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我國行政法是控權法

我國行政法是控權法

發布時間: 2021-12-21 00:54:37

❶ 我國行政法體系都包括哪些具體法律

行政法部門的來法律主要有自:《行政許可罰》、《行政處罰法》、《治安管理處罰法》、《行政監察法》、《公務員法》。

所謂行政法,是指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一般行政法:指具有以下內容的法律法規:規定國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則、方針、政策;國家機關及其負責人的地位、職權和職責;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任免、考核、獎懲;有關行政體制改革和提高行政機關的工作效率等等。

特別行政法:指規范各專門行政職能部門如教育、民政、衛生、統計、郵政、財政、海關、人事、土地、交通等方面的管理活動的法律、法規。

❷ 為什麼說行政法既是控製法又是保障法

行政法理論基礎是行政法據以存在的觀念和思想前提。它既是一國現行行政法律的理論總結,又對一國的行政法治實踐具有指導意義。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對行政法理論的深入研究決定著我國特色的行政法學體系的建立和我國行政法治建設的方向。近年來,行政法理論基礎的研究相當活躍,出現了各種主張和觀點。但是,在行政法學界尚未形成占支配性地位的主流觀點。對各種不同的行政法理論觀點如何認識,以及理論界開展對此問題的討論本身有何意義,筆者想就此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行政法理論基礎的不同觀點

1.平衡論。平衡論是北京大學羅豪才教授等1993年在其論文《現代行政法的理論基礎——論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權利義務平衡》一文中提出的。之後,贊同該理論的學者又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這一觀點進行了論證,並且平衡論的觀點解釋我國現實社會中的行政法律關系,一定程度豐富了平衡論的理論內涵。平衡論的基本含義是在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中權利義務在總體上是平衡的。它既表現為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權利的平衡,也表現為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義務的平衡;既表現為行政機關自身權利義務的平衡,也表現為相對一方自身權利義務的平衡。平衡論可稱之為『兼顧論』,即兼顧國家利益、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一致。(註:羅豪才:《現代行政法的理論基礎—論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權利義務的平衡》,載《中國法學》1993(1)。 )持這一觀點的學者其後在《現代行政法的理論基礎》一文中又指出:「平衡論既不是『折衷論』也不是『調和論』。由於行政機關以國家強制力和強大的人力、物力為後盾,總是居於強者的地位,而相對一方無論是個人還是組織均居於『弱者』地位;因此,正是考慮到這種『力量對比』,『平衡論』總是將監督行政權、保障公民權、以及為相對一方設置更多的權利保障措施放在更為突出的地位。」(註:羅豪才:《現代行政法的理論基礎—論行政機關與相對一方權利義務的平衡》,載《中國法學》1993(1)。)它主要由以下幾方面組成。其一, 就行政法律關系中雙方的地位而言,平衡論認為雙方的權利義務總體上應當是平衡的;其二,就平衡論所實現的目的而言,它是「兼顧論」,兼顧國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個人利益三者之間的一致;其三,實現平衡的手段是對行政權設定相應的控制手段從而實現權利義務的總體平衡;(註:王錫鋅:《再論行政法的平衡精神》,載《法商研究》1995(2)。 )其四,鑒於我國目前行政權的現狀及本身的特點,平衡論的重心是實現對國家行政權的控制。平衡論是目前我國行政法學界最有爭議的觀點,許多學者對其是與非開展討論。筆者認為,若從行政法的作用和功能上看,平衡論者堅持和主張的自有它的道理。但如果把它定位為行政法的理論基礎,似嫌勉強(關於這一問題,後面還有論述)。

2.控權論。該觀點將「控制行政權力」作為行政法理論基礎和核心。(註:張尚@①:《走出低谷的中國行政法學——中國行政法學研究綜述》,695頁。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1。 )控權論認為行政法是對行政權力控制的法。該理論從防止行政權力的擴張性和侵害可能性出發,強調必須對行政權力進行控制。它的主要觀點包括兩個方面:第一,認為行政機關享有權力和進行管理是一個事實問題,而非法律問題,授予行政機關權力不是行政法所能決定的。行政法所能規范的是權力行使的後果,是由於享有權力、運用權力所帶來的法律問題。第二,認為行政權的行使無須法律保障,行政法就是對行政權力進行控制的法。這一觀點較多地借鑒了西方行政法作用的理論。

3.管理論。管理論認為行政法既是管理行政機關和公務員的法,又是行政機關進行管理的法。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行政法既有保障行政權有效行使的作用,又有保障公民和組織合法權益的作用。但是,他們並沒有就此認為行政法的理論基礎就是管理論。管理論主要是從行政法的作用來認識的,沒有對其理論進行過多的分析、論證。

4.服務論。該論認為現代行政法實質上是服務行政法。它兼具服務與受益的功能,服務論為行政法的理論基礎。它的主要內容是要求「政府不應以管理者的身份自居,而應以服務者的身份去為作為主人的人民提供各種服務」。它較多地從行政的功能上概括行政法的本質,並將服務論作為其理論基礎。

除上述觀點外,還有「公共權力論」(註:武步雲:《行政法的理論基礎——公共權力論》,載《法律科學》1994(3)。 )和「保權控權雙重說」。前者認為馬克思主義的「公共權力論」是行政法的理論基礎;後者認為行政法溶控權與保權於一體,行政法的性質主要具有雙重性;既保障行政機關有效地行使行政權,又對行政機關進行法律控制和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

❸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包括哪幾種法

主要分兩種:一般行政法和特別行政法。

一般行政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處罰法》、《行政監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等;

特別行政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海關法》、《教育法》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規范和保障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職責,制定本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教育法》的頒布是關系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一件大事,對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制度,維護教育關系主體的合法權益,加速教育法制建設,提供了根本的法律保障。

3.《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為維護國家的主權和利益,加強海關監督管理,促進對外經濟貿易和科技文化交往,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制定的法律。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是為保證人民法院公正、及時審理行政案件,解決行政爭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而制定的法律。

5.《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為了規范公務員的管理,保障公務員的合法權益,加強對公務員的監督,建設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促進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制定本法。

❹ 行政法為什麼應該是控權法

行政法是控權法。該觀點將「控制行政權力」作為行政法理論基礎和核心。控權論認為行政法是對行政權力控制的法。該理論從防止行政權力的擴張性和侵害可能性出發,強調必須對行政權力進行控制。它的主要觀點包括兩個方面:第一,認為行政機關享有權力和進行管理是一個事實問題,而非法律問題,授予行政機關權力不是行政法所能決定的。行政法所能規范的是權力行使的後果,是由於享有權力、運用權力所帶來的法律問題。第二,認為行政權的行使無須法律保障,行政法就是對行政權力進行控制的法。這一觀點較多地借鑒了西方行政法作用的理論。

今日看了孫笑俠教授〈法律對行政的控制〉一書,比較贊成一種觀點,我們對於行政所說的控權不應該只是對行政的限制而言的,此處的控是一種廣義上的,是一種對行政權的凌駕,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引導行政有效合法的實施,另一個就是我們所說的限制行政權的濫用,保障相對人的利益。如果以此說法,那麼就不會產生對行政效率帶來的負面影響,至少在理論意圖上,我們還是比較重視行政職能的有效實現。
至於成本的抬高這的確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強調的是對行政行為行政管理的有效實現的管理,必須把握好有效的范圍,有效就是要我們的行政權在社會服務中,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在服務中要量力而為,結合我們的社會現實。但是即使這樣成本的提高也是不可避免的,總的來說,成本的提高,帶來了社會的穩定,就、以及公民組織合理利益的實現,還是值得的。

對於公民權利濫用的問題,其實在現階段這不是一個主要的問題,我們所缺的恰恰是權利的重視。權利和權力是兩個對應的范疇,他們處於一個運動的平衡之中,這需要雙方的制衡,行政法對行政的控制就是為了要保持一種相對的均衡,所以權利濫用的問題是不用太擔心的。

謝謝!

❺ 什麼是我國行政法的基本法源

行政來法的涵義
1、含義:指源調整行政關系,規范和控制行政權的法律規范系統。
2、行政關系:指作為行政主體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因行使行政職權或接受法制監督而與外部國家機關、組織,個人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相互之間所發生的關系。作為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行政關系,主要指行政主體與行政相對人之間發生的各種外部關系。
3、行政權:指憲法和行政組織法授予行政主體執行國家法律、政策,管理國家內政、外交事務的國家權力。
4、行政關系的基本內容:
行政管理關系行政法制監督關系:重要規定對行政主體行使職權行為的法制監督,調整行政法制監督關系。
行政救濟關系內部行政關系:主要規定行政主體的組織、職權,調整內部行政關系。

❻ 如何才能進一步加強我國的行政法

行政法是國家重要的部門法之一,是調整因行政主體行使其職權而發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行政法是以法理為基礎,以憲法為根本指針,與民法、刑法經濟法各部門法相比較,與行政訴訟法相聯系的一個部門法。筆者認為,學習行政法,不能用孤立的方法,片面認識它的本質、核心、原則、地位和作用等諸多方面,而應該用聯系的方法,與有關法學理論和法律相比較、相聯系,這樣就能突出行政法的特點,同時融匯貫通,學習和鞏固相關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與法理相聯系。法理即法的一般理論,特別是有關我國社會主義法的理論包括法的產生、本質、特徵、發展、作用、形式以及法的制定和實施等基本概念、規律和原理。學習行政法的概念、淵源、地位、性質,應當回顧法理學的有關內容,行政法是調整行政主體與被管理人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之間行政關系的法律規范,而法是國家制定和認可的調整社會關系的行為規則。行政法是法的一個分支。行政法的淵源和法的淵源基本是一致的,主要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等。在學習行政法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時,結合法理中法律體系的內容,明確行政法是四大部門法之一。我國行政法屬於社會主義法的類型。為了更好地認識依法行政的、內涵,可重新認識法理中關於社會主義法的基本要求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樣才能深刻領會依法行政和法的基本要求是一脈相承的、
第二,和憲法相聯系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主要規定國家的本質和形式,國家機構的組織,職權和基本制度,以及國家與公民的基本權利義務。相對手其它部門法與憲法的關系而言,行政法與憲法的關系尤為密切。行政法的許多規定在憲法中找到更高一層次的依據。在學習行政法律關系時,我們知道,作為法律關系一方的行政機關享有行政職權,並具有行政強制力,對依法成立的行政決定,被管理的公民、法人和其它組織有遵守的義務。而這些權利義務的規定恰恰來源於憲法,憲法明確規定了國務院和地方人民政府管理社會的權利,並賦予行政機關強制執行力。此外,憲法中規定的組織形式和領導體制在行政法中作了具體的闡述,憲法中有關教育、計生、環保、勞動等問題的規定是行政單行法是:教育法、環保法、勞動法產生的依據。
第三,和其它部門法相比較行政法、民法、刑法、經濟法是我國四大法律部門,它們調整的社會關系不同,基本原則不同,規定的內容也不同,學習行政法,如果能和其它三個部門法相比較,則能突出行政法的特點,有助於領會行政法的實質。
我國民法調整平等主體的公民之間、法人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的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在民事活動中,平等主體間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我國《民法通則》明確規定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民法中除規定作為民事主體應具備的條件外,還規定大量的民事行為規則,如代理規則、合同成立的規則。違反民法的規定要承擔民事責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返還財產、恢復原狀等。刑法調整的是觸犯刑法產生的刑事法律關系,公民和單位可成為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刑法採取的是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當的原則。具體分為十章如危害國家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侵犯財產罪等。觸犯刑法要承擔的刑事法律責任包括管制、拘役、徒刑、死刑、罰金、剝奪政治權利等。經濟法調整的是國家干預經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經濟許可權和責任關系。經濟法律關系主體包括享有經濟決策和調控權力的行政機關和企業單位以及進行生產經營的經濟組織。經濟法遵循資源優化配置原則、國家干預原則、社會本位原則、公平效益等原則。經濟法的內容主要包括經濟組織法、市場調控法、宏觀調控法,市場分配法,確立了如證券、保險、獎勵等多項行為規則,違反經濟法要承擔賠償損失等經濟責任。行政法在主體、調整對象、原則、內容和責任方面不同於以上三個部門法,表現出自己的特點,它調整的是不平等的主體間的法律關系。法律關系的一方是享有行政職權的行政機關,另一方則是被管理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組織。行政機關是行政法律關系的主角,法律賦予它權力,規定它的行為規則,行政機關享有超越於被管理人的權力,可以單方做出影響對方權利義務的決定(而不象在民事活動中,雙方當亭人地位平等),行政機關不經對方同意可做出行政處罰決定,而在民亭活動中雙方行為要經雙方同意,如買賣行為。行政機關行使職權不是無條件的,行政法採取合法性原則和合理性原則,即要求行政機關做出行政行為既合乎法律又合乎情理。行政法規定了多種行政行為,主要是行政立法行為,和行政執法行為。後者包括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許可,行政復議等。實施行政行為要求主體合法,有法律依據,內容和程序合法。行政行為違法,承擔行政責任,包括行政處分,撤銷違法行為、返還、承認錯誤,消除影響等。
第四、與行政訴訟法相聯系行政訴訟法是規定人民法院、訴訟參加人、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訴訟活動、及在訴訟活動中相互關系的法律規范。行政法是實體法,行政訴訟法是程序法。學習行政法時,應密切注意行政訴訟法的相關規定。行政法中對行政行為有兩種重要分類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行政行為和外部行政行為,聯系行政訴訟法中的受案范圍,應明確、具體行政行為和外部行政行為是可起訴的,抽象行政行為和行政行為是不可起訴的。行政法中規定了行政行為的規則,如行為應有法定依據,應有充分證據,依據法定程序等,行政訴訟法則規定,無法定依據、證據不充分、違法法定程序的行政行為將被撤銷。行政法中要求行政先取證,後裁決,相應的行政訴訟法中規定行政機關應對其行為承擔舉證責任。學習行政法時,還應注意在行政執法中,行政機關處於管理者的地位,擁有行政權力,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處於被管理者的地位,承擔服從的義務。在行政訴訟中,被管理人具有原告資格,行政機關只能作被告。
總之,學習行政法還可以與行政管理、行政賠償等有關知識相聯系,為使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學生更好地學好行政法。筆者堅信,只要我們共同探索學習行政法的決竅,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❼ 行政法它是如何控制和規范行政權的

首先從上來說,行政法就是來約束和監督行政權力行使的。其次,在我國,調整行政機關內部關系,也就是行政機關內部人員出現了問題該怎麼解決,我國的法律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調整行政機關外部法律關系主要有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這兩部法律主要是規范行政權力行使的規范的,最後,對於在前兩部分,如果行為人對行政機關的行為不服,或是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害其合法權益可以提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

❽ 為什麼說行政法是控權法

行政法目的來在於保障私權和自由;自
行政法的基本內容是控制行政權;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依法行政原則;而行政法的手段是司法審查和行政程序。
在控權論者看來,行政法的作用正如同緊箍咒 ,約束著處於強勢地位的行政權。
「控權」不等於「限權」。「控權」是法律對行政權力的駕馭、支配,他並不僅僅限制行政權力 限權」則是盡量少地授予行政權力,即限制行政權力的范圍。
限制是消極的,控制是積極的。

熱點內容
行政法的基本原則內涵意義 發布:2025-09-14 16:07:31 瀏覽:664
法會司法鑒定 發布:2025-09-14 16:07:30 瀏覽:961
新婚姻法2020反對 發布:2025-09-14 16:05:49 瀏覽:855
法治建設體會 發布:2025-09-14 16:05:47 瀏覽:152
法律責任與義務的相同的 發布:2025-09-14 15:58:11 瀏覽:716
勞動法病假案例 發布:2025-09-14 15:48:15 瀏覽:28
圍場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14 15:45:58 瀏覽:445
種種法規 發布:2025-09-14 15:45:56 瀏覽:271
道德經竹簡版 發布:2025-09-14 15:44:08 瀏覽:17
葯品包裝法規 發布:2025-09-14 15:35:07 瀏覽:22