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年薪的內容
⑴ 勞動法對工資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章規定:
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原則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
第四十七條 工資分配方式、水平確定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
第四十八條 最低工資保障
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第四十九條 最低工資標准參考因素
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勞動生產率; (四)就業狀況; (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第五十條 工資支付形式
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第五十一條 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工資保障
勞動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喪假期間以及依法參加社會活動期間,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工資。
(1)勞動法年薪的內容擴展閱讀:
下列各項在最低工資標准以外,由用人單位另行支付:
(一)延長工作時間的加班加點工資;
(二)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
(三)法律、法規和國家、省規定的勞動者應當享受的福利待遇。主要包括:對勞動者進行培訓的費用;按國家勞動安全衛生規定發給勞動者的費用和用品,以及用人單位自身規定的工作用品(如工作著裝等);按國家住房制度改革規定由用人單位為勞動者繳納的住房公積金;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支付的醫療衛生費、喪葬撫恤救濟金、探親路費、計劃生育補貼、生活困難補助、冬季取暖補貼、防暑降溫費等。
用人單位依法繳納的社會保險費,以及通過補貼伙食、住房支付或提供給勞動者的非貨幣收入,不得抵扣最低工資標准。
⑵ 勞動法中工資的定義都包括哪些
勞動法中工資的定義的范圍包括:
(1)計時工資
這是指按計時工資標准支付的工資,包括實行結構工資制的企業支付給職工的基礎工資和職務工資,也包括新參加工作的實習工資(學徒的生活費)。
(2)計件工資
是指對已做工作按計件單價支付的工資,包括按包干辦法支付給個人工資和提成工資。
(3)獎金
是指支付給職工的超額勞動報酬增收節支的勞動報酬。具體包括:生產獎(包括年終獎)、節約獎、勞動競賽獎、機關事業單位的獎勵工資、其他獎金。
(4)津貼和補貼
是指為了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的勞動消耗和因其因特殊原因支付給職工的津貼,以及為了保證職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影響支付給職工的物價補貼。津貼的內容比較復雜,主要包括從事特殊的津貼、保健性津貼、技術性津貼、年功性津貼(主要指工齡工資)以及其他津貼。如企業免費午餐,或發現金和餐票給職工,不屬於津貼的范圍;企業報銷書報的,不屬於津貼的范圍;但如每月發給書報費,就屬於津貼的范圍了。
補貼主要是指物價補貼,目前這個項目基本上沒有了。
(5)加班加點工資
(6)其他支付的工資
這主要是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的規定因病、工傷、產假、婚喪假、事假、探親假、休假等情況下支付的工資。還包括附加工資、保留工資。
10
⑶ 我國勞動法關於<年薪>的解釋
年薪國家法律上沒有明確解釋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12.29
http://www.law-lib.com/fzdt/newshtml/fzjd/20051229222339.htm
全總通過協調勞動關系、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決定12.25
http://www.law-lib.com/fzdt/newshtml/fzjd/20051215192115.htm
關注勞動法執法檢查:依法規范 維護勞動權的呼喚12.21
http://www.law-lib.com/fzdt/newshtml/fzjd/20051221163206.htm
⑷ 年薪包含哪些內容
年薪應包括如下六個部分的內容:
1.年度固定工資。
年度固定工資是經營者的「保底」收入,它不與企業業績掛鉤,而主要根據經營者個人能力、社會消費水平和企業的經營難度等確定。年度固定工資具有「按勞付酬」的性質,年初確定具體金額後,按月以現金的形式發放。
2.年度效益工資。
年度效益工資是對經營者年度經營業績的獎勵,主要考慮的因素不是經營者的「投入」,而是企業的「產出」。年度效益工資每年主要依據企業經營目標實現程度和凈資產增值的數量和質量來確定,部分以現金的形式當期發放,部分以風險金的形式留存企業,等到離任時發放。
3.長期效益獎勵。
長期效益獎勵是對經營者為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所作貢獻的獎勵。長期效益工資在不同的企業可以有不同的考核和兌現方式,可以採用股權激勵,也可以採用長期業績考核的方式來實現。
4.社會保險。
企業除了按正常標准為經營者繳納這些費用外,還可以從長期激勵的角度出發,為經營者繳納補充養老保險金等額外福利。
5.職工福利。
這部分是經營者同本企業其他員工一樣享受的福利待遇,主要由企業在「應付福利費」項目開支。該項目的管理重點是年薪制考核對象不能搞特殊化。
6.職務消費。
職務消費的內容較為廣泛,主要是經營者因為任職的原因在企業報銷的各種支出。對職務消費的有效管理是一件十分困難的工作,但它的成敗直接關繫到年薪制其它報酬項目的激勵約束效果。
拓展資料:
四種模式:
(1)模式A:准公務員型
報酬結構:基薪津貼養老計劃
報酬數額:取決於所管理企業的性質、規模以及高層管理人員的行政級別,一般的基薪應該為職工平均工資的2-4倍,正常退休後的養老金水平應該為平均養老金水平的四倍以上。
(2)模式B:一攬子型
報酬結構:單一固定數量結構年薪
報酬數額:相對較高,和年度經營目標掛鉤。
(3)模式C:非持股多元化型
報酬結構:基薪津貼養老計劃風險收入(效益收入和獎金)
(4)模式D:持股多元化型
報酬結構:基薪津貼養老計劃含股權、股票期權等形式的風險收入
報酬數額:基薪取決於企業經營難度和責任,含股權、股票期權等形式的風險收入,取決於其經營業績、企業的。
⑸ 國家勞動法關於薪資的規定
勞動法工資發放規定:
1、工資必須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的日期支付。如遇節假內日或休息日,容則應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資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實行周、日、小時工資制的可按周、日、小時支付工資。2、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
⑹ 勞動法怎麼規定年薪制
勞動法沒有關於年薪制的規定
⑺ 勞動法對工資的解釋
勞動法中,工資是工錢的一種類型,即員工的薪資,是固定工作關系裡的員工所得的薪專酬,是僱主或屬者法定用人單位依據法律規定、或行業規定、或根據與員工之間的約定,以貨幣形式對員工的勞動所支付的報酬。是勞務報酬(勞酬)中的一種主要形式。
工資可以以時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計算。在中國,由用人單位承擔或者支付給員工的下列費用不屬於工資:
(1)社會保險費;
(2)勞動保護費;
(3)福利費;
(4)解除勞動關系時支付的一次性補償費;
(5)計劃生育費用;
(6)其他不屬於工資的費用。
在政治經濟學中,工資本質上是勞動力的價值或價格,工資是生產成本的重要部分。法定最少數額的工資叫最低工資,工資也有稅前工資、稅後工資、獎勵工資等各種劃分。
⑻ 勞動法中(月工資),所指的內容是什麼
經濟補償金的計發標准應當以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前勞動者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性收入來計算。而工資性收入應當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
但不應包括住房補貼和手機通訊費,因為住房補貼是提供給員工的福利而不是應得的工資性收入;而手機通訊費未以津貼的形式發放給職工,而是按規定予以報銷的,這說明單位沒有它列入工資支付總額。
同時,經濟補償金應當以職工實際工資性收入為計算標准,而不應以應發工資為准,即扣除社會保險金、公積金、稅收之後的所得。
(8)勞動法年薪的內容擴展閱讀:
《勞動法》第二章促進就業
第十條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
國家鼓勵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范圍內興辦產業或者拓展經營,增加就業。
國家支持勞動者自願組織起來就業和從事個體經營實現就業。
第十一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發展多種類型的職業介紹機構,提供就業服務。
第十二條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
第十三條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就業權利。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對婦女的錄用標准。
第十四條殘疾人、少數民族人員、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就業,法律、法規有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