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關於撤訴
A. 行政訴訟法中,行政撤訴什麼情況下不許撤訴,撤訴後又會有何後果
行政撤訴下不許撤訴情況:
①提出撤訴申請的不是原告自願回的;
②撤訴侵犯答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合法權益,規避法律或者意圖逃避其應負的責任,使行政行為處於嚴重違法狀態;
③撤訴申請在人民法院宣判時提出。
B. 行政訴訟中申請撤訴的條件
條件:(1)撤訴申請人必須是原告(一審)和上訴人(二審)或經他們特別授權的代版理人。
(2)申請撤訴權必須基於當事人自己真實的意思表示,出於當事人自願。
(3)撤訴必須符合法律規定,不得規避法律,也不能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4)撤訴申請必須在人民法院宣判前作出。
(5)撤訴必須經人民法院准許。
C. 行政案件審理中申請撤訴的條件有哪些
《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八條經人民法院兩次合法傳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視為申請撤訴;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五十一條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撤訴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條被告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原告申請撤訴,符合下列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準許:
(一)申請撤訴是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
(二)被告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不違反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不超越或者放棄職權,不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三)被告已經改變或者決定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並書面告知人民法院;
(四)第三人無異議。
第五條被告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原告申請撤訴,有履行內容且履行完畢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準許撤訴;不能即時或者一次性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準許撤訴,也可以裁定中止審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三十七條原告或者上訴人未按規定的期限預交案件受理費,又不提出緩交、減交、免交申請,或者提出申請未獲批準的,按自動撤訴處理。
第四十九條原告或者上訴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
D. 行政訴訟撤訴規定
根據《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布判決或裁定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或被告改變其所作的具體行政行動,原告同意並申請撤訴的,是不是准予,由人民法院裁定。行政訴訟中原告申請撤訴有兩種情況,1是原告在行政機關未撤消、改變原具體行政行動的情況下申請撤訴。2是原告在行政機關撤消、改變原具體行政行動的情況下申請撤訴。兩種申請都須經人民法院裁定準予。
人民法院裁定是不是准予撤訴的原則,主要有3點:1.原告撤訴是不是侵害國家、社會利益或他人權益;2.案件撤訴是不是符合法律規定;3.撤訴是不是反應原告的真實意志,有無外力逼迫或不正當干預的因素影響。
E. 行政撤訴引用行政訴訟法哪條
第六十二條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F. 行政訴訟中原告撤訴的還能再起訴嗎
行政訴訟中,原告撤訴的,不能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如果法院准予撤訴的裁定確有錯誤,則原告可以申請再審。
《行政訴訟法》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裁定不予受理;已經受理的,裁定駁回起訴:
(一)請求事項不屬於行政審判許可權范圍的;
(二)起訴人無原告訴訟主體資格的;
(三)起訴人錯列被告且拒絕變更的;
(四)法律規定必須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未由法定或者指定代理人、代表人為訴訟行為的;
(五)由訴訟代理人代為起訴,其代理不符合法定要求的;
(六)起訴超過法定期限且無正當理由的;
(七)法律、法規規定行政復議為提起訴訟必經程序而未申請復議的;
(八)起訴人重復起訴的;
(九)已撤回起訴,無正當理由再行起訴的;
(十)訴訟標的為生效判決的效力所羈束的;
(十一)起訴不具備其他法定要件的。
前款所列情形可以補正或者更正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期間責令補正或者更正;在指定期間已經補正或者更正的,應當依法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六條:人民法院裁定準許原告撤訴後,原告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准予撤訴的裁定確有錯誤,原告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審判監督程序撤銷原准予撤訴的裁定,重新對案件進行審理。
G. 行政訴訟過程中,在哪些情況下,人民法院可以按照撤訴處理
有兩種情況法院可以按原告自動撤訴處理,一是原告或者上訴人未按規定的期限預交回案件受理費,又答不提出緩交、減交、免交申請,或者提出申請未獲批準的,二是原告或者上訴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七條原告或者上訴人未按規定的期限預交案件受理費,又不提出緩交、減交、免交申請,或者提出申請未獲批準的,按自動撤訴處理。在按撤訴處理後,原告或者上訴人在法定期限內再次起訴或者上訴,並依法解決訴訟費預交問題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九條原告或者上訴人經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
H. 行政案件撤訴的理由有哪些
《行政訴訟法》
第四十八條經人民法院兩次合法傳喚,原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視為申請撤訴;被告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五十一條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者裁定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撤訴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二條被告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原告申請撤訴,符合下列條件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準許:
(一)申請撤訴是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
(二)被告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不違反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不超越或者放棄職權,不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三)被告已經改變或者決定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並書面告知人民法院;
(四)第三人無異議。
第五條被告改變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原告申請撤訴,有履行內容且履行完畢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準許撤訴;不能即時或者一次性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準許撤訴,也可以裁定中止審理。
I. 行政訴訟中原告可以撤訴嗎
根據《行政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宣告判決或回者裁定前,原告申請撤答訴的,或者被告改變其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原告同意並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行政訴訟中原告申請撤訴有兩種情況: 一是原告在行政機關未撤銷、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情況下申請撤訴。 二是原告在行政機關撤銷、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情況下申請撤訴。兩種申請都須經人民法院裁定準許。 人民法院裁定是否准許撤訴的原則,主要有三點: 1.原告撤訴是否損害國家、社會利益或他人權益; 2.案件撤訴是否符合法律規定; 3.撤訴是否反映原告的真實意志,有沒有外力強迫或不正當干預的因素影響。
J. 行政訴訟 按撤訴處理 還能再起訴嗎
復另外,如果原告是因為未按制規定的期限預交案件受理費,又不提出緩交、減交、免交申請,或者提出申請未獲批準的,法院按撤訴處理後,原告可以再起訴,但要解決訴訟費預交問題。
相關法律可參考: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六條人民法院裁定準許原告撤訴後,原告以同一事實和理由重新起訴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准予撤訴的裁定確有錯誤,原告申請再審的,人民法院應當通過審判監督程序撤銷原准予撤訴的裁定,重新對案件進行審理。
第三十七條原告或者上訴人未按規定的期限預交案件受理費,又不提出緩交、減交、免交申請,或者提出申請未獲批準的,按自動撤訴處理。在按撤訴處理後,原告或者上訴人在法定期限內再次起訴或者上訴,並依法解決訴訟費預交問題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