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平民事訴訟法第四版第九章
A. 請問自學民事訴訟法該用哪套教材好呢
要看你的基礎而定。
如果你是本科生,推薦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民事訴訟法學內》2005年版,記容得是田平安老師主編,綠色封面。本書特點是簡明扼要、淺顯易懂,而且知識點比較全面,作為考研的教材也可以打下很好的基礎。缺點是編寫在民訴發修改以前,對於07民訴法修改了的內容要自己補充著看。
這是當當網上這本書的鏈接:http://proct.dangdang.com/proct.aspx?proct_id=20008776&ref=search-0-A
如果您是研究生,可選書目比較多。個人覺得如張衛平老師、江偉老師、田平安老師等大家的教材都可以。
補充:本人是西政民事訴訟法學的碩士。
B. 民事訴訟法領域 比較有影響力的學者
張衛平、湯維建、條件方面比較突出的,你可以參見《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研究》范瑜。
C. 法學本科考研考民事訴訟法方向 那個學校的排名 老師比較好,說請說詳細點
西南政法大學:常怡他們,目前國內第一。
中國人民大學:江偉。 第二。
清華大學:張衛平。第三。
北大、法大也不錯。
D. 最近訴訟法方面的熱點問題
關注三大訴訟法修改
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三大訴訟法如何修改,已經引起了法學界和社會的高度關注。
關於刑事訴訟法修改
關於刑事訴訟法的完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黃松有認為,刑事訴訟法的修改應進一步落實保障人權和無罪推定原則,充分保障被告人及其辯護人的辯護權;改革和完善死刑復核程序;建立庭前證據展示制度,保障辯護方了解案件情況;進一步完善刑事簡易程序,建議擴大刑事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並把被告人認罪作為適用簡易程序的條件;完善防止刑訊逼供的訴訟制度,建議明確規定律師在場權和反對強迫自證其罪,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等訴訟制度,努力從根本上防止刑訊逼供的發生;注重對被害人權益的保護,建立政府或民間的被害人救助制度。
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朱孝清提出幾點完善立法的建議:第一,建議將不應當立案而立案、適用強制措施、撤銷案件等訴訟活動納入監督的范圍;第二,建議批准暫予監外執行的決定在抄送檢察機關時,應當同時抄送批准暫予監外執行的依據材料;建議規定刑罰執行機關認為服刑人員應當減刑、假釋的,應當提請檢察機關審查,由檢察機關決定是否提請法院裁定,檢察機關認為法院裁定確有錯誤的應當依法提出抗訴;第三,建議規定檢察機關在訴訟監督中有權進行調查,調取有關訴訟材料,向有關辦案人員了解核實情況,詢問有關證人、被害人等;第四,建議規定檢察機關向有關機關提出糾正違法意見的,有關機關應當糾正,並將糾正情況通知檢察機關,對拒不執行監督決定或監督意見的,檢察機關有權提出更換辦案人、對主管人員和直接負責的負責人員予以行政處分等建議,有關單位應當將處理結果通知檢察機關。
關於民事訴訟法修改
清華大學法學院張衛平教授建議,1、建立一整套程序契約化的制度。如通過契約實現程序選擇。不提出異議契約、不上訴契約、不申請再審契約、不申請執行契約、證明責任分配契約、舉證期限契約、證據交換契約、證據方法限制契約等等。並在制度上肯定和解契約;2、在第三人制度方面取消法院職權追加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改為建立被告型第三人制度;3、取消法院主動依職權收集證據的制度,健全當事人申請法院調查證據的制度;4、進一步擴大協議管轄的范圍;5、強化庭審的對抗性和公開性。限制法官在庭審中的職權訊問,實現以當事人詢問為主,法官詢問為輔證人詢問制度;6、真正貫徹自認制度的法律效力,使當事人的自認能夠真正約束當事人和法院;7、嚴格限制上訴審的審理范圍,確立上訴禁止不利變更原則;8、取消法院的再審程序啟動權,限制檢察機關對再審抗訴的范圍。檢察機關應只對公益訴訟以及人事訴訟的終審判決有抗訴權。將現行法的審判監督制度改造為再審之訴制度等等。
關於行政訴訟法修改
蘇州大學楊海坤教授認為,根據我國國情,行政訴訟法的全面修改是全方位的事情,其中包括為了確保司法獨立與公正,可以考慮改革法院審判體制,目前普通法院內設立行政審判庭過去被認為吸收了普通法系與大陸法系行政審判體制的優點而採用的「中間體制」,現在看來,這種審判體制具有很明顯的弊病,因此,提高行政案件的審級;允許原告選擇原、被告所在地以外的第三地法院管轄;甚至借鑒大陸法系國家的經驗,設立相對獨立的行政法院等等都是可研究的方案。
E. 許少波的發表論文
1.《證據保全制度的功能及其擴大化》(2.7萬字),載《法學研究》2009年第1期,獨著;
2.《民事證據保全制度研究——以法院為中心的分析》(25萬字),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博士論文,2009年10月被評為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2009年8月被評為南京師范大學博士論文;
3.《論訴訟調解瑕疵之救濟》(2萬字),載《法學》2007年第4期,獨著;此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7年第9期全文轉載;並於2009年9月獲第二屆全國民事訴訟法學中青年優秀成果(2007至2008年度論文類)二等獎;
4.《民事訴訟證據交換制度的立法探討》,載《法律科學》2012年第3期,獨著;
5. 《先行調解析論——兼與「調解優先」比較》(0.8萬字),載張衛平主編《民事程序法研究》(中國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刊、第八輯),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獨著;
6.《釋明告知提升判決認同感》,《人民法院報》2011年11月17日「實務周刊」;
7.《社會轉型的司法 還是司法變革的政策——對人大代表協助訴訟調解實踐的考察》(1.7萬字),載《法學評論》2011年第4期,獨著;
8.《論民事裁定的既判力》(1.6萬字),載《法律科學》2006年第6期,獨著;
9.《論民事簡易程序向普通程序之轉換》(1.2萬字),載《法學評論》2007年第4期,獨著;
10.《法院調解的目的論》(1.5萬字),載《法律科學》2007年第4期,獨著;
11.《論否定性法律後果的立法設置——以救濟當事人民事訴訟權利為主的考察》(1.4萬字),載《法學評論》2005年第1期,獨著;
12.《台灣地區民事證據保全制度改革及其借鑒意義》(1.1萬字),載《當代法學》2007年第2期,獨著;
13.《關於我國民事撤訴制度的立法建議》(0.6萬字),載《人民司法》2007年第7期,獨著;
14.《論我國民事上訴審的審理范圍》(0.7萬字),載《當代法學》2001年第8期,獨著;
15.《民事訴訟當事人訴訟權利的法律救濟》(1.7萬字),載《河北法學》2005年第1期,獨著;
16.《法律教育的困惑與現實性選擇》(0.6萬字),載《當代法學》2001年第10期,獨著;
17.《法國證據保全制度初探》(1.3萬字),載張衛平主編《民事程序法研究》(第四輯),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獨著;
18.《訴訟民主與民事訴訟法律體系的完善》,載李林主編:《依法治國與法律體系形成》,中國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獨著;
19.《解決沖突與保護人權:論訴訟的目的——基於訴訟法哲學的研究》(1.8萬字),載《學海》2006年第5期,排名第二;
20.《當事人民事訴訟權利保障機制芻論》(1萬字),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9期,獨著;
21.《論執行中債權憑證的導入》(0.9萬字),載《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第1期,獨著;
22.《當事人的民事訴訟權利體系之建構》(1.2萬字),載《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獨著;
23.《我國民事上訴審理范圍的回顧與思考》(1.5萬字),載《河南省政法幹部管理學院學報》2000年第4期,獨著;此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訴訟法學、司法制度》2000年第11期全文轉載;
24.《論我國管轄權異議的立法完善》(1.3萬字),載《河南社會科學》2001年第5期,獨著;
25.《經濟法的價值取向與可持續發展》(0.7萬字),載《河南社會科學》2000年第2期,獨著;此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經濟法學、勞動法學》2000年第8期全文轉載。
F. 民事訴訟法著作推薦
1、《民事訴訟法(第二版)》
是年9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艷麗。本教材吸收和借鑒既有民事訴訟法教材編寫經驗,在內容上注重對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界前沿理念和問題的介紹,以及民事訴訟法法規及司法解釋的理解和適用。
該教材在全面系統的介紹我國民事訴訟法理基礎上,更為注重學生對民事訴訟程序規定的掌握和運用,為此在教材的體例設置上,每章分設六個部分。
2、《新民事訴訟法 》
本書由邱聯恭教授發起並組織的民事訴訟法研究基金會參與編寫,本研究會為台灣首屈一指的民訴研究會,每年集合台灣地區此領域菁英,收錄一次性發表當年研討會的重要論文,於文後註明原刊載論文的期別及年月,命名為《民事訴訟法之研討》。
該內容常列為台灣地區學術與實務研究者的指標性學術研究成果。 本集集合台灣民訴界實務與學界菁英作者群。歷年來有許多台灣民事訴訟領域的專家學者相繼加入,對於推動台灣民事程序法研究之進展及革新,貢獻匪淺。
本書對大陸民事訴訟領域的學術發展亦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並對即將修訂的民事訴訟法的相關理論有一定的參考。
3、《萬國法源·國家司法考試萬國授課精華:民事訴訟法(2013)》
《萬國法源·國家司法考試萬國授課精華:民事訴訟法(2013)》作者郭翔,是最接近我講課時隨堂所發講義的一本書。
4、《民事訴訟法》
是是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也是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重點教材。《民事訴訟法》在修訂中吸收了民事訴訟法教學科研的最新成果,強調了程序法的理論,並更加突出了其教學適用性
5、《民事訴訟法》
張衛平著法律類圖書,以現行民事訴訟法和最高法院司法解釋為根據,系統地、全面地闡述了民事訴訟各種制度的基本結構和基本原理。
《民事訴訟法》概念清晰、准確、分析簡明、透徹,難點、重點明確,體系結構合理,充分吸收了法學界最新研究成果,關注了民事訴訟研究動態和發展趨勢,注意民事訴訟制度的實際運作。《民事訴訟法》有助於讀者正確理解、全面掌握民事訴訟理論和各種制度的動作機理。
G. 反訴提出的時間是什麼
在舉證復期限屆滿前可以提出反訴。制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一條 :
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四條:
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7)張衛平民事訴訟法第四版第九章擴展閱讀:
提起反訴的條件如下: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5、反訴只能是本訴被告向本訴原告提起,而不能對原告以外其他人;
6、反訴只能向受理本訴的法院提起;
7、反訴與本訴必須是適用同種訴訟程序。
H. 民事訴訟模式與訴訟結構的關系
1,民事訴訟結構,是民事訴訟制度的內在結構,是當事人、法院的訴訟地位與相互關版系的內在反權映。
2,民事訴訟模式,是對特定的民事訴訟制度本質的外在反映。
3,民事訴訟結構中法官(法院)或當事人在訴訟中能動性的消長,形成了兩種民事訴訟模式:
(1)職權主義,是指在民事訴訟中法院擁有主導權,程序的進行以及訴訟資料、證據的收集等全部由法院負責。
(2)當事人主義,是指在民事訴訟中,訴訟請求的確定、訴訟資料的提出和證據的收集和證明主要由當事人負責。法官處於順應性的地位,尊重當事人的意志,不作干預。
I. 求推薦民事訴訟法的好書
吳英姿編著《民事訴訟法——問題及原理》
科學出版社
南京大學用書
非常好用 根據內容穿插案例 由淺入深 對理解問題活用原理解決問題很有幫助
我看過不下5本民訴的教材 這本最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