傷害罪是否就不成立。可無罪釋放。」,應該是這樣的:司法機關是否對某個人給予刑事處罰,建立在「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基礎之上,而能確定案件事實的是證據,證據有很多種類。「對方說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屬於被害人陳述,只是證據中的一種(當然是比較重要的一種),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其他證據種類。只要司法機關能夠根據其他證據證明犯罪事實的發生,即使沒有被害人陳述也是可以追求相關人員法律責任的。所以,您關於對方否認被侵害將導致相關人無罪釋放的假設,可能會實現,也可能不會實現,這取決於司法機關能否掌握其他證據。

第六、綜上,我的建議是,實事求是吧。故意傷害致輕傷不是很嚴重的犯罪行為,而且雙方都有和解意願,如果通過司法機關主持和解,會減輕或者免除刑事處罰的。至於您說的「否認受到傷害」,我是不贊同的,打架斗毆的的人理所應當受到懲罰,這才公平。

以上建議,僅供參考。


熱點內容
簽了一年合同年底工資扣押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9-16 06:31:51 瀏覽:892
內蒙古司法廳官網 發布:2025-09-16 06:31:51 瀏覽:950
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法律依據 發布:2025-09-16 06:31:10 瀏覽:411
平南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6 06:21:49 瀏覽:114
公證關系證明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16 05:52:20 瀏覽:588
今年司法考試報名人數 發布:2025-09-16 05:45:51 瀏覽:490
社會保障法全文2018下載 發布:2025-09-16 05:45:50 瀏覽:927
2016年2月1號起實施的法律法規 發布:2025-09-16 05:39:34 瀏覽:222
外國刑法名著 發布:2025-09-16 05:34:45 瀏覽:621
疫情期間法院會受理案件嗎 發布:2025-09-16 05:30:27 瀏覽: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