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不屬於勞動法空間適用范圍

不屬於勞動法空間適用范圍

發布時間: 2021-12-21 00:00:18

A. 關於一個是否屬於《勞動法》適用范圍的案例分析

現在勞動法以及勞動合同法沒有對此做出相關規定,對於學校來說,屬於事業單位,而機關事業單位是不適用該法的。有專家指出,這是法律的一個盲區,但並非權威意見。
從現有情況來看,是不能適用的。

B. 下列主體中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適用范圍的是(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專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屬)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C. 新勞動法適用范圍是什麼

沒有新《勞動法》,只抄有新修訂的《勞動合同法》。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的規定,勞動合同法適用於企業、個休工商戶等各用工企業。國家機關內部的合同制工作人員,也適用勞動合同法。
勞動合同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依照本法執行。

D. 不屬於勞動法適用范圍的是什麼

一、我國勞動法律調整的勞動關系的范圍:

(1)《勞動法》調整勞動關系的范圍
①.企業和個體經濟組織中形成的勞動關系——勞動法調整的主要對象
②.一定范圍的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通過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建立的勞動關系。
A.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與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規定應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員之間的勞動關系;
B.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組織與其職工之間形成的勞動關系;
C.其他勞動者通過簽訂勞動合同與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建立的勞動關系。
③.未納入勞動法調整的勞動關系
A.公務員和比照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適用《公務員法》。
B.農村勞動者(鄉鎮企業職工和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除外)。
C.現役軍人。
D.家庭保姆、自然人用工 。
E.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

(2).勞動法調整勞動關系范圍的發展。(《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
①.將民辦非企業單位與其勞動者的勞動關系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以及公民個人利用非國有資產舉辦的,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
②.將事業單位的勞動關系有條件地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③.將社會團體的勞動關系基本上都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群眾團體以外的其他社會團體與其勞動者的勞動關系,納入《勞動合同法》調整,進而被納入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④.將勞務派遣、非全日制用工形式的部分類型的非標准勞動關系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⑤.用人單位不合格的勞動關系、勞動者不合格的勞動關系已被納入《勞動合同法》的適用范圍,進而被納入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⑥.將退休人員重新受聘的勞動關系有條件的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達到退休年齡的勞動者若不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退休人員重新就業的勞動關系由勞動法調整。否則,作為民事僱傭關系由民法調整。
⑦.將個人承包經營中的勞動關系有條件的納入勞動法調整對象。
在個人承包經營中,承包個人招用了勞動者,一旦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視為勞動者與發包人建立了勞動關系,發包人要承擔賠償責任。
⑧.《勞動合同法》仍然不調整農村勞動者、現役軍人、家庭保姆、自然人用工等性質的勞動關系。

二、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其他社會關系主要有:

(1)勞動行政關系
(2)勞動服務關系
(3)勞動團體關系
(4)處理勞動爭議方面的社會關系
(5)勞動監督檢查方面的社會關系

除了這些以外的勞動法都不調整。

E. 勞動法的適用范圍如何界定

《勞動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第二款所指勞動法對勞動者的適用范圍,包括三個方面:(1)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的工勤人員;(2)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組織的非工勤人員;(3)其他通過勞動合同(包括聘用合同)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本法的適用范圍排除了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的工作人員,以及農業勞動者、現役軍人和家庭保姆等。

F. 關於《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抄法》第一條:中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與勞動者之間,zd只要形成勞動關系,即勞動者事實上已成為企業、個體經濟組織的成員,並為其提供有償勞動,適用本法。
第二條: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勞動法意見: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版體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以及按規定應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工勤人員;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組織的人員;其他通過勞動合同與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勞動法。

G. 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二條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內、個體經濟組織(容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國家機關、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與之建立勞動合同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法執行。

H. 合同法不屬於勞動法調整范圍有沒有相關法律依據

不屬於。
合同法保護合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合同是平等主體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義務關系的協議。

勞動法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適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

I. 勞動法的時間適用范圍是指什麼

勞動法的時間適用范圍即時間上的效力。勞動法在時間上的生效和失效時間,內即勞動法的時間效力。法容律在頒布時採取兩種方式規定時間效力。一種是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另一種方式規定是公布後並不立即生效,而是規定一個實施的時間,自實施開始時間時生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年7月5日公布,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法律的失效時間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法律本身規定終止生效或某些特定條件出現時自然生效;另一種情況是頒布新的法規後而原有法規失效。

J. 不屬於勞動法調整范圍的勞動關系有哪些

根據《勞動法》第
2
條,原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若干問題的意見》第
4
條的規定,
下列人員不是《勞動法》上所稱為勞動者,
不適用《勞動法》


1
.公務員和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事業組織和社會團體的工作人員。

公務員依法行使國家職權的行為,
不是履行合同約定的義務,
而國家職權不
能作為合同的對象,從而不能把公務員祝為雇員。

我國當前採取的是公務員和非公務員分別立法的模式,
公務員勞動關系,

國家公務員法和其他法律加以規范。
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工作人員
(如工、
青、
婦等社會團體的機關工作人員)也不適用《勞動法》


2
.農村勞動者(或稱農業勞動者、農民)

毫無疑問,
農民屬於勞動者的范疇,
但農民勞動關系是否由
《勞動法》
調整,
爭議很大。

現在立法的態度是,農村勞動者通過家庭聯產承包合同確定其權利和義務,
農民與村民委員會之間不屬於勞動關系,不受《勞動法》調整。但是,如果作為
鄉鎮企業的職工或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與相應的企業、僱主之間形成的勞動關
系,仍應是《勞動法》的適用范圍。

3
.現役軍人

正在服役的軍人肩負著保衛祖國和人民安全的重任,
這是符合服役條件的公
民應盡的義務,所以任何國家均規定現役軍人不適用《勞動法》


4
.家庭保姆

家庭保姆是否適用勞動法,
各國規定不同,
有的國家規定家庭保姆適用勞動

5
法。但大多數國家規定家庭保姆不適用勞動法,我國也是如此。教師、醫生等事
業單位的勞動者是否適用《勞動法》


一般來講,
在事業單位中,
從大中專以上學校畢業的在一定技術或有一定知
識程度崗位上工作的人員均為幹部身份(包括教師和醫生)
。但根據目前的有關
法律、法規和規章的規定,大批像教師、醫生這樣的事業單位的勞動者,既不屬
於公務員,也不是比照實行公務員制度的人員,同時又不是《勞動法》所調整的
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事業單位的勞動者。
這樣,
這些勞動者與所在的用人單位之
間的關系處於無法調整的狀態,由此產生的糾紛也是投訴無門。

為了彌補上述空白,
國家人事部曾頒布過處理事業單位與其職員之間發生勞
動爭議的規定,
但該規定的頒布僅是有關部門有心無力的行為,
在客觀上不能起
到解決事業單位與其工作人員之間糾紛的作用。
因為依該規定成立的仲裁機構所
作出的裁決沒有法律上的強制執行力,對爭議的裁決無實體法依據。

熱點內容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內涵意義 發布:2025-09-14 16:07:31 瀏覽:664
法會司法鑒定 發布:2025-09-14 16:07:30 瀏覽:961
新婚姻法2020反對 發布:2025-09-14 16:05:49 瀏覽:855
法治建設體會 發布:2025-09-14 16:05:47 瀏覽:152
法律責任與義務的相同的 發布:2025-09-14 15:58:11 瀏覽:716
勞動法病假案例 發布:2025-09-14 15:48:15 瀏覽:28
圍場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4 15:45:58 瀏覽:445
種種法規 發布:2025-09-14 15:45:56 瀏覽:271
道德經竹簡版 發布:2025-09-14 15:44:08 瀏覽:17
葯品包裝法規 發布:2025-09-14 15:35:07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