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法與民事訴訟法的異同
① 行政仲裁與仲裁法中的仲裁規定有何異同
民事訴訟與仲裁的異同:
相同之處:
仲裁和民事訴訟都是解決民事爭議的方式,當事人的地位都平等,都必須遵循公開、公正原則,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都必須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履行其義務等。
兩者的不同之處:
一、適用的范圍不同
仲裁受理的案件范圍,小於民事訴訟范圍,即「平等主體的公民,法
人或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仲裁法》第二條)。而民事訴訟的范圍,幾乎包括了民事爭議的所有范疇。
二、案件管理的機構和性質不同。
仲裁受理案件的機構是仲裁委員會。仲裁委員會是屬於非官方的社團法人,它獨立於行政機構,與行政機關無隸屬關系,和仲裁委員會之間也無隸屬關系。
民事訴訟受理案件的機構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是國家的機構之一。各級人民法院,存在著上下級的隸屬關系。
三、案件受理的條件不同
仲裁委員會受理案件,其條件有三:一是雙方自願;二是有仲裁協議;仲裁協議可表現為事前在合同中有仲裁條款,或事後雙方就解決爭議達成的仲裁協議;三是仲裁協議中有明確的仲裁委員會。這三者必須同時具備,仲裁委員會才可受理。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只要是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8條的四個條件(參見《民事訴訟法》第108條),且經濟糾紛案件當事人無仲裁協議的(仲裁協議無效的除外)都可受理。
四、是否可以選擇案件管轄機構和案件審理人員不同。
仲裁案件,雙方當事人可選擇案件管轄的仲裁委員會。只要雙方當事人在仲裁協議中,明確寫明國內的任何地區的仲裁委仲裁,都具有法律效力。同時,雙方當事人一經申請仲裁,申請人和被申請人就有權從該仲裁委的《仲裁員》名單中選擇審理該案件的仲裁員。如果雙方難以選定,可以委託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這些規定都體現了仲裁非常尊重雙方當事人的意願,仲裁委員會對案件的受理和管轄,即是雙方當事人選擇的結果,又是雙方當事人授權的產生。
人民法院對案件的管轄是有法定的,強制性的管轄權。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案件的管轄分為:級別管轄、地域管轄,移送管轄和指定管轄四種,至於審判人員的組成,當事人也無權選擇。
五、終局制度不同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制,訴訟實行「兩審終局」制,仲裁的裁決只有一次,一經作出便是終局的裁決,便產生法律效力,當事人不能就已經裁決的爭議糾紛再次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
訴訟實行的是兩審終局制,即第一審判決後不發生法律效力,還有一個上訴期,只有上訴期滿,當事人仍不上訴時,一審的判決才發生法律效力。如果當事人上訴,則判決就不生效,二審法院作出的判決才是終審判決,才產生法律效力。
民事訴訟的管轄權包括:地域管轄、級別管轄、移送管轄跟指定管轄、要根據你的具體情況來定。
仲裁管轄:
(一)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二)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四)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五)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六)因票據糾紛提起的訴訟,由票據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七)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的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② 民事訴訟法與仲裁法有什麼關系
您好,根據您的提問,答復如下,以供參考 1.民事訴訟法是「調整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規范的總稱」,仲裁法就是「調整仲裁法律關系的規范的總稱」。 2.民事訴訟是實行「兩審終審制」的,也就是說,當事人可以啟動民事糾紛解決的一審、二審,甚至,還可以對生效判決進行申訴申請再審。 而仲裁則實行「仲裁終結制」,一次仲裁則結束。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就是說一個案件,仲裁庭只做出一次仲裁裁決,便進入執行程序,沒有第二次裁決,也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訴。 仲裁裁決與法院判決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一經做出,當事人必須履行義務。如果一方當事人不主動履行,另一方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3. 仲裁是協議制度,無協議不仲裁,而民事訴訟不要求,只是符合起訴條件即可 仲裁是一裁終局,民訴是二審終審, 兩者是或裁或審,管轄相互排斥。
③ 仲裁法的基本制度與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制度之間的區別
仲裁是協議制度,無協議不仲裁,而民事訴訟不要求,只是符合起訴條件即可
仲裁是一裁終局,民訴是二審終審,
兩者是或裁或審,管轄相互排斥
④ 民事訴訟與仲裁的關系
民事訴訟與仲裁的關系如下:
1.民事訴訟是保證仲裁裁決公正性必不可少回的手段答。我國仲裁法和民事訴訟法規定的撤銷仲裁裁決制度和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制度是仲裁公正性的保障。
2.仲裁與民事訴訟在法律淵源上具有聯系性。反映了兩種程序的一致性。
3.仲裁裁決通過民事訴訟程序中的執行程序來實現。
4.仲裁程序中的財產保全和證據保全措施由法院行使。
⑤ 民事訴訟法與仲裁法的關系
仲裁是一種傾向於協商的 法律解決手段。更體現了人性和諧的一面。 訴訟是根據法律的明文規定解決爭議的手段,
⑥ 仲裁和民事訴訟的區別
仲裁和訴訟的本質來目的自是相同的,都是解決當事人糾紛的方式,但是卻有著諸多區別,主要的區別有以下:1、仲裁與訴訟的本質不同。訴訟是國家司法權的體現,法庭居中審判,帶有強制色彩,而仲裁則是私權利處分的體現;2、案件受理范圍不同。仲裁僅受理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范圍要比訴訟范圍狹窄;3、審級不同。仲裁是一裁終局,而訴訟是兩審制終審,還可以申請再審;4、公開程度不同。
⑦ 民事訴訟的本訴與仲裁法中請求的區別
民事訴訟中的本訴,是相對於反訴而言,沒有反訴,也就沒有本訴的概念。 《蕞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三十三條規定:「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於相同法律關系、訴訟請求之間具有因果關系,或者反訴與本訴的訴訟請求基於相同事實的,人民法院應當合並審理。」
仲裁法中的請求,與民事訴訟中的訴訟請求實質相同,只是二者審理的機關不同,適用的程序性的法律也不同,但在基本的程序和要求上大致相同。
民事訴訟中的本訴,與仲裁法中的請求,是不同層次的概念,沒有相對性。
⑧ 民事訴訟法與仲裁法的區別>簡單說,抓重點的講
民事來訴訟法是「調整民事訴訟法律關自系的規范的總稱」,仲裁法就是「調整仲裁法律關系的規范的總稱」啦!呵呵
民事訴訟是實行「兩審終審制」的,也就是說,當事人可以啟動民事糾紛解決的一審、二審,甚至,還可以對生效判決進行申訴申請再審。
而仲裁則實行「仲裁終結制」,一次仲裁則結束。
「 1、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就是說一個案件,仲裁庭只作出一次仲裁裁決,便進入執行程序,沒有第二次裁決,也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訴。
2、仲裁裁決與法院判決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一經作出,當事人必須履行義務。如果一方當事人不主動履行,另一方當事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⑨ 仲裁法中的迴避和民訴法中的迴避有何區別民事訴訟法的
1,民訴法中的迴避和仲裁法上的迴避范圍基本是一致的,一般要求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代理人的近親屬;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三)與本案當事人、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仲裁的;
(四)私自會見當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當事人、代理人的請客送禮的。等等情況
2,民訴上的迴避申請一旦成立,應迴避人員迴避後,進行的訴訟繼續有效,而仲裁呢,由仲裁庭決定已經進行的仲裁是否繼續有效
⑩ 人民調解、仲裁和民事訴訟三者間的比較
1.提起方式:人民調解和仲裁必須雙方合意,即雙方都自願才能提起;民事訴訟只需單方提起即可。2.程序進行方式:民事訴訟的每一步都要嚴格依據《民事訴訟法》進行;仲裁中《仲裁法》賦予了當事人一定的程序選擇權;人民調解程序性不強,較隨意。3.程序終結方式:人民調解以雙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調解成功)或不達成調解協議(調解失敗)而結束;仲裁以仲裁庭作出仲裁裁決書(一裁終裁);民事訴訟以法院作出判決書(兩審終審)或促成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而結束。4.效力:生效的人民調解協議不具有強制執行力,即只能依靠當事人自動履行,當事人就同一爭議,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因此人民調解對於糾紛的解決不具有終局性,但該協議具有合同性質;生效的仲裁裁決書和法院判決書以及法院調解書都具有強制執行力,義務方不履行,權利方可以據此向人民法院的執行部門申請強制執行,因此仲裁與民事訴訟都是對於民事糾紛的最終解決。
概括一下,三者都是屬於民事糾紛的第三方介入解決方式,處理其關系的原則是:司法最終解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