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對員工加班
❶ 勞動法規定員工加班怎麼算
加班費計算:法定節假日加班費=月工資基數÷全年月平均計薪日×300%×加班天數;休息日加班費=月工資基數÷全年月平均計薪日×200%×加班天數;工作日加班費=月工資基數÷全年月平均計薪日×150%×加班天數。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1小時。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❷ 勞動法對企業員工加班是怎樣規定的
新勞動法關於工作時間和加班時間的規定
發布時間:2016-10-17 編輯:1019 手機版
新勞動法對於關於工作時間和加班時間有什麼規定呢?下面梳理了相關內容,供大家參考借鑒。
新勞動法關於工作時間及加班時間的具體規定如下:
1、什麼是工時?我國現行的標准工時制度是多少?
答:工時,又稱為工作時間,是指勞動者根據法律和法規的規定,在企業、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中用於完成本職工作的時間。工時是勞動者進行勞動的時間,是勞動的自然尺度,是衡量每個勞動者的勞動貢獻和付給勞動報酬的計算單位。工時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工作日,即指法律規定的勞動者在一晝夜內的工作時間長度。所謂標准工時制度,是指通過立法的形式規定勞動者為履行勞動義務而消耗時間的最長限度的一種工時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和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的有關規定,我國現行的標准工時制度是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小時。在正常的情況下,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2、哪些企業職工可以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
答:要回答這一問題,首先應當明確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概念。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是指因企業生產特點或工作性質等原因不能均衡生產,必須在一定時間內連續生產或工作,以一定期限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採取集中工作、集中休息的一種特殊工時制度。根據國家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和上海市勞動局《關於貫徹實施〈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若干具體問題的說明》的有關規定,企業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職工,可以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一是交通、鐵路、郵電、水運、航空、漁業等行業中因工作性質特殊,需連續作業的職工;二是地質及資源勘探、建築、制鹽、製糖、旅遊等受季節和自然條件限制的行業的部分職工;三是因受季節條件限制,淡旺季節明顯的瓜果、蔬菜等食品加工單位和服裝生產,以及賓館、餐館的餐廳和娛樂場所的服務員等;四是其他適合實行綜合計算工作制的職工。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計算周期一般以周、月、季、年為周期,且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與法定標准時間基本相同。
3、符合哪些條件的職工可實行不定時工作制?
答:所謂不定時工作制是指勞動者因生產條件或工作的特殊性,在一段時間內必須進行連續生產或工作,而不受固定工作時間的限制,不進行固定計算工作日而無定時工作,採用輪休調休、彈性工作時間等方式的一種特殊工時制度。根據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和上海市勞動局《關於貫徹實施〈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若干具體問題的說明》的有關規定,企業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職工,可以實行不定時工作制:一是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員、外勤人員、推銷人員、部分值班人員和其他因工作無法按標准工作時間衡量的職工;二是企業中的長途運輸人員、出租汽車司機和鐵路、港口、倉庫的部分裝卸人員以及工作性質特殊,需機動作業的職工;三是企業的消防和化救值班人員、值班駕駛員等;四是其他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需要或職責范圍的關系,適合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
4、企業可以自行決定實行特殊工時制嗎?
答:根據上海市勞動局《關於轉發勞動部〈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的通知》「對不符合規定和未經批准而擅自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企業,應堅決予以糾正。對情節嚴重的,依據有關規定給予處理或處罰」的規定,為保障勞動者的休息權,企業不得自行決定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等特殊工時制。實行特殊工時制,必須按照規定的許可權報勞動保障行政機關批准。按照上海市勞動局上述規范性文件及《關於貫徹實施〈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若干具體問題的》的規定,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或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按下列許可權報勞動保障行政機關審批:(一)中央直屬企業,經其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國家勞動部批准,報市勞動局備案;
(二)市屬企業,經其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市勞動局批准,報所在區、縣勞動局備案;(三)區、縣屬企業,經其主管部門審核後,報區、縣勞動局批准;(四)外商投資企業按現行管理體制分別報市、區、縣勞動局審批;(五)其他無主管部門的企業,報所在地區、縣勞動局批准;(六)外省市在滬建築施工企業由所在省市的勞動部門審批,在本市登記的外省市企業由企業所在地的區、縣勞動局審批;(七)本市與外省市聯營的企業聯營一方為本市市屬企業的,由市勞動局審批,其他企業由企業所在地的區、縣勞動局審批;(八)有多個主管部門的企業,按無主管部門企業的審批辦法,由所在地的區、縣勞動局審批。
❸ 勞動法對加班時間的規定
勞動法對加班時間的規定:一般加班時間每天不得超過一小時;但是有特殊原因的,在保證員工的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加班時間每天不超過三小時,並且每個月累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
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四十一條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四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
(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❹ 勞動法(關於加班)
1、如果你一個月得到的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就屬於違法,你去勞動監察大專隊舉報會有屬人管的,如果你自己想要回自己想要的找勞動仲裁委員會調解或仲裁。
2、加班費3.8一個小時可以說一定是違法的,即便用最低工資標准*150%或200%,也沒有達到。因為勞動法規定平時加班是工資的150%,周末按200%,法定假日按300%給加班費的。
不過一個人的力量是小了點,最好有兩三個人,要有證據,關於能證明你是他們公司員工,比如工作證,還有能證明時間的,比如考勤表或工資條,能證明你加班的比如加班考勤和工資,要有足夠的證據,要不企業會不承認的,他們一般很賴皮的,你在做好充分准備和證據。
勞動法規定一個月上班天數不得超過20.83天,如果超過算加班,要付加班費的,而且一個月正常上班下來工資不得超過當地最低工資標准,還有如果企業沒和你簽訂合同可以得到雙倍工資(一年內有效),如果沒交保險你可以舉報讓補交,一般企業不得托欠保險的,每個員工必須交齊所有社會保險。有不懂的再問,我幫你。
❺ 勞動法關於加班的問題
《勞動法》第44條規定:「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因此,法定節假日安排員工上班的要支付工資的300%,如果法定節假日超時加班的,那麼加班工資就應當按照實際工作的小時數進行工資折算。
按照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數和工作時間為20.83天和166.64小時,職工的日工資和小時工資按此進行折算」的通知,如果職工超時加班,則在計算出小時工資的基礎上,乘以300%計算加班費。
附:相關法律依據
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勞社部發〔2008〕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局):
根據《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國務院令第513號)的規定,全體公民的節日假期由原來的10天增設為11天。據此,職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數和工資折算辦法分別調整如下:
一、制度工作時間的計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節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時數的計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時。
二、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
按照《勞動法》第五十一條的規定,法定節假日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即折算日工資、小時工資時不剔除國家規定的11天法定節假日。據此,日工資、小時工資的折算為:
日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
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月計薪天數×8小時)。
月計薪天數=(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三、2000年3月17日勞動保障部發布的《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勞社部發〔2000〕8號)同時廢止。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二○○八年一月三日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發布 根據1999年9月18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一次修訂 根據2007年12月14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二次修訂)
第一條 為統一全國年節及紀念日的假期,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日);
(四)勞動節,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當日);
(六)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當日);
(七)國慶節,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條 部分公民放假的節日及紀念日:
(一)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1天;
(四)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第四條 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該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
第五條 二七紀念日、五卅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九一八紀念日、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植樹節等其他節日、紀念日,均不放假。
第六條 全體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應當在工作日補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適逢星期六、星期日,則不補假。
❻ 《勞動法》中如何規定員工的加班和調休的!
一,用人單位,對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可以按排補休;
二,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延長時間的或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未經勞動者同意,不可以按排補休.
引用法律;
《勞動法》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一條"用人單位應當嚴格執行勞動定額標准,不得強迫或者變相強迫勞動者加班。用人單位安排加班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向勞動者支付加班費。"
(6)勞動法對員工加班擴展閱讀:
1、對標准工時制而言,因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一般每天延長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特殊原因每天延長工作時間不得超過3小時,每月延長工作時間不得超過36小時。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150%的工資報酬,該加班不能用以後安排調休處理;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用人單位有權以調休代替,不能安排調休的,應支付不低於工資的200%的工資報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該加班不能用以後安排調休處理,應支付不低於工資的300%的工資報酬。
2、對於綜合計算工時制的用人單位而言,在綜合計算工時周期內的工作總時間超過核定的標准時間,屬於加班,且不能以調休處理,應支付不低於工資150%的工資報酬;法定節假日工作的,算加班,該加班亦不能用以後安排調休處理,應支付不低於工資的300%的工資報酬。
3、經批准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不受《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日延長工作時間標准和月延長工作時間標準的限制。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勞動者,一般情況下,除法定節假日工作外,其他時間工作不存在加班。法定節假日工作的,按照地方法規規定。如果地方規定要支付加班工資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300%的工資報酬,不能用以後安排調休處理。 日工資計算方法:日工資=月工資收入÷21.75
小時工資計算方法:小時工資=月工資收入÷(21.75×8) 節假日加班三薪(月工資收入÷21.75×300%) 公休日加班雙薪(月工資收入÷21.7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